保利集團校園招聘經驗
A. 關於保利地產校園招聘的一些問題,謝謝大家
給排水的不清楚 不過土木的題我倒是做過 相當專業的專業題.........
B. 保利地產校園招聘發offer了沒有待遇怎樣
各地應該不一來樣,天津自的已經給了
聽說待遇很不錯的,轉正起薪高,福利剛剛的。只是會非常累。至於關系和背景,大型國企沒有不重視關系的吧(保利很正規!!!你要知道民企也有民企的血拚的!!!),銀行同理,你家有背景,還沒過試用期就拉著你轉正,沒有,那就老老實實干,偷藝、自學銀行知識、培養說話辦事能力和看人的眼光……說實話哪裡不是靠關系呢,今後工作生活很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培養自己的人脈。保利不僅是國企更是軍企,和一般的國企比要雷厲風行多了,挺培養人的。混好了真的很不錯。成功的幾率在哪也不是100%,不還要看個人有沒有能力嘛,是吧^^
我感覺保利是個挺不錯的選擇吧,祝你好運~~~
C. 進了保利物業財務管理崗校招,現在很糾結要不要簽合同。
同學,你進了嗎,我現在也在這么猶豫。聽說每天加班到九點十點,甚至十一點,還沒有加班費或調休,廣州的是這樣嗎?
D. 前兩天校園招聘剛剛簽了葛洲壩五公司,試用期三個月起薪2500,轉正後起薪3500,近幾年進葛五的來幫我解答
葛洲壩五公司現在是葛洲壩集團效益最好的公司,來我們學校招聘,竟然要求的學分回績點不少於2.7!由答此可見一斑,給我們的待遇是實習期是3000,轉正3500,外加3000塊的安家費,雖說是待遇不錯,但是確實也是蠻苦,老在施工現場跑,三年之內你是回不了後方的,但確實能學到不少東西,現在我們這邊蠻多都是去那邊工作兩三年,再跳槽二次就業,有央企工作經驗,二次就業還是蠻有優勢,在當前就業壓力下,如果家裡還允許,你想學點東西,那五公司是個歷練人的好地方,你要做好吃苦和忍耐寂寞的准備,三思······
E. 保利面試時都問些什麼問題
如沒有從業抄經驗。那一定要表現的襲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並不一定要了解地產,但一定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緒。
對於地產銷售,最重要的就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產品,並用心把給他們找到好的歸宿。
不必驚慌,一般提的問題都是「你了解地產嗎。你做過嗎。你有信心嗎。談談你對地產銷售的理解。平常喜歡做什麼……」
只要輕松面對,合理回答,肯定沒問題。
祝你成功!
F. 保利地產和綠地集團,哪個應屆生工作比較好呢發展前景,待遇等等。
這兩復家都是很有名氣有實力的制開發商了,保利還是綠地,看你是怎麼想的了:
1.你想在哪座城市工作、定居?
2.哪家單位的薪資待遇更好?
3.在你清楚了解了兩家公司的職位之後,你更喜歡綜合類還是工程類?綜合類和工程類總會有一個崗位,你要搞清楚具體是哪個崗位,將來的發展又如何?出差情況又怎樣?
-上面這些問題你在面試的時候都可以問面試官的,然後你自己衡量
G. 跪求!!高分懸賞!!關於保利地產2012校園招聘的一些問題,請大家幫忙,謝謝大夥了。。。
同學你好 理解你現在的心情 我去年這個時候也是在面試保利 所以 知道一些
第一內 沒有進行容網申 你是不會有資格進入面試的! 網申簡歷篩選過後 你才會受到測評 才有面試資格
第二 保利只接受中華英才網的簡歷 且 不能重復投遞
第三 當然是通知你再去面了......當然 如果沒通知你 也是有霸王面的機會!
第四 如果你趕不到 那我只能說 無能為力了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H. 企業校園招聘如何才能有影響力啊
由於之前所在公司行業原因,人才基本都是在同行之間尋找挖獵,沒有校園招聘的需求,所以對校招項目也不是特別了解。這次跟著公司第一次參與校園招聘,而且又是在試用期間,希望能表現亮眼得到領導的肯定。
請問各位大咖,如何做出亮眼的校園招聘項目呢?
一、問題
1、跳槽進入一下集團公司,遇上校園招聘項目;
2、希望校招表現能亮眼得到領導肯定。
二、分析&建議
1、簡單分析一下校園招聘
比起一些邀約面試、獵頭等方式,校園招聘更像是一場大秀:眾多企業粉墨登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撈得一堆簡歷回去,經過二次審核甚至二面再通知錄用。然後就是提心吊膽與鴿子橫飛,中意的沒來,來的不夠完全中意。
但是,我們要清楚,不管現場如何熱鬧,我們都是想要從招聘過程中獲得我們想要的人才。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才是我們想要的?他們有什麼優劣勢?如何運用好這些特質?如果這些不能事先弄明白,那麼花這么多錢和精力進去拿一堆簡歷,沒有太大的意義。
學生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的優點是:充滿活力,有干勁,感想敢做,敢於創新,有很高的培養潛力等,社會熏陶得少,所以單純、壞習慣少(同時也是劣勢);
缺點則是:沒有工作經驗,沒有經歷過太多的社會歷練,抗壓能力不足,培養周期長等。
但是一旦學生在公司成長起來,那對於公司來說,絕對是性價比超高且忠誠度很高的。就像初戀總是刻骨銘心的,第一份工作總是感情不一樣的,道理是一樣的。
2、校園招聘的常規流程
(1)第一步:招聘目標(需求)的確定
對於初步嘗試校園招聘的企業,在開展之前,我們要知道公司的人才戰略,弄清楚哪些崗位需要儲備一些學生?這些學生的定位是什麼?將來打算怎麼培養?我們需要什麼專業的學生?有什麼樣的特質的學生是我們比較偏好的?是否有必要引入管培生的概念?……
對於長期從事校園招聘的企業,那麼就要結合公司每年的戰略調整和優化需求的側重點。
也就是說,我們做招聘的人,自己心中要對想要招聘的學生有個畫像,這個畫像越清晰,校園招聘的效率就越高。
(2)第二步:鎖定院校與專業
招聘學生的畫像清晰了,那麼可以對應查找哪些院校、哪些專業是我們的主攻對象。校園招聘也有兩種策略,一種是各個院校廣招,另一種是與某個學校建立深度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前者就是吃快餐,而後者就是未來走定向培養的路線了。
學校的選擇一般要結合:企業的條件、招聘的要求、哪些專業需求量大且這個專業哪幾個學校比較有優勢等等。
試問,如果學生在就讀期間就知道你們企業,他們去的圖書館是你們公司投資建立、有你們公司的LOGO的,他們上課的案例很多都來自於你們公司,試問這些學生未來畢業之後的首選是哪裡?當然,這是需要一個長期且大量投入的過程,而且對企業的專業特性和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都是有要求。但是企業往大了發展,這么做的回報一定是不會令人失望的。(扯遠了)
(3)第三步:建立聯系,預約場地
確定好院校與專業,那麼就要預約場地。一般校園招聘有兩種形式:現場招聘會和專場宣講會。
前者是由校方主辦的見面會,有點類似在職的招聘會,眾多企業入駐,學生投簡歷面試;後者則是在約定的一個場地,由你們公司召開單獨的宣講會,學生聽完有興趣的話留下來做進一步溝通。
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事先與學校接洽了解排期。具體的動作很簡單:搜索學校官網(或其下的就業網),找到學生處招生辦的電話,通過電話作初步的聯系和溝通,了解近期招聘會安排及宣講會場地的檔期。有些學校就業網做得比較好的,也可以直接在線上預訂(建議預訂完還是要跟個電話確認一下)。
現場招聘會一般為校園級。
宣講會則分校園級或者是院系級兩種:如果公司招聘的學生涉及多個院系,建議用校園級(但一般排期較難);如果公司招聘的學生集中在某個院系,那麼建議用院系級更直接一些。
小貼士:
關於學校老師心態的把握:
A.學校一般都會考核就業率指標,所以只要單位不是太差,大多數就業處的老師都是歡迎企業來接洽了解的;
B.一般校園級的比較難協調,如果打到院系老師那一層,配合度和信息獲取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C.前期初步接觸,往往大部分老師較多會持觀望態度,只有獲得了一定信任以後才會提供更多的幫助;
D.不要老想著佔便宜,有時候老師推薦的一些建議,只要不是增加太多的成本和壓力,也可以適當地配合做一些;
E.企業是否真誠,是否真的重視和支持學生/員工的發展,這一點很重要;雖然老師要考核就業率,但也要對學生負責,萬一學生推薦到企業出了啥事兒,老師一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的;也就是說,老師承擔了一定風險,企業要表示知道和理解。
(4)第四步:開始前的准備工作
A. 材料准備
確定好場地和檔期之後,一般學校都會給你一些建議和工作要求,也會找你要一些資料。譬如:企業介紹、招生簡章,這些是學校要幫你做事先的宣傳和預熱的;則會要求你在他們的就業招聘站點上發布職位信息等等。
還有如果要開專場宣講會的話,宣講的PPT也是需要用心去做的,甚至現場可以搞一些小活動活躍一下氣氛也不是不可以。
B. 流程預演
在准備材料時,也要有個現場流程環節的預演,學生來了怎麼做、宣講過程如何講、學生問題如何回答、什麼時間填表收表、是否需要在現場安排面試、面試過程中等候的學生如何安排等等。
很多小細節伴隨著用戶體驗,用戶體驗一定程度決定了成果。
C. 實地勘察與老師溝通
當然,如果你要把工作做細一點的話,可以抽個時間去學校現場跑一趟,一方面實地勘察場地和設備,到時候來了可以快速布置完畢並且開始宣講;另一方面,也可以跟老師做一些當面的更深入的溝通,包括但不限於:今年院系的畢業生情況如何,有多少是有考研意向的,有多少有就業意向的,他們的就業意向是如何的,企業在他們心目中的競爭力排在哪個位置,老師有沒有推薦建議,有沒有企業能幫助老師的地方等等。
不要小看與老師的溝通,裡面信息量是很大的,畢竟他們與學生一直在一起,比起你短短的面試和簡歷的描述,他們往往掌握更多更重要的資料。當然,這得要有個過程,建立足夠的信任才行。
(5)第五步:現場宣講
如果之前的准備工作足夠充分,那麼現場宣講應該是比較容易的;
當然,如果是在學校的招聘會上,我們則要考慮如何不成為一些知名大企業的培訓,因為招聘有時候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很多小企業都不免會淪為陪襯;
可以採用的方式有:A. 通過一定的戲碼或活動吸引注意力;B. 小禮品的派送(跟什麼家博會之類的展會類似);C. 找一些同事扮演知心姐姐/哥哥;D. 提前通過院系老師給學生定向等等。總之,辦法總是有的,就看HR們的腦洞大不大,創意夠不夠了。
如果是專場的招聘會,那麼就跟培訓類似,如何用最簡單的語句突出重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及現場氛圍的渲染了。
如果安排現場面試的,那麼一定要在流程上設計好,一定的工作人員串場是必不可少的,面試過程應簡潔快速且結構化,避免過多的等待。
最後,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校友的力量。如果公司里有這個學校畢業的校友,而且這位校友在公司發展的還不錯,那麼讓他/她站出來現身說法,毫無疑問是有巨大的殺傷力的!
(6)第六步:結果反饋和後續安排
結果反饋包括兩方面的反饋:
A. 給學校與院系老師的結果反饋,學生評價下來怎麼樣,有多少入選有多少落選等等,這些都是老師們關心的,而且良好的反饋和互動,也是為了將來的長期合作打下良好的信任基礎;
B. 給學生的反饋,不管要不要人家,作為一家好公司的風范,那就是清晰地反饋結果(至少我是這么認為),不要怕傷害學生的感受,反饋真實的情況並且若能給予一些建議,那才是對這位學生負責和幫助。
如果有後續二面或者學生現場參觀的,那麼跟學校和學生對接好就行了。
(7)長遠規劃的可能性
當經過一次或者幾次的合作以後,企業如果確實有比較規模的應屆畢業生需求量,且希望從學校源頭把握住佔有率優勢的話,是可以考慮與學校建立戰略合作的;
從小到大有幾種措施:與院系老師長期聯系合作建立高度信任;對學校投資建立品牌效應(圖書館等);專業的定向培養和輸送……
3、給案例中HR的建議
(1)弄清楚新單位的做法
案例中的HR首先要了解清楚新單位之前有沒有做過校園招聘,如果有做過的話以前是怎麼做的?
(2)對照常規流程進行優化和完善
將了解到的做法與前面的常規流程進行對照,看看有哪些地方是可以優化和完善的。
(3)宣講材料、流程和現場效果的改進
這個是短期內最容易出成果的,從概率上來說,現場效果越好,吸引到的學生就越多,吸引到的學生越多,最終能招聘到的也會有所提升。
如果能引爆校招現場,那可是你的真本事。
(4)加強與學校和院系老師的聯系
老師的支持力度對招聘效果會產生很大的作用,老師美言幾局,學生的相信程度抵過你在宣講會上講的很多話。
當然,信任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誠懇的態度和互相理解很重要。
(5)以提高招聘效果為宗旨
要想亮眼,除了現場要爆,最終還是要看入職率。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提高招聘效率的地方。
也許一開始一些小的改善領導不一定看在眼裡,但是久而久之,功夫不負有心人的。
最後,給個建議:這次校招固然對自己在領導心目中的評價很重要,但是我們更要追求的是長久的實效,從各方面加強自身的專業水平,持續地思考和改進,才能幫助我們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三、總結
1、校園招聘有其優劣勢,了解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
2、清楚校園招聘的流程以及各個節點的注意事項,台上10分鍾,台下十年功;
3、不斷地完善和改進,細節決定成敗,不成為他人企業的陪襯;
4、建立信任很重要,學校和老師、乃至校友的話很管用的;
5、根據企業戰略確定校園招聘的合作深度。
I. 校園招聘負責人(集團總部)有前途嗎
個人以為作為負責人還是不錯的。一般就是在春秋招前後會比較忙,平時一般做好宣傳,在社會上招人。
校園招聘的時間一般9月中旬就開始啟動,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11月和次年的3-4月。雖然國家對招聘畢業生的啟動時間有一定的要求,但不屬於硬性要求。9月初畢業生的最後一個學年開始後,出於招攬優質人才的考慮,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都在越來越早地進入校園,通過校園宣講會的形式提前介入到校園招聘活動中。10月份則是目前校園招聘最繁忙的旺季,高潮會一直持續到11月底。春節前後則迎來了校園招聘的淡季,節後3-4月份會再現一次小高潮,主要爭奪公務員考試和研究生考試失利的一批畢業生。
國家教育部曾於1999年下發有關通知,規定「用人單位到高等學校招聘畢業生的活動應安排在每年11月20日以後的休息日和節假日進行」。由於次年1月份之後,很多學生就要面臨研究生入學考試,而5、6月份又是畢業生的論文殺青與答辯時間,因此,對於企業而言進入校園開展招聘活動一般都集中在11月底至12月以及春節過後的3、4月份這兩個時間段進行。為了避免撞車,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利用「宣講會」、「介紹會」等其他形式「潛入」學校,將其校園招聘活動盡早推廣開來,搶得獲取優秀人才的先機。
因為校園招聘的時間相對集中,而且也被往前一提再提,所以,用人單位必須擬定一個中長期的人力資源規劃,以免出現「臨渴掘井」而喪失招聘良機,或「臨終突變」而無法安排事先已經招到的畢業生。一家跨國企業的深圳子公司新錄用的30多名應屆畢業生,就遭遇了在報到當天接到「解約通知書」,被當場炒掉的尷尬局面。當時公司給出的理由就是「因近期戰略性業務調整,原有的部分儲備職位現已不復存在」。盡管事後經過多方協調,僱傭雙方已經和解,但企業形象已經受到極大的損害,被業內稱作「偽招聘」。
J. 中國保利集團怎麼樣啊!待遇和發展前景啊
保利集團總部在北京,非常有背景的一家企業,原來是中國陸軍的下屬企業,總資產超過30億人民幣,保利集團現在還是屬於國有企業,新的保利大廈也已經落成,發展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