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科技館科員待遇
『壹』 寧夏科技館資料
寧夏科技館是隨著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建立起來的一所集科普展覽教育、科技培訓、科技影視製作與放映、青少年科技活動等社會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普教育基地。自建館以來,始終堅持社會公益性原則,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為已任,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目的,面向社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1999年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自治區科技廳、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科協評為自治區優秀科普基地。為我區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寧夏科技館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在自治區科協的領導下,十分重視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領導體制和充滿活力的工作機制。設置機構有:辦公室、展覽教育科、青少年教育科、科普宣傳科、學術會議服務科、保衛科。
為了加強職工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我館從管理入手,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規章制度,為搞好科普工作奠定了基礎。
為了貫徹落實《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更好地利用科技館現有的資源發揮科普基地作用,制定了計劃和規劃,每年都做到工作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各項工作均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
一、加大科普教育基地的硬體建設力度,為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寧夏科技館非常重視科普硬體設施建設,1999年投入40萬元資金對常設科普展廳和綜合展廳進行改造和裝修。現有展出面積1600平方米,其中常設科普展覽面積為600平方米,綜合展廳面積為1000平方米;常設科普展覽有聲、光、電磁等基礎學科展品。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寧夏科技館近幾年新添的展品有《石油工業與石油化工科技知識展覽》、《動植物知識標本展覽》,地質、地震、氣象知識展品,科普列車西部行贈送寧夏科技館的31件展品及自行開發研製的近10件展品等。2001年投入近200萬元建立了科普電子大屏幕,陸續更新了科普宣傳影視製作設備, 2007年投入60萬元建立寧夏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尤其是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寧夏科技館新館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些硬體建設,不僅適應了新形勢科普的需要,也推動了科普工作邁上新的台階。
二、認真開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訓為重點的各項科普活動,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一)開展以科普展覽教育為重點內容的中心工作,努力為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服務。
一是充分發掘和利用科技館的科普資源開展常設展覽工作。
寧夏科技館始終把科普展覽教育作為基本核心的工作抓緊抓好,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職能。2001年以來,在自治區科協及相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常設展覽每年平均向社會開放250天,年均免費接待觀眾6萬人次,六年累計舉辦專題科普展覽30個,共接待觀眾近35萬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尤其是2002年、2004年、2006年和銀川市教育局共同舉辦的「智能機器人」生物多樣與可持續發展----恐龍科普知識「模擬恐龍」、「青春期教育」等科普展覽,在銀川地區產生了很大的轟動,區市各大新聞媒體對上述幾項活動進行了連續報道,受到廣大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熱烈歡迎,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近年來,寧夏科技館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及時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和人們關心的社會熱點,結合每年科技周的主題,不失時機地舉辦了「預防艾滋病」、「衛生與健康」、「創新型國家」、「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科普展覽,有效地宣傳普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普知識,受到社會公眾的好評。
二是積極主動與外省市科技館聯系,盡可能多的開展大型展覽教育。
根據中國科協和自治區科協關於「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寧夏科技館作為此項活動的試點單位,和寧夏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及反邪教協會緊密合作,在教育部門的積極配合下,認真整合科普資源,緊密結合中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積極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截止目前,我們已在銀川市、鹽池縣、中衛市各中小學校開展活動十五場次,參加活動的中小學生近2萬人次。因此項活動緊密結合中小學生科學課程標准,既能豐富他們課外科技活動及社會實踐的內容,又能激發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非常受中小學師生的歡迎。「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還將深入開展下去。
三是不斷加大巡展工作力度,增強科普教育的普及性
為了進一步擴大科普展覽教育面,使有限的科普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2001年以來,我們積極開展科普展覽巡展活動,共組織了「反對邪教、崇尚文明」、「 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青少年預防艾滋病」、「衛生與健康」、「青春期教育」、「海洋與人類」、「人之由來」、「節能與環保知識」等近20套科普展覽,深入銀川市各社區、大中小學校、工廠、部隊及全區市、縣農村進行巡迴展出,六年累計巡展達500天,觀眾近30萬人次。由於科普展覽選題能夠反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又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內容與人們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收到明顯的社會效益。
(二)加強聯系與合作,拓展青少年科普活動內容。
一是開展全區性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提高我區教師的科學素質,並以此推動青少年科普工作,在中國科協、自治區科協和自治區教育廳的支持下,開展了各種教師科學實踐的培訓工作。如近年舉辦了全區高中科學教師研究性學習培訓班、機器人競賽教師培訓班等。邀請全國有造詣專家、教授擔任培訓,解決了我區在新課改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教師教育觀念、科研方法和輔導能力。寧夏電視台、寧夏教育台、寧夏日報及銀川晚報均進行宣傳報道。
二是在原有培訓的基礎和內容上引進新的培訓理念,拓展新的培訓內容
近幾年開展了計算機、英語、美術、書法等青少年科普培訓工作,為了適應新形勢加大藉助社會辦學力度,用聯合開展培訓的方法,拓展開展了平面設計、3D動畫製作等培訓班,同時努力爭取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普培訓項目,引進先進的培訓理念,開展了以計算機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能力的英特爾求知計劃培訓班。今年又努力爭取到60萬元建立寧夏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項目。這些項目的建立與實施,極大地提升了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環境和品質。
三是有組織地開展了青少年科技夏令營和科學體驗調查活動。利用科協、科技館的人才和網路優勢,加強與周邊科協、科技館的聯系與合作,拓寬青少年科普基地活動內容。組織本省學生與外省學生開展集愛國主義、科學精神、環境保護、民族團結內容為一體的科普夏令營活動。活動不僅充實了學生們的假期生活,同時我們還採取老師輔導,以英特爾主題活動為形式、以PPT展現心得為手段、以提高青少年對科學的認識和能力為目的的方法進行。夏令營活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好評。還與教育廳合作開展青少年科學調查與體驗活動,讓同學們圍繞身邊的問題,通過共同參與、相互合作、親手記錄、科學統計、在線提交等方式,使同學們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培養了科學精神和態度,鍛煉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孩子們的綜合素質。
三、開展多種活動的科普活動,提高科普宣傳的深度和廣度。
除利用展覽和培訓的形式開展科普教育工作外,根據時代發展變化,開展了利用電視、網路、電子大屏幕和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
一是拍攝、編輯、製作科普電視節目,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問題的指示精神,先後攝制農村實用技術科普專題12部,其中《優良沙生植物》、《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等獲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西北地區桑蠶飼養技術》《水稻旱育稀植在寧夏》《壓沙西瓜》《海源大地震》《粗飼料的調制及利用》《肉羊改良高效養殖技術》獲全國科協系統二、三等獎。為了使更多的農民朋友更好地掌握農村實用的科學技術,我們已將所攝制的農村科普片刻製成VCD光碟,在下鄉巡展和科技周等活動期間免費向農民朋友發放。為配合中組部開展的現代農村遠程教育工作,製作了12小時的農村遠程教育科普課件節目報送中組部並被選用。
二是聯合社會新聞單位和媒體開展科普宣傳工作。從2004年7月份開始在寧夏電視台開辦《塞上鄉村》欄目。欄目時長20分鍾,每周兩期,播出4次。利用中國科協《科普大篷車》電視節目資源免費向寧夏教育廳、吳忠市、中衛市、石嘴山市等縣市電視台提供片源並按期播放。利用寧夏大眾科技網設專欄播放《塞上鄉村》電視節目,利用電子大屏幕常年做好每日定時播放新聞、科技之光、科技博覽、科學歷程等節目,並結合各大型展覽活動播放科普節目。
三是作好學術交流和科普講座工作。近幾年先後免費為寧夏地理、護理、氣象等學會開展的專題講座和會議近百場。同時又根據當前中小學生生理、心理及學習中遇到的因惑,利用科技館科普會堂開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知心姐姐」、「交通安全知識」、「法制教育」等知識講座,近萬名學生受益,活動得到了學生及學校的好評。
通過開展各種科普活動,進一步強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加強與提高。寧夏科技館的科普宣傳教育工作上了台階,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
『貳』 寧夏三管兩中心是什麼
三館:寧夏博物館、寧夏圖書館、寧夏科技館。兩中心:銀川行-政中心、寧夏國際展覽中心。都在人-民廣場附近
『叄』 寧夏科技館,寧夏博物館開放時間
早上九點到下午四點
星期一休管
『肆』 銀川科技館裡面玩的東西還要單獨付費嗎
親,你說的是寧夏科技館吧
寧夏科技館電影院是要錢的,三樓機器人賣水要錢。。。其他不要的。 我就是科技館的
『伍』 從寧夏科技館出來坐幾路車到金鳳萬達
公交線路:4路,全程約3.1公里
1、從寧夏科技館步行約560米,到達上海路會展中心站
2、乘坐4路,經過3站, 到達逸馨苑站(也可乘坐30路)
3、步行約350米,到達銀川金鳳萬達廣場
『陸』 寧夏科技館的位置
新館:寧夏科技館新館位於銀川市人民廣場西側。
舊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鳳凰北街172號。
『柒』 寧夏科技館法定節假日休息嗎
休息的。
『捌』 銀川科技館的亮點
寧夏科技館是隨著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經濟發展建立起來的一所集科普展覽教育、科技培訓、科技影視製作與放映、青少年科技活動等社會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科普教育基地。自建館以來,始終堅持社會公益性原則,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為已任,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為目的,面向社會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1999年被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2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國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自治區科技廳、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科協評為自治區優秀科普基地。為我區的經濟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寧夏科技館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在自治區科協的領導下,十分重視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領導體制和充滿活力的工作機制。設置機構有:辦公室、展覽教育科、青少年教育科、科普宣傳科、學術會議服務科、保衛科。為了加強職工隊伍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我館從管理入手,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規章制度,為搞好科普工作奠定了基礎。為了貫徹落實《科普法》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更好地利用科技館現有的資源發揮科普基地作用,制定了計劃和規劃,每年都做到工作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有總結,各項工作均在有序的狀態下進行。一、加大科普教育基地的硬體建設力度,為科普宣傳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寧夏科技館非常重視科普硬體設施建設,1999年投入40萬元資金對常設科普展廳和綜合展廳進行改造和裝修。現有展出面積1600平方米,其中常設科普展覽面積為600平方米,綜合展廳面積為1000平方米;常設科普展覽有聲、光、電磁等基礎學科展品。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寧夏科技館近幾年新添的展品有《石油工業與石油化工科技知識展覽》、《動植物知識標本展覽》,地質、地震、氣象知識展品,科普列車西部行贈送寧夏科技館的31件展品及自行開發研製的近10件展品等。2001年投入近200萬元建立了科普電子大屏幕,陸續更新了科普宣傳影視製作設備, 2007年投入60萬元建立寧夏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尤其是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關心與支持下,寧夏科技館新館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些硬體建設,不僅適應了新形勢科普的需要,也推動了科普工作邁上新的台階。二、認真開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培訓為重點的各項科普活動,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作用。(一)開展以科普展覽教育為重點內容的中心工作,努力為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服務。一是充分發掘和利用科技館的科普資源開展常設展覽工作。寧夏科技館始終把科普展覽教育作為基本核心的工作抓緊抓好,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職能。2001年以來,在自治區科協及相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常設展覽每年平均向社會開放250天,年均免費接待觀眾6萬人次,六年累計舉辦專題科普展覽30個,共接待觀眾近35萬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尤其是2002年、2004年、2006年和銀川市教育局共同舉辦的「智能機器人」生物多樣與可持續發展----恐龍科普知識「模擬恐龍」、「青春期教育」等科普展覽,在銀川地區產生了很大的轟動,區市各大新聞媒體對上述幾項活動進行了連續報道,受到廣大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熱烈歡迎,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近年來,寧夏科技館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形勢,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及時把握經濟社會發展主題和人們關心的社會熱點,結合每年科技周的主題,不失時機地舉辦了「預防艾滋病」、「衛生與健康」、「創新型國家」、「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等科普展覽,有效地宣傳普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以及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普知識,受到社會公眾的好評。二是積極主動與外省市科技館聯系,盡可能多的開展大型展覽教育。根據中國科協和自治區科協關於「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寧夏科技館作為此項活動的試點單位,和寧夏少數民族科普工作隊及反邪教協會緊密合作,在教育部門的積極配合下,認真整合科普資源,緊密結合中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積極開展「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截止目前,我們已在銀川市、鹽池縣、中衛市各中小學校開展活動十五場次,參加活動的中小學生近2萬人次。因此項活動緊密結合中小學生科學課程標准,既能豐富他們課外科技活動及社會實踐的內容,又能激發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非常受中小學師生的歡迎。「科技館活動進校園」工作還將深入開展下去。三是不斷加大巡展工作力度,增強科普教育的普及性為了進一步擴大科普展覽教育面,使有限的科普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2001年以來,我們積極開展科普展覽巡展活動,共組織了「反對邪教、崇尚文明」、「 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愚昧」、「青少年預防艾滋病」、「衛生與健康」、「青春期教育」、「海洋與人類」、「人之由來」、「節能與環保知識」等近20套科普展覽,深入銀川市各社區、大中小學校、工廠、部隊及全區市、縣農村進行巡迴展出,六年累計巡展達500天,觀眾近30萬人次。由於科普展覽選題能夠反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又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內容與人們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收到明顯的社會效益。(二)加強聯系與合作,拓展青少年科普活動內容。一是開展全區性科學教師培訓工作。為認真貫徹落實《綱要》,提高我區教師的科學素質,並以此推動青少年科普工作,在中國科協、自治區科協和自治區教育廳的支持下,開展了各種教師科學實踐的培訓工作。如近年舉辦了全區高中科學教師研究性學習培訓班、機器人競賽教師培訓班等。邀請全國有造詣專家、教授擔任培訓,解決了我區在新課改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了教師教育觀念、科研方法和輔導能力。寧夏電視台、寧夏教育台、寧夏日報及銀川晚報均進行宣傳報道。二是在原有培訓的基礎和內容上引進新的培訓理念,拓展新的培訓內容近幾年開展了計算機、英語、美術、書法等青少年科普培訓工作,為了適應新形勢加大藉助社會辦學力度,用聯合開展培訓的方法,拓展開展了平面設計、3D動畫製作等培訓班,同時努力爭取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普培訓項目,引進先進的培訓理念,開展了以計算機為載體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和創新能力的英特爾求知計劃培訓班。今年又努力爭取到60萬元建立寧夏青少年科學工作室項目。這些項目的建立與實施,極大地提升了青少年科技活動的環境和品質。三是有組織地開展了青少年科技夏令營和科學體驗調查活動。利用科協、科技館的人才和網路優勢,加強與周邊科協、科技館的聯系與合作,拓寬青少年科普基地活動內容。組織本省學生與外省學生開展集愛國主義、科學精神、環境保護、民族團結內容為一體的科普夏令營活動。活動不僅充實了學生們的假期生活,同時我們還採取老師輔導,以英特爾主題活動為形式、以PPT展現心得為手段、以提高青少年對科學的認識和能力為目的的方法進行。夏令營活動深受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和好評。還與教育廳合作開展青少年科學調查與體驗活動,讓同學們圍繞身邊的問題,通過共同參與、相互合作、親手記錄、科學統計、在線提交等方式,使同學們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培養了科學精神和態度,鍛煉了合作能力,提高了孩子們的綜合素質。三、開展多種活動的科普活動,提高科普宣傳的深度和廣度。除利用展覽和培訓的形式開展科普教育工作外,根據時代發展變化,開展了利用電視、網路、電子大屏幕和科普講座等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一是拍攝、編輯、製作科普電視節目,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三農」問題的指示精神,先後攝制農村實用技術科普專題12部,其中《優良沙生植物》、《有機生態無土栽培技術》、等獲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三等獎,《西北地區桑蠶飼養技術》《水稻旱育稀植在寧夏》《壓沙西瓜》《海源大地震》《粗飼料的調制及利用》《肉羊改良高效養殖技術》獲全國科協系統二、三等獎。為了使更多的農民朋友更好地掌握農村實用的科學技術,我們已將所攝制的農村科普片刻製成VCD光碟,在下鄉巡展和科技周等活動期間免費向農民朋友發放。為配合中組部開展的現代農村遠程教育工作,製作了12小時的農村遠程教育科普課件節目報送中組部並被選用。二是聯合社會新聞單位和媒體開展科普宣傳工作。從2004年7月份開始在寧夏電視台開辦《塞上鄉村》欄目。欄目時長20分鍾,每周兩期,播出4次。利用中國科協《科普大篷車》電視節目資源免費向寧夏教育廳、吳忠市、中衛市、石嘴山市等縣市電視台提供片源並按期播放。利用寧夏大眾科技網設專欄播放《塞上鄉村》電視節目,利用電子大屏幕常年做好每日定時播放新聞、科技之光、科技博覽、科學歷程等節目,並結合各大型展覽活動播放科普節目。三是作好學術交流和科普講座工作。近幾年先後免費為寧夏地理、護理、氣象等學會開展的專題講座和會議近百場。同時又根據當前中小學生生理、心理及學習中遇到的因惑,利用科技館科普會堂開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知心姐姐」、「交通安全知識」、「法制教育」等知識講座,近萬名學生受益,活動得到了學生及學校的好評。通過開展各種科普活動,進一步強化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科普教育的深度和廣度得到進一步加強與提高。寧夏科技館的科普宣傳教育工作上了台階,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也越來越大。 參考 http://www.nxkjg.com/
『玖』 寧夏科技館怎麼樣
科技館的規抄模挺大的,建築風格也很襲現代,非常漂亮,有氣魄。是目前西北地區面積最大、功能最全的科技館,同時兼有自然博物館和天文館的功能。裡面有10個主題展區,還有4D和穹幕兩個特效影院和餐廳、紀念品商場等配套設施。因為新建不久,所以各種設施還比較新,內容也豐富,不些展覽項目是互動的,很適合周末帶孩子來玩。現在參觀票價是大人30元/人,學生20元/人,電影票價減半。
『拾』 今天寧夏科技館開嗎
寧夏科技館開放時間:周三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下午4時停止售票);周一、周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