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招聘會采訪老師
⑴ 學校招聘會 采訪稿
對支持我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各用人單位表示感謝。在高校畢業生大幅度版增加,高權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的情況下,學校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早謀劃、早部署、按照「全員化、全程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四化」要求,大力開展就業指導服務,全力以赴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
⑵ 學校舉辦的招聘會,校報社需要寫采訪問題,采訪對象分別為應聘畢業生,用人單位,學生志願服務生。不要網
應屆畢業生:您來招聘會的訴求是什麼呢?然後在引出別的問題。比如引出核心問題,尋職要求什麼的。
⑶ 采訪來校園招聘的企業,應該要提些什麼問題……
對你們學校的學生印象如何,以後的招聘和培養計劃。等等等等
⑷ 我要參加一個大學生招聘會的采訪,一般應問哪些問題。
你還可以關注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有些高校會自己組織主要是針對本校學生的招聘會,但其他學校的也可以參加。
⑸ 學校雙選會,校報記者可以采訪面試官什麼問題
可以問問他們對面試者的看法和他們公司一些基礎問題,和他們對求職人的要求,這些才是大家確實關心的
⑹ 采訪大學畢業生,應該體哪些問題
采訪目的
1、了解優秀大學畢業生成才的過程(生活、學習和工作);
2、了解優秀大學畢業生的擇業方向和就業態度;
3、讓優秀大學畢業生對學弟學妹們的起榜樣示範作用。
采訪要求
1、采訪前要對采訪對象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包括喜好、性格、成就等方面;
2、采訪內容的擬定,包括提問的准備和采訪重心的把握要到位;
3、采訪時語言要得當,提問簡明扼要,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提問,要避免主觀編造;
4、采訪時記者要善於引導,善於傾聽;
5、采訪後可詢問並請采訪對象提供可利用的資料或者是照片等; 6成稿後要請采訪對象過目並可作適當的修改,檢查是否屬實。
采訪步驟
1、采訪具有典型意義的優秀大學畢業生代表;
2、采訪該優秀大學畢業生身邊的人員的評價,如老師、同學、家人等人員;
3、采訪主管學生就業處的老師詢問畢業大學生的就業情況。
采訪方法
1、重點采訪優秀大學畢業生代表;
2、隨機采訪優秀大學畢業生周圍的人們;
3、現場提問式采訪和電話采訪相結合。
采訪角度或選題圍繞優秀大學畢業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為重點,並且展望未來,以時間順序這個縱向來展開,時而也可有關於這個選題的橫向聯系來展開話題。
采訪時間 待定(電話聯系采訪對象並約好時間)
采訪地點 校園裡面(具體地點有采訪對象定)
采訪對象
1、優秀大學畢業生的代表;
2、優秀大學畢業生代表的同學、老師及家人;
3、畢業大學生主管就業處的老師們。 采訪問題
〈一〉采訪優秀畢業大學生的提問內容(註:以後用*號代替采訪的優秀大學畢業生代表的人名)
1 、還記得剛入校的情景嗎?當時的心態是怎麼樣的?
2、都知道入學的第一訓即軍訓,對軍訓你有什麼記憶深刻的人和事嗎?
3、當學習進入正軌之後,你是怎麼來安排你的學習的呢?
4、對於初入學的新生們常常會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你有參加過什麼社團嗎?(如有)你是怎麼來平衡學習和工作的呢?(如沒)為什麼不參加?
5、要做到學習、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協調是很累人的,你是怎麼來解壓,消除疲勞和煩勞的呢?
6、在空閑時,你是怎麼來利用時間的呢?(個人愛好)
7、覺得自己與別的同學相比較,你最大的優勢在哪兒?
8、你們是學校的榜樣,是優秀的大學生,可是優秀與否的標准卻不是很明確,你是怎麼去區分「優秀」和「不優秀」這兩者之間的區別的? 9你對自己怎麼看?為自己大學四年的表現打分,如果滿分是100分,你會打多少分?
10、大學生畢業之後一般有三種去向,即升學、就業和從政。對於這些,你傾向的是什麼呢?為什麼?
11、你對自身未來的就業前景報以怎樣的心態呢?
12、你是怎麼看待相貌、身高等外在條件與就業的關系的? 13馬上要離開了,你對學弟學妹們有什麼建議呢?
〈二〉采訪大學優秀畢業生代表的朋友、老師和家人們的提問(現場采訪與電話采訪相結合)
1、對於*,你們覺得他(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2、在學習方面,你們覺得他(她)的表現如何?
3、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覺得他(她)和學習工作時有什麼不一樣的嗎?
4、對於他(她),有什麼事情讓你們印象深刻的嗎?
〈三〉采訪大學畢業生就業處老師們的提問
1、請問老師,今年大學生的就業情況怎麼樣呢?具體的數據是多少呢?
2、請問老師,今年大學生的就業情況與往年相比有什麼肯定的地方嗎?(最好用數據說話)
3、您覺得現在大學里比較普遍的就業觀是什麼?怎樣樹立一個正確的就業觀?
4、怎樣提高畢業生們的就業自信心?
5、老師可不可以提醒一下去招聘會的同學們有哪些細節是需要注意的呢?
采訪前要攜帶的器材和各方面的准備
攝像機、錄音器材、采訪筆、采訪記錄本、記者證、身份證等准備並檢查
相關背景
1、了解大學畢業生這個群體 2大學生畢業後的方向性問題
3 、大學畢業生有關就業的方面的法律法規 4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比例和數據統計等
⑺ 大學生畢業招聘會采訪時,應對校領導提些什麼問題急。。。。。
大學生就業形勢與對策 當代大學生是很幸運的,因為他們面臨的是百年以來最好的機遇,中國將在他們這一代成為富強的世界大國,因此有更廣闊的天地讓他們施展抱負。但在歷史機遇的同時,當代大學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每個大學生都將面對越來越快的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競爭壓力。競爭,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展示了社會的活力;競爭就是優勝劣汰。面對就業競爭,大學生何以應對?何以立足?唯有自身的素質和過硬的本領為你說明一切。 一、大眾化教育與大眾化就業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化,大眾化教育必然帶來大眾化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已經打破由國家包分配工作的觀念和機制,正在建立起「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2005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已由計劃經濟年代的十幾萬人上升到338萬人;2006年畢業生總數接近380萬。按照國家教育部近幾年公布的大學畢業生當年初次就業率為70%左右計算,可想而知大學生就業競爭的壓力有多大。因此,高校畢業生必須提高求職意識和職場競爭能力,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的新型就業觀念,即先求生存,後謀發展。眼下,「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就業難」又是相對的。據國家權威部門統計公布,我國經濟正處於快速上升的發展階段,每年可增加就業崗位壹仟萬個,特別是高技能型實用人才十分缺乏。在這個職業大市場中,大學畢業生無疑是最優秀的群體。我們有理由相信:每一位畢業生只要轉變就業觀念,憑借自己的學識和素質,一定能盡快地求得一份相對滿意的工作。 二、轉變就業觀念,強化自身素質 在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生就業是國家計劃分配,即傳統意義上的「包分配」。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就業體制的改革,大學畢業生不能再等待國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說,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我們主張畢業生「先就業後擇業」,十分看重走出校門的必要磨煉;從人才的發展和成才規律來看,任何事業有成的人無一不是從基層、從工作第一線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而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華而不實只能是一事無成。作為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要認清就業的大眾化和市場化,要強化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麼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挑選最能勝任本工作崗位的人選。具體的講:有學識有才幹有素質,敬崗敬業,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溝通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三、求職材料與就業渠道 求職材料是個人資料的精心組合,是個人身份的有效證件,是「通往面試的護照」。每個畢業生務必秉持誠信的原則,精心打造自己的這本「護照」,以便順利的踏上求職之路。求職材料一般分為個人製作和高校統一格式兩種,其內容基本包括求職信(或稱自薦信)、個人簡歷、學校提供的成績評語表以及在校期間各類獲獎證書、職業資格和技能證書、校內外社會活動的任職等。高校統一製作的還包括學校和專業簡介。一份好的求職信應該是最有說服力、最能打動人的。信的格式要求規范,言辭要懇切,內容要實在,但不能千篇一律;信的長短要合適(以一頁為准),特別要注意個人特色的表述,如個人特長,特別技能或特別之處。如能根據用人單位的崗位要求有針對的寫求職信更是上策。簡歷的填寫,要求內容真實,突出專業特色和個人優勢。要能清楚地表明你的學歷、技能以及興趣、志向等,表明你完成任務的能力和待開發的潛力。 1、利用實習機會,積極爭取被實習單位錄用;或在實習區域內尋找就業機會。 2、利用家庭和社會關系尋找就業機會。 3、通過政府人才市場,勞動職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尋找就業機會(包括公務員招考和人才招聘會)。 4、通過教育主管部門安排的就業招聘會及相關高校內部招聘會尋找就業機會。 5、通過國家各級各類的人才招聘網及地方和教育網站的用人信息尋找就業機會。 6、通過電視,報刊等宣傳媒體的招聘信息尋找就業機會。 7、直接通過高校內設的就業機構或其他有效途徑尋找就業機會。 在通過上述渠道獲取你滿意或感興趣的信息後,路途遠的,可先電話聯系,然後郵寄求職材料或發電子郵件,並等待迴音。路途近的,可電話聯系後直接登門拜訪,爭取面試。面試是成功就業的最後一站,切記要把握好。面試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備,要能夠准確的反映出材料中介紹的自我。其次,細節問題上要特別注意文明禮貌,服裝整潔大方,用心傾聽,適時回答;回答時語言清晰、適中、有層次,最好是普通話。如果你做好了這些,祝賀你,用人單位已為你打開了大門。 四、社會關注與高校重視 大學生求職之路不輕松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中央和國務院更是高度重視。認為大學生就業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事關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就業工作領導組織,內設專門的辦事處室。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路,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常設市場。其次,在改革教育模式、調整專業設置、推進教育創新上下功夫;特別是高職院校,要培養出高素質、高質量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是其追求的最終目標。
⑻ 求大神,寫一份職業認知報告,通過校園招聘會體驗,人物的訪談等方式了解職業,400字,謝謝
選擇一個感復興趣的制職業開展調查,報告建議包含以下內容:
1.職業描述;
2.職業的核心工作內容
3.職業的發展前景及對社會和生活的影響、作用;
4.薪資待遇及潛在收入空間;
6.崗位設置及不同行業、企業間的差別;
7.入門崗位及其職業發展通路;
8.職業標桿人物;
9.職業的典型一天;
10.職業通用素質要求及入門具體能力。
⑼ 學校就要開冬季招聘會了,我們需要采訪,那麼采訪就業辦的老師什麼問題呢
問問現在的就業形勢,今年學校對就業做了哪些措施,對畢業生求職的建議
⑽ 求校園采訪開頭結尾,以及一些措辭
1、抓住核心問題,開門見山,切中要害。這種方法是一開始就提出硬性的、緊扣主題的問題,版然後擴展為比較權籠統的問題。它適用於采訪那些善於言辭、敏於思考、感覺自信的對象。開門見山會讓對方覺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懂行,值得交談。
2、由淺入深,追問問題,發掘未知的細節。深度報道的提問有許多尖銳的問題,有時難免讓記者碰壁,采訪對象要麼 拘謹不安,支支吾吾,談不到要害,要麼有心拒絕,閃爍其辭,加以敷衍。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追問的毅力和技巧。可以先用一些寬泛的話題緩解氣氛,逐漸引入正題;或旁敲側擊,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