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感想觀後感
『壹』 看職來職往觀後感
大概有這幾點:
1、天時地利。《職來職往》於2010年12月10日開播,由於有江蘇衛視和中國教育電視台的聯手,再加上藉助剛剛開始火爆的《非誠勿擾》,左手求職、右手婚戀,組合拳方式一下子讓《職來職往》這個節目脫穎而出。
2、定位精準。《職來職往》一直堅持定位在大學生群體,其實當時對於這一點,在內部一直都有爭議。因為在校大學生就意味著選手經驗嚴重缺乏,同質化的看點比較多,相比同時期的《非你莫屬》,後者的選手有不少都是有一定工作經驗之後再次尋求新機會的求職者。所以對比來看,《職來職往》的專業度就會相對弱一些,選手和達人之間的交流感也會弱。
但是最終還是堅持定位在了大學生,至少絕大多數的求職者都是在校生,這就使得節目因為選手的簡單,而變得非常真實。更重要的是,節目的主力受眾除了在校大學生之外。還有大量的高中生。於是《職來職往》就成為了伴隨高中生進入大學、大學生畢業步入職場的夥伴,7年,當年的高中生觀眾都早已大學畢業步入職場,當年的大學生,如今也都在事業上有了不小的成績。一檔求職節目,居然做成了一檔陪伴式節目,成為了一群人的集體記憶。
3、見證每一個人的成長。《職來職往》除了有求職者的成長故事之外,其實還有主持人與那些行業達人的成長故事。
李響從一開始的用力過滿和主觀情緒過多,再到之後的溫暖、從容、有理有節,觀眾見證了一位主持人在節目里的自我蛻變。各位熟悉的行業達人也從表達拘謹到之後的金句不斷,再到自身職業路徑的改變,觀眾也在見證每一位行業達人的成長演變。
4、平等。其實這就是冷眼君前面提到的那個「魂」,《職來職往》可能是唯一一檔讓所有行業達人或老闆全程站著錄制節目,始終保持與求職者平等對話狀態的求職節目了吧。這一點其實有必要告訴大家,這真的是節目創意初期就堅持的一個設計,追求與求職者的平等對話是我們最初設計節目時就希望表達的內容。
所以基於這幾點,《職來職往》從2010年誕生,很快就獲得了大家的認可,最好的2011年,還獲得了「最受大學生喜愛的綜藝節目」獎項。節目也走進了很多學校的課堂,成為老師的教材輔助,也成為傳媒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論文選題。
『貳』 去某大型工廠應聘之後寫觀後感。。
既然沒有參觀到什麼東西,那隻能靠吹了,呃,是聯想!~
你要結合你的專業和應聘的崗位,回把參觀所看見的東答西:工作環境,設備,工作流程,人員和一些產品、原料等,甚至包括宣傳欄、制度和標語都可以發揮你的想像力和專業知識來展開討論。例如你學管理的,可以對生產現場用6S來評論,對生產線用精益生產做點評價;學機械類的對設備的運轉說說自己的感受,順便談談自己對設備保養維修等心得;產品方面可以對質量等發揮發揮;看見標語宣傳什麼的推敲一下他們的企業文化和近期的著重點……
如此類推,不要過於追求數字,差不多就行了,主要是跟專業和崗位掛鉤,說些實在的,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才能給人深刻而專業的印象!
『叄』 求一篇就業指導的心得 500字以上。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心得體會
進入大學後,漸漸褪去來時的一腔熱血、躊躇滿志。心緒開始慢慢沉澱,也開始認認真真的替自己的未來考慮了。那些不著邊際的理想、空想也從我身上蒸發。我們所關心的不再是烏托邦,而是現實的世界。
大學,一個從理想世界到殘酷社會的跳板,讓我們有幸生在理想之中,又可以目睹社會現實的殘酷的一面。
我想,對我們這群沒有見過世面,整天呆在校園里的莘莘學子來說,就業是一個不能再遙遠的話題。但是,我覺得,我們就更應該好好考慮就業這個問題,那樣才不會被將來的就業打個措手不及。
聽了《大學生就業指導》,很有感觸。似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原先的天真爛漫的想法從腦海中浮現,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觀念,穩重了,踏實了,似有驚醒夢中之人。這才發覺,現實不如理想般美好,我們也不應該對現實渴求什麼,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現實是有著不可越過的鴻溝,但經過細心經營也會別有洞天,讓人痴迷、讓人嚮往。
從這堂課中得到的最大收獲不是理論部分,現在想想,理論知識,在腦海中的印象似乎盪然無存。但讓人記住的是那些老師向我們講的身邊實際經歷的事情,身邊的事情總是最真實、最具震撼力、最讓人有一種與社會接觸的感覺。我覺得,讀他人的故事,就像讀歷史一樣,一頁一頁的翻開,一頁一頁品味,有一種使人明智的感覺,知興衰,知得失,更知已知彼。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就業形式相當嚴峻!在此背景之下,據教育部的統計,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64萬人。而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壓力還將繼續增加,201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人,比2010年增加52萬人。據統計,2010年畢業大學生實際就業率不到70%。每年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再加之歷年未就業的畢業生數量,09年大學生就業市場將十分擁擠。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各行業的分工也精細起來,對於招收員工的要求也逐漸高了,所以造成了現在社會人才市場競爭場面變得熱火朝天起來 ,每到就業季度,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萬的擇業者,就業者,這足以證明當前就業形式的嚴峻和緊張.所以作為快要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將面臨著很繁重的壓力,而在我們認識了這一嚴峻的課題,我們就得做好迎接挑戰的准備.只有正確地認知就業形式,分析就來形式,我們才能更好地為自己邁出第一步鋪下平磚,只有正確地認識就業形式,我們才能更好地不斷訓練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實自己,為自己在迎接挑戰前做好武裝,只有正確地認識就業形式,我們才能趨利避害,排除我們前進的障礙,抓住機遇發展自己,因此,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識,對於我們每個在校大學生來說是尤為重要!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知識分子的象徵,應該具有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面臨著就業危機,應當視危機為挑戰,努力讓自己脫穎而出。
首先,從自身素質出發。如今全國高校林立,考上一間名牌大學已經不能代表未來道路一帆風順了。每年畢業生眾多,招騁會上黑壓壓一大片,在一個普通招騁會上就可能有幾百人個大學生在競爭一個崗位。那麼,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之中,躋身於就業市場,如何讓自己脫穎而出?
大學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這里說的知識又分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之所以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所讀的專業,正是要實現未來人才專業化水平高的目標。現今招騁市場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學生,首先應當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以高水平的專業與他人競爭。要具有「不可替代性」,你才能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再者,綜合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綜合素質包括綜合知識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素質及專業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為買方市場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會在遞交求職申請的眾多大學生選擇最優秀的人才。此時,專業水平不高的必定成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會性動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處理不好團隊合作中的人際關系,再淘汰。最終,在招聘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會擇優選擇,故綜合素質高的大學生,從主觀上是擁有一定優勢的。
綜合素質,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質。在就業大軍沉甸甸的形勢之下,許多高校大學生承受不住就業壓力,表現出自卑、自棄,甚至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等等悲劇道路。一個真正優秀的高校大學生,應該是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的,應該能迎接困難的挑戰,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嚴峻就業形勢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質,也是重要的一點。
此外,有許多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職業及薪酬定位較高,而在金融危機之下招聘的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況下,招聘方提供的崗位及薪酬遠遠不及大學生理想中的狀況。就業市場已成買方市場,在此前提下,大學生不妨稍放低要求,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獲得工作後積累經驗,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進軍。做為擁有較高技能我們,再就業後又得到了良好的就業素質培養,這使我們更有把握去擇業,就業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經驗,這對我們在擇業中,就擁有了比別人多出的砝碼。
在此就業形勢之下,除提升自己,還有另外幾條路可以選擇。
一是考研,暫時避開就業大軍,開始深造,獲得更高水平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二是自主創業。在這自主創業方面,各地區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給自己提供就業崗位,也不失為一條好道路。
總的來說,做為當代大學生,認識到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應當認清自己的方向,堅定信心不動搖,以自信、自強、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戰,在金融危機之下的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做出實質性貢獻!
『肆』 求職來職往觀後感一篇
《職來職往》作為一檔招聘類的真人秀電視節目,無可厚非當中存在一些表演,迎合觀眾和賺取收視率的因素。但他直白的求職場面,求職者與現場達人面對面的碰撞,表現出來的很多積極方面的內容也得到了觀眾,求職者和即將畢業的畢業生的認可。這包括有關求職者的面試的著裝,求職者應聘的態度,求職者的職能准備,求職者的心理素質等等方面的評價與要求,這些都對一些迷茫和求職者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同時我也是作為一名面臨畢業的大四學生,對於即將到來的就業和擇業問題也有自己考慮與擔憂。而《職來職往》這類型招聘的節目,剛好給我補上了這方面的課,從當中也學會了一些職場的規則和技巧。當然,我不能完全依賴一檔電視節目去解決我的求職問題,更多有關求職方面的內容還需要自己用心去准備與學習。
以下便是我觀看了《職來職往》這類招聘節目後的一些感想與體會。
一,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總是在抱怨,抱怨自己生不逢時,抱怨機會總躲著自己,抱怨機會總是給別人遇上。其實,機會不曾拋棄任何人,它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但是它從不會親近懶惰之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你為之努力,為之奮斗,付出了心血,機會才會靠近你。這在《職來職往》節目里也有很好的體現。你要應聘某個工作,你必須擁有一定的職業技能,這就必須要求你為之做出努力,沒有準備,祈求蒙騙過關是行不通。群眾的眼鏡是雪亮的,你是金子或石頭,一試便知。因此,這給我的啟示是,必須踏踏實實做學問,為你未來的工作作出應有的努力。
二, 注重儀表儀態。每個人都喜愛美好的東西,都喜愛賞心悅目的事物。這並不是對你的外貌的苛刻要求,外貌長相是父母給的,我們無法改變(排除外力因素)。但是健康美好的形象卻是可以擁有的。這里說的是求職者給人的一種整體良好的感覺,是一種整潔,大方,干凈,健康的的感覺,我們都沒有理由喜愛一個雜亂無章的人。因此,我們在求職面試的時候,需要注重自己的儀表儀態,力求給面試官一種親近,舒服的感覺,這無疑對你的求職有事過功倍的作用。這包括著裝,發型,妝容,站姿,坐姿,眼鏡類型,精神面貌,裝飾配搭等一系列的要求。
三, 交際的態度與技巧。這個社會是一個人與人相互交織的集體活動,這就必然要求有人際交往活動。因此,人際交往的態度與技巧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招聘過程,招聘者與求職者的良好交流是達成求職願望的重要途徑。那麼我們如何做好這一點呢?個人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1, 言語要真誠,不遮遮掩掩。
2, 掌握說話的語氣與語速。
3, 保持謙卑求學的態度,切忌高高在上。
4, 聽懂對方的說話內容,切忌答非所問
5,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6, 針對性問答,言簡意賅,避免濫調陳腔
四, 危機處理能力。危機無處不在,對待危機的態度以及處理能力,往往是關乎事情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必須擁有危機處理的能力。同樣,在職場上也是危機重重,而對待危機的臨急反應與應對能力,也常常成為招聘者考驗求職者的是手段。招聘者往往不會按常理出牌,或者會提問一些關於危機處理的問題,這個時候就是考驗我們求職者的危機處理能力了。在《職來職往》節目里也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求職者被突如其來的難題,卡住了,亂了方寸,結果導致求職失敗。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危機處理能力呢?
1, 保持冷靜的頭腦,切忌打亂方寸。。
2, 採取緊急措施,防止事態發展。
3, 坦誠告知,表明誠意。
4, 調查情況,收集信息。
5, 針對對象,確定對策。
6, 評價總結,改進工作。
『伍』 大一學生看求職類節目《非你莫屬》的觀後感,500字即可
你這經驗值還不夠換500字觀後感.........飄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