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聘寺廟住持
『壹』 寺院的方丈和住持都是做什麼的
寺院里的方丈和住持,我們其實平常都是搞不清楚的,感覺他們都是和尚,但其實兩個人的地位和工作是不同的。
簡單的說,住持就是一個寺廟的一把手,一個寺廟只能有一位主持和尚,這個住持平常就管著寺廟大大小小的事情。
如果想成為住持的話,必須要經過宗教局的同意才可以選拔出住持。但是方丈的話,必須要多個宗教部門同意,並且要佛教協會任命。
這樣看起來,成為方丈的步驟要比成為住持的步驟多的多。而且不管是方丈還是住持,選拔的時候,選拔的都是品性和道德都非常好的和尚。
其實在很多影視劇里都可以看出,方丈會比住持穿的衣服好看一點,而且會比住持看起來更像得道高僧。
『貳』 佛教寺廟的崗位有哪些
一、寺院里設有哪些職務?
一般的寺院都是由方丈和四大班首、八大執事所組成的。另外還有很多的侍者和其他負責人。近現代的寺院基本設置五個部分也就是五大堂口,每個堂口都設置相應的職務委派相應僧人負責,通常情況下這五大堂口都設有以下執事:
(一)禪堂
(1)維那:禪堂的主要負責人。凡禪堂中有違犯清規者,他都有權予以懲罰。上殿時,維那掌管佛教儀式的起腔領念,以音聲為佛事,有如佛教樂團的總指揮。
(2)悅眾:維那的副手,若維那不在,禪堂可由其代管。悅眾在上殿時具體敲打樂器,配合唱念,並教初學參禪僧人的禮儀。悅眾可設置數人。
(3)知藏:熟悉佛教三藏典籍,主管和保護重要的經藏。相當於圖書館的館長一樣。
(4)藏主:執掌經櫥鑰匙,定期晾曬經藏,負責佛教書籍的保管和借閱。相當於圖書管理員。
(5)參頭:也稱「禪頭」,禪堂中參禪最久或最熟練者。他主要承擔的是,為初學參禪的僧人做出示範和起到表率作用。
(6)司水:每天早晨打洗臉水,准備早、中、晚的漱口水,出坡後的洗腳水等。
(7)圊頭:每天挑送凈桶,沖洗廁所,更換洗手水,洗曬揩手帕等。
(二)客堂
(1)知客:客堂的主要負責人,掌管全寺內外日常事務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其地位相似於辦公室主任和接待處長。
(2)照客:為客堂和知客辦事,照料客人,打掃客房等。
(3)寮元:雲水堂的負責人,根據客堂安排,接待來寺院的雲水僧。
(4)僧值:由於這個職務原來未設專職,而是由僧眾輪流值班,故名。主要職責是代方丈管理檢查僧眾威儀,相當於糾察一職。
(5)殿主:大殿的管理人員。其職責是照管油燈、香燭,擺設供器、供品,清潔佛像、佛殿等。
(6)香燈:殿堂的管理人員,與殿主職責相同。
(7)鍾頭:負責敲鍾的職務。
(8)鼓頭:負責擊鼓的職務。
(9)夜巡:負責夜間巡邏和打照板報時刻的職務。
(10)門頭:守護山門的職務。
(11)**:負責寺院的文秘工作。
(三)庫房
(1)臨院:俗稱當家師,既是庫房的主管,也對寺院各堂口的工作進行督察。權力僅次於方丈。
(2)都監:都監的序職在寺院中是最高的,他在禪堂的位次,坐在監院上首。他上輔住持,下助監院,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管事。
(3)副寺:監院的副手。指導庫頭們的工作,負責寺院的生活及佛事用品,並對財務進行監督。
(4)庫頭:負責庫房的管理工作。
(5)莊主:俗稱「下院當家」,凡寺院所屬莊田的一切事務,都由莊主負責。
(6)園頭:經管寺院的菜園。
(7)監收:主要負責購進實物的驗收等。
(四)大寮
(1)典座:大寮的主要負責人,寺院的生活總管。
(2)飯頭:負責煮粥做飯,隨時掌握人眾之去來,水米之增減。
(3)貼案:負責做僧眾的齋菜和佛殿的供菜。
(4)菜頭:負責廚房用菜,包括選菜、洗菜等。
(5)水頭:保證供應大寮做飯菜和燒茶等生活用水。
(6)茶頭:保證供應僧眾每天的茶水。
(7)火頭:專管飯菜的爐灶,掌握火候。
(8)磨頭:負責寺院磨米等使用磨所做的事情。
(9)行堂:在齋堂為進齋僧眾鋪碗筷、盛飯菜和添加飯菜,齋畢又收拾和清洗碗筷的事務。
(五)衣缽寮
(1)衣缽:是方丈和尚的直接助手,負責收發信件和草擬文書等。還可代替方丈接見來訪者。
(2)燒香:侍者寮的負責人。凡方丈說法,主持佛事,出位拈香、禮拜、上堂、上供時,均由燒香高捧香爐,走在方丈前面。
(3)記錄:主要為方丈寫法語,傳戒時寫請啟,為各種佛事寫疏文等。
(4)湯葯:負責在方丈生病時煎湯熬葯,故名「湯葯」。也是方丈小灶和上客堂的廚師。
(5)請客:有人會見方丈,先由他稟報衣缽或方丈;方丈或衣缽有指示,也由他向外傳達。
(6)聖僧:負責照料方丈的穿衣,飯後漱口,為方丈背行囊等。在佛教儀式中,當為方丈傳爐、開具等。是方丈的侍者。
(7)行者:在方丈廚房燒飯烹茶及干雜活的僧人。
僧人注重的是內心的修行,他考慮的是在修行中取得最大的成就而不是職務的高低。六祖慧能做過行者負責舂米;寒山與拾得做過燒火僧。這些職務只是出於寺院管理的需要而設置的。
二、僧人的職務是根據什麼分配的?
寺院繁雜的日常事務都是由執事來辦理。這些執事有列職與序職之分(列職相當於職務側重按辦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職別;序職相似於職稱側重按出家資歷和修持功夫定其位次)。
列職和序職又可分為東序和西序(其原來的意圖可能是:東為主位西為賓位。故將直接為住持工作的叢林執事待以主禮列在東序;將輔助住持工作的執事待以賓禮列在西序)具體的分法如下:
(一)序職分為:
(1)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後堂、堂主、**、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司水;
(2)東序——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葯、侍者、清眾、知客、行者、香燈;
(二)列職分為:
(1)東序——都監、監院、副寺、庫司、監收、莊主、磨頭、寮頭、殿主、鍾頭、鼓頭、夜巡;
(2)西序——典座、貼案、飯頭、菜頭、水頭、火頭、茶頭、行堂、門頭、園頭、圊頭、照客。
僧人序職的高低與其戒臘的長短一般是互為關聯的。同時序職的授予是在佛教修持的實踐中獲得的。修持成就越大序職越高。一般說來只有住在雲水堂的僧人沒有序職。他們在別的寺院可能有序職,但是到了一座新的寺院原有的序職卻不予承認。另一方面在本寺的序職相對是永久性的。比如一位燒香出外參學二十年後回到本寺院仍給他保留著燒香的序職。
列職一般比序職後獲得。在受了戒的僧人中起初大多充任寺院的下役工作。由於其工作實在是一種苦行的原因故被稱為「行單」。這些人包括在雲水堂、廚房、磨房、菜園做苦力的僧眾。行單至少在禪堂修滿一期後方可任職。列職的變動很大,有時任期只有半年並可隨缺隨補。當任期結束,每位執事都得辭職但他辭去的是列職而非序職。序職仍舊保存或者隨著新列職的授予,序職也相應升遷。
叢林的每位僧人都有各自的序職和列職。序職為「四大班首」的其列職可能是都監、監院或副寺;序職為**的其列職多半為「五大堂口」的負責人;序職為燒香的列職一般為庫頭監收等。
『叄』 怎樣申請寺廟住持,就是說生活在寺院里
想申請在寺院里生活,有暫住和常住。通常找到寺院的課堂,跟寺院的出家師父回說明原因,按照寺答院的要求、規矩一般都能申請到在寺院。
但是在寺院住宿,需要注意,
根據寺院的規矩住宿、隨眾,尊重出家人、在家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在寺院久了,也要事事白師,在家人不能做出家人的主,這是顛倒;
不得從事任何破壞佛法戒律,寺院規矩,國家宗教相關政策的事情,語言;
寺院是出家人修行的地方,在家人可以去寺院培植福報,在家居士的本分是護持三寶,而不是擠占出家人本就不多的資源,因此一定要注意這一點,不擠占出家人修行資源;
『肆』 寺廟有主持和住持是一回事嗎
寺院有大僧(男眾)寺院、二僧(女眾)寺院,二僧寺院的頭兒,就是女住持。
『伍』 怎樣才能當上寺廟的主持
這得看你在什麼樣抄的寺院。
若是十方叢林,住持一般是公選,還要登壇答辯,德行兼備者即可得任;
若是子孫叢林,那麼只需要師父指定接班人擔任住持即可。
目前國內的佛教寺院,多半已經是子孫叢林了,要想做上住持,必須是前任住持的弟子。
『陸』 佛教寺廟中僧人的崗位
最高是住持,以住持為一眾之主,非高其位則其道不嚴,故尊為長老,居於方丈。住持、長老、方丈這三個稱謂所指的是一樣的。重要寺務由住持會同首座等班首與四堂口主事共議決定。
今日十方叢林所實行的,根據元代《敕修百丈清規》,更有增益調整。住持(方丈)為整個叢林的核心,住持之下有四大班首和八大執事輔佐。四大班首即首座、西堂、後堂和堂主,八大執事為監院、知客、僧職(又叫糾察)、維那、典座、寮元、衣缽、書記。叢林的執事,細分起來共有一百零八位。但這些不一定全部設置,而是隨寺院的大小、僧人的多少或某種特殊情況靈活掌握,其名稱也有差異。這些職事名稱,以等級分司統稱為知事人員(一級)、主事人員(二級)和頭事人員(三級)。以承擔的職責輕重又可分為列職與序職兩部分。列職相當於職務,側重按辦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職別;序職相當於職稱,側重按出家資歷和修持功夫定其位次。列職和序職又可分為東序和西序。東序為主位,西序為賓位,故將直接為住持工作的叢林執事待以主禮,列於東序;將輔助住持工作的待以賓禮,列在西序。實際上,東序和西序的區別並不十分明顯,僅僅成為一種形式。有人說這是為仿照宮廷中文武兩班朝見聖上的威儀而設,可能也有些道理。十方叢林中,比較典型的是設四十八單執事,依東、西兩序排列為:
列職
東序:都監、監院、副寺、庫頭、監收、莊主、磨頭、寮元、殿主、鍾頭、鼓頭、夜巡
西序:典座、貼案、飯頭、菜頭、水頭、火頭、茶頭、行頭、門頭、園頭、圊頭、照客
序職
東序:維那、悅眾、祖侍、燒香、記錄、衣缽、湯葯、侍者、清眾、請客、行者、香燈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後堂、堂主、書記、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參頭、司水
十方叢林,一般有比較完備的組織和齊全的執事。近現代的叢林,基本設置五個部分,即禪堂、客堂、庫房、大寮、衣缽寮,合稱為「五大堂口」;其中後四者又稱為「四堂口」。重要寺務由住持會同首座等班首與四堂口主事共議決定。此外,尚有首座寮以款待上座名宿,有侍者寮以待初學新參,有行者寮以處務行者和童行,有眾寮(雲水堂)以接待過往僧眾。又有蒙堂以待知事、僧值以上退職人員,有單寮以待副寺以下退職人員,有延壽堂以待老、病僧人,有莊田以供禪眾從事生產。各堂又各立規約以資遵守約束。
十方叢林的規模較大,財產為僧團公有。僧人們不準招收弟子,故其住僧來自四面八方合住一起。十方叢林具有開堂傳戒的資格,一般都定期傳戒,為子孫叢林的求戒者傳授戒法。十方叢林依據方丈的產生辦法可分為選賢叢林、戒眷叢林和法眷叢林。選賢叢林的方丈是寺僧經過民主協商,從廣大僧人中推舉的德高望眾者;戒眷叢林的方丈,也是從僧人中推舉的德高望眾者,但其必須是在本叢林中受的戒;法眷叢林的方丈,是由原方丈在《寺院法眷》上載明的幾位嗣法弟子依次擔任。十方叢林的住持,一般是六年一任,但可以連任,也有實行終身制的。住持退位後稱為「退院和尚」。
十方叢林可以接待各地雲游參學的僧人,叫作「掛單」或「掛褡」。「單」指僧人的行李,掛單是將行李安放起來,暫不他往的意思。僧人掛單於十方叢林,首先住在雲水堂。雲水堂住相當長時期後,以本人要求和住持同意,可以住進禪堂或念佛堂,成為寺中的基本僧眾。住雲水堂可以隨時他往;住禪堂或念佛堂後,如果要離寺他往,只能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或七月十五日提出申請告假。禪堂或念佛堂的僧眾名額是有一定限額的。
關於叢林制度詳見於《百丈清規》和它的注書《百丈清規證義記》等。至於叢林中行事和古德風規,則有道融《叢林盛事》、慧彬《叢林公論》、慧洪《林間錄》、凈善《禪林寶訓》、無慍《山庵雜錄》等,可資參考。
『柒』 寺院的住持和方丈的區別
簡單來說,方丈可以理解為「升級版」的住持,住持進行「升座」儀式之後才能成為方丈。
具體而言,現代的住持和方丈還有如下區別:
(1)方丈一般是接受傳法的和尚 ,有法卷可證明其傳承,住持則可以不必;
(2)有方丈的叢林必須制度健全,人員、規模等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有住持的寺院則未必;
(3)方丈往往具有一定影響力,如現在的方丈需要經省佛教協會批准、中國佛教協會備案,住持則不需要;
(4)方丈可以兼任多個寺廟,而住持則不能。
拓展資料:
住持
最開始,住持是動詞,意思是「安住之、維持之」。《圓覺經》中就有:「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意思就是,一切佛都安住在光明庄嚴的境界里,住持佛法。後來住持被引申為名詞,即代佛傳法、續佛慧命之人。將寺院的寺主稱為「住持」,是唐代百丈懷海禪師創立叢林清規時所制定。
最初禪宗大德們很多都是苦行僧,在山林中、岩石下穴居;有的則寄居在律宗寺院之下,雖然另設別院,但在其中說法住持,都不能合法。所以,百丈懷海禪師別立禪居之制,創立清規,禪宗才開始有自己的寺廟。《百丈清規》設立「住持」一職,將寺院寺主成為住持的說法,便固定下來。
住持有三種職務,即說法、安眾、修造等。其他職務則另立八大班首等來執行,以保證寺院秩序的井井有條,四眾得以安心修行。
『捌』 寺廟住持助理相當於什麼職位
寺院的住持助理相當於公司的持助理相當於公司的總經理助理,輔助寺院住持處理日常事務,端茶送水,日常雜務。
『玖』 我感覺自己境界還蠻高的。去寺院能不能直接應聘方丈或主持需要什麼學歷,身高外貌有要求嗎
境界高低不取決於自己的認知,只與修為有關。境界高的人從來不會察覺自內己境界高,境界低的人也容很少覺得自己境界低,人對自己的認知總代有主觀性,特別是在修為方面,不具備決定性的參考價值。
說句調侃的話,有些寺廟里的主持都有可能是逃犯,能光著膀子跟人打架,那麼你為什麼不可能競選成功呢?所以,騷年,勇敢向前沖吧!八寶袈裟在等著你!尼姑妹紙也在等著你!
『拾』 寺廟的主持有工資嗎
因為少林寺的威望,每年都有很多來祈禱的遊客,香火也越來越旺盛。因為知道內這一年的香火容金達到了1億日元,所以這是一個沾滿油污的寺廟,但是我不認為少林寺的解永信主持每月的工資只有700日元。這對現在的社會來說是最低的吧。所以很多人對錢去哪裡很感興趣。
也有人說錢是捐贈給了貧窮的土地,但實際上也有人說是投資於電影行業。很多電視劇的外景地是少林寺,伴隨著電視劇的播放和爆火,少林寺也再次受到歡迎。當然,這是前期投資和宣傳必不可少的,錢也有可能用於此。但是,不管怎樣少林寺是值得我們去觀光的地方。
少林寺地理位置優越,與古都洛陽隔山相望。另外還有少林寺背依五乳峰,四周群山相擁,峰峰相連,形成少林寺的天然屏障,景觀還不錯。適合春天和夏天來玩,票價80元,還是老百姓。寺院布局復雜,只有古塔就有10侑座,來這里還不到兩天,所以肯定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