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黃文秀
① 2020重慶遴選公務員面試觀點類的題怎麼答
2020年重慶市公務員的考生即將踏上面試的戰場,遴選公務員面試緊隨其後。
每一年全國有幾十萬考生奔跑在各類公考的面試考場上,但這數十萬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要一看到觀點類的題,特別是涉及到國家政策、領導人的名言金句,就開始犯怵,從心底里抵觸。
這是我們老師上課經常遇到的情況,如果一個班有10個人,能有8個人對觀點類的題望而卻步,剩下的兩個里還有一個是對所有的題目都無感的狀態。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觀點類的題:
一說:觀點套路
事實上,觀點類的題目可以說是「套路」最單一的題目,十年了未曾改變過,就算你想創新也找不出出路,因為對於大多數同學能夠完整地、流暢地回答完畢就要大呼三聲「考神保佑」了,創新?不存在的。
很多同學一看到觀點題就頭大,首先是不知道該怎麼開頭,看到領導人講話,知道單純的說一句「我支持、我贊同」太蒼白,聽別人說過一句「XX的話為廣大青年指明了方向」,從此便奉為圭臬,關鍵是指明了什麼方向呢?是不是指明方向?
其實這里你完全可以舉一反三:XX呼籲廣大青年幹部要敢於擔當,勇於擔當;XX強調了奮斗的重要性;XX這句話是對可持續發展觀最好的詮釋……
若說咱們同學素材積累的少,也有些道理,但我認為更多的還是懶,懶得思考,懶得去積累。總是想著要瘋狂的刷題,認為見得越多越好,遇到原題的概率就越大。然而這種思維很有問題,與其奢望遇到原題,不如踏踏實實學習面試思維,一法通則萬法通。
二講:論證分析
其次說論證分析。一般在觀點題中大家常用的論證是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不少同學就又開始叫苦了。老師道理我都懂,就是腹中他空空:名言金句記不得幾句,可以使用的例證更是寥寥。
實際上你知道的例子絕對不少,就說獲得共和國勛章的就有4個人,再說課本里的焦裕祿、詹天佑、童第周,又說鄧稼先、陳景潤、黃大年、袁隆平、屠呦呦、南仁東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科學家,平凡崗位上的張富清、黃文秀,隨便數數都有雙十之數了,若是再把高中作文中經常用的歷史名人司馬遷他們加上,這例子怎麼會少?
有同學又說了,這些人大家都知道,關鍵是都在用就沒有新意了。然而沒有新意的你都沒嘗試過用,還談其他的做甚?真的沒新意嗎?那就新瓶裝舊酒。
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袁隆平即便是90歲的高齡,依然為了「人類不再挨餓」奮戰在田間地頭的堅持。
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張富清深藏一身功與名,不挑工作不撿崗位的服從與奉獻。
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郎平哪怕渾身都是傷病,但卻從未放棄對排球的摯愛,逆境向上毫無退縮的擔當……
而道理論證就更粗暴了,復雜的就是多積累多誦讀,自然能做到脫口而出,簡單粗暴點的就是造句,拿出高中寫議論文造句的水平即可。
說團結:一朵鮮花點綴不了春天,一棵樹木代表不了森林,一滴水只有融入江海才能永不幹涸,只有團結的力量才能創造奇跡。
如果不能自己創新,不妨就借用句式造句。我們有「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就有了領導人講的「一箭易折,十箭難折」;有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自然也可以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
三談:啟示落實
最後說啟示落實,你說結合自己講落實假大空,那你敢不敢擴大到廣大公職人員的角度去講?
你說你說了半天都是車軲轆話,沒有什麼實質內容,是否可以嘗試將一個大的觀點切割成幾個小的觀點,例如說奮斗,我為什麼不可以切割成「明確目標、增強能力、堅持不懈」來說呢?
事實上,所謂的沒有素材,就是因為懶。只需要把官媒的評論文章找幾篇,看看官方在啟示做法這里是怎麼寫的,做好借鑒整理,把他們變成自己的即可。只需要把一個班上其他考生用過的素材記住,把曾經答過的觀點題在下一套題上用上,亮點自然就有了!
以上就是對問題的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廈門翔安907面試題是什麼樣
您好!廈門翔安907聯考面試題為:
❶ 黃文秀的事跡你怎麼看(綜合分析類)
❷ 現在內在推行垃圾分類容,做完一個縣級負責人你要怎麼做?(計劃組織協調)
❸ 工作中有個同事跟你一直關系很差,可是遇到了一個項目你需要和他合作,你要怎麼做?(人際關系)
中公教育祝您考試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