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然求職天津
1. 劉然的誤入「歧途」 初識漫畫
說起劉然報考河北地質大學這事,實在是出於偶然。那時,正值我國剛剛剛恢復高,可選報的學校很少,而生長於山區縣城且青春年少的劉然對自己將來要從事什麼職業是比較模糊的,正在他又興奮又迷惘之時,一部電影讓他確定了高考志願。
劉然至今清楚地記得那部影響自己一生的電影,名字是《年輕的一代》,那是一部反映地質工作者的電影。當時,年輕的劉然看到,地質勘探者們成天穿越在青山綠水間,酷愛旅遊的他就天真地想,這份工作多好啊,又能旅遊又能掙工資,於是,高高興興地選填了河北地質大學。
坦率地說,當時的劉然根本不知道地質勘探是一份什麼樣的工作,也不了解地質工作者的艱辛。雖然「誤入歧途」,不過,劉然還是堅持了下來。課余,他喜歡畫畫畫的性常常驅使他一頭扎進學校的圖書館,閱讀、筆記關於美術、文學方面的知識,使他在這方面受到了專業的、近乎系統的教育。
大學二、三年級時,劉然開始接觸漫畫,那時,他到傳達室去拿自己訂的雜志時,偶然看到別人訂的人民日報漫畫增刊——《諷刺與漫畫》,隨手一翻,特別喜歡,特別尊崇,便開始訂《諷刺與漫畫》,每幅畫作的邊上都會標有作者的名字及地址,大多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當時,他以為只有大城市的人才能畫漫畫畫,怎麼也不會想到,幾年以後他也成了這本漫畫專刊的專欄畫家。
求知若渴的時代總是那麼匆匆。1983年,劉然大學畢業被安排到山西省地礦局臨汾213地質隊工作,分配到呂梁山區找礦藏,一兩個月下一次山。有一天,他回到臨汾後在街上閑逛,轉到動力廠門口時,竟然看到門口的櫥窗里掛了許多漫畫,大感驚異,原來,,汾人也可以畫漫畫畫而且還有一個正兒八經的漫畫學會組織呢!這個發現讓他豁然開朗,於是,他先是加入了臨汾漫畫研究會,向李洪澤、李二保等漫畫前輩討教漫畫秘笈,而後忘我地拿起「畫筆」,在大山的絕壁上,在呂梁的脊樑上,在潮濕的泥土上,在勘探記錄本上,他用粉筆、樹枝、石塊、鉛筆等,處處留下了自己對於漫畫的創作靈感,深埋心中多年的歷史人物、古典故事、神話寓言及身邊故事等在他的筆下活了過來。
那個時期,為了提高自己的漫畫水平,劉然還報名參加了時任《運城日報》美編、著名漫畫家常進開辦的漫畫函授班。課余之外,每次上山時,他都背著一包剛買的漫畫書,下山時行囊則滿是他在山上的習作,進城後直奔郵電局,把一摞子畫稿寄到全國各地……
那時,地質工作者常年在野外工作的艱辛常人難以想像,「遠看像逃難的,近看像要飯的,一打聽是地質勘探的」、「有女不嫁地質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等俗語形象地說明了地質工作者的工作狀況。然而,有愛相隨,有畫相相,劉然不覺得多苦,他說:「那幾年,是我進步最快的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