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實業面試
⑴ 看過一道面試題目,請高手解答
看看吧,是否對你有所幫助~~~
轉貼:http://yuqiansun.blog.163.com/www8/article/-E9qM-li3Iee.html
管理寓言:把梳子賣給和尚!
有一家木梳廠快倒閉了,於是雇了四個推銷員,硬性派了推銷定額,甚至要他們把梳子賣到寺廟里去。
第一個推銷員空手而歸,他說:「開玩笑!和尚都是光頭,怎麼會要梳子呢?他們以為我嘲諷他們,打了我一頓趕出來了。」
第二個推銷員厲害,他賣掉了幾十把梳子。怎麼賣的?原來他動了腦筋,想,和尚雖然沒頭發,但經常梳頭有利頭部的血液循環嘛,有利延年益壽嘛。把道理講清楚,每個和尚都同意買一把。
第三個推銷員更厲害,賣掉了幾百把梳子。他的腦筋更活,覺得和尚就那麼些人,必須不光打和尚的主意。他說服方丈,說香客來燒香,頭發常沾滿香灰,倘若廟里多備些梳子供香客梳頭,她們感受到廟里的關心,香火就會更旺盛。
第四個推銷員最絕!他不光打香客的主意,還打遊客的主意;不光不要寺廟花錢,還幫寺廟賺錢。他的能耐是,說服方丈把木梳作為紀念品賣給遊客,把最受歡迎的寺廟對聯刻在梳子上,再刻「吉善梳」三個字。寺廟可以賺錢,自然大舉訂購。
這個故事其實是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講的。它好就好在啟發大家,市場不光要找,還要創造。如今,許多企業都深感市場難找,其實,人們需求是無止境的,沒有市場,可以創造出市場來,這就是本事。另外,故事還告訴我們,最大的市場在於雙贏的市場,再好的產品,與其讓客戶掏錢,不如讓他們參與一起賺錢,這樣,市場才能達到最大化。
轉貼:http://tanggd.bokee.com/blog/2031147.html
梳子是干什麼的?毫無疑問,梳頭。而同樣毫無疑問,梳頭就要有頭發。之所以「把梳子賣給和尚」這個故事引人注目,是因為和尚是沒有頭發的。一個沒有頭發的和尚,怎麼會買梳子呢?這才是大家關心並好奇的。其實,看故事的結尾,梳子還是賣給了有頭發的善男信女們。只是,在這個故事中,和尚成了營銷員,僅此而已。
從中可以明確看到,賣梳子的要點是有頭發。而把梳子的銷售對象定位於和尚,是徹底錯誤的。首先,梳子不是佛珠,不是木魚,不能作為佛物。作為一個好的營銷員,對於銷售對象要有一定的了解,既然把銷售對象定位於和尚,就一定要對佛有所了解。佛講究的是什麼?是空,是苦修,是舍己渡人。梳子,可以清理頭發,使人美麗整潔,可是,這是佛需要的嗎?有句話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留」,外在的虛無在佛看來並不重要,重要的要有一顆理佛的心。而且,從佛的文化上講,梳子從來不是善物,怎麼能夠堂而皇之的在廟堂出售呢?!
其次,佛以清靜無欲為名,和尚做生意逐財與此不合。我們通常說,佛門凈地,為什麼凈?是因為他的與世無爭,無欲無求。很難想像一個沾滿世俗氣息的寺廟,能夠吸引香客,能夠香火鼎盛。寺廟的傳統,寺廟的根本如果失去,無異於涸澤而漁。
再者,把梳子賣給本來不需要的和尚,是一種欺騙。和尚沒有頭發,他要梳子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而且只能招來閑言閑語、蜚短流長,徒增煩惱。把客戶不需要的東西,或者說不能為客戶帶來任何效益,甚至損害客戶的東西賣給他,這是一種欺騙!營銷不是簡單的銷售行為,他更是一種操守。
所以,把梳子賣給和尚不是一個營銷的典範,如果說是的話,只是反面的「典範」。它誤解了營銷的真正含義,同時,也錯誤的引導了大家。這是「道」與「術」的區別。
⑵ 日出實業集團是什麼性質的企業,業務員薪資待遇如何
做化學品的 待遇應屆生第一年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