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食葯監總局回應「塑料紫菜」謠言:不要盲目傳播是怎麼回事
自己知道假的就是了,不要謠傳!

『貳』 塑料紫菜事件是真的嗎
當然不是真的,假得不能再假了。
首先,塑料性能跟紫菜差異很大,無論從外觀還是質地,都跟紫菜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用塑料薄膜很難去做得到跟紫菜一樣。
其次,塑料價格也並不低啊,用塑料做紫菜,成本優勢在哪裡?
『叄』 如何識破「塑料大米」「塑料紫菜」騙局
塑料品種很多,價錢也相差很遠,比米貴十倍以上的塑料不少。單說能做出假大米的專塑屬料,即使是再生料價錢,也超過一萬元/噸,給你說了,還會再去打這些歪主意嗎?微信里說的塑料假大米,純屬危言聳聽,有的人喜歡炒作,更多的人就人雲亦雲。塑料紫菜就更不需多說了。
『肆』 「塑料紫菜」謠言難以辟謠是怎麼回事
食品近日網上盛傳的「塑料紫菜」謠言,其來源就是網上熱傳的視頻。新媒體具有病毒式傳播特徵,這導致有關食品安全謠言傳播的速度更快、范圍更廣,同時也加大了辟謠的難度。
從「塑料紫菜」這則典型案例,還可以看到食品安全謠言的另一個特點,是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調查數據顯示,80%的互聯網謠言持續了兩年以上,而食品安全謠言因具有變異能力而變得更加難以鏟除。從謠言的內容及包裝手法可以發現,「塑料紫菜」謠言的「遠親」是「紙餡包子」,其「近親」則有近年來頻頻上鏡的「塑料大米」「塑料粉絲」等網紅。

『伍』 「塑料紫菜」剛被辟謠,朋友圈又被「塑料粉絲」刷屏——假的
粉絲類的食品大家經常食用,爽滑的口感也讓許多人非常愛吃。可是最近,網上瘋傳著「點燃粉絲」的視頻,說粉絲能點燃是因為裡面含有塑料。
近日,在網上流傳了一段視頻,是說一位女性消費者「手撕龍口粉絲」,說這個粉絲居然可以用打火機點著,而且越燒越旺,更聲稱能燃燒的龍口粉絲是「讓人不敢吃的」「塑料做的」等。

不輕信謠言,更不隨便造謠傳謠
專家表示,在這場「塑料粉絲」「塑料紫菜」網路謠言中,消費者被騙、企業被害,其中,網路的無限制傳播起到了關鍵的助推作用。在此,小編再次希望各位能不造謠不傳謠,做一名有社會責任的中國公民!
『陸』 如何辨別塑料做的紫菜
近日,微信群里流傳一《市場上的紫菜是用塑料製成》的視頻,只要是微信群朋友圈,到處都能看到轉發,更詫異的是,今晚出差剛到家,我爸就給我上了一課,「你知道嗎?紫菜也不能吃了,吃了這么多年塑料!」說完打開這個有點「駭人聽聞」的視頻,視頻可見有一女士把泡在碗里的紫菜撕扯開,向觀眾展示「塑料」製作的紫菜是什麼樣,旁邊還有一男子在解說。然而,事實的真相是這樣的嗎?究竟是不是謠言?平常如何選購紫菜呢?
不妨先看看紫菜的營養價值
紫菜自古被譽為理想的營養佳品之一。它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而且各種維生素(Vc、Vb1、Vb2等)和礦物質(Ca、Na 、K 、Mg 及 P)的含量也特別豐富。而且,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紫菜多糖具有抗衰老、降血脂、抗腫瘤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紫菜到底和塑料有沒有關系?
相信大家看完紫菜的營養組分,再回憶一下塑料的組分,顯而易見,兩者天差地別。然而,視頻中紫菜泡發後的這種性狀是由紫菜品種和品質決定的,另外還可能是由於泡發紫菜水的溫度不夠;另一方面,視頻中紫菜嚼不爛,是何原因?其實,大多數自己在家泡發紫菜時,都有這樣的體會,紫菜泡發完成後有粘粘的感覺,其實這跟塑料八竿子打不著,而主要是和前面提到的功效性物質紫菜多糖相關,紫菜多糖含量高,紫菜品質越高,粘嗒嗒的感覺就明顯;紫菜多糖含量少,品質低,紫菜泡發後的韌性就大,所以嚼不爛和塑料無關。最後還有一點,紫菜終端售價並不高,而塑料的製作成本相對較高,除非是腦子進水,否則根本沒必要作假……
紫菜與塑料紫菜,最簡單的鑒別方法
我們都知道塑料燃燒後,會有一股非常刺鼻的氣味;而真紫菜,燃燒後就是1堆白色灰燼。
另外,剛也提到,紫菜泡發後如果有一定的膠粘度,如果是塑料製成,肯定不會有粘性。
如何選購優質紫菜?
一般好的紫菜顏色是天然紫褐色的,市場上有些不良商家會用劣質海藻染色後當紫菜賣,因此在家泡發紫菜時注意水的顏色,如果變變深了、變紫了,可能紫菜就有問題了。
看完這篇文章,紫菜是塑料做的,簡直「無稽之談」,所以平時在看朋友圈時,一定要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
『柒』 網上說塑料做的假紫菜是真事嗎
溫州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學院教師張偉祿稱,市面上的黑色塑料袋多數是聚氯乙烯製成,其中含有大量添加劑、增色劑等有毒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於包裝食物。只有少量的黑色塑料袋是聚丙烯、聚乙烯製作,可以用於直接包裝食物。

『捌』 如何一招鑒別黑塑料紫菜
近日,一段網友買到「塑料袋紫菜」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裡後,說聞到一股腥臭味,且拉拽不開,因而判斷紫菜是由廢舊的黑塑料袋製成的。
1.用手拉拽:塑料由於本身具有一定的彈性和延展性,用力拉拽後會變薄,顏色也會變淺。而紫菜的彈性較小,有一定的韌性,用力拉拽後會被扯斷,但不會變薄變淺。

烹煮後的紫菜
視頻中的紫菜確實呈黑褐色,像塑料袋的顏色。這是因為紫菜在加工過程中顏色發生了變化。鮮活的紫菜由於細胞中含有藻紅素,一般呈現紫紅色。但由於藻紅素降解速率較快,紫菜在經過加工、儲藏和運輸後只剩下綠色的葉綠素,所以我們常見的紫菜偏深綠色。至於視頻中紫菜的「塑料袋色」,可能是由於該產品儲存時間過長,導致葉綠素也分解了,從而呈現深褐色。
2、視頻中紫菜撕不斷、嚼不碎是怎麼回事?
紫菜富含膠質,膠質遇水後,會吸附大量水分,體積隨之膨脹,形成一種柔嫩、透明、光滑的狀態,變得堅韌且難以撕破。這是視頻中理所當然出現的狀態。
但有些人會問:我吃的紫菜湯,並沒有出現這么韌的口感啊?
因為這個凝膠特性與溫度有關。在水溫較高的情況下,紫菜膠質結構菜會變得鬆散,煮開的紫菜湯中的紫菜就顯得比較「爛」。視頻中紫菜出現嚼不動、咬不爛、扯不斷的情況,是因為泡紫菜的水溫不夠高。
除了水溫不夠高,紫菜又硬又難嚼還存在兩種可能性,一是紫菜的品質不好。紫菜在一年中不同生長時期品質是不一樣的,最後被採摘的稱為「末水紫菜」。末水紫菜的質地就比較堅硬,且韌性較高。
二是紫菜的品種不一樣。壇紫菜就相對比較厚實,彈性好一些;而條斑紫菜就比較薄,就比較脆一些。
3、視頻中說的「塑料袋」腥臭味是怎麼回事?
有腥臭味正說明是真的紫菜。紫菜中有兩種特殊呈味物質「1-辛烯-3-醇」和「庚二烯醛」,二者是水產品中常見呈腥臭味物質。將腥味作為判斷紫菜真假的依據,正說明該大媽以前沒吃過紫菜。
4、塑料比紫菜便宜,所以要造假?
如果真有「塑料紫菜」,那麼造假就需要選擇非常薄的再生塑料作為原料。而受近年來油價上漲的影響,再生塑料的價格一直在上升。再考慮到一系列分揀流程、加工流程、時間消耗、人力物力,「商家」生產「塑料紫菜」的成本高於生產真實紫菜。且還承擔著被商檢質檢罰款的巨大風險。
『玖』 為什麼人們會覺得紫菜是塑料做的
之所以人們會覺得紫菜是由塑料做的,主要還是因為紫菜它本身展開以後就是一種黑褐色的半透明的物體。正是因為紫菜它的外形看起來很像黑色塑料袋,所以很多人在買了便宜的紫菜以後,就懷疑是由塑料袋做成的。 在網上也是有很多的傳言有人就說到自己在商場里買的紫菜經過水泡了以後,顯現出塑料袋的感覺。但是也有專家辟謠,因為紫菜的成本本身就不高,如果用黑色塑料袋製作紫菜,那更是虧錢了,用是塑料袋造假更是沒有利潤,所以說動機是不足的。
『拾』 "塑料紫菜"造謠者被判多久
據報道,今年2月份,大量所謂「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路傳播,造成國內紫菜行業經濟損失的同時,還引發了少數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2月27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葯監總局局長畢井泉專門出面辟謠「塑料紫菜」。
「塑料紫菜」網路謠言社會影響惡劣,波及福建、天津、四川、甘肅、青海等全國多個省市,政府職能部門、公安機關、行業協會等紛紛加入這場打擊網路謠言的「狙擊戰」。

而後,王某詳主動聯系被害公司,並向被害公司工作人員陳某索要人民幣10萬元,威脅稱,若公司不想解決就把事情鬧大。被害公司於當日報警。
4月26日上午,陳某向公司請示後表示願意支付5.3萬元,王某祥堅持要10萬元,並揚言再不給就漲價到15萬元。4月26日,被害公司迫於壓力在公安機關不知情的情況下向王某祥匯款5.3萬元。
晉江法院另查明:經檢測,涉案紫菜系合格產品;案發後,被告人王某祥主動投案,其家屬代其向被害公司退還贓款5.3萬元。庭審中,被告人王某祥對其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晉江法院認為:被告人王某祥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取威脅手段,強行索要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敲詐勒索罪。結合其有自首情節、認罪悔罪態度好、退出全部贓款及預繳全部罰金等情節,以敲詐勒索罪判處被告人王某祥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