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湘橋區外發手工活
❶ 求潮州湘橋區手工介紹
找手工活做,可以了解一下手工活之家的手工串珠,簡單易學多勞多得。是單純的珠子和線串的,央視報道過的
❷ 廣東梅州是個怎樣的城市
梅州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客家人有「中國吉卜賽人」之稱,這不僅因為他們同樣是遷徙民族,也因為他們才華出色,創造了源遠流長的文化。而梅州這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譽為「客都」。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五嶺山脈以南,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鄔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榕城區、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潮安縣、饒平縣相連。下轄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和平遠縣等6縣、1區代管興寧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500多萬。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素以文化教育發達著稱。
梅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南漢置敬州始,至北宋改為梅州,清朝設直隸嘉應州。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2年8月並入汕頭專區,1965年建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88年改建為梅州市。現梅州城區為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區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山川雄奇險秀,終年滿山碧綠,風景優美,人傑地靈,古跡眾多,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梅州是全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聞遐邇的"客家之都"。"先入為主,後來為客",所謂"客家"是相對於"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漢族,由於戰亂、飢荒等原因,逐步向南遷徙,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圍龍屋、漢劇、漢調音樂、客家山歌等無不顯現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韻味。廣東客家話主要流行於粵東北及粵北,今梅州、河源及韶關、清遠所轄地區。客家方言以梅縣客家話為代表。
梅州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靈光寺、陰那山、五指峰。還有歷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韓愈的足跡,黃遵憲故居、丘逢甲、葉劍英故居等遺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來梅州視察時,留下「文物由來第一流」的贊美詩句。
近年新開辟了以"三高農業"、生態農業為依託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梅雁螺旋藻養殖基地、華銀墾殖場和鬆口饒志章萬畝林果基地等。還有開發利用當地天然資源而建的豐順溫泉旅遊度假區。
梅州凝聚了山韻、水韻、花韻、茶韻,可謂韻味無窮。
梅州的風味特產有梅州沙田柚、興寧龍田龍眼、五華細核荔枝和桃李果。土特產品有興寧毛筆、珍珠紅酒和旅遊工藝木雕、竹編、石雕等手工藝品。
客家菜又稱東江菜,是粵菜的一支,其特點是菜品多用肉類,較少水產和蔬菜,主料突出,造型古樸,味道濃郁,有"香、肥"的特色,烹飪法以砂鍋菜見長。客家宴上常見的名菜主要有釀豆腐、鹽焗 雞、梅菜扣肉、八寶窩全鴨、水晶扣肉、捶肉丸、清水鯇圓、醋溜魚等。
自然地理
【位置、范圍、面積】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部連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縣,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尋烏、會昌縣和本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東源縣,東南部鄰揭陽市的揭東縣、揭西縣、潮州市湘橋區、汕尾市的陸河縣、潮州市饒平縣。全境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5。18』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全市總面積15899.62平方公里。
全市轄梅江區、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等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市政府設在梅江區江南新中路。梅州高速公路至廣州384公里,至深圳345公里。梅州普通公路至廣州434公里,至深圳398公里,至汕頭191公里。有民航至廣州航線,空中距離為316公里。
【地質、地形、地貌】 梅州市地質構造比較復雜,主要由花崗岩、噴出岩、變質岩、砂頁岩、紅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構成台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全市山地面積佔24.3%;丘陵及台地、階地面積佔56.6%;平原面積僅佔13.7%左右;河流和水庫等水面積佔5.4%。
境內山系排列有序,分別由三列東北至西南和三列西北至東南或南北向的山地所構成。主要三列山脈是東北至西南走向,即七目嶂—玳瑁山—陽天嶂—項山甑、石寮崬—李望嶂—鴻圖嶂—九龍嶂—銅鼓嶂—陰那山(亦稱陰那山脈)和鳳凰山山脈。梅州市境內主要高峰有銅鼓峰,海拔1560米;項山甑,海拔1530米;鳳凰髻,海拔1497米;七目嶂1318米;陰那山五指峰1297米;明山嶂1245米;鴻圖嶂1277米;西岩山1230米;皇佑筆1150米。
境內主要盆地有興寧盆地,面積302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積110平方公里;蕉嶺盆地,面積100平方公里;湯坑盆地,面積100平方公里。
境內主要河流有韓江,全長470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江,全長307公里,流域13929平方公里;汀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豐良河等。此外,東江亦沿市境西北的興寧市與河源市龍川縣的邊境流過,在梅州境內河段長24.8公里。
【氣候】 梅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氣候區的過渡地帶。平遠、蕉嶺和梅縣北部為中亞熱帶氣候區南緣,五華、豐順、興寧、大埔和平遠、蕉嶺、梅縣南部為南亞熱帶氣候區。這種地處低緯,近臨南海、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響,形成夏日長、冬日短,氣溫高、冷勢懸殊、光照充足、氣流閉塞、雨水豐盈且集中的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20.6—21.4℃,7月氣溫最高為28.3—28.6℃;1月最低為11.1—11.3℃之間。梅縣極端高溫為1971年7月25日39.5℃,極端低溫為1955年1月12日—7.3℃。
日照平均年值為1714.6—2010.5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1—47%,太陽年輻射量高低值為5125兆焦/平方米、4652兆焦/平方米。
年平均降雨日為150天左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483.4—1798.4毫米之間。由於山多,台風影響較沿海平原要小,然而台風帶來的暴雨降水,又往往造成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河水泛濫,水災成為主要災害。同時,寒露風低溫陰雨和乾旱也是主要自然災害之一。
歷史沿革
梅州地方一級的行政區劃建置,始於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年)即後晉開運二年,升程鄉為敬州,領程鄉縣。宋開寶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熙寧六年(1073年)廢梅州復置程鄉縣,隸屬潮州。元豐五年(1082年)復置梅州,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年)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屬湖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領程鄉縣,屬廣南東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為梅州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隆為梅州,領程鄉縣,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尉使司。元貞元年(1295年),梅州隸屬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廢梅州復置程鄉縣,屬廣東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格為直隸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稱「嘉應五屬」,直屬廣東省轄。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復名梅州。民國3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於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1月26日,國務院發文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分為惠陽、汕頭兩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後,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正式掛牌),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
客都概況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現轄梅江區、興寧市、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500多萬人。南漢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置敬州,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為梅州,1949年後設興梅地區、梅縣地區,1988年由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享有「文化之鄉」、「足球之鄉」、「華僑之鄉」和「中國金柚之鄉」、「中國單叢茶之鄉」之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有「世界客都」之稱。梅州名人輩出,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清乾嘉年間的嶺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黃遵憲,抗日誌士、傑出詩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務運動家、軍事家、全國四大藏書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和現代亞洲球王李惠堂等都是梅州人。2003年以來,梅州全面實施「開放梅州、工業梅州、生態梅州、文化梅州」的發展戰略,切實推動了山區經濟的發展。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271.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增幅創十年來新高,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1%、19.2%和11.4%。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2.49億元,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比增36.5%。
在發展山區經濟工作中,梅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旅遊業,把旅遊業定位為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梅州市旅遊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了全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梅州旅遊業發展潛力大、後勁足。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268.1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8.3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6%和43.4%,旅遊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梅州市旅遊形象鮮明,特色突出。依託客家文化資源優勢和生態、溫熱泉資源優勢,梅州明確以「塑造世界客家之都,打造客家文化精品、熱泉康體休閑特品和山水休閑度假名品(簡稱『一都三品』)」為旅遊發展定位,形成了以雁南飛茶田度假村和雁鳴湖旅遊度假村為代表的客家文化和山水休閑度假旅遊產品,以五華湯湖熱礦泥浴山莊和豐順千江溫泉酒店為代表的熱泉康體休閑旅遊產品。同時,我市以「創優」為契機,努力強化城市的現代旅遊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成了「一江兩岸」亮點工程、兩個表演場所(白天和晚上為遊客表演的場所)、三個中心(國際會議中心、展覽中心和遊客咨詢服務中心)、四條街(鴻都美食一條街、凌風路客家風情購物一條街、義化路步行街、梅江大道霓虹燈一條街)。改造新建一批城區旅遊廁所,城市街道實現了「五化」(綠化、凈化、美化、亮化、硬底化),使梅州城市功能變得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環境更加和諧,空氣更加清新,就業更加容易,創業更加適宜,塑造了一個「山水城相依,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旅遊城市形象。
目前,全市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個,正在申報3A級景區有2個。其中,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五華湯湖熱礦泥山莊、五指石、長潭、泮坑被列為廣東100家假日休閑好去處的景區,葉帥故居、龍鯨河漂流與神光山被列為廣東100家觀光新亮點的景點。
旅遊概況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總面積為1.58萬平方公里,轄梅江區、興寧市、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和五華縣,總人口500萬,其中客家人佔97%,是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之稱。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同時享有中國客家菜之鄉、中國金柚之鄉、中國單叢茶之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山歌之鄉的美譽。
梅州歷史悠久,名勝眾多,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全市現有國家4A級旅遊區及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以茶文化為主題的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以展示南葯文化並融合養生保健為主題的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國家3A級旅遊區2個:五華縣獨特的溫泉泥浴湯湖熱礦泥山莊,有「五奇」之稱的丹霞地貌平遠五指石風景名勝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1個: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國家森林公園1個:興寧市的神光山旅遊區。另有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各類景區景點55個。還有古樸典雅的客家民居圍龍屋、土圍樓,優美動聽的客家山歌,獨具風味的客家美食,豐富多彩的客家特產。這些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無不彰顯出客家文化特色的魅力,交織出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的客家大千世界。 全市共有旅行社2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家,國內旅行社26家;星級飯店26家,其中四星級3家、三星級10家、二星級13家。旅遊活動的行、游、食、宿、娛、購六要素配套完善,可為海內外遊客提供一條龍的優質服務。今日梅州,交通網路四通八達,至廣州、香港有定期航班直達,廣梅汕鐵路、梅坎鐵路每天數趟列車經停城鄉。高速公路西連廣州、深圳,南接揭陽、潮汕。珠三角地區自駕車沿梅河高速公路到梅州,僅需4至5小時車程,即可盡享輕松之旅和愉快之旅,完全適宜短線游、周末休閑游和自駕車旅遊。 梅州擁有生態公益林60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群山翠綠,林木茂盛,空氣清新,實為天然大氧吧,加上一些高品位的溫熱泉資源和優質的高山流水,形成優雅的自然生態大環境。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眾多景區景點和旅遊度假村,是廣大遊客崇尚自然、回歸自然、親近自然、游覽觀光和休閑度假的最佳勝地。探訪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感受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體驗健身康體的神奇熱泉,飽覽清純秀麗的青山綠水——世界客都·休閑梅州,正張開熱情溫馨的臂膀,歡迎朋友們的光臨!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梅州市已發現的礦產有48種,530多處礦床(點)。金屬類有鐵、錳、銅、鉛、鋅、鎢、錫、鉍、鉬、銀、銻、釩、鈦、鈷、稀土氧化物等,非金屬類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膏、大理石、鉀長石等。其中煤儲量2.7億噸,佔全省第二位;鐵、錳儲量分別佔全省的20%和30%。石灰石、瓷土分布廣、儲量豐富。
水資源 梅州市水資源比較豐富,而且還有相當大數量的過境水。境內多年平均降雨總量250.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28.7億立方米,產水量(包括本市產水量和過境水量)259.7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量131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2718立方米,平均每畝耕地水量6363立方米。境內水力資源理論發電量120.65萬千瓦時,境內溫泉多、水溫高、水量大,如豐順湯坑鄧屋溫泉,水溫高達80—90℃,流量達4459公升/秒。
動物資源 梅州市山地眾多,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較大的主要獸類和鳥類有200多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有100種以上。
植物資源 梅州市境內有2000多種高等植物,經考察採集和記載的就有1084種,隸屬於182個科、598屬。其中蕨類植物19科、29屬、41種;果子植物7科、11屬、14種;雙子葉植物134科、471屬、908種;單子葉植物22科、87屬、121種。按樹種分類有:材用植物,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纖維植物,澱粉植物,果類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還有屬於花卉、觀賞和庭園綠化類的野生植物。
旅遊資源 梅州市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境內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跡,名人故居,溫泉瀑布,秀麗湖山。改革開放以來,海內外熱心人士又捐建一批亭台樓榭,修葺許多名寺古跡,增添食宿游樂設施。境內主要旅遊區(點)有:千年古剎陰那山靈光寺,葉劍英元帥故居、紀念館,清末愛國詩人、政治家黃遵憲故居人境廬,千佛塔,泮坑瀑布,梅縣雁鳴湖、雁南飛旅遊度假村、陰那山天文科普園、松源王壽山,興寧合水湖山、神光山,五華益塘水庫、熱礦泥山莊,平遠南台山、五指石,蕉嶺長潭勝景、丘逢甲故居、釋迦文化中心,大埔豐溪自然保護區,豐順湯坑溫泉、龍歸寨飛瀑、龍鯨河漂流等等
❸ 潮州哪裡有手工活,可以帶回家做的,給個詳細地址
我也在潮州,親戚介紹給我的是做一些手工飾品,串珠子,粘膠花之類的手工,一天大概能掙八十多。如果你要做的話就留個老闆的聯系給你吧
❹ 廣東深圳寶安西鄉鴻都工業園在那
梅州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客家人有「中國吉卜賽人」之稱,這不僅因為他們同樣是遷徙民族,也因為他們才華出色,創造了源遠流長的文化。而梅州這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譽為「客都」。
梅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五嶺山脈以南,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鄰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縣,西北接江西省尋鄔縣,西面連廣東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縣,西南、南面與汕尾市的陸河縣、揭陽市的榕城區、揭西縣相接,東南面和潮州市潮安縣、饒平縣相連。下轄梅江區、梅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和平遠縣等6縣、1區代管興寧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500多萬。梅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素以文化教育發達著稱。
梅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南漢置敬州始,至北宋改為梅州,清朝設直隸嘉應州。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2年8月並入汕頭專區,1965年建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88年改建為梅州市。現梅州城區為國務院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區氣候溫和,資源豐富,山川雄奇險秀,終年滿山碧綠,風景優美,人傑地靈,古跡眾多,人文景觀獨具特色。梅州是全國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聞遐邇的"客家之都"。"先入為主,後來為客",所謂"客家"是相對於"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漢族,由於戰亂、飢荒等原因,逐步向南遷徙,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圍龍屋、漢劇、漢調音樂、客家山歌等無不顯現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韻味。廣東客家話主要流行於粵東北及粵北,今梅州、河源及韶關、清遠所轄地區。客家方言以梅縣客家話為代表。
梅州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始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剎靈光寺、陰那山、五指峰。還有歷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韓愈的足跡,黃遵憲故居、丘逢甲、葉劍英故居等遺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來梅州視察時,留下「文物由來第一流」的贊美詩句。
近年新開辟了以"三高農業"、生態農業為依託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梅雁螺旋藻養殖基地、華銀墾殖場和鬆口饒志章萬畝林果基地等。還有開發利用當地天然資源而建的豐順溫泉旅遊度假區。
梅州凝聚了山韻、水韻、花韻、茶韻,可謂韻味無窮。
梅州的風味特產有梅州沙田柚、興寧龍田龍眼、五華細核荔枝和桃李果。土特產品有興寧毛筆、珍珠紅酒和旅遊工藝木雕、竹編、石雕等手工藝品。
客家菜又稱東江菜,是粵菜的一支,其特點是菜品多用肉類,較少水產和蔬菜,主料突出,造型古樸,味道濃郁,有"香、肥"的特色,烹飪法以砂鍋菜見長。客家宴上常見的名菜主要有釀豆腐、鹽焗 雞、梅菜扣肉、八寶窩全鴨、水晶扣肉、捶肉丸、清水鯇圓、醋溜魚等。
自然地理
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北部連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縣,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尋烏、會昌縣和本省河源市的龍川、紫金、東源縣,東南部鄰揭陽市的揭東縣、揭西縣、潮州市湘橋區、汕尾市的陸河縣、潮州市饒平縣。全境地理坐標位於東經115。18』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全市總面積15899.62平方公里。
全市轄梅江區、梅縣、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等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市政府設在梅江區江南新中路。梅州高速公路至廣州384公里,至深圳345公里。梅州普通公路至廣州434公里,至深圳398公里,至汕頭191公里。有民航至廣州航線,空中距離為316公里。
梅州市地質構造比較復雜,主要由花崗岩、噴出岩、變質岩、砂頁岩、紅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構成台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全市山地面積佔24.3%;丘陵及台地、階地面積佔56.6%;平原面積僅佔13.7%左右;河流和水庫等水面積佔5.4%。
境內山系排列有序,分別由三列東北至西南和三列西北至東南或南北向的山地所構成。主要三列山脈是東北至西南走向,即七目嶂—玳瑁山—陽天嶂—項山甑、石寮崬—李望嶂—鴻圖嶂—九龍嶂—銅鼓嶂—陰那山(亦稱陰那山脈)和鳳凰山山脈。梅州市境內主要高峰有銅鼓峰,海拔1560米;項山甑,海拔1530米;鳳凰髻,海拔1497米;七目嶂1318米;陰那山五指峰1297米;明山嶂1245米;鴻圖嶂1277米;西岩山12
❺ 純手工燈籠在潮州市湘橋區什麼地方有
牌坊街有,但是意溪有個老師傅專門做燈籠的,也是純手工,大小都有,意溪農村信用合作社斜對面路邊
❻ 高分求潮州市安裝霓虹燈的資料,加急!!!
這個是關於潮州安裝霓虹燈的相關資料:
第一條 為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維護城市公共權益、美化城市景觀與空間環境,實現臨街建築招牌廣告設置規范化管理,特製定本指引。
第二條 本指引依據《城市規劃法》、《廣告法》、《廣東省廣告管理條例》、《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潮州市城市戶外廣告設置規劃》、《潮州市城市規劃區戶外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潮州市建築立面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的規定,結合潮州市實際情況對沿街招牌廣告設置提出技術上的規范性要求。
第三條 本指引遵循以下原則:
以人為本,協調各方利益,維護公共權益,合理利用城市空間資源;
符合美學原則、技術安全規范和工程技術標准;
結合地方風俗,體現地方特色,提升城市形象;
以節能為原則,採用低耗能光源;
符合實際,方便管理,規范設置,具有可操作性。
第四條 本指引所指的招牌廣告,是指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體工商戶等在城市街道臨街建築物上,利用戶外空間,在擁有合法權屬的情況下設置的與其法定名稱相符的標牌、匾額、指示牌和行業商業廣告。
第五條 凡在潮州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設置臨街建築招牌廣告和在建築物上設置名稱標識的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體工商戶等,均適用本指引。
第六條 本指引未包括的內容,應符合國家、廣東省和潮州市現行有關法規和規范要求。
第七條 本指引僅作為一般性技術文件,供設計單位參考。
第八條 本指引的解釋權屬於潮州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
第二章 分區設置指引
第九條 根據城市設計原理和潮州市整體城市景觀的具體情況,本指引將臨街招牌廣告設置分為五類街區。
第十條 古城街區
主要指古城區,范圍為東起韓江西岸,西至葫蘆山及環城西路,北起環城北路,北園路,南至環城南路,面積2.33平方公里區域內的臨街招牌廣告。
1、目標:
繁榮歷史文化商業街區,塑造符合古城區固有的傳統風貌及人文景觀。
2、指引:
1)、採用騎樓牌匾式、飄旗式等設置方式。
2)、設置在古城區內的歷史傳統建築上的店面招牌,必須與建築風格保持協調,不得破壞建築結構,不得遮擋建築主體,不得影響建築風貌。
3)、鼓勵在該區多設置具有潮州傳統文化特色的招牌廣告。
第十一條 中心街區
主要指沿潮州大道兩側商業、金融用地,潮楓路一帶金融貿易區,以及新橋路、楓春路、永護路、西榮路、環城西路、西河路、東山路、綠榕路、城新路等繁華路段。
1、目標:
集中體現現代化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商業活動的多樣性,招牌廣告設置應豐富多采,促進人們的消費意識,活躍地方經濟。
2、指引:
1)、可以採用挑檐式、雨蓬附掛式、裙樓式、壁面式、燈箱式、電子屏幕式、滾動屏幕式等多種設置方式。
2)、鼓勵採用多種新型材料、技術、光源的廣告牌設置,增加繁華商業氣氛和街區亮化力度,但不得影響居住建築和城市道路的使用。
3)、鼓勵該地區多採用霓虹燈、窗櫥式招牌廣告。
4)、鼓勵採用大型門面現代裝飾設計,招牌廣告可相應放寬規格限制。
第十二條 工業、倉儲街區
主要指各類工業區、倉儲區及市政公用設施用地范圍內臨街招牌廣告。如北片工業開發區、湘橋工業開發區、楓溪工業區、東部工業區、港口倉儲區、火車站倉儲區等。
1、目標:
集中體現工業發展狀況和現代化管理水平,宣傳高效、優質、誠信,利於潮州產品的推廣和潮州名優產品的促銷,以發展地方產業經濟。
2、指引:
1)、可以採用挑檐式、雨蓬附掛式、裙樓式、壁面式、燈箱式等多種設置方式。
2)、該地區招牌廣告設計盡量追求高效、簡潔。
第十三條 居住街區
主要指城市居住用地范圍,如楓春居住區、新洋居住區、城北居住區、城南居住區、意溪居住區、火車站居住區等區域內臨街招牌廣告。
1、目標:
注重居住環境的寧靜氣氛,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
2、指引:
1)、可以採用挑檐式、雨蓬附掛式、裙樓式、壁面式、燈箱式等多種設置方式。
2)、不宜在住宅建築或綜合建築住宅部分的二層窗檯以上設置除建築標志或小區標志以外的招牌廣告。
3)、不宜設置以閃爍光源影響居住建築以及居民生活的招牌廣告。
4)、不宜設置大尺寸規格遮擋住宅窗戶的招牌廣告。
第十四條 其他一般街區
主要指除上述四類地區之外的其他臨街招牌廣告。這些地區的臨街招牌廣告均按照通用規定設置。
第三章 分類與通用規定
第十五條 根據招牌廣告不同方面的特性,臨街招牌廣告可按以下幾種方式劃分:
按設置位置分:
牆面招牌廣告:指設置於臨街建築物牆面、門檐上方處設置的招牌廣告。
飄旗式招牌廣告:指垂直、懸掛於建築立面上的飄旗招牌廣告。
屋頂招牌廣告:指設置於臨街建築物頂部(板面緊貼女兒牆)的招牌廣告。
按視覺效果和形式分:
射燈招牌廣告:在廣告牌四周裝有射燈或其他照明設備的廣告牌,稱為射燈廣告牌。其特點是晚上照明效果極佳,能清晰看到廣告內容。
霓虹燈招牌廣告:由各種不同顏色的霓虹管彎曲成文字或圖案,配合電子控制閃動散發出繽紛炫眼的色彩和動感。特點是夜間效果視覺沖擊力強。
燈箱招牌廣告: 採用透光燈光板材料的招牌廣告,置於建築物外牆、門拄等位置。其特點是白天是彩色廣告牌,晚上亮燈則成為內打燈的燈箱招牌廣告。
電子屏幕式招牌廣告:置於建築物外牆、樓頂等廣告位置, 採用新型現代數字化技術的廣告形式。其特點是有動感,內容可隨時切換,形式多變。
3、按有無照明分:
照明招牌廣告:廣告裝置中採用內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間接人工光源進行照明的招牌廣告。其特點是不受白天、黑夜限制。
無照明招牌廣告:不使用人工光源照明的招牌廣告。其特點是不耗能。
第十六條 通用規定
設置招牌廣告應遵循以下原則:
設置招牌廣告應當符合潮州市城市經濟發展狀況和現代化建設水平,利於美化城市景觀與空間環境,反映城市文化內涵、地方特色和文化品位;
設置招牌廣告,必須維護城市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設置招牌廣告應當根據區域功能、道路關系、行業特點、建築特色,統籌規劃,合理設計,保證與周邊環境協調;
招牌廣告的設置,應符合安全性、持久性、協調性、識別性及整潔性等要求,並具有序列性、規律性、統一性;
招牌廣告使用文字、商標、漢語拼音等,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書寫、用詞規范標准;
設置在同一建築相鄰經營門店的招牌廣告,底線必須整齊劃一,高度和厚度必須統一。相連或相鄰經營門店招牌應做到協調、美觀;
招牌廣告的造型和畫面必須與周邊整體環境保持協調,注重視覺效果和整體性效果的統一,以視覺和諧為原則。招牌廣告必須保證亮化設施的正常運行,以美化城市夜間環境為原則;
機關、部隊、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體工商戶等的招牌應當在單位入口兩側緊貼牆面規范設置。多個單位的招牌應當整齊劃一,並列設置。機關名稱的招牌大小和顏色必須符合相關規定;
招牌廣告的設置人應當加強日常管理,保持外型美觀、安全牢固和亮化設施功能完好;
每個單位原則上只准在其經營場所的自身范圍內設置一個招牌廣告。多個單位共用一個場所或一個建築物內有多個單位的,設置招牌廣告應先整體規劃,按統一規格設計製作;
商業城或商業街為營造商業氣氛,可在其門面上方或牆面用霓虹燈等形式設置招牌廣告,鼓勵發展櫥窗式廣告。
臨街高層建築、大型公共建築及其它商業用房在進行單體設計時,應預留設置招牌廣告的位置;
建築物(多層或中高層)設置屋頂廣告,招牌廣告牌底部須緊貼女兒牆,結構架不宜外露;廣告招牌寬度不得超出建築兩側牆面,招牌廣告高度與建築物高度比不得大於1/3;
重要地區和重要路段招牌廣告的設置應統一規劃,由城市規劃部門會同工商、城市管理等部門編制規劃後實施;
設置在石牌坊、文物建築、歷史建築上的招牌廣告,應當與建築風格保持協調,且要符合相關主管部門對牌坊、文物和歷史建築的保護要求和限制規定;
新建建築立面設置招牌廣告,須將其設置方案連同建築立面設計方案一並報市城市規劃部門審定;
進行改造的建築立面原則上不再增設招牌廣告位,如確需設置,報審時須提供立面改造設計;
超出本指引規定類型設置的其它廣告形式,應當按照戶外廣告管理規定辦理有關審批手續,經批准後方可設置。
設置招牌廣告不得有以下情形:
不得利用建築物玻璃幕牆、窗戶、通道和消防設施設置招牌廣告;
設置招牌廣告不得影響規劃審批的建築正常間距,不得影響建築採光、通風、消防和交通等功能的正常使用,以及建築物原有立面的劃分和肌理;
不得在規劃允許設置的位置以外自行設置招牌廣告;
設置有閃爍光源的招牌廣告不得影響居住建築和城市道路交通設施的安全使用,不得發出噪音影響居民正常生活;
招牌廣告不得造成視覺污染和有不良文化內容;
其他法律、法規規定不得設置的。
第十七條 建築物頂部招牌廣告的一般規定:
(1) 廣告牌高度與建築物體量相協調,寬度不得超出建築物兩側牆面。具體設置要求按照有關技術規范執行。
(2) 建築物頂部廣告設置應牢固、安全,設置時應充分考慮風、火、雷、水、電、地震等自然、人為因素對安全的影響。
第十八條 外打燈招牌廣告的一般規定:
(1)應採用新型光源、體積小、重量輕、造型優美,防腐蝕、耐候性好,防護性能好的燈具。
(2)燈具應維護簡便,可方便調整照射角度。
(3)設置在樓頂的外打燈招牌廣告,燈具及其支架不宜外露;其他形式的外打燈廣告牌應盡量避免燈具及其支架外露,無法避免的燈具及其支架外觀顏色應與廣告畫面色彩協調。
第十九條 燈箱招牌廣告的一般規定:
(1) 設置燈箱招牌廣告必須保障安全,能夠抵禦惡劣天氣的破壞。
(2) 燈箱招牌廣告的邊框及支架應採用不銹蝕的材料製作,鼓勵採用新技術,新材料。
(3) 燈箱招牌廣告照明系統的供電迴路必須安裝防止漏電設備系統。
(4) 燈箱廣告,正常情況下必須每3個月清理維護一次,非正常情況下必須隨時清理維護。
第二十條 可能設置臨街招牌廣告的位置:
多層(或中高層裙樓)女兒牆及屋面以上;
多層(或中高層裙樓)主體牆面;
多層(或中高層裙樓)之轉角處側牆;
首層門楣;
首層檐下;
首層立柱面;
第二十一條 安全維護與拆除規定:
廣告設置者應負責在展示期內的招牌廣告的安全和經常性維護,以保持招牌廣告在七成新以上,經市主管部門裁定為破損殘舊的廣告,應及時維修翻新或拆除,同時消除拆除後遺留的痕跡。
任何招牌廣告,因城市建設或其它特殊情況需要拆除招牌廣告的,其設置招牌廣告的單位應無條件服從並自行拆除。
違反本指引設置招牌廣告的,依照《城市規劃法》、《廣告法》、《廣東廣告管理條例》、《潮州市城市戶外廣告設置規劃》、《潮州市城市規劃區戶外廣告管理暫行辦法》、《潮州市建築立面管理辦法》等法規的相關條款處理。
過期閑置和時效性比較強的廣告,一經過時,應及時拆除。
第四章 招牌廣告形式與參照樣圖
第二十二條 根據潮州市臨街招牌廣告的發展狀況,結合本指引提出的設置原則和通用規定,提供以下十二種具體樣式做為招牌廣告設計參照樣圖。
第二十三條 挑檐式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招牌廣告下沿與首層梁底保持水平,上沿與二層窗戶下沿持平,招牌廣告高度a=h,厚度b≤1000mm ,寬度c應以建築開間為單元。
第二十四條 壁面式(建築立面無足夠實牆面)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招牌廣告下沿與首層梁底持平,上沿與二層窗戶下沿保持水平,招牌廣告高度為a=h;招牌廣告厚度b≤300mm,招牌廣告寬度c應以建築開間為單元。(h為首層梁底至二層窗戶下沿的距離。)
第二十五條 壁面式(底層為商鋪、二、三層為單位辦公)
招牌廣告下沿與二層窗戶頂持平,上沿與三層窗戶下沿保持水平,招牌廣告高度為a=h;招牌廣告厚度b≤300mm,招牌廣告寬度c不得超出建築兩側牆面,二層、三層為不同單位,宜統一規劃布置。(h為二層窗戶頂至三層窗戶下沿的距離。)
第二十六條 壁面式(建築立面有足夠實牆面)
建築立面擁有足夠的實牆面,可以將小店鋪招牌廣告統一布置於一體,各小店鋪招牌廣告高度a相同,a≤1500mm,具體尺寸按實際情況制定;各小店鋪招牌廣告厚度b≤300mm;各小店鋪招牌廣告牌寬度c依實際情況指定,但不得破壞原建築立面效果。
第二十七條 雨蓬附掛式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廣告牌下沿與首層梁下沿持平,上沿不高於二層窗戶下沿,廣告牌高度a≤1500mm,E為招牌高度,招牌的上沿與首層梁下沿持平,下沿與門頂保持水平,招牌廣告的厚度b≤300mm,招牌(廣告牌)的長度c=L(L為軸線開間),G為門口高度,一般不小於2.5m。
第二十八條 裙樓式(設門頂窗)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廣告牌下沿與首層檐口梁下沿持平,上沿不高於二層窗戶下沿,廣告牌高度a≤1500mm;招牌的上沿與首層檐口梁下沿持平,下沿與門頂窗上沿保持水平,招牌高度E≤900mm;招牌(廣告牌)的厚度b≤300mm;招牌廣告的長度c=L(L為軸線開間),G為門口高度,一般不小於2.5m,H為層高(含夾層)一般為5.5m左右。
第二十九條 裙樓式(不設門頂窗)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廣告牌下沿與首層檐口梁下沿持平,上沿不高於二層窗戶下沿,廣告牌高度a≤1500mm;招牌的上沿與首層梁下沿持平,下沿與門頂保持水平,招牌高度E≤900mm;招牌(廣告牌)的厚度b≤300mm;招牌廣告的長度c=L(L為軸線開間),G為門口高度,一般不小於2.5m,H為層高一般為4.5m左右。
第三十條 騎樓牌匾式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招牌廣告上沿與首層檐口持平,下沿與門頂上沿保持水平,廣告牌高度a≤1500mm,招牌廣告的厚度b≤300mm,招牌廣告的長度c=L(L為軸線開間),G為門口高度,一般不小於2.0m,H為層高一般為3.5m左右。
第三十一條 古城騎樓飄旗式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招牌廣告下沿與首層檐口梁下沿持平,上沿與二層窗戶下沿保持水平,招牌廣告高度為a≤1500mm;招牌廣告寬度b≤1200mm,鋼管伸出長度c≤1200mm。(G為門口高度,一般不小於2.0m,H為層高一般為3.5m左右。)
第三十二條 屋頂招牌廣告
在多層或中高層商業用途建築物樓頂上設置的招牌廣告高度a≤1/3H,不得突出建築物外牆面,寬度不得超出兩側牆面,並須平行於建築物外牆。(H為建築高度)
第三十三條 豎向招牌、燈箱廣告
各開間採用統一形式,招牌廣告高度a≤6000mm,招牌廣告厚度b≤1000mm,招牌廣告寬度c以軸線開間為准,H(招牌廣告板底至地面距離)≥5.0m,H1(招牌廣告板底至裙樓檐口距離)控制在150mm—250mm之間,H2(招牌廣告板背部至外牆皮距離)=300mm。
各開間採用統一布置在鋪面座向的右側,招牌廣告高度a≤1/2 H1(H1為門口高度),招牌廣告厚度b≤300mm,招牌廣告寬度c不得大於柱子的寬度,H為建築層高。
5.3.4 配電控制箱(櫃)內的輸入、輸出導線穿孔部位應設置絕緣防護套管,防止導線絕緣層磨損。
5.3.5配電控制箱(櫃)應安裝牢固,箱體開孔與導管管徑適配,安裝垂直度允許偏差為1.5‰。配電控制箱(櫃)嵌入安裝時,箱(櫃)門應緊貼牆面,箱體塗層完整。
5.3.6室內安裝時,應考慮控制可靠和安全方便。
5.4 電氣連接
電氣配線應符合GB 50303有關規定。
5.4.1 低壓配線
a) 霓虹燈工程低壓供電電源的輸入導線應採用具有足夠載流能力的橡套或塑料護套多芯線。
b) 明敷的保護接地線應採用黃/綠相間的雙色塑銅線,工作零線(中性線)應用淡藍色塑銅線。
c) 低壓配線的布線,應採用絕緣扎帶或固定卡對導線進行捆紮和固定,或採用加絕緣套管的方式保護固定絕緣層。
d) 電感變壓器初級側的導線連接應採用連接帽固定。
e) 室外埋地敷設的電纜導管,埋深應不小於0.7 m。壁厚小於等於2 mm的鋼導線管不應埋設於室外土壤內。
f) 櫥窗內安裝的霓虹燈,應設置與櫥窗門聯動的電源控制開關。
5.4.2 高壓配線
a) 霓虹燈變壓器次級輸出高壓線銅芯裸露部分之間,高壓線銅芯裸露部分與敷設面之間的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單位mm)
電感變壓器:
——最小爬電距離:d = 8+4U,
——最小電氣間隙:c = 6+3U
式中U為工作電壓。(單位kV)
電子變壓器:
——最小爬電距離:d = 12+6U
——最小電氣間隙:c = 9+4.5U
式中:U—一變壓器無負載額定輸出電壓,單位kV。
b) 電感變壓器輸出高壓導線應採用高絕緣材料的支承物固定。支承物之間的最大距離:水平敷設0.5 m,垂直敷設0.75 m。
c) 電子變壓器輸出高壓導線應採用高絕緣材料的支承物固定。支承物之間的最大距離:水平敷設0.5 m,垂直敷設O.75 m。
d) 高壓導線連接處應採用連接帽固定和防護,不應使用膠粘帶捆紮。
5.4.3 霓虹燈導線貫穿板壁的安裝
a) 霓虹燈導線貫穿部位應採用橡膠或塑料的絕緣護套、防護口,在出、入口處將導線固定。
b) 貫穿的板壁或牆壁較厚時,可採用阻燃材料封填,也可採用硬塑料導線管插入直瓷管內進行安裝。或採用阻燃的耐壓絕緣套管,套管應凸出壁面。應在出、入口處將導線固定。
5.4.4 金屬構架和霓虹燈裝置的可接近裸露導體的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有易識別的標識。
5.5 避雷裝置的安裝
5.5.1在超過周圍建築物或超過地面20 m處安裝霓虹燈裝置時,應設置避雷裝置。
5.5.2 避雷裝置應根據霓虹燈工程中建築物的防雷類別按照GB 50057的規定和要求加工、製作並安裝.
5.5.3 避雷裝置的接地裝置應符合GB 50169的規定和要求加工、製作並安裝。
5.6 標識要求
霓虹燈工程整體應有製作單位名稱為內容的來源標識,還應有聯系方式。
5.6. 1 標式應採用金屬或其他材料製作,標識應安裝在主畫面的左或右下角,
也可在主畫面之外的平面上單獨安裝。
5.6.2 標識尺寸應與主畫面成一定比例,在不影響畫面效果的前提下利於辨識,以便監督檢查。
5.7 霓虹燈工程的安裝
霓虹燈工程安裝時,應符合GB 50303及有關標準的要求。
5.7。1 霓虹燈工程施工時,應符合建築安裝技術規范。安裝的螺栓及預埋金屬
固定構件,應能承受巨大重量框架的拉力、剪切力、壓力。必要時應在單面、雙面或三面多處使用支撐裝置。
5.7. 2 霓虹燈裝置框架與錨栓的固定點、框架與預埋金屬固定構件的焊接不允
許有虛焊,並應作防銹處理。
5.7.3 霓虹燈裝置和工程安裝面的固定點不應少於施工圖紙的規定並應有防止松動的措施,以確保安裝穩定、牢固、可靠。
5.7.4 應設置為安裝時或日後檢修時的安全操作通道。
5.7.5 大型戶外霓虹燈工程的金屬結構、型鋼規格選定、焊接質量要確保框架有足夠的機械強度。為增強抗風能力,必要時採用減壓泄風措施,或加二次鋼絲繩緊固。
6 工程驗收
霓虹燈工程施工完畢後,應對整個工程進行驗收。驗收時除執行本規范外,還應符合消防、環保、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施工圖紙的要求。
6.1 部件與材料
霓虹燈工程所涉及的所有材料及部件必須符合本標准第4章和施工圖紙的要求,並具有產品的合格證。
6.2 電氣配置
霓虹燈工程電氣裝配完畢後,在運行前對各部件逐一進行電路通、斷試驗,也可進行局部通電試驗,檢驗電氣接觸是否良好,工作安全可靠。
6.2.1 布線
目觀檢驗工程中的管線連接,布線應合理,並且固定牢靠,符合本標准5.3和5.4的要求。
6.2.2絕緣電阻
霓虹燈工程絕緣電阻應採用不低於500 V兆歐表,在不同極性與金屬結構之間進行測量,常態下絕緣電阻應不小於20 MΩ。
6.2.3接地電阻
目視檢驗霓虹燈工程的接地和接零保護裝置。用接地電阻測量儀對霓虹燈工程的接地裝置進行檢驗,其阻值不大於10Ω。
6.3 運行檢驗
6.3.1 整體外觀
目視檢驗霓虹燈工程整體外觀應與施工圖紙設計要求相符,圖案、字形正確,標識內容正確、清晰可辨,整體效果美觀。
6.3.2通電試驗
a) 通電連續試運行為24 h,所有燈管均應正常工作,且每2 h記錄運行狀態一次,連續試運行時間內應無故障。
b) 通電運行期間,電氣控制應可靠,燈管亮度均勻,無電暈放電現象;同一批色表的霓虹燈燈管應無明顯色差。
c) 霓虹燈控制器工作有效,燈管閃爍跳變時,對周圍電器設備應無電磁干擾。
6.3.3 其他
工程交接驗收時,應向客戶提交使用、維護說明書及保修卡。
這些都是潮州霓虹燈長,你可以向他們了解一下。
潮州市霓虹燈廠聯系電話:86 0768 2265243,公司地址:新橋西路338號。
潮州市區明達燈具電器廠 潮州市環城新星電器配件廠 潮州市橋東音響電器配件廠 潮州市橋東藝發工藝製品廠 潮州市金石電子器材廠 潮州市太平長帆家用電器廠 潮州市金屬繼電器廠 廣東省潮州市派納斯陶瓷實業有限公司 廣東省潮州市美豪陶瓷潔具廠 廣東雅倫陶瓷實業有限公司
❼ 千萬別去潮州開元路的蓮花素菜館
哇!這么過分?!打電話給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