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臨時工作 » 活態手工館

活態手工館

發布時間: 2021-02-14 20:23:31

⑴ 瑞典斯坎森露天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歷史

瑞典斯坎森露天博物館,在世界博物館史上享有盛名。它是世界上第一家露天博物館,並以一種「活態」的展示方式改變了傳統博物館的概念。這座博物館不是依附一幢建築並在其內部進行收藏展示,而是以多種傳統建築、街區、歷史實物以及特定自然環境共同營造的具有百年歷史的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是1891年瑞典人赫澤里烏斯創建的。19世紀中葉,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瑞典正經歷著一個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急速轉變的過程。這時期,瑞典人口中2/3以上生活在農村,在工業革命浪潮下,城市在迅速擴張,傳統的鄉村居所和田野風光被城市郊區和高大建築群所摧毀;傳統農業耕作方式被機械化所代替;工業產品無情地湮沒了傳統手工藝。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離開家園,湧入鐵路、碼頭、工廠、木材廠做工。

瑞典整個社會步入城市化進程。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正在烏普薩拉大學攻讀斯堪的納維亞語言博士學位的赫澤里烏斯,在瑞典農村進行了一次遠程步行考察,親眼目睹並深切感受到這種社會的巨變。於是,他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意願和責任感,開始收集那些正在迅速消失的反映農業文化的民間民俗代表物品:建築、服裝、傢具、器皿、工具等等,將它們保護下來以備展示給子孫後代。但是,在他看來,傳統博物館的展示方式並不能充分實現他的理念和教育目的。他所構想和強調的是通過某種完整場景的展示而表達出的真實歷史感,即在一個自然景區中,有著各式古舊房屋,房中擺設原來的傢具,身著民族服裝的人們生活著,家禽在四周漫遊。為此,他創造了「露天博物館」的理念,並在斯坎森買下了第一塊地皮。用他自己的話說:「要建一個完全不同於任何現存形式的博物館。」1891年10月11日,斯坎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最初只有幾英畝大小,第一幢建築是他幾年前在達拉納西北部地區收集到並搬遷來的當地農舍,其後博物館面積擴大到30多公頃,展出內容不斷充實,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斯坎森露天博物館重在向人們展示傳統農業、建築、服裝等人類過去的生活。

⑵ 杭州運河遊船的旅遊線路有哪些

路線一:塘棲一日游 150元/人
上午: 08:30武林門碼頭(環城北路208號坤和中心邊上)集合
09:00武林門碼頭坐漕舫至古鎮塘棲;沿途品茶賞運河兩岸風光,湖墅八景,看楊柳依依,聽導乘講一段運河歷史文化,悠悠一段閑情,感受運河身深厚的文化底蘊……至古鎮上岸,走水坊、逛古街、穿廊檐、鑽里弄,游塘棲五街、乾隆御碑、三條半弄、市南水坊等勝景,全景體驗江南十大名鎮之首塘棲古鎮的獨特魅力……(中餐自理,自行品嘗塘棲特色名菜、名吃、名點,如爛糊鱔絲、細沙羊尾、粢毛肉圓、糯米鍋巴等特色美食,還可采購麻酥糖、乾菜餅、塘棲板鴨等特產)
下午:14:00指定碼頭集合,乘遊船返回武林廣場, 結束一天輕松愉快的行程

路線二:運河夜遊 100元/人
夜運河,越運越美麗。每當夜幕降臨時,她便褪去光環,沉寂於喧囂之中。讓運河的美,在夜色中延續,喚醒黑夜中沉睡的運河。
運河夜晚的照明燈以柔和的藍色、綠色為基調,可隨季節變化的彩色光,秉承簡潔、自然、節約理念,細節背後所蘊涵的運河深厚文化底蘊,讓人感嘆,讓人折服。晚上,運河升騰而起的自然水汽和真實的霧氣將照明效果放大,可給予游覽者強烈的感染力。
榮獲「國際·人·光」大獎的運河亮燈,在河兩岸創造出唯美的薄霧視覺效果,呈現運河夜間優美的曲線輪廓。

路線三:香積寺——拱宸橋 20元/人
香積寺碼頭觀景:
1.大兜路歷史街區:美食、休閑、運河文化(以中高檔特色餐飲為主)
2.香積寺,城北第一寺·運河第一香(唯一以供奉「廚神」為主殿的寺院)
3.天下糧倉——富義倉創意空間
4.勝利河美食街(以大眾小吃為主)
拱宸橋西土特產碼頭觀景:
1.橋西歷史街區(不出杭州,就能體味江南水鄉的神韻)
2.橋西歷史博物館群(免費開放,周一閉館):刀剪劍、傘、扇、手工藝活態展示館、中國杭州工藝美術館
3.拱宸橋及運河文化廣場、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4.運河天地/大河造船廠:老船廠·新生活

⑶ 海南省博物館歷屆的館長有哪些

海南省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2008年11月15日正式開館。該館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10個展廳,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

一號展廳: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 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二號展廳:該展廳的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著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 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三號展廳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彌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斗的動力。
四號展廳: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著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 。 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 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 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 流長的密切聯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五號展廳:海南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中南部地區,人口140多萬。黎族、苗族、回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他們與漢族一道,創造了海南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居民,在3000年前陸續遷徙海南島;苗族大約在明代時期落籍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在三亞鳳凰鎮遷來。在海南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下,黎族、苗族、回族的經濟、文化等都有自己的特點。黎族有歷史悠久的黎錦及紡織技術,有獨具特色的船形屋和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等。苗族服飾色彩莊重做工精緻,宗教信仰為祖先崇拜。信仰盤王(皇)。回族從事海洋捕撈、交通及貿易等,篤信伊斯蘭教。

⑷ 尋找適合活動的場地(成都)

最好是招體育館這種地方 你們要活動的嘛 酒店或者賓館也沒這么大地方給你們活動 遠了你們又不去 實際上最好的就是去農家樂 周邊縣份上

成都2環路以內實在是有點難找哦

⑸ 海南省博物館在哪裡裡面有什麼文物

海南省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號,2008年11月15日正式開館。該館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10個展廳,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

一號展廳: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海南省各族人民時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 本館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
二號展廳:該展廳的三件文物都是國家珍貴文物,其中亓北古劍為國寶,三件文物都夠得上重器之稱。三件珍貴文物重在於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科研價值,代表了古代中華民族的工藝水平;閃耀著歷史之光、民族靈魂之光、先民智慧之光、中華文化底蘊之光。 本廳展示的三件文物,為海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三號展廳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彌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斗的動力。
四號展廳: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海南先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較為豐富的文物寶藏。近年來,隨著我省文博事業的長足發展,全省各級博物館的藏品也不斷增加 。 本展館薈萃了海南全省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近百件,有渾厚凝重的銅器、 絢麗奪目的陶瓷器、筆墨精妙的書畫等。這些文物是海南歷史和文化的重要 見證。它們濃縮地再現了海南古代文明的發展軌跡,展示其同祖國大陸源遠 流長的密切聯系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五號展廳:海南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海南中南部地區,人口140多萬。黎族、苗族、回族是海南島的世居民族,他們與漢族一道,創造了海南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居民,在3000年前陸續遷徙海南島;苗族大約在明代時期落籍海南;回族主要居住在三亞鳳凰鎮遷來。在海南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下,黎族、苗族、回族的經濟、文化等都有自己的特點。黎族有歷史悠久的黎錦及紡織技術,有獨具特色的船形屋和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等。苗族服飾色彩莊重做工精緻,宗教信仰為祖先崇拜。信仰盤王(皇)。回族從事海洋捕撈、交通及貿易等,篤信伊斯蘭教。

⑹ 什麼是活態文化

報6月9日訊(記者陳小萍)今天是全國第七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活態傳承,重在落實」,海口市為此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活動。

下午5點,海口市人民公園熱鬧非凡,「第七個文化遺產日海口系列宣傳活動」在此舉行。記者現場看到,海南八音、瓊劇、麒麟舞、公仔戲、虎舞等非遺項目展演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去觀看。

晚上8時,在人民公園東西湖邊搭建的中心舞台,海口市群眾藝術館給第四批市級傳承人頒發證書,儀式之後,舉行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歌舞和傳統節目演出。

據了解,海口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5個,分別是瓊劇、齋戲、公仔戲、八音器樂和椰雕;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的有海南軍坡節、新坡鎮軍坡節、府城元宵換花節、虎舞、麒麟舞、海南粉、龍塘雕刻藝術、傳統土法製糖工藝、天後祀奉、鹿龜酒釀泡技藝和黃花梨傢具製作工藝等11項。

巴黎秋季藝術沙龍中國展開幕

6月9日,歐亞藝術盛典-巴黎秋季藝術沙龍中國展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這是今年我省「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之一,也是巴黎秋季藝術沙龍第一次到海南辦展。(本報記者 彭桐 湘竹)

第三屆黎族織錦大賽舉行

6月9日,海南省第三屆黎族織錦大賽在省博物館舉行,此次大賽是今年我省「文化遺產日」主題活動之一。

⑺ 手工藝活態展示館怎麼樣

展館很大,其實就是請了些民間藝人當場製作扇子啊紙傘啊啥的,如果客人喜歡,可以買下來。另外還有個陳列大廳,裡面的工藝品全是明碼標價的,有些在我看來價格還是蠻公道的。

⑻ 海南省博物館的場館特色

海南是純粹的移民島,海南各民族人民在不同時期從祖國大陸及海外遷入並繁衍發展起來。漢至清代,海南島曾經有幾次大規模移民的歷史時期。留下了具有海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海南博館對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出及海南歷史的發展都做了具體與詳盡的展出。 海南省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還有定期舉行的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如歌圩、廟會、傳統節日慶典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突出特點是有傳承性、民眾性,是一種「活態」的文化。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價值。在本館中所展示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有: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傳統手工技藝等。1、傳統表演藝術
傳統表演藝術包括民間音樂(比如:儋州調聲、崖州民歌、黎族民歌等)、民間舞蹈(比如:黎族打柴舞、苗族招龍舞、文昌盅盤舞等)、戲曲傳統(比如:臨高人偶、瓊劇等)。


2、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1)軍坡節
軍坡節是海南人民紀念洗夫人的傳統節日。冼夫人是南北朝至隋初嶺南俚族女首領。每年的農歷二月初六至二十六日,在「冼夫人廟」的所在地舉行「裝軍」活動,仿當年冼夫人率軍出征的壯觀儀式。久而成俗,成為海南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日活動還有舞龍、舞獅、舞鹿,跳盅盤舞、八音器樂演奏,古代兵器武術表演等項目。
(2)黎族文身
目前,黎族文身婦女現存一千人左右。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著名人類學家吳澤霖曾說過:「文身是海南島黎族的敦煌壁畫,世界上還不知道有哪一個民族這樣保存了三千多年,至今還能找到它的遺存,實在是一個奇跡」。
黎族三月三節
黎族三月三節,是愛情的節日。對歌、飲酒、跳舞、彼此表達愛慕之情……
三月三節主要民俗活動有:黎族打柴舞、苗族招龍舞、黎族民歌等。
3、傳統手工技藝
(1)黎族原始制陶
按照黎族的風俗,制陶業以婦女為主,這門手藝只傳女不傳男。獨具特色的物物交換原始貿易方式:以物換物,即一般以陶器交換稻穀或魚干。以該陶器容量平滿為度進行交易。黎族鑽木取火
黎族鑽木取火技術是古代原始的人工取火術之一,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黎族鑽木取火工具由兩部分組成,一個為鑽火板,一個為鑽竿或弓木。取火時,板固定,棒或弓運動,由機械能轉為熱能,其溫度達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碳、氫或炭氫化合物燃燒。黎族的鑽木取火技藝,是種「活態的」文化。傳遞著古老文化的許多信息和密碼,對史前史、考古學區域類型和民族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2)黎族骨簪
白沙等黎族地區保留著較為古老的骨雕工藝。黎族骨簪製作有洗刷去油脂、截料、修整成型、磨製、鑽孔雕刻、裝飾著色等六道工藝。如今,北方狩獵民族的制骨工藝已經基本消失,海南島的骨雕工藝在全國來說彌足珍貴,黎族骨雕製品中人形骨簪、騎靈獸紋骨簪、骨梳主要用作婦女頭飾品。其圖案內涵豐富,工藝精巧,是研究黎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
(3)黎族傳統紡染織綉
黎族傳統紡織技藝包括麻紡織、木棉紡織和草棉紡織、染色技術、刺綉工藝等豐富的內容,是人類紡織史的「活化石」,至今還是活態文化。
在清代黎族圖像資料中有諸多反映。比如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瓊州海黎圖·紡織》。現藏於廣州中山的圖書館《邊蠻風俗雜抄·瓊黎一覽圖·紡織》。 以上資料引自 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漢代開始,隨著中央封建統治不斷加強,或有將士揮師南下。開疆拓土;或有逐客萬里披荒,開啟文明;更有海南名士巍然崛起,彪炳古今,創造了瑰麗奇特的海南人文歷史。近代以來,海南得風氣之先,濃郁的海洋氣息和異域風情彌漫在海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瓊崖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英雄主義精神更是激勵海南人民奮斗的動力。在本館中所展示海南歷史陳列主要有下面幾方面。
1、海口騎樓
海南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僑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的海南鄉僑有200多萬。數百年來,他們拓殖海外,歷盡艱辛,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對居住國的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愛鄉愛國,一往情深,為祖國的繁榮和家鄉的進步、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上世紀初,海南島上海域來風勁吹,華僑在南洋取得的經濟成功直接反映在海口老城中西合璧的建築景觀。海口的騎樓老街是上個世紀初海南人下南洋經商的產物,已有80多年歷史。幾乎每一扇門的後面,都隱含著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凝聚著海南南洋商人的勞動和智慧。19世紀40年代,海口第一棟騎樓在原四牌樓街(現博愛北街)落成。民國十三年(1924年),海口醞釀從瓊山縣分出,設立海口市政廳。拆掉明代初年修建的海口所城,將5~6米寬的石板路擴建城能夠行駛汽車的街道,大興土木,擴大城市。在此前後,南洋華僑於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得勝沙路等地興建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八百多棟,沿街商鋪林立,成為民國時期海南島上最繁華的、最具南洋風情的建築街區。
海口騎樓外部立面檐口均為帶孔洞的女兒牆,俗稱「風洞牆」,造型主要是歐洲巴洛克式,多為橫向三段對稱式,組成一條條波浪般起伏的天際線;底樓為開敞的柱廊,以適應海南熱帶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外牆體上細雕的花紋,如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和臘梅等,體現了我國傳統的雕刻藝術。當時由於商業發達,過往商輪頻繁停靠在海口碼頭。此後的三十年代,海口已有35個行業572家商鋪,如「梁安記」、「雲旭記」、「遠東公司」、 「廣德堂」、「王昌行」、「永生號」、「精華公司」,著名的旅店或綜合性娛樂場所有「五層樓」、「大亞旅店」、「泰昌隆」等等,許多大商號都在這一帶的騎樓里。
2、近代海南
中國共產黨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
1926年6月,中國共產黨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口市竹林村邱宅(今海口市龍華區竹林里131號)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有王文明、羅文淹、馮平、許俠夫、周逸、何德裕、李愛春、黃昌煒、陳三華、陳垂斌、羅漢等人,代表黨員240多人;廣東區委特派員楊善集出席會議進行指導。會議由王文明主持,楊善集傳達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和廣東區委的指示。
3、白沙起義
1939年2月,日本侵略軍侵佔海南島,瓊崖國民黨軍隊和地方武裝抵抗無力,節節敗退,逃入五指山區,對黎、苗族人民進行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為了求生存、爭自由,黎族大總管、白沙縣紅毛鄉鄉長王國興挺身而出,決定1943年8月17日(農歷七月十七日)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起義總指揮部,推舉王國興為起義總指揮,王玉錦負責軍事協調。

4、瓊州府府城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瓊州州治由舊州遷此,元代為瓊州路安撫司、乾寧軍民安撫使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升瓊州為府,置府治於此,統轄整個海南島,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建置歷史。
城址經宋代始建、明代改建、擴建,特別是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瓊北大地震,大部分城牆和建築物倒塌,之後重建。
府城是海南島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

5、海瑞
海瑞(1514~1578),自號剛峰,瓊山朱桔里人。明嘉靖舉人,由南平教諭歷任淳安、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均徭,明察秋毫斷疑案。任雲南戶部司主事時,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批評世宗迷信道教,不理朝政等等,被逮入獄。任應天巡撫時,推行「一條鞭法」、令官吏退田,被革職閑居16年,71歲時再被啟用,力懲貪污,病逝於任上。海瑞為官剛直不阿、清正廉潔,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代表人物。
6、落筆洞遺址
落筆洞遺址位於三亞市東北荔枝溝鎮落筆村東的一處天然洞穴。洞的中央,原有兩根鍾乳垂吊,形如巨筆懸空,落筆洞遺址因此得名。
1992年和1993年,考古工作者對落筆洞遺址進行了全面考察和兩次清理發掘,共清理遺存面積70平方米,發掘出8枚人牙化石,上百件石製品、骨角製品標本,以及幾百件動物化石和7萬余件貝蚌殼,還有大量用火遺跡。這一發現在省內外引起很大的轟動。這8枚珍貴的牙齒化石,成為海南島最早居民的實物見證。上百件大型的石質工具,用簡單的錘擊法加工,器類組合較為簡單,磨製石器方面僅見少量的穿孔石器,表明落筆洞人處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新時期時代早期的過渡階段,經C14年代測定,距今約1萬年。 以上資料均出自

⑼ 2015年底鄭州的戲曲App。移動平台是如何保護和傳承非文化遺產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奇葩,它承載著歷史記憶,延續著文化血脈。而非遺不是死去的歷史,需要活態傳承,如今成都舉辦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正是活態傳承的體現,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展示和弘揚,更在於促使非遺「長生不老」的活下去。
如一杯陳釀,歷久而彌香。四川非遺作為我國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四川先民的聰明才智,折射出巴蜀兒女的文化底蘊。在這次非遺節我們看到:一件件精美的傳統手工藝品,閃爍著四川兒女的靈慧之光;一段段古老民俗的表演,流淌著巴山蜀水的文化血脈。在天府這片人傑地靈的熱土,非遺構築起一座璀璨奪目的文化寶庫。今天,我們舉辦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就是讓四川非遺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國「絕活」,向民眾揭開神秘「面紗」,進而通過交流、互動、傳播,打造一場中國特色、四川元素的非遺「盛宴」。
展示非遺是我們的榮光,保護非遺是我們的責任。今天,我們之所以在中國、在四川、在成都,還能看到如此鮮活的非遺展示,就是因為我們的保護工作卓有成效,而面對未來,非遺保護任重道遠,正如原國家文化部部長孫家政所說「這是守望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是記住我們民族自己回家的路」。對此,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真正樹立起「斷痕即消亡」的警覺意識,以刻不容緩的態度,積極開展保護傳承,絕不能讓文化遺產變成「文化遺憾」。
曾經應有不等於永久留存,現在「活著」不等於「長生不老」。對於非遺的保護,我們要樹立一種活態傳承的理念,因為非遺不是不可移動的文物,不是放進博物館保護起來就夠了,而應是一種「活態流變」的延續。在這方面,四川的做法可圈可點,他們通過培養傳承人、建立保護基地和協會、組織非遺下鄉演出等形式,使非遺得以有效挖掘、整理和傳承,而此次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選在成都,也充分說明世界非遺組織對四川非遺保護和傳承的認可。
回歸生活是最好的保護,接軌現代是最好的傳承。非遺源於生活,只有與時俱進地融入現代社會,才能「活」得更滋潤。我們注意到本屆非遺節就聚焦「現代化進程中的非遺保護」這一時代課題,探索「互聯網+非遺」「文化+雙創」的融合發展路徑,體現了非遺傳承與時俱進的態勢。對此,我們要積極適應,在不破壞非遺的純粹性與原真性的前提下,進行科學有效合理的再利用。比如:有的非遺項目可以開發別具特色的旅遊或服務項目,走向市場,創造經濟效益,使其由「輸血」變「造血」,以「產」養「遺」。有的非遺項目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利用動漫技術把非遺原汁原味地「復制」下來,並藉助互聯網進行裂變式傳播,吸引民眾關注,從而在社會上培育更多的非遺「粉絲」。
世界非遺聚焦中國,中國非遺聚焦四川。國際非遺節選在成都,無疑使四川非遺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而此次盛會作為世界最高級別的非遺論壇,必將引領著非遺保護傳承的未來走向。我們相信,四川能夠乘此東風,通過活態傳承讓非遺「保值」甚至「增值」,進而在世界非遺名錄中永綻光彩。

熱點內容
鬼片高清畫質。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4:10 瀏覽:650
一家看電影網 發布:2024-08-19 08:57:54 瀏覽:155
韓國大屍度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8:55:58 瀏覽:719
接吻電影的名字美國 發布:2024-08-19 08:41:41 瀏覽:758
韓劇女主高中就懷孕了劇名 發布:2024-08-19 08:00:29 瀏覽:692
藍色頭發電影女主角 發布:2024-08-19 07:51:59 瀏覽:849
台灣電影老師上了學生 發布:2024-08-19 07:36:20 瀏覽:964
兩人吃屎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5:07 瀏覽:450
有裸露下體的大尺度電影嗎 發布:2024-08-19 07:20:50 瀏覽:790
好看的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發布:2024-08-19 06:55:37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