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直博生待遇
❶ 北大生科院直博生的每月生活补贴大概在多少左右导师一般给多少
一年级1500多,三年级比二年级高。你发论文,找导师给你报销费用!
❷ 北京大学直博生住宿条件以及网费状况。
其实吧……目前在北京大学,男生的住宿标准硕士和博士是一样的,女生的住宿内标准硕士要低于博士容,主要原因是女生研究生目前还偏少,学校的房间不够。
直博生的标准肯定是博士标准,两个人一间,包含一床、一个书桌、一个书架、一个组合壁柜。每个房间有一个阳台,但是没有独立卫生间。有一部分楼里没有热水可以洗澡,洗澡得去公共浴室,有些楼每个楼层都有公共浴室。有趣的是,没有浴室的楼里有电热开水机,而有浴室的得自己去外面打开水。房间内有空调,但原则上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热设备。
部分学生可能会分到中关新园的留学生公寓,那里的还是两人一间。但这些宿舍几个房间会有公用的客厅。
❸ Re:清华的直博新生待遇为什么只有北大的一半
这与清华没关系,
只是与你个人的能力有关系,
你千万不要糟蹋清华呀。
❹ 北大 直博生
1、保研政策
1)硕士
“推荐保送研究生”自建国以来在各高校就有这种情况,那个时候,只有十分优秀、有极大科研潜力的人才能获得全校很少的几个名额,并且一般是导师推荐给本校。自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考扩招及硕士研究生考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以及本科生待遇“民工”化,考研已经成为现在大学生推缓就业,提高就业筹码的唯一途径;由于研究生考试不同于高考,参加考试的大部分是非重点大学或是一本以下的学校,这类被录取的考生由于以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自身能力往往缺乏科研和创新能力,成为混文凭的一批人;而教学水平高的重点大学学生虽然科研创新能力强却常常落榜,而且高校引进过多的混文凭的人会导致学校科研水平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国家为保证211学校的科研实力,加大高等学校保研力度的政策出台了,规定重点学校、一般高校的保研比例,重点高校的保研比例一直在增加,2008年像武大这样的重点高校的保研是15%,基地班为50%,武大今年分配到保研名额1330个,其中留校(内保)至少865个;通过学校的调配我院分配到44个名额,留校(内保)至少28个;同时为了加强校际交流,我院还有16人获得推荐到其他学校的资格;通过学院根据各专业情况调配,专业名额分配见学院网站关于保研的公示,对于每个班级保研比例为15%左右,外保比例为5%左右,符合国家政策规定。内保是为了保证211学校的研究力量,毕竟本校的本科生对自己学校更熟悉,研究上手更快,可以缩短研究周期,提高研究产出,保证研究质量。
2)直博生
在保研群体中还有一些人选择5~6年的直博生(硕博连读生),这类考生中间不设硕士学位,读完规定年限直接申请博士学位,在去年以前很多学校直博是不占用推荐学校名额的,如北大、北师大等,中科院系统一直需要外保资格的推免生;但今年出台的新政策(教学司〔2008〕20号),“把选拔直博生工作纳入推免生工作总体部署之中,经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各高校选拔直博生必须从取得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这样,其他学校在招收直博生时必须要使用推免生所在学校的名额,并且占用外推名额,这使以前本不具备推免资格或只具有内推资格想走直博路线出去的学生受到政策阻碍,不过该政策说的不够明朗,有内保资格的学生如果想要出去深造是可以尝试申请北大的直博生,因为北大的直博生与其他学校的直博生存在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直博生,其他学校的直博生基本采用硕博连读模式,这就使前者的只要具备保研资格、班级前15%,对方学校的接收函就可以报北大的博士报名系统,而后者虽然在培养模式上相同,但要参与全国硕士报名系统,这就意味着前者可以不占用本校校验码(校验码可以给其他学生),而后者必须使用校验码(必需自己使用)。
3)我院保研政策解读
我这里主要解读的保研政策是04级和05级实施的比较为学生认可的政策,具体可见学院网站(http://sres.whu.e.cn/l_news/news/2008-9-12/2008912190206.asp)。基本的保研条件是: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无重修现象和英语过六级等。前者是指排除了通识课和专业选修,即如《毛邓三》这样的课重修后可以保研,具体参见2006年培养方案(http://sres.whu.e.cn/culture.asp)中对各个课程的要求,但重修课程计算绩点时按照60分对应绩点(0)计算。
通过综合成绩对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进行遴选,概况如下:
保研综合成绩(C)= 课程学习成绩(A)(满分为4.0分)×85%+创新实践(B)(满分为4.0分)×15%
课程学习成绩(A)= 绩点分(G)=
式中,xi表示纳入计算的每门必修(体育课除外)和专业选修课的绩点分; yi表示相应课程的学分, n为纳入计算的课程总数。对于绩点分,课程成绩90~100分,绩点分为4;85~89分,绩点分为3.7;82~84分,绩点分为3.3;78~81分,绩点分为3.0;75~77分,绩点分为2.7;72~74分,绩点分为2.3;68~71分,绩点分为2.0;64~67分,绩点分为1.5;60~63分,绩点分为1.0;60分及以下,绩点分为0。
创新实践包括:学习竞赛及科研、科技论文、暑期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和个人表彰。
点评:学习成绩的比例很大,因此保研其实也是成绩的较量;重视创新能力,我院对创新性强的给以高分,如国家级科研获得特等奖,可以加到2.0分,发表SCI论文可以加到1.5分,而校级奖励加分分值较小,最高也才0.3分,社会工作也只限学生会主席常委可以加分,而且很少,也只有0.1~0.3分,这与奖学金不可比。这表明没有一定学习成绩和科研实践水平平时只注意社团活动而忽略学习、竞赛、科研、社会实践等同学将在评选中落选。
2、申请读研机构程序
1)了解读研机构及专业传统
读研首先要了解读研机构。在国内,跟我院资源与环境结合比较紧密同时研究实力近似或更强的有中国科学院系统的有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水生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应用生态所、地理与农业生态所、城市环境所、土壤所、地理与湖泊所、地球化学所、亚热带农业生态所、山地灾害与环境所、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地球环境研究所、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相关的还有中科院在各地的植物、动物所;当然往届也有学长学姐到诸如上海生科院这样的专业不相关的研究所。高校系统常选择的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去的人较少),对于测绘类的同学选择本校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武大的测绘类在全国居于前列。这些机构都有网站,可以随时去了解他们得研究领域及方向。对读研机构的了解一是要看传统,就是学长学姐都到哪去了,这个可以在上下级交流中获得,长期都有学长学姐去的地方可以有照应获得更多的信息,信息很重要,这个在后面再补充。以环境科学专业为例,01级有5个保研,分别是北大2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人,地理与湖泊所1人,武大1人;02级保的有去上海生科院的,03级保北大3人,保北师大1人,武大3人:04级保北大1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人,武大2人;05级保北大2人,武大3人;二是要看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如果爱好生物就可以选择上海生科院、遥感所、物理化学所或其他机构。对读研机构的了解可以在大三上学期开始,当然最好有一定的保研把握(如成绩还不错,班里前5名或特长很多,有SCI、学术核心期刊等,获得过很多的奖励)。
2)选择读研机构
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发展方向、个人对地域的偏好、生活习惯等要做出机构的选择,一般从总多的机构中筛选出3~5个不等,我当时筛选后的机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中科院水生所。我和我们班另一个保到北大的同学分别去这些机构实地考察,了解硬件和软件,最后我进一步筛选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本校读研的学生可以尝试跟想读的老师做实验、做项目,不过本校的老师肯定是愿意学生读自己的研究生的。
3)联系导师
对于理工科来说,导师由于掌握着大量的研究经费,对学生的选择权比文科要强,特别是中科院系统,导师往往可以决定是否要你。因此,提前联系导师将有利于保研的顺利实施。最佳的联系时间5月到8月。联系导师时可以就自己的学习成绩、获得的奖励、科研、论文、社会实践及对导师研究方向的兴趣及自己的涉入情况进行分条论述,要做到有条理、有突出、有逻辑。与导师联系的主要途径是E-mail,一般导师都会挂自己的E-mail在自己的网页上,在合适的时间可以与导师用电话联系。老师如果对你有意向会用比较委婉的口气说,比如“我现在还不能确定其他导师如何,不过确定后会优先考虑的”等,你也可以比较直接的问导师是否愿意接纳,一般导师已有学生并要定那个学生时会比较的直接拒绝你的。从以上叙述不难发现,与导师联系的早,就越有可能联系到好老师;导师一方面注意你本身的素质,其实还看中你对他的关注程度,如果你是最早联系他的人,他对你的印象肯定是最好的。有条件的可以和导师联系见见面。
4)提交申请
在联系好导师后,然后要关注的就是提交申请。一般读研机构会提前2到3个月公布招收研究生的通知,如中科院7月下旬到8月上旬公布招收推免生的公告,北大在8月初,很多学校在8月底9月初的时候。同时要关注读研机构研究生院的大政策和相关院系的小政策,因为小政策往往会做出特别的说明,否则可能会影响到申报的进度。考虑到很多学校的成绩和推免开始的时间比较晚,读研机构指出晚交推免证明材料的说明,申请过程中要跑院办、教务部等单位,还要注意读研机构的网上报名系统以获得报名号。一般提交的申请材料有申请报名表、个人陈述、专家推荐信、奖状复印件、论文(如果有)、网上报名打印版。然后再规定时间内寄出,一定要及时寄出,不然可能会很麻烦。
5)面试
在申请提交完后,对方学校经过简单的初步审核就会通知面试。武大的学生要相信自己99.9%的申请都是会通过的,在学校只要做一些简单的面试准备就可以了,有的学生暑假就开始准备面试,其实没有必要。面试主要考核的是英语能力,会被要求翻译一段英文摘要、短文,再就是专业问题,考核这些问题,过多的准备其实是徒劳,我在面试的时候就感觉老师们是在与我谈心,了解我大学的基本情况,问一些我提交的申请材料的问题,而英文论文摘要一般不会十分的复杂。个人认为,老师还是特别注重你的硬件,即你的成绩、排名、论文、科研等,面试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想看看你这个人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再说导师们也知道一次面试15~20分钟的成绩不如你提交的三年成绩、科研等更有说服力。面试前最好提前1天到达面试机构,最好与导师联系见上一面,一般导师会欣然的接受,也想借此作为一个预面试,如果之前见过面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与导师见面时,可以放松些,与导师谈谈自己的情况、对老师的了解情况、对读研机构的了解、多请教老师一些问题,也多谈谈自己的看法,形成比较好的互动,就算你总是提问题,也不要紧,老师是喜欢回答的,当然要注意问题的水平不要太肤浅了。在与导师面谈的2个小时期间要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读研渴望和对导师的尊敬,如果导师对你的成绩和基本印象很满意时,第二天的面试其实都不用过于担心了,因为如果导师真的想要你,他会采取很多办法留住你,毕竟他们都是“老板”。
6)报名
面试后被接受的消息可以从申请导师、读研机构网站很快得到,同时读研机构会寄发挂号的接受函,在拿到接受函后从学院拿到校验码,在全国硕士招生系统上报名,获得报名号(10月10日到31日),填写《全国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直博生)登记表》加盖省招办的印章和学校印章,将材料寄到读研机构,并于11月10日到14日完成报名点现场确认、缴费、照相等环节就完成了所有的保研前期准备。
7)之后
以上程序走完后,仍然不要放松了,如果你的毕业设计没有达到“良”以上,读研机构还是可以拒绝你的,要大四出现挂科也同样拿不到录取通知,录取通知一般在次年6月份寄到。
❺ 推免为北大直博生入学前后考资博是什么意思
免推生和直博生是一样的。只不过硕士免推成博士。一般称呼为直博生。而本科版生免推成硕士权,一帮称呼其为免推生。
注:
直博:直接攻博的简称,是博士招生方式之一(统考招生、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直接攻博)。只能从校内外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招生专业一般应为国家重点学科。简而言之,就是本科生直接读博士学位。
推免生:全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指可以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读研的一种情形。推研按时间排序是:交叉、本系直博、本系直硕、外推、工硕。每年推研的时间为大四上学期9月初到9月末。推免时间一般是每年的9月初开始。
❻ 北大博士生待遇
每年的奖助学金生活费科研费等二点计多少
❼ 请问有知道北大医学部直博生的待遇大概怎么样吗有知道北大任爱国老师怎么样吗
如果不牛,国家发1000块钱,然后实验室科室发几百块钱不等,如果很牛,拿到各类奖学金的每个月有三四千吧。不知道这个老师怎么样....
❽ 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就业
博士毕业的去向:高校任教(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出国博后,
国内博后,大致分为这么7种,下文将以国内高校为例详细谈谈博士如何自我定位与培养
1. 工作两年后的第一道坎,职称,刺刀见红的拼杀,概述
关键词:定岗定编,评聘分开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学校已经实行定岗定编,并且将陆续推广到所有学校,在这原
则下,高校铁饭碗已破,以天津某著名高校的一个有名学院为例,教授已经超编,这就
意味着,第一,部分教授聘不上教授岗,第二,除非有些教授over了或者调离,否则副
教授是基本升不上教授的。第三,一场高校教师之间的腥风血雨般的厮杀即将拉开战幕
。。。。。。
你做好准备了吗?
国内高校又可分为一流院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院校,下文统称三流院校,二
流的就是夹在这两者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
对于青椒来说,除硕博连读的外,一般毕业年龄在28左右,这是个很尴尬的年龄,该结
婚了,结婚就要买房,买房就需要钱,钱从哪来?买房的钱一般有如下三种途径:父母
提供,学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
一流学校待遇:0-6万左右房屋补贴,0-2万左右安家费,1年左右周转房,不安排配偶工
作,工资2000以下,讲师待遇,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科研启动
费2万左右,一年工作缓冲期,不参加岗位考核,一年后考评,直接决定岗位津贴数目。
博贴基本没有,除非当地政府出。生活滋润度,最差,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
万。
三流高校待遇:房屋补贴5-20万左右,越差的学校待遇越高,有的博士来了直接给副教
授待遇,工资1700-2500左右(税前),基本不解决配偶工作,安家费2-5万,1年周转房
,1-2年缓冲期,随后参加岗位考评,一般会有博士津贴,有的地方有政府的博士津贴,
例如福建。2年后可申请副教授,有的学校评定职称时承认工作以前包括博士和硕士期间
发表的文章,有的学校不承认,若找工作时,一定要问清楚。生活滋润度,勉强温饱,
年收入4-6万
三本与四流高校:房屋补贴20万左右,安排配偶工作,年收入税后6-8万,有的提供住房
,服务n年后给产权,一般有博士津贴。科研启动费2-10都有可能。有的可以直接聘入校
博士为副高。生活滋润度,最好。
发展前途:
一流高校最苦,成名前可能一无所有,三本与四流院校最滋润,但是职业发展最受限。
申请课题难度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学校非常困难,后文将对项目申请有详细叙述,但
是对于大多数青椒来说,没有项目=没有职称
2.两年后的考验, 副教授=项目?
博士工作两年后可以申请副高,下面看看不同院校的要求
一流高校与研究所:主持并完成1-2项国家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
影响力的文章若干。由于这个限制,国内毕业青椒想在工作后2年顺利拿下副高简直是做
梦
三流高校:主持并完成1项厅级项目(例如教育厅项目)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前三)参与
完成省部级(地方省级基金委、科委或者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等)项目一项或者完成横
向项目达到一定经费数额,例如我所在学校要求横向一次到位经费10万以上。SCI/EI检
索论文至少一篇,其他重要文章一篇。注意,要求是完成结题的项目,论文有的要求是
必须署名为工作单位的,有的没要求,也就是你在读博士期间发的也可以。由于项目的
限制,都要求完成的项目,因此,想在工作两年后拿下副高,最快的方法是弄到一个大
额横向,然后与企业商量迅速结题。纵向项目,拿到完成,最少需要3年。
三本与四流高校:参与完成厅级以上项目,几篇文章即可
对于女博士来说,可以考虑三流与四流院校,工作压力小,有利于家庭稳定,收入很不
错
对于有志于有所成就的博士,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需要仔细考虑了
影响青椒前途最重要的,是两个东西,项目和文章,文章各个行业不同,很难说清。
项目,这个是每个大学青年教师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没有项目,一事无成。下文将就
项目仔细评说
对于青椒来说,若无导师帮忙或者相当的人脉积累,横向项目(企业项目)是基本无望
的,现在企业已经很狡诈了,一般要求你有成果,拿过来,可转化为生产,才会给钱。
不象以前了,不会支持前期探索的。
纵向项目:973,963,国家自然(社科)基金,教育部博士点新教师基金,地方省市自
然科学基金,教育厅基金,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等
973,863那是谁拿项目谁写项目申请指南,一般青椒就不用考虑了。地方省部级自然科
学基金与教育厅项目,限项申报。也就是规定了每个学校能申报多少项。以我所处学校
为例,每年允许申报30项左右,最后批准3-6项不等。由于限项,所以很多人的本子连学
校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就剩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博士点新教师基金,
这两个自由申请,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所在的院系没有博士点,那么只有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一途了。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往职称的华山一条路?谁是你的伯乐?
号称国内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请到全看个人本事。08年以后,国基将青年科学基金
从面上项目中分离出来,列为人才基金,总体命中率25%左右,各个学科不尽相同,其中
生物医学类是死亡之组,地球和数学好些。国基在本人眼里,最容易拿到的基金,其难
度低于省部级基金和教育厅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没申请过,不知难易。
申请要求:博士学位35岁以下,在职博士需要导师推荐信
国家基金考察什么:创新点,排名第一,其次为研究基础,课题组组成等。
评审方式:3个以上匿名专家评审人(简称函评),评审人的意见为三种,优先资助,资
助,不予资助。根据三个评审人的意见决定你的本子是否提交学科组开会评议(简称会
评,需要至少一个优先资助),会评通过,则获得国家基金,上会率,据说今年青基是1
30%,也就是会评时还需要灭到30%的人。
国家基金与博士期间的工作
创新点,国家基金的灵魂,如果你在博士期间完全依赖老师,老师交代什么做什么,很
抱歉,你无法提出能够让评审人欣赏的idea,那么你的博士是失败的。
申请青基的思想来源一般为三种:博士论文的延续,工作单位的新方向,以上两者结合
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很简单,国基要求,创新+工作基础,虽然国家基金委一直
强调说,对于青年基金申请者,可以放松对工作基础的要求。但是,这条相当于无用,
因为很多人有工作基础,你没有工作基础申请,简直是找死。什么是工作基础,就是你
的文章和项目与现在申请课题的紧密度,你现在单位的条件是否能够满足你完成改项目
,还有你的课题组成员搭配是否合理。
因此,最容易让青椒入手的是,博士论文的延续或者将工作单位新的方向与以前博士课
题结合起来,这样所有的文章都能用上。文章越牛,希望越大。
4. 博士的订单式培养---以科研创新与文章为主体,死亡赛跑的起点
我的警告:浪费博士3年,等于浪费你的未来
目前现状:中国博士产量世界第一,以我所在学校为例,06年,我们学院两人申请副教
授,07年,13人,08年,24人,全院接近100教师,近三年引进博士约60人
课题现状:省自然基金全校每年限报30项左右,教育厅项目限报25项左右,全校每年新
引进博士约100人
如何才能申请到国家基金?
创新,在博士期间对本领域一定要做到世界级的领悟,对于每个缺点,发展方向要做到
了然于胸,看100篇英文文章?拜托,这才入门而已。并且,看,不代表你了解,要了解
每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缺点,有什么优点。如果你能将100篇文章的背景全部
了解,算是合格的博士了,记住,合格,不是优秀。
国家基金的最高原则
优中选优,即所谓锦上添花,国家基金不是扶贫项目,也从来不会雪中送炭
在我眼中什么样的博士是优秀的,能够一毕业就能申请到国基的?
SCI3篇以上,影响因子越大越好,博士老板越牛越好,最好是能当会评评委的那种,创
新点越新越好,解决某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因此,还是我上篇帖子的哪句话,大量的
阅读文献,流利的英文阅读与写作,勤奋的工作,那么你将来的路,要平坦很多。天天
一到实验室就上网聊天打屁,整天都不知道干了什么的博士,进了高校也会被淘汰。当
然,也有例外,例如你找到一个棵大树靠,那算我没说。
国基会评的几条原则:1. 有人在会上坚决支持的项目一定能获得资助,即使全体学科组
成员投票没过半数,而这个支持者则必须签字表示支持,即所谓非共识项目。2. 有人坚
决反对的项目也基本通不过。
因此,博士时导师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函评专家认识你导师(认识你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你导师在会评时力挺,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资源。所以说,导师越牛越好,文章IF
越大越好。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请看我的第一个帖子。在这场死亡赛跑中,如果失
去了导师的支持,那么你就只剩下你一个人
-----------------------------------------------------------------------------
----------------------------
总结
博士期间的论文水平参加项目水平=工作基础
博士期间的独立能力+领悟能力+对本领域的了解=创新能力
工作基础+创新能力+一些运气=国家基金
国家基金=课题组的经费+你的职业发展
--------------------------------------------------------------------------------------------
博士就业两极分化
提起博士生就业,这两年给人明显的印象是境况大不如前,他们普遍被戴上了“薪酬缩水”“找不到工作”的帽子。
5年前,经常有企业招聘博士时会配车配房,但现在,这种特殊待遇减少了许多,甚至海归博士的优势也不再体现。那是因为之前博士相对较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有一种崇拜。而如今博士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多的企事业单位来吸纳博士,各地高校也基本处于教师饱和状态。
如今在人才市场上,博士找工作基本上就一个字——“难”。这个“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博士的岗位少,并且你也别以为自己是博士,竞争力强,其实你的对手全部是博士,PK更激烈;二是对岗位、薪水、福利的预期与现实给付的差距太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预期2000元,企业给1500元,也就差了500元,但博士的心理预期普遍是七八千,企业一开口只有三四千,一下子就懵了,这工作还怎么找?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显示,当前我国博士毕业生实际月收入均值是4814元。其中不同类型单位提供给博士生的工资很不一样,在公司企业工作的博士平均月收入最高,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博士,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为4272元;最低的是高校,工资为3932元。
当“唯学历”时代逐渐远去时,研究生这群原来的“皇帝女儿”突然成了“行走在尴尬地带的群体”。所以如果你这两年准备考博,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读博的目的是什么?2、想读的专业是什么?3、该专业就业情况如何?4、毕业后的工作期望如何?
小邵在采访了不少博士后发现,他们当初之所以考博,一是对学校抱有幻想。觉得清华北大中科院是科学圣殿,自己能攀上科研巅峰,自然前途无量;二是对导师抱有太高期望。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导师,只以为导师有名,就业就不会发愁。这样的想法都有片面性,容易走入就业误区。
目前,博士就业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水平高的博士,一流学校毕业,有对口的研究方向与课题,有海外留学经历,收入依然会很高;但水平低的博士,二三流学校毕业,身上只有一份纸上谈兵的论文和一张学位证,那么你的收入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生活也会很拮据。因此想要通过读博士改变命运的人,得慎重。
高校不再是就业避风港
从博士就业的单位类型看,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主要去向,占总数的68%;真正进入政府机关的博士并不多,比例不到3%;进入企业的博士主要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其比例分别为7%和10%。
先说说国内高校的招聘情况。近几年很多高校编制已处于饱和,大多数高校进人都很少,一般比较大的系一年也就四五个人。且越知名的高校门槛越高,一般要求海归博士,对“土鳖”兴趣不大。同时,即使有招聘名额,你也很难把握。高校很多专业学科都习惯留用自己的学生。你北大毕业,北大门槛太高进不去,进个北师大北航总可以吧?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可能门都没有。
高校招聘时对候选人的考察因素有很多:专业、毕业学校、论文、个人关系、研究方向等等。因为高校招的人少,且是由人来决定的,因此主观性很强,偶然性也就非常大。此外,国内名校基本上不太愿招刚毕业的博士,相对乐意招那种在国外已拿到教职、一回来就能吸引研究经费的人才,这样有利于高校在某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同时,高校往往对女博士不那么青睐,因此女性选择读博要更谨慎。
除此之外,考博要不仅要考虑现在的情况,更要考虑未来更紧缩的就业名额。对于既没名额又想招人干活的高校来说,普遍提出的招聘方案是:一是通过博士后的方法录用。一些高校规定你要进入高校,必须做博士后,如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现在乃至将来,做博士后才能进高校是大势所趋;二是实行人事代理。将你的档案放在人才市场,通过第三方代理企业和高校产生雇佣关系。
小心“充门面”式招博陷阱
下面说说企业对博士的招聘态度。
在企业界,不同专业的博士就业难易度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喜欢招博士的公司并不多,很多公司觉得博士做的课题华而不实,与实际距离很远,而工资要求却高,常常眼高手低。
另外,公司里研究类职位受经济形势影响最大,企业一般都会在财务状况不好时削减研究经费,这也就意味着当经济形势不好时,研究类职位将不招人或招很少的人。很多专业尤其是基础学科在企业界几乎找不到工作。即使是在高科技企业,比如中兴、华为、腾讯等公司,招聘均是以本科生为主。原因很简单,高科技应用开发不是基础理论研究,需要的是具备一定知识基础的人员不断去学习接触新事物,大量工作有一定知识含量但又不涉及过深的基础理论。而从目前培养体系中出来的博士生,大多属于关起门来研究理论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会招博士?无非有两类:一类是出于“充门面”的目的。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心理咨询、健康养身、医药或教育机构,很多会打出招聘博士的广告。被招博士常常在公司的对外活动或宣传中担当“主角”,他们对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博士”两字,似乎是在炫耀公司在该领域的专业度。进入这类公司,博士价值被大大弱化,工资也不会很高,且没有升职与发展可能。博士求职时一定要小心避免踏入这类企业的“陷阱”。
另一类是大型研究型企业,是真正的招聘,在这些企业中博士可以充分发挥研究才能。在国内有少数技术领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的技术研究,支持自己的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公司往往愿意支付很高的报酬,但对博士的要求也很高,不是海归或名校博士,不会有面试机会。这类企业以外企居多,但在整体外企数量中也仅占有很小一部分,以医药、化学、高科技、通讯、搜索网站、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居多。因此在读博前你一定要搞清楚,你选的专业,哪些企业会重视博士招聘,以及每年招聘的数量大概有多少。
博士就业还有最后一条出路——创业。对于大多数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创业的成功率很低,但博士成功率较高。因为博士可以考虑将自己的科研课题变成产品,遇到企业资源丰富的导师,还可以借助导师的力量,帮助自己成功创业。
❾ 北大化学 硕博连读与直博
可以报考硕士(实际为硕博连读)。
是这样的:所谓直博生,即本科起点直版攻博,5年时间权,中间不授硕士学位,给予博士标准的待遇,全部都是本科生保送过去的,所以考研的话与这个没有关系,现在已经收满了。
而化学院的硕士,有一大部分是推免(保送)的,剩余一部分(据我所知可能有20多个名额)可以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化学院的硕士虽然叫硕士,但全部都是5年硕博连读,至于如果你只想读硕士而不想读博士可不可以那个不太清楚。本科生考研应该看硕士招生简章吧?
化学院研究生教务处:010-62751713 E-mail: [email protected]
❿ 清华和北大的博士生待遇哪个好女生的住宿条件呢
清华好呀,博士W楼就在我们后面,女生可以直接住单间,男生需要抽签才能有单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