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位待遇 » 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待遇

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待遇

发布时间: 2021-01-27 17:30:33

A. 中国卫星通信的卫星专用网

卫星专用网在我国发展很快,银行、民航、石化、水电、煤炭、气象、海关、铁路、交通、航天、新华社、计委、地震局、证券等均建有专用卫星通信网,大多采用VSAT系统,全国已有几千个地球站。
我国需要建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以支持位于地面移动通信网服务区以外用户的移动通信业务,其终端应当是轻便和低成本的。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用来为地面通信网未能覆盖的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基本的通信(话音和低速数据,这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指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是指十分分散的“自然村”,要求其终端的复杂度、体积和成本应远小于VSAT小站。
以我国为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APMT(亚太移动通信系统)正在筹建,它是以同步卫星支持的区域性系统。系统支持手持机用户,为此星载天线十分庞大(天线直径约1-3m),此外系统还用于支持边远地区的基本通信。
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卫星网还将用于支持低业务密度地区的高速率用户(集团用户)终端的通信需求,比如,对因特网的高速浏览,以及高速率的接入公用网。对于这一类的用户,其终端设备的简化和低成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的设想。目前,我国在同步卫星通信方面的发展已具规模,在作为国家干线通信网的备份和组建专用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面对一些业务需求,如移动通信业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业务、高速率用户的接入和因特网浏览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等方面的需求,我国是采用继续发展和扩大同步卫星通信系统来支持这些新业务?还是建立包括同步卫星和非同步卫星在内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呢?从国外卫星通信发展趋势来看,由于轨道高度较低的非同步卫星无论在支持移动通信,边远地区基本通信和高速率用户的接入等方面都十分有利,它能有效地降低对终端EIRP(有效合向辐射功率)和G/T值(接收机品质因数)的要求,使用户终端大为简化和降低成本。因此,建立我国的综合卫星通信系统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B. 中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这具有怎样的意义

2021年1月20日0时2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在为中国航天发射带来2021年开门红的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首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童铠为代表的航天专家,对卫星移动通信做了专题研究。他们分析卫星移动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后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山地多平原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发、通信需求量大的国家,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是必然要求。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了拥有自主移动通信卫星系统,我国启动了天通一号卫星研制工作。为此,五院突破了大口径可展开网状天线、多波束形成等关键技术。2016年,S频段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01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卫星零的突破。随后02星、03星启动研制。

C. 2014年12月时事政治

2014年12月的时事政治
国内、国外重要时事政治,重大新闻 ,有标题, 因为容很多,请你到专 “时事一点通”属 网站。

对于你 今后学习很有价值哦,里面有你需要的,很多、 很多,我们都在参考。
我们都在参考 “时事一点通” 网站。

祝你学习进步。 对回答满意,就采纳我的吧。

D. 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待遇,福利怎么样

非常不错。这个单位相当不错,但一般人进不去,3000到5000每月,还有效益奖等等。

E. 日本会在未来的几年里实施载人航天吗

日本已成当今世界航天技术大国之一

自年至2000年底,日本共发射各种卫星约70颗,数量仅居美、俄之后。在火箭方面,日本先后开发成功L和M等系列,拥有以本国技术发射各种卫星的能力。日本还参加了国际空间站项目,并且已培养出一批宇航员。日本的宇宙航天产业已具较强实力,2000年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日元,占世界市场的10.5%。进入新世纪,日本更是将发展宇宙航天事业作为其基本国策,视航天产业为21世纪可望形成新市场的15个领域之一。2000年,日本制定了《宇宙开发中长期战略》,2001年又制定了《宇宙开发基本计划》,决定进一步加强宇宙开发事业。预计到2010年日本航天产业的市场份额将提高到17.4%。

运载火箭是日本航天业的骄傲。日本先后开发出L、M、N、H系列运载火箭。其中,H2运载火箭为两节式火箭,箭身直径4米、全长50米、包括燃料在内总重量260吨,可将4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可将2吨重的卫星送入3.6万公里高空的静止轨道,其加强性火箭可将7.5吨重的特大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H系列火箭的主要性能完全可以同欧美国家的运载火箭媲美,被誉为日本航天业的骄傲。

研发各类卫星技术。在通信卫星领域,日本耗资3.1亿美元,研制成功了“ETS—8”通信试验卫星。这种卫星的通信能力比日本以前发射的试验卫星高出一倍以上,不仅可以使日本在为亚太地区提供新的移动通信服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能检验一些将投放世界市场的新的卫星通信技术。在军用侦察卫星领域,日本制定了庞大的军用空间计划,已拨款13亿美元,构筑一个由两颗光学卫星和两颗雷达卫星组成的军事侦察卫星系统。日本还计划在今后4年内研制12颗多用途卫星,这些卫星获取的各种数据可以用于军事目的。

建立空间实验舱。日本从1998年11月开始研发宇宙空间实验舱。该实验舱是国际空间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两大部分组成。舱内实验室长12米、直径4米,可供4名宇航员长期生活和从事研究工作。舱外实验平台由卫星通信系统、机器人手臂等6个部分组成。日本负责研发的“希望”号宇宙空间实验舱将于2004年或2005年发射升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载人宇宙飞行是日本航天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日本已有5名宇航员多次进入太空。2001年日本又选定了3名宇航员,为2004年至2005年间升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载人宇宙空间舱的工作做准备。最近,日本宇航机构又出台了一个计划,要在2020年发射载人宇宙飞船。该计划披露,日本开发的新型宇宙飞船比美国的宇宙飞船要小,比俄罗斯的宇宙飞船成本低,性能好,更现代化,定员3至5人,具有往来于月亮等近地球天体的能力。

F. 卫星通信的我国卫星通信的现状和展望

(1)固定业务
1972年,我国开始建设第一个卫星通信地球站,1984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年先后建设了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等5个公用网地球站,正式传送中央电视台节目。此后又建成了北京、上海、广州国际出口站,开通了约2.5万条国际卫星直达线路;建设了以北京为中心,以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广州、西安、成都、青岛等为各区域中心的多个地球站,国内线路达10 000条以上。
专用网建设发展非常迅速,人民银行、新华社、交通、石油天然气、经贸、铁道、电力、水利、民航、中核总公司、国家地震局、气象局、云南烟草、深圳股票公司以及国防、公安等部门已建立了20多个卫星通信网,卫星通信地球站(特别是VSAT)已达万座。
(2)卫星电视广播业务
1984年,“东方红”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国利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新纪元。截止2015年,中央电视台4套、教育台、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山东、湖南、河南、广东、广西、河北等十几个省级台的电视节目和40多种语言广播节目已上卫星传送,已有卫星电视地面收转站十万个,电视专收站(TVRO)约30万个。很多系统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数字压缩技术。
(3)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卫星移动通信主要解决陆地、海上和空中各类目标相互之间及与地面公用网的通信任务。我国作为INMARSAT成员国,北京建有岸站,可为太平洋、印度洋和亚太地区提供通信服务。另外,我国逐步开展机载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石油、地质、新闻、水利、外交、海关、体育、抢险救灾、银行、安全、军事和国防等部门均配备了相应业务终端。现我国已进入INMARSAT的M站和C站,有近5000部机载、船载和陆地终端。
(4)未来展望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今后10年我国卫星通信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并将以我国自主的大容量通信卫星为主体,建立起完善、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通信系统。若以每年递增15%~17%计算,到2002年,卫星通信公用网开通的线路将是1996年的2.7~3倍,大、中城市将建立起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约50~60座,中、小型地球站约200~300座(不包括VSAT站)。到2005年,卫星通信公用网线路将发展到数十万条。
我国今后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为:
① 开发新频段,提高现有频段的频谱利用率。从现有单一的C频段发展到Ku、Ka、UHF、L、S、X等频段。
② 公用干线通信网向高速、数字、宽带发展,速率将达60Mbit/s、120Mbit/s和1000Mbit/s,并利用SDH和ATM,建立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天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
③ 进一步发展小型化、智能化VSAT专用卫星通信网。业务也将从单一的数据或话音为主,发展为话音、数据、图文、电视兼容的综合业务。
④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大力发展新技术,如星上大天线技术、多波束技术、星上交换、星上处理和星间链路技术、越区切换技术等。
⑤ 开展卫星通信网与其他异构网的互通、互联,完成异构网协议变换,网络同步与交换技术及信令呼叫接口技术等。
⑥ 网络管理和控制及网络动态分配处理的自动化技术。
⑦ 卫星通信网的网络安全、保密技术。
⑧ 与我国卫星通信设备产业化发展有关的生产、工艺加工技术等等。
展望21世纪,卫星通信将获得重大发展,尤其是世界上新技术,如光开关、光信息处理、智能化星上网控、超导、新的发射工具和新的轨道技术的实现,将使卫星通信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卫星通信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对产业信息化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G. 卫星通信的相关分类

卫星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层出不穷。例如甚小口径天线地球站(VSAT)系统,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卫星通信也是未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覆盖广、通信容量大。通信距离远、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等优点,1972年在中国首次应用,并迅速发展,与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一起,成为中国当代远距离通信的支柱。
卫星通信由于它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具有灵活的可移动性,所以仍依它的优势创新发展。但亦受到迅速发展的光纤通信的挑战,它比卫星通信的容量大,传输速率高,有很多越洋通信被海底光缆所替代,陆地干线亦有类似情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卫星电视直播(DBs——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或DTH——Direct To Home)、卫星声音广播、卫星移动通信以及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成为新的四大发展潮流。 国际卫星通信组织的Intelsat系列已经发展到第九代,自1996年~2004年来业务量基本稳定增长,2004年全球总收入为94亿美元,美国预计2006年用户达百万,VSAT应用约每年增长15%~20%,宽带接人及多媒体业务逐渐发展,Ka波段将成为宽带业务的主流,宽带业务领先的有加拿大的电信卫星公司(Telesat)、美国的狂蓝(Wild Blue)公司和泰国的Shin卫星公司。
在卫星性能方面以增大发射功率,提高EIRP值,增加卫星转发器数量,增加带宽,降低成本,减小地面终端设备的尺寸和费用。加拿大2004年7月18日发射的阿尼克(Anik).F2卫星共有ll4台转发器,其中50台为Ka波段,泰国2005年8月11日发射的Ipstar卫星有114台转发器,通信容量为45Gbit/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通信卫星,欧洲正在研制更大的卫星,准备安装250台转发器,预定2008年发射。
星上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提高信号交换能力,减少地面设备,建立遥测、遥控、跟踪和监视功能以及网络管理功能的地球站,实现卫星动态控制及管理。卫星宽带通信直播高清晰度电视,连接Internet网发展网络电视等。 移动卫星通信它可以是全球性亦可以是区域性,全球性的采用中、低轨道卫星.区域性的采用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区域移动通信卫星有2000年2月12日发射的印度尼西亚的亚洲蜂窝卫星(Aees),又名格鲁达(Garula)-1,它是世界上第一颗区域性地球静止轨道个人移动通信卫星,有l40个点波束,11 000路同时通话的话路,波束覆盖占世界人口60%的亚太地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于2000年10月20日和2003年6月10日分别发射了瑟拉亚(Thuraya)_1和-2两颗卫星,每星具有13 750路同时通话的容量,它覆盖欧、亚、非106个国家。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于2005年3月发射了第四代Inmarsat一4卫星,它具有全球波束和19个宽点波束以及228个窄点波束,用两颗卫星支持Inmarsat系统的大部分业务。它将引入宽带全球区域网(BGAN)的一系列新业务,传输速率达432kbit/s,星上采用L波段天线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SP具有信道选择和波束成形功能,能产生宽带信道匹配功率与带宽资源,DSP还能剪裁卫星覆盖范围和调正波束,以满足容量和业务种类要求,还能处理固态功放及低噪声放大器的故障。宽带全球区域网将传输互联网、内部网、视频点播、视频会议、传真、电子邮件、电话及局域网等接入业务。
中、低轨道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的业务主要是话音和数据,亦可以与互联网连接,进一步发展多媒体通信。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总的发展方向是大容量、大功率、高速率、宽带、低成本、高发射频率、多转发器、多点波束和赋形波束,应用星上处理技术切换信号,处理信号等,21世纪的卫星直播电视(DBS—TV)、个人移动卫星通信、多媒体卫星通信、卫星音频广播、卫星网络电视等将会得到大量发展。VSAT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更加显示其经济和社会效益,Ka波段的应用使设备更加小型化,当然亦带来衰减严重的缺陷。光通信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逐渐变得成熟可取,它要求精确的卫星控制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研发阶段,预计不久将会进入实用阶段。
中国的卫星通信事业亦在迅速发展,2005年4月12日发射了亚太一6号(Apstar一6)卫星,它有38个C波段和14个Ku波段转发器,2006年lo月发射直播卫星一鑫诺2号(Sino-2),它有22个Ku波段转发器(目前有技术故障)。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除金融、证券、邮电、气象、地震等部门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应急救灾、应急通信、应急电视广播、海陆空导航、连接互联网的网络电话、电视等将会广泛应用。中国的卫星发射技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领先世界,大推力、无污染、无毒的环保型火箭发动机中国已试验成功,这为发展中国的大型通信卫星乃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将沿着天地一体、优势互补、军民结合的长远发展方向迈进。

H. 王建蒙的简介


卫星发射与航天国际合作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担任过下达卫星发射口令的调度指挥员,后调入北京总部机关,长期从事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组织指挥、计划协调,参加组织过多种型号火箭、卫星以及外国卫星发射任务。具有丰富的航天国际商务合作经验。1996年晋升为大校军衔。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航天系统工程高级工程师。中国亚太移动通信卫星公司副总裁。
长篇传记文学《奔月》、《星系我心》,长篇纪实文学《亲历航天》出版在全国发行后广获读者喜爱。根据《奔月》改编的22集广播剧在全国100余家广播电台播出后引起良好反响。曾赴俄罗斯、美国、日本对相关航天发射中心进行实地考察,发表了国外航天发射中心等多篇文章、作品。著有《奔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一书被数十家报刊杂志连载、刊载。主编 80万字的《世界航天发射系统》一书,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4月6日,应邀在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论坛进行了《奔月背后人和事》的公益性讲座。2008年11月22日,应邀在国家图书馆科学家论坛,以国内外航天发展历程为主线,围绕航天应用工程五大系统为内容的《感受航天 关注航天》公益性讲座,受到广大听众的好评。

热点内容
鬼片高清画质。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4:10 浏览:650
一家看电影网 发布:2024-08-19 08:57:54 浏览:155
韩国大尸度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8:55:58 浏览:719
接吻电影的名字美国 发布:2024-08-19 08:41:41 浏览:758
韩剧女主高中就怀孕了剧名 发布:2024-08-19 08:00:29 浏览:692
蓝色头发电影女主角 发布:2024-08-19 07:51:59 浏览:849
台湾电影老师上了学生 发布:2024-08-19 07:36:20 浏览:964
两人吃屎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5:07 浏览:450
有裸露下体的大尺度电影吗 发布:2024-08-19 07:20:50 浏览:790
好看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发布:2024-08-19 06:55:37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