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招聘海外职位
Ⅰ 招聘人的时候,要求海内外知名院校(知名大学)毕业是不是就是211 985,双一流
好奇怪的问题,连问题都问不明白,提问题不光是结决自己的疑问,还要让回答问题的人有点可抓,太笼统不好回答,海内外知名,就是国内,国外都很有名的大学,有的虽然普通人不知道,但是行业内的人士知道这所学校的实力,中国既是985同时又是211的大学,肯定是知名的大学,当然也有个别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大学混迹其间,言过其实。知名大学是一个笼统的集合名词,没有准确的尺度来区分,那你说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石河子大学算不算知名大学?有说算,有说不算,他们都是综合性大学,办学规模在那,但是每个学科都不是很拔尖,没有特色的冲击在领域前沿的带头人,有的特色学科属于生僻冷门的专业,比如山东大学,各学科都有一定的实力,但是实力又不强,大而不强,一流的特色学科其实就一个,中国古典哲学,主要研究易经,没有可圈可点,比如它也有生命科学院,但是这个生命科学院和中科院、北大的、清华的没法比,装甲兵工程学院,南京陆军军医大学、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这些军校类在其领域内都是拔尖的,但是对大众来说不是知名的,中国海洋大学其他领域很一般,虽是一批类院校,但不是知名综合性大学,但是,他的航海技术与轮机工程等那是知名的,有的学校知名,专业学科也知名,有的学校不知名,但是专业学科知名,再比如清华大学的美术、法律,还不如其他一些学校的学科知名,尽管他学校很知名,但是清华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是一流的,华东理工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华南理工在很多军工方面也有可圈可点的尖端学科,尽管他们学校并不是很知名,再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既是958又是211,但是不如上海交大知名,耳熟能详的知名大学就那几个,毕业生一摊到全国,各地方找不到几个,但是有些学科是知名的,这需要专业人士来鉴别,当然很多二批类院校,比如某某学院,以前没有用省份命名的,比如以前(建国前后至80年代末期)没有河北大学,没有湖南大学,没有渤海大学,这些都是后期地方院校拼凑组合的,然后再套个省级的大名字,好听,好招生,实际上内部没有一流的学科,学科都是生搬硬套后来新设立的,这就没什么意义了,吉林大学是老学校,很早就有,所以尽管随着东三省大环境的衰退,不复当年,但是实力还是很强的,这就是区别,知不知名,得看学科实力,看他前身叫什么名字,就知道其专业办学能力如何,比如山东科技大学,听起来挺高大,以前叫什么?山东地矿学院,他在矿机方面还可以,青岛科技大学叫什么?青岛化工学院,所以化工方面还有点东西,长春理工原来叫长春光机学院,他的光机,光学镜片加工以前还行,现在也不行了,以上学校其他学科就不值一提了,学校都有特色学科,想齐头并进不是很容易。至于海外知名,首先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证的承认其学历的国外大学,知名就得大家或某领域的专业人士认可了,比如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京都大学,美国哈弗,麻省理工,英国牛津、剑桥、伦敦帝大、法国巴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香港大学等等了,不过这没有意义,这些知名大学的毕业生没见几个在国内的,即使在国内也是外企派驻的大区高管,没见在中国企业内打工的,富二代在自己家族企业里管理除外。
Ⅱ 厦门大学招聘条件国内外知名院校是什么意思
厦门大学招聘条件国内外知名院校名单范围,
可询问学校人事处、教务处。
你若喜欢,
便是晴天。
Ⅲ 中国人民大学招聘海外人才一般是什么学校
海外一流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招聘海外人才,是针对获得海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的优秀学者。
Ⅳ 为什么国内大学招聘崇尚洋文凭
网友一:
其实,很多高校在招聘启事上并不会明确应聘者的学缘。包括211、985、海外等等条件,一般是不写在明面的。但实际招聘中,学院或教授团队面对数不清的求职信,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名校毕业的。当然,也有一些学校的教授们更愿意挑一些不如自己的人来给自己打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流人才选一流人才,二流人才选三流人才”,越是好的大学,越是厉害的教授,在选择人才时越是挑剔。
这种挑剔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人才一定要来自比自己所在学校更强的地方。这里的强主要是指学科实力,或某一方向的研究水平。这样做的结果也很直观:普通院校招211毕业生,211院校招985毕业生,985院校的学科实力在国内找不到更高的了,所以只能招海外博士或研究员。
这个道理够简单吧,实际上,高校人才招聘本来就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哪里代表学科前沿,我就使劲招哪里的。海外也不一定就行,海外高校通常也要看世界排名,要确保招聘的人才即便不是最顶尖,也要是接触过该领域最前沿的。当然,如果这个前沿在中国,那招聘土博士也是可以的。所以仔细分析一下,招海外博士不仅仅是因为国内博士培养是否扎实的问题,而是学科整体实力的问题。好比说牛顿的学生学得再扎实也玩不转相对论。只有等中国的科研学术水平真正走到世界最前列,我们才能做到以我为主、兼容并收。
向左转|向右转
网友二:
国内某些个大学所谓的领导自恃手中的公权利,不看能力,仅看文凭。不闻出处,仅看出身。此种恶习的惯性思维遗害无穷。同一年令的两个学生,一同上小学。一个上了重点初高中,一个却上了一般中学。同一年考大学,结果可想而知。
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有一个既当官又有钱的“好爸爸",最后自费留学。出国几年返回国内,被一所大学聘为教师。而那位堂堂正正考上国内大学的学生,毕业时工作都成了问题。难道说他俩的学业水平仅因一个在国内读,一个在外国读就有差别?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外国的月亮难道还比中国的圆?
网友三:
博士是高校老师的敲门砖,这一点毫无疑问,毕竟能从博士毕业,科研、学术水平是证明了的。很多985高校招聘教师要求海归博士,这也分学科了,诸如理工科之类,虽然咱们的清华北大中科大的博士也很抢手,但相比于南洋理工、麻省理工这样的学校,在某些方面肯定是有差距的。
再比如经济学、管理学类的博士,近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发端几乎都是从外国进来的,但在中国,仍有许多经济学、管理学的大师,所以这样的比较几乎没有意义,因为各个学科下的分支都有非常多,每一个细分的领域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无论是海归、非海归的博士,只要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术能力强,而且招聘学校恰好需要,都是没毛病的。
向左转|向右转
网友四:
只因国内的博士质量比较差,可说每年有70%的国产博士不合格!抛开官场博士不谈,国内博士点大面积增加,博士生扩招,早有没有考不起的博士之说。以前不久溺水身亡的西交大博士生杨某为例,其情商智商及学识基础均差,其奇葩女友据说也是位博士生,这些人在国外是不可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但在国内,若熬5~8年,是完全可以混个博士学位的!
在国外,几无研究生聚在一起声讨导师、讨论如何对付导师、想方设法瞒天过海的情况的,而国内的研究生,在知乎上、豆瓣及其他社交软件上,遍处都是,且数量众多!
向左转|向右转
网友五:
985在读博士,周围的博士都在玩命的工作,有水货很少,国外也有水货吧?我现在感觉,中国985土博士因为条件资源等导师问题的限制,确实不如常春藤的,但是也没差多少!很多博士只想单纯的科研,但是中间往往参与很多因素,你懂的,导致很多人才就去常春藤了。
中国学生大多数确实很刻苦,个人感觉中国高校追赶世界级高校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土博士水?我敢说全日制的博士肯定不水,毕竟毕业要求在那里放着,sci期刊绝大多数不水吧?更何况很多导师要求博士都是非1区不准发!我认为在职博士国家应该取消,自己的工作没做好,科研还浪费资源浪费名额!想在职读也可以,停职认真的读完博,再回去工作。
网友六:
985留校要求,最低是双985博士,论文项目各有要求。最基本的是必须至少有一年出国留学经验!看好了,是要求有出国经验,可不是说必须是海归博士。至于为什么要留学经验,整天窝在一个地方,不出去走走眼界怎么能开阔呢?又怎么知道世界其它国家相关领域和体系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不是闷头在家里就能读好的。
Ⅳ 招聘时要求的国内外较好院校应届毕业生含义是什么985还是211还是一本都可以
一本级以上。一些专业没有211,就在一本或重点学科选择
Ⅵ 中国顶尖高校招聘很看重国外读书的经历吗
是的,我了解的情况目前是这样。很多高校要求海外留学经验。例如南开,现在提升副教授都需要至少一年的海外经历。
Ⅶ 为什么985高校招聘都喜欢海归博士
网友一:
其实,很多高校在招聘启事上并不会明确应聘者的学缘。包括211、985、海外等等条件,一般是不写在明面的。但实际招聘中,学院或教授团队面对数不清的求职信,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名校毕业的。当然,也有一些学校的教授们更愿意挑一些不如自己的人来给自己打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流人才选一流人才,二流人才选三流人才”,越是好的大学,越是厉害的教授,在选择人才时越是挑剔。
这种挑剔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人才一定要来自比自己所在学校更强的地方。这里的强主要是指学科实力,或某一方向的研究水平。这样做的结果也很直观:普通院校招211毕业生,211院校招985毕业生,985院校的学科实力在国内找不到更高的了,所以只能招海外博士或研究员。
这个道理够简单吧,实际上,高校人才招聘本来就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哪里代表学科前沿,我就使劲招哪里的。海外也不一定就行,海外高校通常也要看世界排名,要确保招聘的人才即便不是最顶尖,也要是接触过该领域最前沿的。当然,如果这个前沿在中国,那招聘土博士也是可以的。所以仔细分析一下,招海外博士不仅仅是因为国内博士培养是否扎实的问题,而是学科整体实力的问题。好比说牛顿的学生学得再扎实也玩不转相对论。只有等中国的科研学术水平真正走到世界最前列,我们才能做到以我为主、兼容并收。

网友五:
985在读博士,周围的博士都在玩命的工作,有水货很少,国外也有水货吧?我现在感觉,中国985土博士因为条件资源等导师问题的限制,确实不如常春藤的,但是也没差多少!很多博士只想单纯的科研,但是中间往往参与很多因素,你懂的,导致很多人才就去常春藤了。
中国学生大多数确实很刻苦,个人感觉中国高校追赶世界级高校也就是最近几十年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土博士水?我敢说全日制的博士肯定不水,毕竟毕业要求在那里放着,sci期刊绝大多数不水吧?更何况很多导师要求博士都是非1区不准发!我认为在职博士国家应该取消,自己的工作没做好,科研还浪费资源浪费名额!想在职读也可以,停职认真的读完博,再回去工作。
网友六:
985留校要求,最低是双985博士,论文项目各有要求。最基本的是必须至少有一年出国留学经验!看好了,是要求有出国经验,可不是说必须是海归博士。至于为什么要留学经验,整天窝在一个地方,不出去走走眼界怎么能开阔呢?又怎么知道世界其它国家相关领域和体系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可不是闷头在家里就能读好的。
Ⅷ 国内招聘看美国大学的美国排名还是世界排名
其实一般看美国排名,如果世界排名比较高,也可以参考世界排名
Ⅸ 海归如何在国内找高校讲师的工作
我就是在大学工作的,如果说你想进211部级重点院校或者上海北京的院校的话,建议你家专里人找关系,比如教务长,靠自己面属试是进不去的
如果是去3线城市新开的学院,可能性很大
尤其是这些年开了好多民办统招学院,虽然是民办,但是还是属于正规的统招院校.这些学院比较好进.我进大学编制也是托了关系,现在海归说实话不是前几年那么吃香,国内大学硕博连读的也大有人在.只要你要求不太高的话,还是没有问题的
建议你不要上51job之类的招聘网站,应该多上政府办的人才网站,一般学院招聘都是走这些渠道的
Ⅹ 中国大学招聘美籍华人博士吗
中国大学当然招聘美籍华人博士了,只要是有那个才华可以去那里应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