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甘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题型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近期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都已出来,报名也正在进行中,想了解关于近期考试和报名信息,这里汇总了一些重要考试的公告及其培训课程信息,请及时点击查看。
2015年兰州市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培训课程http://kc.offcn.com/general/202/23113/?wt.mc_id=bd17740
2015年兰州市事业单位招聘868人公告(5月23日报名)
http://www.zgsydw.com/gansu/20150508/102202_1.html
2015年甘肃庆阳事业单位招聘158人公告
http://www.zgsydw.com/gansu/20150522/105472_1.html
详情请查看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贰』 甘肃事业单位考试内容是啥
1、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五个类别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为150分。《综合应用能力》考试时限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基于事业单位不同招聘岗位对人的能力素质有不同要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A类)、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中小学教师类(D类)和医疗卫生类(E类)五个类别。
综合管理类(A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
社会科学专技类(B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
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自然科学类专业技术岗位。
中小学教师类(D类)主要适用于中小学和中专等教育机构的教师岗位。
医疗卫生类(E类)主要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技术岗位。
3、测评内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属于职位竞争性考试,根据不同类别的评价需求确定试卷的测评内容,主要测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4、类别确定,公开招聘岗位对应的考试类别,原则上由用人单位和招聘主管部门确定,并在招聘公告中标明。报考人员依据报考职位标定的考试类别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5、成绩使用、招聘综合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可根据报考资格限定情况、专业考试设置情况以及其他具体情况,自行研究确定公共科目笔试成绩使用的方式方法。
『叁』 2015年甘肃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限制
点此查看》》2015年甘肃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专业限制
2015年甘肃省直事业单位招聘工版作人员权717名公告
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良好。3.具有岗位所需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5.应聘人员年龄:博士研究生为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为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本科及以下学历毕业生为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取得多个层次学历的应聘人员,按照与应聘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和专业相符的年龄报名。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受年龄限制。6.具备岗位要求的其它条件。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及模拟题下载。在线刷题,提高笔试成绩,就用华图砖题库在线做题平台:http://tiku.huatu.com/
『肆』 甘肃省事业单位考试答题顺序是先易后难吗
1.是的,按照一般的答题习惯,先易后难是最科学的,以下是总结的一些经验供考生参考。回
2.一般卷子都会提答前5分钟发下来,那么在这5分钟的短暂空隙里,大家完全可以利用它来提前阅览如常识判断、类比推理等题目。这两种题型是属于“一次性过”的题目,因为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再怎么想也还是不知道哪个对,对于这样的题目,没必要在上面花费太多时间。5分钟,阅读速快的考生一般可以做6-7道题,这样就相当你比别人的考试时间多了5分钟。
3.接下来,正式开始答题了,这时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题目,或者说不需要太费脑子的题目,比如言语理解,因为刚开始考试的时候,大家都比较紧张,情绪紧绷,导致逻辑分析能力降低,反而,凭感觉的言语理解能力反而比较准,言语理解大部分可能还是需要语感的。所以,此时做言语理解题是比较好的。当然,阅读速度是需要大家平时练习的,有的考生阅读速度很慢,这不仅影响言语理解题,也照样影响到后面的做题时间。
『伍』 甘肃省事业单位考试题型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兰州事业单位6月28日笔试考试,笔试分为管理、教师、医疗、工勤岗位,
(一)笔试科目
笔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分专业技术岗位(教育类、卫生类、财会类、新闻类、其他类)类、管理岗位类和工勤技能岗位类,采用闭卷方式,一律用汉语作答。
(二)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定于2015年6月28日上午9:00至11:30,笔试地点见准考证。
(三)携带证件
应聘人员须携带本人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明(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或公安部门出具带有影像的户籍证明),按准考证上的规定参加笔试,缺少上述证件之一者,不得参加笔试。
(四)成绩查询
笔试成绩在笔试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向社会公布。
五、资格复审和面试
根据应聘人员笔试成绩,按照各岗位计划招聘人数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面试资格审查人选(面试资格审查人员名单、审查时间和地点在公布笔试成绩时一并公布)。参加面试资格审查时需按照招聘岗位条件要求,提供与本人报名信息相一致的学历、学位、资格证、职称证等相关材料原件、复印件及笔试准考证、身份证,有工作单位的应聘人员须按人事管理权限提供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加盖单位公章),留学回国人员须持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组)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等材料。要求工作经历的应提供原工作单位出具的工作经历证明材料。资格审查合格即取得面试资格。
应聘人员持笔试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明(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或公安部门出具带有影像的户籍证明),按通知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面试。
六、综合成绩确定
本次公开招聘笔试、面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综合成绩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笔试、面试和综合成绩如出现小数,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
综合成绩计算公式为:
综合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
有一项缺考或成绩为零分者,无综合成绩。
兰州事业单位笔试成绩查询及面试名单见http://www.zgsydw.com/gansu/?wt.mc_id=bd16279
2015年兰州事业单位面试辅导课程http://kc.offcn.com/general/202/26279?wt.mc_id=bd16279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陆』 甘肃省水利厅事业单位考试试题
据说是二建的实务,水利水电概论,还有好像是水利水能规划
『柒』 甘肃省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科目 题型是怎样设置的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欢迎关注甘肃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了解最新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备考资料及历年真题!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捌』 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试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年甘肃省直事业单位招聘717人公告(第四期)http://gs.offcn.com/html/2015/04/29540.html
根据《甘肃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甘办发〔2011〕22号)规定和工作需要,甘肃省省直103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717人。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应聘人员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2.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良好。3.具有岗位所需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5.应聘人员年龄:博士研究生为197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为198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本科及以下学历毕业生为198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取得多个层次学历的应聘人员,按照与应聘岗位所要求的学历和专业相符的年龄报名。201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受年龄限制。6.具备岗位要求的其它条件。
二、报名。本次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按以下程序进行:
1.提交报考申请。应聘人员应在2015年4月8日至4月14日每天8:30至18:00登录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报名入口)提交报名申请。报名时,应聘人员必须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在网上公布)和“招聘岗位条件”。
2.查询报名序号。应聘人员在输入个人报名信息并保存后,系统会自动生成唯一报名序号。报名序号是应聘人员修改报名信息、查询审查结果和缴费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和关键字,请务必牢记并注意保密。
2015年兰州事业单位招聘拟于上半年组织实施http://www.zgsydw.com/gansu/20150323/91684_1.html
各县(区)委组织部、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各部门、单位人事处(政治部、办公室):
根据《兰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细则(试行)》(兰办发〔2011〕105号)有关规定,经研究,拟于2015年上半年组织本次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工作。请各县(区)和市属各部门、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填写《2015年兰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计划简表》和《2015年兰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岗位简表》(见附件)。具体要求如下:
更多招考公告信息请查看甘肃省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www.zgsydw.com/gansu/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玖』 甘肃省事业单位考试内容是什么
事业单位不考申论,考写作知识的话,在《职测》中间有一章是介绍公文写作知识的,把这书认真看就够了,还有《公共基础知识》,两本书认真看,注意理解。重在做习题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