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招聘会采访
⑴ 非毕业生眼中的招聘会采访时怎么提问
你可以提问月薪能否达到1万元学校有没有后期保障
⑵ 大学生毕业招聘会采访时,应对校领导提些什么问题急。。。。。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百年以来最好的机遇,中国将在他们这一代成为富强的世界大国,因此有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施展抱负。但在历史机遇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个大学生都将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竞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展示了社会的活力;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面对就业竞争,大学生何以应对?何以立足?唯有自身的素质和过硬的本领为你说明一切。 一、大众化教育与大众化就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大众化教育必然带来大众化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2005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由计划经济年代的十几万人上升到338万人;2006年毕业生总数接近380万。按照国家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大学毕业生当年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计算,可想而知大学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有多大。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提高求职意识和职场竞争能力,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念,即先求生存,后谋发展。眼下,“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就业难”又是相对的。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公布,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壹仟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十分缺乏。在这个职业大市场中,大学毕业生无疑是最优秀的群体。我们有理由相信:每一位毕业生只要转变就业观念,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素质,一定能尽快地求得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 二、转变就业观念,强化自身素质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是国家计划分配,即传统意义上的“包分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毕业生不能再等待国家包分配,而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我们主张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十分看重走出校门的必要磨炼;从人才的发展和成才规律来看,任何事业有成的人无一不是从基层、从工作第一线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华而不实只能是一事无成。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三、求职材料与就业渠道 求职材料是个人资料的精心组合,是个人身份的有效证件,是“通往面试的护照”。每个毕业生务必秉持诚信的原则,精心打造自己的这本“护照”,以便顺利的踏上求职之路。求职材料一般分为个人制作和高校统一格式两种,其内容基本包括求职信(或称自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提供的成绩评语表以及在校期间各类获奖证书、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校内外社会活动的任职等。高校统一制作的还包括学校和专业简介。一份好的求职信应该是最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的。信的格式要求规范,言辞要恳切,内容要实在,但不能千篇一律;信的长短要合适(以一页为准),特别要注意个人特色的表述,如个人特长,特别技能或特别之处。如能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有针对的写求职信更是上策。简历的填写,要求内容真实,突出专业特色和个人优势。要能清楚地表明你的学历、技能以及兴趣、志向等,表明你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待开发的潜力。 1、利用实习机会,积极争取被实习单位录用;或在实习区域内寻找就业机会。 2、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寻找就业机会。 3、通过政府人才市场,劳动职介中心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包括公务员招考和人才招聘会)。 4、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就业招聘会及相关高校内部招聘会寻找就业机会。 5、通过国家各级各类的人才招聘网及地方和教育网站的用人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6、通过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招聘信息寻找就业机会。 7、直接通过高校内设的就业机构或其他有效途径寻找就业机会。 在通过上述渠道获取你满意或感兴趣的信息后,路途远的,可先电话联系,然后邮寄求职材料或发电子邮件,并等待回音。路途近的,可电话联系后直接登门拜访,争取面试。面试是成功就业的最后一站,切记要把握好。面试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能够准确的反映出材料中介绍的自我。其次,细节问题上要特别注意文明礼貌,服装整洁大方,用心倾听,适时回答;回答时语言清晰、适中、有层次,最好是普通话。如果你做好了这些,祝贺你,用人单位已为你打开了大门。 四、社会关注与高校重视 大学生求职之路不轻松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和国务院更是高度重视。认为大学生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其次,在改革教育模式、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教育创新上下功夫;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其追求的最终目标。
⑶ 去招聘会采访可以问些什么问题
去招聘会采访时可以问什么问题,求回答!
⑷ 求一篇“采访大学毕业生”的文章
寒假归来每个人又都长了一岁,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学生,对于大四生来说,校园里的空气也变得凝重起来,大四是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一个充满热情、希望、无奈与挑战的时期,对于即将走出象牙塔的他们而言,怎样度过这最后半年的学生岁月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
毕业生如是说……
森环院的张同学,对于就业你是否存在压力?
———有啥压力啊?老爸早给我搞定了。(小评:的确,愁啥愁啊,人家有个好dady嘛!)
经管院的赵同学,就业压力如此大,你是怎么打算的?
———船到桥头自然直。(小评:看来热豆腐都要留给你吃了!)
机电院的许同学,即将毕业,有什么遗憾吗?
———毕业了,有的人装满了知识满载而归,有的人交到了知心好友,人生何求?我两手空空,准备在毕业前找到个女朋友,也算不白来大学一回吧。(小评:提供了一条免费的信息,我也准备出本书了,名字叫《毕业那天我们再牵手》。)
信息院的刘同学,怎么说?
———争取拒绝父母的生活费,自力更生。(小评: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希望你不要过得太寒酸了!)
应用院的王同学,你的就业去向是哪?
———祖国的哪需要我,我就到哪献身。(小评:看来我们得鼓励鼓励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啦!)
木工院的李同学,准备马上找工作吗?
———找啥工作,趁着年轻玩两年再说。要不大好河山岂不浪费了。(小评:幸好不是生活在明代,要不徐霞客是混不到饭吃了。)
化工院的杨同学,临近毕业的半年你有什么心愿吗?
———整整容,拉拉皮儿,皮肤好点儿,豆豆少点儿,顺利找到工作。(小评:哦,原来长相是如此的重要。)
化工院大四的姜同学,准备如何度过大四下半学期的生活?
———大四下半学期的生活=60%的时间做毕业设计+30%的时间找工作+10%的时间休闲娱乐。(小评:毕业设计是很重要,可把60%的时间放在这上面会不会太多了啊!)
化工院大四的程同学,准备如何度过大四下的生活?
———我去参加了面试,非常顺利,已经签了合约。现在主要的就是毕业设计,还有一些娱乐活动。如果学校允许的话,我会出去实习,这也是单位要求的。(小评:好羡慕哦,一次面试就PASS,果然是精英啊!)
人文院大一的沈同学,如何打算大四的生活?
———大四生活应该去掉大一头上的光环,重整大一新生时的冲动,积极自信,现实地给自己定位,定目标,尽可能多地走出学校去实践、去社交、去学习,为实实在在的就业和考研等及早做过度。(小评:毕竟是刚迈进大学殿堂不久,理想是美好的,可生活却是残酷的啊,等你真的实现起来就不会这么容易了!)
机电院大二的韩同学,如何打算大四的生活?
———要完成自己的大学使命,要认识到每天都是最后一天。因为年华、学习时间、校园、同学……这一切都将不再属于我。着重装满自己的行囊。(小评:的确,充实自我,尽量将人生的行囊装满,还是许多同学在大学四年的梦想与目标。)
信息院大三的王同学,如何打算大四的生活?
———搞定毕业论文,充实自我,能以更好的姿态面对社会的挑战。好好珍惜和同学相处的最后一段时间,能有一次毕业前的旅游就最好不过了。(小评:充实自我很重要啊,现在讲究的就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啊!)
面试者有苦汁……
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小王早早地起了床,神清气爽,笑容跟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灿烂。小张不解地问:“兄弟,我记的不错的话,今天应该是去面试吧,还没有被聘上吧?我怎么看你好像已经被聘上似的,你不紧张啊?”小王毫不客气地说:“放心吧,不就是找工作嘛,这么大的中国我上哪儿不能找到月工资2000块钱以上的工作啊!你呀,就等我回来告诉你好消息吧!”
不一会儿,小王就哼着小曲,兴致勃勃地赶到了面试地点。“哇噻,竟然有这么多人来和我竞争工作……”小王一脸怀疑地看着长长的面试队伍,一面满脸不屑,信心满满地想:“就你们这些小卒,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哪还有你们的份儿?”
时间对小王来说过得太慢,好不容易挨到他了,他欣喜若狂地进去了,大有“工作,我来了!”之意,可没想到,所谓的“精英”并未受到招聘单位的“怜爱”,两三句话后就被打发了出来。
碰壁之后,小王调整调整了心情,准备继续进行下一次的面试。这次的态度显然虔诚了许多,就连工作要求也低了许多,大有是工作就会去干的意思,但老天爷似乎就是要磨炼他,让他一味地品尝失败的滋味,第二次他又被无情地刷了下来。
就这样小王一次又一次地喝下淘汰的苦汁,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继续寻找……恋人们考验多……
对于考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人文院的董同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我每天都忙得头昏眼花,心里还是放不下”,她略带倦意的微笑着,报考南师大的她,整天担心成绩的发布。“我现在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成绩发下来心也会安定一点,今年的英语很难,感觉不是很好,现在走一步是一步吧。不行就先找个工作,来年再考一年。”抱着破釜沉舟的念头,发誓把研究生这条路走到头。抱有一手考研一手工作的同学并不少。通过了初试还要准备复试,为了考研错过的11、12月招聘高峰期本来就失去了很多机会,而今年的英语难度加大,升学机会变数大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呢?让我们祝愿他们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取得好成绩。
“现在整天联系找工作的事,到处赶招聘会的场子,春节连饭也吃不好,整天担心工作没下落,投出的简历也十几份了,有消息的不多,其他的大概都石沉大海了……”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好婆家”而愁眉不展。现今高校毕业生压力加大,甚至于研究生也来抢本科生的饭碗,工作难成为众多学生的心病。如何成为企业所需的人才?有专家建议,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外语能力,还要有成熟的心态,实际的动手能力。
这支庞大的就业队伍中,也有十分自信轻松的同学。木工院的一位韩同学现在已被苏州的一家外企录用,薪水也不错。“工作是定下来了,我正在学日语,因为是日资企业,所以趁这段时间学学。现在重要的就是做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做好就可以去报到了。”当问及工作会不会影响和女朋友的关系时,他苦笑了一下,“那是肯定了,分在两地感情自然会淡下来,不过我会经常去看她,以后的事情也很难说。”
可以说距离和时间最能考验两人的感情,当一些情侣为即将分飞,前途渺茫而伤感时,校园里悄然兴起了“黄昏恋“。也许是因为要把大学这门必修课补上,填补上四年的感情空白,也许想工作后再没有这样纯洁而轻松的恋爱环境,希望能留有一段酸涩而甜蜜的青春回忆,今年的情人节对许多人来说都变得意义非凡,情侣们把青春、激情、纯洁、感动做成鲜艳的照片,永远铭记于心,即使会褪色,以后想起来也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
笔者在图书馆四楼见到森环院的一位同学还在奋战。“江苏省的公务员快要考了,全国的就当是练练兵了,我已经准备了很久了。”简单交谈几句后,他又拿起一本申论的书继续埋头苦读
⑸ 学校就要开冬季招聘会了,我们需要采访,那么采访就业办的老师什么问题呢
问问现在的就业形势,今年学校对就业做了哪些措施,对毕业生求职的建议
⑹ 我要参加一个大学生招聘会的采访,一般应问哪些问题。
你还可以关注各高校的招聘信息,有些高校会自己组织主要是针对本校学生的招聘会,但其他学校的也可以参加。
⑺ 对人才招聘会上的人进行采访,需要问什么问题
负责人可以提
⑻ 学校举办的招聘会,校报社需要写采访问题,采访对象分别为应聘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志愿服务生。不要网
应届毕业生:您来招聘会的诉求是什么呢?然后在引出别的问题。比如引出核心问题,寻职要求什么的。
⑼ 采访人才招聘会问些什么问题
询问招聘会的规模、提供岗位、能有多少人参会、现在紧缺的职位、热门的职位、提供岗位和求职人员的比例,体现现在工作难找
⑽ 学校招聘会 采访稿
对支持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用人单位表示感谢。在高校毕业生大幅度版增加,高权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学校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早谋划、早部署、按照“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四化”要求,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全力以赴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