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穩定安全保衛工作經驗材料
㈠ 誰知道一個鄉鎮府有多少個部門!各部門職能大概就可以!謝謝
一個鄉政府大約有20個左右的部門,各部門大小不一。主要包括: 黨政辦、武裝部、宣統辦、組織部、鎮工會、財經辦、計生辦、紀檢辦、 信訪辦、安監辦、民政所、司法所、國土所、團委、婦聯、文化站、農綜站
民政所:主要負責老年、孤兒、五保戶及敬老院等特殊困難群權益保護的行政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實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實好城鎮居民醫療救助工作。
勞保所:主要負責勞動保障政策的宣傳、咨詢工作;辦理轄區內失業人員的失業登記,提供職業指導、就業崗位信息,為就業困難的人員提供就業援助等就業服務;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好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的相關工作,負責轄區內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的資格審查、待遇調整和喪葬補助支取,協助有關部門在退休人員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組織退休人員開展文體活動
綜治辦:負責貫徹上級有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和平安建設的方針、政策和總體部署,精心組織落實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組織部:組織黨員幹部學習十九大精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紀檢監察:根據上級紀檢、監察機關的安排和鎮黨委、紀委的要求,起草鎮黨委紀律檢查和行政監察的工作計劃、總結、報告、通知及有關規章制度等文件
宣傳部:抓好全鎮的理論教育,協助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擬訂學習計劃,當好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的助手和參謀
㈡ 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有什麼區別
勞模和先進工作者的區別如下:
一、評選對象不同
勞動模範的評選對象是體力勞動者,如農民、企業工作人員等。
先進工作者的評選對象是腦力勞動者,如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
二、評選條件不同
勞模評選的條件:
1.熱愛祖國,堅決執行黨的基本路線和模型的政策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職業道德,基於系統,結果越來越處於領先地位,展覽,下崗失業人員,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的位置「創新、先鋒、價值和最好的」的性能。
2.尊重科學。
3.促進農業發展,開拓農村市場,活躍農產品流通,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4.敢於探索,勇於攀登高峰,在共和國光榮的歷史上,所有的前線都沖進了我國先進生活的高榮譽先進生產者」,「全現代化中央文化區經批准發現了數千名先進模範人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他們始終走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道路上。
5.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先進工作者評選條件:
1、在深化企業改革,推進體制和管理創新,推動技術進步,促進安全生產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2、在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或完成重大科研項目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3、在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4、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5、在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維護社會穩定,保衛國家安全和保護人民利益,增進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6、在控制人口,改善環境,保護資源,推動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
7、在其他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
(2)社會穩定安全保衛工作經驗材料擴展閱讀
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國家給予勞動者的最高榮譽,他們的等級和待遇是完全一致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工人表彰大會對全國勞模、農模、戰士進行表彰。1956年,該獎項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
1959年,舉行了全國英雄集會。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後召開了全國工業學習大慶、農業學習大寨表彰大會。這一區別直到1989年全國表彰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召開時才正式作出。
㈢ 人民警察是干什麼的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
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
三、維護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處理交通事故;
四、組織、實施消防工作,實行消防監督;
五、管理槍支彈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
六、對法律、法規規定的特種行業進行管理;
七、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的場所和設施;
八、管理集會、遊行、示威活動;
九、管理戶政、國籍、入境出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
十、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十一、對被判處管制、拘役、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和監外執行的罪犯執行刑罰,對被宣告緩刑、假釋的罪犯實行監督、考察;
十二、監督管理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十三、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十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3)社會穩定安全保衛工作經驗材料擴展閱讀:
人民警察職業要求
一般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和公安警察學校畢業生,專業有:公安管理、公安法制、公安情報、犯罪學、刑事科學技術、治安、警務指揮戰術、偵查學、經濟犯罪偵查、網路安全與執法、安全防範工程、公安視聽技術、交通管理、涉外警務、警犬等專業,具體可參照當地招警要求;
了解法律法規、公安業務知識、公安應用寫作、警務技能、公安科技常識;在射擊、格鬥、盤查、緝捕、堵截、解救人質和處理突發事件、群體事件方面有一定經驗。
人民警察任職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了擔任人民警察的條件。
擔任人民警察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年滿十八歲的公民;
(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三)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四)身體健康;
(五)具有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
(六)自願從事人民警察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擔任人民警察: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
㈣ 校園中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分析如下:
整體來說,引發校園安全隱患,具體體現在:校舍、交通、消防、食品衛生、安全保衛、交往、學生傷害與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諸多方面。
1、交通方面的安全隱患
學生回家與上學沒有選擇較為安全的交通方式,不注意遵守交通規則。我們有些學生喜歡騎自行車上學,不注意檢查自行車車況。還偶爾有學生膽大包天,在家長唆使下竟然無證騎駕機動車輛。出操或集會時,樓梯擁擠。課間、室外活動時行走、上下樓或違紀攀爬造成的傷害。
8、房屋設施的安全隱患
樓頂的有漏水現象,廁所的牆壁上出現裂紋且有漏水現象。有的教室門窗有破損,走廊樓道護欄損壞,樓梯窄、擁擠。
除了上述隱患,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成為易受傷害的因素。中學生發生意外傷害的原因與他們日常生活行為密切相關。交通安全意識淡薄、不健康的交往方式(拉幫結派、早戀、網聊等)、攜帶銳器、打架等危險行為是造成身體傷害的主要根源。此外,自殺傾向、易於沖動、情緒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是導致中學生意外傷害的另一個根源。
拓展資料
學校安全工作,是全社會安全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繫到青少年學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關繫到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寧和社會穩定。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報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意外傷害是兒童青少年致傷、致殘、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在我國,學齡兒童的意外傷害死亡率最高段多數發生在學校和上學的途中;而在不同年齡的青少年中,又以15~19歲意外傷害的死亡率最高。
意外傷害不僅造成了大量兒童的永久性殘疾和早亡,消耗巨大的醫療費用,而且削弱了國民生產力。不僅給孩子及家庭帶來痛苦和不幸,而且給社會、政府及學校造成巨大的負擔和損失。據調查,1999年~2002年間,北京市共發生學校賠償經濟損失的學生傷亡事故360餘起,其中有一半以上學校在處理事故時遇到困難。
因此,校園安全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保護好每一個孩子,使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意外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已成為中小學安全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