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能的教學原理
① 請根據動作技能的教學原理敘述肌肉注射的教學過程
示範。正常速度、慢速、分解、完整、正面、側面、背面、正誤對比,各種示範。講解。要領、技術原理、動作要求。誘導練習。用類似的動作練習來掌握技術環節。練習法。反復練習法,比賽練習法,循環練習法,等等。
② 闡述技能操作的形成過程,並說明如何將操作技能的教學原理應用於護理教育中
病案分析: 選擇病情危重的病例,帶教老師在床前陳述病例要點,指導學生如何內觀察危重病人身心整體容的臨床表現,發現其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問題,然後回到病房示教室進行討論,在病案分析討論過程中,帶教老師穿插提問引導討論,最後概括該病例的護理重點。
③ 教育心理學中操作技能有哪幾個階段
教育心理學中操作技能的幾個階段是。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煉
④ 操作技能的教學原理在護理教育中應用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什麼意思?是想問跟健康有關的書有哪些?護理學導論是讓學生對護理學有個大概的了解的,跟健康教育沒什麼關系的...
⑤ 課堂教學原理操作的規程和要領是什麼
課堂學的是操作和序和安全揀操作規程與實際還有一間之隔。
⑥ 從心理學角度闡述動作技能的學習原理
從心理學角度闡述動作技能的學習原理: 動作技能是個體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復雜的操作方式系統。技能的習得,既受個體知識經驗、機體成熟水平和動機水平等內部因素的制約,也受諸多外部條件的影響。
1.指導和示範
指導和示範對於學生理解動作概念,在大腦中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教師進行實驗教學時,或是認為沒有必要,或是擔心時間不夠,習慣讓學生自己照著課本上的實驗步驟去操作,不進行講解或示範。結果導致了學生對於一些實驗操作理解不深刻,難以形成准確、完整的動作表象,自然無法形成准確、連續的實驗技能。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師實驗演示或利用視聽手段進行示範和指導要比單純的言語指導效果好。根據筆者的經驗,影視示範的效果又要比教師動作示範好,因為影視示範屏幕較大,圖像清晰,更有利於後排的學生觀察和模仿。
人的短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當人們學習一個新的技能時,輸入的信息太多容易造成信息超載。信息超載會導致形成的動作表象相互干擾,甚至會導致學習的中止。因此進行示範時,要防止信息超載。操作演示要一步一步的進行,最好演示和講解同時進行;影視示範,要注意播放速度,可以通過控制播放鍵進行慢鏡頭動作展示。實際教學中,有時所以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正是由於我們在指導或示範時沒有控制好信息量。很多教師不管實驗操作的復雜程度如何,總是習慣將實驗錄像一次性播放完。事實上,一些操作復雜的實驗,如中和滴定實驗,滴定管的使用、滴定操作、終點控制等,每一步都有一定難度,如果我們不善於將其分解進行示範,學生很難准確地理解。
需要指出的是,僅有示範並不能形成學生的實驗技能,如同觀摩一套精彩的武術表演並不等於學會了一套武術一樣。有些教師經常用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實驗,用觀看實驗錄像代替實際操作練習,甚至紙上談兵,依靠大量地解答實驗習題來培養實驗技能。這種做法不可能使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提高實驗技能。
2.心理練習
所謂心理練習是指藉助於動作表象在頭腦中反復思考動作技能的進行過程和操作要點的練習形式。心理練習一方面能夠強化示範過程中形成的動作表象,思考實驗操作的關鍵,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將孤立的分解動作重新整合成一套完整連續的實驗操作,消除看一步做一步照方抓葯式的實驗現象。
很少有教師在實驗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心理練習,甚至有不少教師不了解心理練習的重要性。心理練習不僅對於實驗技能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前的高考實驗考查形式下,對於解答高考實驗問題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紙筆測試的實驗題,要求應試者能夠藉助於頭腦中積累的動作表象,通過心理練習完成題設的實驗過程來解決實驗問題。只有平時養成良好的心理練習習慣,應試時才能真實、細致地再現實驗的每一步操作。
如何進行心理練習呢?心理練習一般要有一定的感性基礎,可以安排在操作示範後,也可以安排在學生具體操作後。如學生觀看滴定管的使用和中和滴定操作錄像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整個操作過程,進行想像練習,也可以鼓勵學生一邊想像一邊動手模仿。在學生進行心理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的提醒學生一些操作要點或注意事項。
加涅認為,動作技能的執行包含動作模式[2],它往往是一系列動作,這些操作步驟的先後順序即是執行程序,執行程序的回憶是影響動作技能形成的內部條件之一。湯姆森等人研究指出,讓被試說出示範演示的內容,對於提高操作的准確性和操作速度有著積極作用。因此,在學生心理練習後(或示範後),應該讓學生嘗試復述整個實驗的操作程序,以檢查他們是否已經形成了完成而系統的實驗操作計劃。
3.操作練習
動作技能終究要依賴一定量的實際練習來形成,練習是不斷消除錯誤、強化正確操作和形成熟練技能必不可少的過程。蓋茨等人的研究表明,適當的過度練習有利於復雜動作技能的保持。但一般的實驗教學都是很少重復的,這就導致了習得的技能易於遺忘,不能順利地進行遷移,運用已經掌握的技能解決實驗問題。
操作練習要突出重點,防止面面俱到。一個完整的實驗往往由一系列基本操作組成,其中有些操作技能學生已經熟練掌握,教師講解、示範時可少費些精力,要集中精力解決那些陌生的、難度較大的操作技能。以「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配製」為例,其中的稱量、溶解過程學生已經熟悉,而轉移和洗滌、定容操作則是配製技能的重點,在練習過程中要進行針對性的加強訓練。
操作練習中要恰當處理局部和全局的問題,對於操作復雜、形成困難的技能,可以採用先局部後整體的方法。如前述中和滴定技能的培養就宜於分解為滴定管的使用、滴定操作等從屬動作技能,進行分項訓練。
一個實驗重復多數練習不太現實,但對於其中某一步較為復雜的操作,教學時可以反復練習幾次,增加熟練程度。
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操作,只是簡單地指出或者等到實驗結束後進行語言評價,收效是不大的。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在所有的記憶方式中,動作記憶最易保持和恢復,詞語記憶最易遺忘。教師應該及時的讓進行矯正練習,通過正確的操作來消除錯誤操作在頭腦中留下的動作記憶。否則,一段時間以後,學生能夠回憶起來的必定是錯誤操作而不是教師評價的語言。
動作技能的保持需要動作操作的不斷強化,對於已經形成的實驗技能,教師要有計劃地根據教學需要,通過新的實驗、實驗習題或課外實驗的形式進行強化。
⑦ 操作技能的教學原理在護理教育中應用時注意哪些方面
什麼意思?是想問跟健康有關的書有哪些?護理學導論是讓學生對護理學有個大概的了解的,跟健康教育沒什麼關系的..
⑧ 教育心理學問題!! 操作技能的主要類型 1.按操作的連續性不同: (1)連續的動作技能:
你好!
關於第一個分類,連續的動作技能與不連續的動作技能。這個,簡單舉個例回子,賽車答,你要通過路況來改變自己的控制,從而達到最終目的,這樣的就是連續的動作技能;又比如體操,在一個方正的毯子上,你需要的是,盡可能提高自己的內部協調性,讓動作更加完美,這個是第二種,不聯系的動作技能。
關於第二個分類,閉合性操作技能與開放型操作技能。這個,還用上面的例子,賽車時,你大部分的方向,都要通過外部路況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這個,稱之為開放型操作,依賴於外部狀況的改變而做出改變;體操呢,你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協調內部穩定,腳痛,腰的感受,這些都能影響到你的發揮,而這些,是閉合性操作的體現特點。
關於第三個分類,更好理解。徒手型操作,比如太極,比如各種拳法,都是徒手操作的代表。而器械型,就是健身房各種器械運動,你需要操作器械來完成。
第四類,肌肉運動強度分類。用來引線穿針,這個,是主要靠小肌肉群的運動來完成。而搬磚上房,這個就需要大肌肉群的協同運動來完成。
不曉得講清楚沒有,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⑨ 如何利用操作技能學習理論設計靜脈輸液的教學 護理教育學
靜脈輸液是利用大氣壓和液體靜壓原理將大量無菌液體、電解質、葯物由靜版脈輸入體內的方法。
將大量的權液體、電解質或血液由靜脈注入稱之為靜脈輸液法。因注射的部位與輸液的不同,可分為外周靜脈輸液、中心靜脈輸液、高營養輸液(TPN)與輸血等。
⑩ 操作技能的教學原理在護理中應用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么意思?是想問跟健康有關的書有哪些?護理學導論是讓學生對護理學有個大概的了解的,跟健康教育沒什麼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