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㈠ 中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的主要內容
中醫學指導思想
中醫學是一個具有獨特理論的醫學體系,這一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都充分體現著整體認識的方法。因此說「整體觀念」是其指導思想。
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藏象(★★★★★):
藏象學說的主要內容,即臟腑。
五臟的生理功能主要為二,其一是化生儲藏精氣;其二為藏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1)心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脈,推動血液運行;心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動。
(2)肺的生理功能:諸臟腑中,肺位最高,故稱「華蓋」,又因肺葉嬌嫩易被邪侵,又稱「嬌臟」。其主要生理功能為:主氣、司呼吸,對全身的氣機具有調節作用。主宣發和肅降。通調水道,促進水液輸布和排泄。肺朝百脈,主治節。
(3)脾的生理功能:主運化,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並傳輸其精微物質,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布散;主統血,脾能統攝、控制血液,是指運行於脈內。
(4)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調暢情志促進消化,促進血液的運行和津液的代謝;主藏血,具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
(5)腎的生理功能:腎藏有「先天之精」被稱為「先天之本」。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對精氣有封藏作用,主生長生殖對組織有著滋養濡潤和溫煦推動作用。腎主水維持體內津液代謝。腎主納氣,攝納肺所吸入的清氣,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
六腑的生理功能:共同特點是受盛和傳化水谷。(★★★)
膽:儲藏和排泄膽汁幫助消化;主決斷,具有對事物判斷決定的機能,又屬奇恆之腑。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胃為水谷之海,主通降,以降為和。
小腸:主受盛和化物,泌別清濁。故又稱:小腸主液。
大腸:傳化糟粕,並吸收部分水液。故又稱:大腸主津。
膀胱:主要功能為儲尿和排尿。
三焦:有「孤府」之稱,主持運氣,總司人體的氣機和氣化,為元氣水液運行的通路。
奇恆之腑:即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形態中空,似六腑但不與水谷直接接觸;功能似臟,「以藏為主」類似於五臟貯藏精氣。其中腦為元神之府。
六淫的性質及致病特點
六淫 性質及致病特點
共同特點 1.外感性 2.季節性 3.地域性 4.相兼性
風邪 1.風為陽邪,其性開泄,易襲陽位 2.風邪善行而數變 3.風為百病之長
寒邪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 2.寒性凝滯,主痛 3.寒性收引
暑邪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2.暑性升散,耗氣傷津 3.暑多挾濕
濕邪 1.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2..濕性重濁 3.濕性黏滯 4.濕性趨下,易傷陰位
燥邪 1.燥性干澀,易傷津液 2.燥易傷肺
火邪 1.火熱為陽邪,其性炎上 2火易傷津耗氣 3火熱易生風動血 4火熱易發腫瘍
疫癘邪 疫癘邪氣的致病特點:發病急驟,病情較重,症狀相似,傳染性強,易於流行。
中葯斗譜的編排原則
原則1:常用葯物應放在斗架的中上層、便於調劑操作。如黃芪、黨參與甘草。
原則2:按飲片質地輕重排序。質地輕且用量較少的葯物應放在斗架的高層,如月季花、白梅花與佛手花;質地沉重的礦石、化石、貝殼類葯物和易於造成污染的葯物(如炭葯),多放在斗架的較下層。前者如磁石、赭石與紫石英,後者如藕節炭、茅根炭與地榆炭;質地松泡旦用量較大的葯物,多放在斗架最低層的大葯斗內,如蘆根與茅根。
原則3:按飲片葯用部位或功效排列。
原則4:將同一處方中經常一起配伍應用的,如「相須」、「相使」配伍的飲片、處方常用的「葯對」葯物可同放於一個斗中。如麻黃、桂枝;酸棗仁、遠志。
醫學、本草典籍
典籍 成就
《黃帝內經》 又稱《內經》。是最早的一部中醫典籍,也是中醫最重要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分《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兩部分。
《溫疫論》 明·吳又可撰於公元1642年,本書為中醫史上第一部論溫疫的專著,在溫病溫疫的病因、病機和證治方面突破了《傷寒論》的原有框架,創立了辨治溫疫溫病的新理論,對後世溫病醫家有很大啟發和影響。
《神農本草經》 本書是最早的本草學專著,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影響,為我國醫葯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簡稱《重修政和本草》。全書30卷該書為現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廣為流傳。
毒性中葯的用量
名稱 用法用量 注意事項
砒石(紅砒,白砒)* 內服0.002~0.004g,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散、調敷或入膏葯中貼之 毒性大,用時宜慎;不宜與水銀同用;體虛及孕婦忌服
斑蝥 內服,0.03~0.06g,多炮製後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或浸酒醋,或制油膏塗敷患處,不宜大面積用 內服慎用;孕婦禁用
生馬錢子 內服,0.3~0.6g,炮製後入丸散 不宜生用;不宜多服久服孕婦禁用
蟾酥 0.015~0.03g,多入丸散。外用適量 孕婦慎用
中成葯貯藏中常見的質量變異現象及常見劑型:
劑型 因素 常見劑型
蟲蛀 蟲蛀與原料葯的性質及在生產、運輸、貯存中受到污染等因素有關,一旦遇到適宜的氣候環境就會發生。 蜜丸、水丸、散劑、茶曲劑等
霉變 易霉變的常見劑型有蜜丸、膏滋、片劑等
酸敗 易發生酸敗的劑型有合劑、酒劑、煎膏劑、糖漿劑、軟膏劑等
揮發 是指在高溫下中成葯所含揮發油或乙醇的散失。 芳香水劑、酊劑等
沉澱 是液體制劑的一種常見變質現象。中成葯的液體制劑,在溫度和pH的影響下易發生沉澱。 葯酒、口服液、針劑等
中葯材和中葯飲片的傳統養護技術
方法 分類及葯材實例
除濕養護 通風法
吸濕防潮法
密閉(密封)養護法 容器密封貯藏法
罩帳密封貯藏法
庫房密封貯藏法
低溫養護法 一般蛀蟲在環境溫度8℃ - lO℃停止活動,在-4℃~-8℃進入冬眠狀態,溫度低於- 4℃經過一定時間,可以使害蟲致死。採用低溫(2℃~lO℃)貯存飲片,就可以有效防止不宜烘、晾中葯的生蟲、發霉、變色等變質現象發生。有些貴重中葯也多採用低溫養護。
高溫養護法 一般情況下溫度高於40℃,蛀蟲就停止發育、繁殖,當濕度高於50℃時,蛀蟲將在短時間內死亡。但必須注意的是,含揮發油的飲片烘烤時溫度不宜超過60℃,以免影響飲片的質量。
對抗貯存法 也稱異性對抗驅蟲養護,是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葯物同貯,相互克制起到防止蟲蛀、霉變的養護方法。一般適用於數量不多的葯物,如牡丹皮與澤瀉、山葯同貯,藏紅花與冬蟲夏草同貯等。還可採用與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密封同貯,如山蒼子油、花椒、樟腦、大蒜、白酒等。
㈡ 349葯學綜合和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的區別
你好,首復先你的349應該是你要報考的專制業代碼,不同的學校葯學綜合是不一樣的,但基本上分為兩類,一是化學類一般包括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二是葯學類包括葯理葯劑葯分葯化有的學校包括葯事管理。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是一本比較概括性的書,不適合考研。你應該根據報考的學校看該學校的招生簡章上的指定書目,對症下葯,希望能幫到你,祝你成功。
㈢ 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有哪些好的資料
推薦,段洪雲2016《國家執業葯師資格考試高分寶典: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㈣ 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的目錄
第一篇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復習指導與應試技巧
第二篇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精講
大單元一葯學服務與咨詢
小單元(一)葯學服務的基本要求
小單元(二)葯學服務的內涵
小單元(三)用葯咨詢
大單元二處方調劑
小單元(一)處方性質、分類與書寫
小單元(二)處方審核
小單元(三)處方調配、核查與發葯
小單元(四)用葯指導
小單元(五)處方調配差錯的防範與處理
小單元(六)葯學計算
大單元三常用醫學檢查指標及其臨床意義
小單元(一)血常規檢查
小單元(二)尿液檢查
小單元(三)糞便檢查
小單元(四)肝功能與乙型肝炎血清學檢查
小單元(五)腎功能檢查
小單元(六)血液生化檢查
大單元四常見病症的自我葯療
小單元(一)常見症狀的自我葯療
小單元(二)常見疾病的自我葯療
大單元五十種疾病的葯物治療
小單元(一)高血壓
小單元(二)高脂血症
小單元(三)腦卒中
小單元(四)消化性潰瘍
小單元(五)糖尿病
小單元(六)骨質疏鬆症
小單元(七)肺炎
小單元(八)尿道炎
小單元(九)結核病
小單元(十)艾滋病
大單元六特殊人群的用葯指導
小單元(一)小兒和老年人用葯
小單元(二)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用葯
小單元(三)駕駛員和運動員用葯
小單元(四)肝、腎功能不全者用葯
小單元(五)透析患者用葯
大單元七臨床常見中毒物質與解救
小單元(一)中毒處理原則
小單元(二)常見中毒與解救葯物
大單元八治療葯物監測與給葯個體化
小單元(一)治療葯物監測血葯濃度(TDM)
小單元(二)個體化給葯
大單元九葯品的臨床評價
小單元(一)葯品臨床評價的階段與特點
小單元(二)葯品利用研究在葯品臨床評價中的應用
小單元(三)葯物流行病學在葯品臨床評價中的應用
小單元(四)循證醫學在葯品臨床評價中的應用
小單元(五)葯物經濟學方法在葯品臨床評價中的應用
大單元十葯物臨床使用的安全性
小單元(一)影響安全性的因素
小單元(二)常用葯物的安全用葯
小單元(三)葯源性疾病
大單元十一葯品的保管
小單元(一)葯品質量與檢查
小單元(二)葯品的保管方法
大單元十二葯物信息服務
小單元(一)葯物信息特點與來源
小單元(二)葯物信息源分級
小單元(三)葯物信息的評價與管理
大單元十三醫療器械基本知識
小單元(一)醫療器械
小單元(二)家庭常用醫療器械
第三篇模擬試卷及答案
模擬試卷一
模擬試卷二
模擬試卷三
參考答案
……
㈤ 新版教材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共計幾個大章
同學們好,請教一下,哪位同學告訴我新教材綜合共計幾章?我沒有書,因為擔心報不上名,暫時沒買,只買了兩本;請教同學哪位告訴我?謝謝了
㈥ 執業葯師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分中西葯嗎
您好!天星網路知道團為您服務!
是分中葯和西葯的!只有葯事管理與法版規沒有分中葯和權西葯!如;中葯的課程是中葯專一、中葯專二、中葯綜合知識與技能、葯事管理與法規。
如需了解更多,請登錄我們的官方網站,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