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體育特長生德育管理工作
Ⅰ 我是一個體育特長生,當學習與比賽矛盾時我該怎麼做。求一篇小短文
緊抓班級德育,做個好班主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育人的思想.在班級中隊建設中,我們根據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在「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們以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工作要點為指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以活動為載體,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狠抓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一手抓常規,一手抓創新,做好班級中隊建設,同時也為好我校德育工作奠定基礎.一、健全班級德育,以班促校.進行班級德育管理,班主任需要有一健全的管理隊伍.我們在校長室、教導處(大隊部)的基礎上建立了班級(中隊)、小隊四級管理網路,明確德育管理的職責.在校長、大隊輔導員的領導下,由班主任(中隊輔導員)和班級小隊具體實施,從校長到最基層的班的小隊,形成一種垂直的聯系溝通班級與全校各部門之間的橫向聯系,把班級德育工作納入學校德育工作中去,步調一致,信息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促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 二、鍛煉隊伍,提高監督示範功能.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加強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有過硬的德育工作水平.第一,加強自身學習,積極參加學校和上級部門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做到「育人先育已,正人先正已」,成為學生的表率.第二,加強班級隊伍建設,通過請專家講座、觀看各種資料、培訓等方式,提高班幹部能力.設立班級紅領巾監督崗的監督和示範功能,在大隊部、值日老師、值日領導三結合機制的領導下,隨時隨地對全班同學進行指導、督查,從而有效地提升了班級的管理能力、示範能力,促進班級建設.三、落實常規教育,促進習慣養成.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班級德育的基本要求,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須通過規范的約束和反復訓練形成.為此學校從《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落實,加強行為習慣的訓練.第一,把《規范》細化為班紀班規,貫穿於教學、日常生活、學習、待人接物等各個方面.明確提出學生校園規范、家庭規范、上下學的交通規范.第二,積極開展「三項紅旗」競賽,強化學生在紀律、衛生、學習等方面的習慣,通過晨會、班會等形式反復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在落實規范教育中程中,班主任力求讓學生做到在班中是個好學生,在家庭是個好孩子.從而增強了班級德育工作的實效,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為學校德育建設奠定基礎.第三、廣泛開展「學典型,立標兵」活動,人人爭當「禮儀少年」「進步少年」.德才兼備的學生,及時授予「文明少年」的光榮稱號,並頒發喜報;對於在行為方面有進步的隊員,授予「進步少年」的稱號,並將這些好少年的相片張貼在班級的光榮欄內,以便同學們觀看學習.四、以建設學校特色德育為指導,以活動為載體,建設班級特色德育.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展,人們的道德觀也在變化.現在的德育已經不能光靠過去用空洞的教條、簡單的說教來教育學生了,他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審視觀點,我們必須有改變原有的德育方法,把德育教育融合到豐富、有趣、生動形象的活動中,生活中,讓學生融入社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聽、去想、去親身參與.1、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體育大課間活動,磨練學生的意志.現在的小學生中,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在家中往往家長遷就,極少參加勞動鍛煉,存在著「驕」、「嬌」二氣,無論在什麼活動中經常表現為怕累、怕臟和意志薄弱、堅持不住等缺點.而大課間體育活動是參加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參與面最廣的集體活動.在學生親身參加各種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品質,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學校組織了武術、跳繩等運動培養學生的忍耐力與持久性,鍛煉了學生的團結合作的精神.作為班主任充分利用體育活動中德育教育的直接參與性和各種體育運動內在育人作用,並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各種體育運動的方式,寓育人於體育運動之中.2、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比賽活動,凝聚班級體.學校根據大課間的活動項目,每個學期都開展的「武術、跳長繩」等比賽活動,要求全體師生都參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溝通與合作.在比賽時,需要全體學生遵守規則、相互協作、頑強拼博,樹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觀念;在活動過程中發生碰撞、摩擦,場地沖突,器材協調等矛盾時,就需要學生忍讓、諒解別人,努力與人溝通……一個需要承擔某種職責與義務,要按照各種社會道德准則,調節自己行為的「小社會」.在這個「小社會」中,開展並落實好思想品德教育,就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教育契機.在這個「小天地」里,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對班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並引導學生將這種精神遷移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進一步提高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協調配合意識增強情感的體驗與表達.促進學生團結協作,拼搏進取,吃苦耐勞的良好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通過開展「親子運動會」加強家校聯系,促進孩子和家長的和諧交流,促進我班級德育工作的發展.3、組織班級紅領巾志願者小隊行動.少先隊志願者活動是新時期學雷鋒的一種重要形式,對於樹立正確人生觀、道德觀有重要的影響.每學期初,就根據學校大隊部的要求,安排班級的活動計劃,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進行.比如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個敬老院,我班就在那裡設了一個德育基地,全班8個小隊自覺認一位老人為自己小隊的「公共爺爺」或「公共奶奶」,每到節假日,各班的孩子輪流到敬老院為這些「爺爺」或「奶奶」讀讀報紙、說說話,當這些「爺爺」「奶奶」過生日時,還自發地組織起來為他們慶祝.通過這些活動,喚起了那些原先對自己爺爺奶奶都不尊重的孩子的意識,積極地投入到了尊老、愛老實踐中去.又如今年「創衛」時期,由於農村「創衛」意識不夠,很多村莊村民連「創衛」是什麼都不知道,環境衛生不如人意,看到自己村裡垃圾亂堆、亂丟的現象,孩子們心裡很急.於是,我們班級紅領巾小隊發起了「創衛-我行動」的活動:以村莊為小組,各組到自己的村莊進行宣傳,貼宣傳語、出黑板報、寫倡議書,製作「回收廢舊電池」箱;各小組還在組長們的帶動下在本村撿垃圾、清掃街道,以自己的行動喚起村民的「創衛」意識、環保意識.每次活動學生都有記錄、有心得.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鍛煉了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力,也幫助解決了一些問題,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4、開展主題班會,加強思想教育.利用班會、晨會、升旗儀式、宣傳欄、板報、節假日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了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如在清明節各班利用午間或電腦課時進行網上掃墓,今年我校網上掃墓的主題是「緬懷汶川」.端午節時開展「粽香寄深情」演講比賽,通過演講,讓隊員們一起回顧了端午節的由來、歷史以及民間的一些紀念活動,弘揚祖國的民族傳統文化,感受了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讓隊員們懂得要做個有「根」的中國人!「六一」兒童節時,學校少先隊開展了「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六一」的親子活動,農村的家長一向不善於向自己的孩子表達愛,與自己孩子的交流少之甚少,據調查只有20%的父母親過孩子.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設計了相關的活動,「我們的心理話」,「父母的吻」等等活動,促進了親子交流,讓隊員們過了一個真正開心的兒童節.5、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建設班級文化特化.學校開展文明校園活動,學校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設立圍棋基地、爛柯山導游團,我們班級就根據學校的這些活動,積極組織開展,感悟家鄉的魅力,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和人際交往能力.學校近幾年來開展書香校園「攀登書塔」活動,每層都有一篇贊美家鄉爛柯山的詩作,在指導學生讀書背詩中增強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家鄉的自豪感.鼓勵全班人人參與讀書和圍棋這些修身養性的活動中,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圍,促進學生健康發展.6、加強疏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對班級每個學生的了解,加強對他們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仔細了解,認真觀察,設立心語信箱,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還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平時能經常性地找有問題的學生談心,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困難.總之,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要以學生為主體,使之獲得主動的發展.由此才能形成從自發到自覺、自律、自強、進取的班風,才能使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挖掘潛能,全方位提高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