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凍傷
1. 戶外出現凍傷要怎樣急救
凍傷是由於寒冷潮濕作用引起的人體局部或全身損傷。輕時可專造成屬皮膚一過性損傷,要及時救治;重時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礙,需進行專業救治。嚴重時可危及生命,需緊急搶救。
(1)反應前期系指凍傷後至復溫融化前的一個階段,其主要臨床表現有受凍部位冰涼、蒼白、堅硬、感覺麻木或喪失。由於局部處於凍結狀態,其損傷范圍和程度往往難以判定。(2)反應期包括復溫融化和復溫融化後的階段。(3)反應後期系指一、二度凍傷癒合後,和三、四度凍傷壞死組織。
2. 凍傷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凍傷即身體表面受低溫損害後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病變,一般分為局部凍傷和全身凍傷。凍傷多發生在手指、足趾、耳垂、鼻子等處,出現皮膚發紅、發癢、紅腫等。損傷在皮膚淺層,產生紅紫色斑點,局部發癢、刺痛、感覺異常者為Ⅰ度凍傷;若損傷達皮膚深層,局部紅腫更明顯,出現水皰,內為血清樣液或血性液,疼痛較劇,但感覺遲鈍者為Ⅱ度凍傷。若出現寒戰,四肢發涼,發白,發紺,繼之感覺麻木,四肢無力,疲乏,反應遲鈍,神志不清,進入昏迷,出現心律失常,休克,呈凍僵狀態者為全身凍傷。
凍傷的治療原則宜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防止或減少傷殘,最大限度地保留生存能力的組織和患肢功能。
凍傷的急救,首先應使病人脫離寒冷環境,把患者置於暖和的屋內,迅速脫去寒冷潮濕或緊縮的衣服鞋襪(若衣服鞋襪凍結不易解脫時,不可勉強,以免撕脫皮膚,可立即浸入溫水中,待融化後解脫),進行保暖。可給予溫熱的食物或少量酒(病人未脫離寒冷環境時不宜飲酒)。待患者體溫恢復後,可輕移患部,並可行按摩,用柔軟干凈的布巾,輕輕地在患處反復按摩。
溫水快速復溫是凍傷急救的關鍵,可採用40~42℃恆溫熱水浸泡。手部的凍傷,可在與體溫差不多的溫水中反復浸泡,每次浸泡4~5分鍾後取出,直到凍傷部恢復正常體溫時為止。全身性凍傷患者可將凍僵病人進行全身浸泡,一般15~30分鍾,體溫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肢體浸泡至潮紅有溫熱感)為止,不宜過久。
對全身性凍傷病人,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抗休克治療等。傷口潰爛化膿或手腳變紫者須速送醫院。
急救時,若一時無法獲得溫熱水,可將凍傷部位或凍傷病人置於救護者懷中或腋下復溫。注意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溫熱水加熱,所有凍傷部位應盡可能緩慢地使之溫暖而恢復正常體溫。切忌直接用雪團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則會使傷口糜爛,患處不易癒合。對已復溫的病人,不能再用溫熱水浸泡,否則可增重組織損傷和壞死。
為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組織壞死,還可應用封閉療法、抗凝劑、血管擴張劑等。對凍傷局部宜先行清潔消毒,用針管吸出水皰內液,保暖包紮,Ⅰ、Ⅱ度凍傷可用樟腦軟膏、桑寄生軟膏或凍瘡軟膏局部塗敷,Ⅲ度凍傷可用暴露療法或50%酒精濕敷,加速局部乾燥,防止感染及大片組織壞死,待分界線清楚後可行手術切除或自溶脫痂植皮,有肢體壞疽者應截肢。也可應用抗菌素預防或控制感染。
凍傷一般可以預防,特別在寒冷地區,要充分保護暴露在外的肌膚,可戴上手套、帽子等,衣著應溫暖,不透風,而且松緊適度,鞋襪不要過緊,注意保持乾燥,潮濕時要及時更換,宜吃熱食,外出時不要大量飲酒,在高寒地區勞作時間不宜過長。
3. 氨區屬於重大危險源,進入時要進行什麼操作保證安全
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氨氣是一種無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於水,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為34%。水溶液呈鹼性,1%水溶液PH值:11.7,相對密度0.60(空氣=1)。氣氨加壓到0.7—0.8MPa時就變成液氨,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相反液態氨蒸發時要吸收大量的熱,所以氨可作致冷劑,接觸液氨可引起嚴重凍傷,因其價廉的特點在製冰和冷藏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液氨在工業上應用廣泛,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所以其化學事故發生率相當高。
液氨使用安全要求
一、安全設計要求
(一)冷庫及製冷系統應由具備冷庫工程設計、壓力管道設計資質的設計單位設計。
(二)單層、多層乙類廠房與民用建築之間的防火間距應不小於25米,與重要公共建築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於50米。
(三)辦公室、休息室不應設置在液氨廠房內。液氨管線嚴禁通過有人員辦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築物。
(四)包裝間、分割間、產品整理間等人員較多生產場所的空調系統嚴禁採用氨直接蒸發製冷系統。
(五)在廠區內顯著位置應設風向標。根據廠區情況、人員分布、附近居民分布等,將風向標設置於各類人員便於看到的位置,確保人員相對集中的區域能夠在室外觀察到風向標、確定風向。
(六)氨製冷機房貯氨器上方應設置水噴淋系統。在氨壓縮機房貯氨器上方設置水噴淋系統,並選用開式噴頭,是為了當貯氨器發生泄漏時,同時打開噴頭,稀釋事故漏氨,保護操作人員及時搶修並逃離現場。設置位置按貯氨器佔地面積確定,即噴淋水能覆蓋整個貯氨器區域。開式噴頭為通水後即噴水,所有布置的噴頭同時動作(噴水)。
(七)氨製冷機房應設置氨氣濃度報警裝置,當空氣中氨氣濃度達到100ppm或150ppm時,應自動發出報警信號,並應自動開啟製冷機房內的事故排風機。氨氣濃度感測器應安裝在氨製冷機組及貯氨器上方的機房頂板上。
(八)在氨壓縮機房和設備間(靠近貯氨器處)門外應設置室外消火栓,與庫區室外消防給水系統相連,距氨壓縮機房和設備間(靠近貯氨器處)門外處5 m~6m。
(九)快速凍結裝置應設置在單獨的作業間內,且作業間內作業人員數量不超過9人。
二、安全管理要求
(一)企業應建立健全並落實液氨使用的有關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
1.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培訓教育制度、安全生產檢查制度、設備設施安全管理制度、個體防護裝備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應急管理制度等。
2.安全操作規程應根據氨製冷系統配置情況,制定製冷壓縮機操作規程、壓力容器操作規程、壓力管道操作規程、製冷系統充氨操作規程、製冷系統除霜操作規程、製冷系統加/放油操作規程、速凍裝置操作規程(如系統中設置)、電氣安全操作規程、救護設施操作規程和交接班制度、設備維護保養制度等。
(二)企業應建立特種設備等在用設備、設計資料(含設計變更)、竣工驗收資料、采購合同、系統運行等管理檔案,並妥善保存。
三、安全運行要求
(一)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應定期檢驗。
(二)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三)涉及液氨製冷的特種作業人員,應取得相關特種作業操作證(製冷與空調設備運行操作),持證上崗。
(四)壓力容器、非專業操作人員免進區域、關鍵操作部位等應設置安全標識。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應當設置黃色區域警示線、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中毒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以及應急救治措施等內容。
四、設備設施安全要求
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冷庫,應登記建檔、定期檢測、評估、監控等。單元內存在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於或超過規定的臨界量(毒性氣體氨的臨界量為10噸),即被定為重大危險源。
五、防護救援要求
(一)作業現場應配置空氣呼吸器、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具和急救葯品。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應配備過濾式防毒面具、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隔離式防護服、橡膠手套、膠靴和化學安全防護眼鏡,其中正壓式空氣呼吸器至少配置2套,其他防護器具應滿足崗位人員一人一具。非重大危險源單位應根據實際需要至少配備1套隔離式防護服、防毒面具及崗位人員一人一具橡膠手套、膠靴和化學安全防護眼鏡。作業現場應配備洗眼器和淋浴噴淋裝備。
(二)企業應建立健全液氨泄漏等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1.針對情況的不同,分別制定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2.制定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4. 凍傷應該怎樣急救
凍傷的急救,首先應使病人脫離寒冷環境,把患者置於暖和的屋內,迅速脫去寒冷潮濕或緊縮的衣服鞋襪(若衣服鞋襪凍結不易解脫時,不可勉強,以免撕脫皮膚,可立即浸入溫水中,待融化後解脫),進行保暖。可給予溫熱的食物或少量酒(病人未脫離寒冷環境時不宜飲酒)。待患者體溫恢復後,可輕移患部,並可行按摩,用柔軟干凈的布巾,輕輕地在患處反復按摩。
溫水快速復溫是凍傷急救的關鍵,可採用40~42℃恆溫熱水浸泡。手部的凍傷,可在與體溫差不多的溫水中反復浸泡,每次浸泡4~5分鍾後取出,直到凍傷部恢復正常體溫時為止。全身性凍傷患者可將凍僵病人進行全身浸泡,一般15~30分鍾,體溫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肢體浸泡至潮紅有溫熱感)為止,不宜過久。
對全身性凍傷病人,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抗休克治療等。傷口潰爛化膿或手腳變紫者須速送醫院。
急救時,若一時無法獲得溫熱水,可將凍傷部位或凍傷病人置於救護者懷中或腋下復溫。注意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溫熱水加熱,所有凍傷部位應盡可能緩慢地使之溫暖而恢復正常體溫。切忌直接用雪團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則會使傷口糜爛,患處不易癒合。對已復溫的病人,不能再用溫熱水浸泡,否則可增重組織損傷和壞死。
為了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組織壞死,還可應用封閉療法、抗凝劑、血管擴張劑等。對凍傷局部宜先行清潔消毒,用針管吸出水皰內液,保暖包紮,Ⅰ、Ⅱ度凍傷可用樟腦軟膏、桑寄生軟膏或凍瘡軟膏局部塗敷,Ⅲ度凍傷可用暴露療法或50%酒精濕敷,加速局部乾燥,防止感染及大片組織壞死,待分界線清楚後可行手術切除或自溶脫痂植皮,有肢體壞疽者應截肢。也可應用抗菌素預防或控制感染。
凍傷一般可以預防,特別在寒冷地區,要充分保護暴露在外的肌膚,可戴上手套、帽子等,衣著應溫暖,不透風,而且松緊適度,鞋襪不要過緊,注意保持乾燥,潮濕時要及時更換,宜吃熱食,外出時不要大量飲酒,在高寒地區勞作時間不宜過長。
5. 凍傷的急救措施有哪些求醫在線
所謂凍傷是低來溫襲擊所引起源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損傷。引起凍傷的原因主要是:低溫、身體長時間暴露、潮濕、風水所造成的大量熱量流失。而促進或加重重要因素有以下幾點:營養不良、過度疲勞、睡眠不足、肢體靜止不動、醉酒等。
1.對局部凍傷的急救要領是一點一點地、慢慢地用與體溫一樣的溫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溫。如果僅僅是手凍傷,可以把手放在自幾的腋下升溫。然後用干凈紗布包裹患部,並去醫院治療。
2.全身凍傷,體溫降到20℃以下就很威險。此時一定不要讓傷員睡覺,強打精神並振作活動的很重要的。
3.當全身凍傷者出現脈搏、呼吸變慢的話,就要保證呼吸道暢通,並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摩。要漸漸使身體恢復溫度,然後速去醫院。
注意事項:
1.對局部凍傷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結的體液恢復正常。因此,若能使患部周圍變和煦,很快可以治癒。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熱水中或用火烤患部,這樣會使凍傷加重。由於按摩能引起感染,最好不要作。
2.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凍傷的部位,或用生薑塗擦局部皮膚,有預防凍傷的作用。
6. 凍傷的救護措施
凍傷後應按以下流程進行處理:
1、迅速帶患者脫離寒冷環境,防止繼續受凍;回
2、將患者移到暖和的答地方,祛潮濕衣服、鞋襪,採取全身保暖措施;
3、通過溫水浸泡快速復溫;
4、對於全身重度凍傷,要注意傷員呼吸心跳,如果發現脈搏呼吸變慢,需要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復甦,同時要快速復溫;
5、當患者身體復溫後,需將其迅速送到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