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技能表
① 有關春節的來歷(100字左右)急!!!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
② 2018年DNF春節禮包光環特殊屬性:個人傳送是什麼效果
帶上光環之後可以使用城鎮內移動功能,以NPC為坐標,瞬間傳送到NPC旁邊。
擴展內容
個人傳送相當於DNF裡面的瞬間移動葯劑一樣,不過個人傳送是可以傳送到地圖你能去的任何地方。它是以npc和玩家為目標的傳送,當然你在普通圖不能傳送到異界地圖里去。在你穿上光環裝時,你的血條上方有個圓圈,點擊就可以傳送,不過用一次就有一次充能時間,等充能好了就可以下一次傳送了。
DNF(網路游戲)一般指地下城與勇士(2008年騰訊運營的橫版格鬥過關網路游戲)
《地下城與勇士》是一款韓國網路游戲公司NEOPLE開發的免費角色扮演2D游戲,由三星電子發行,並於2005年8月在韓國正式發布。中國則由騰訊游戲代理發行。
該游戲是一款2D卷軸式橫版格鬥過關網路游戲,大量繼承了眾多家用機、街機2D格鬥游戲的特色。以任務引導角色成長為中心,結合副本、PVP、PVE為輔,與其他網路游戲同樣具有裝備與等級的改變,並擁有共500多種裝備道具。每個人物有8個道具裝備位置,在游戲中可以允許最多4個玩家進行組隊挑戰關卡,同樣也可以進行4對4的PK。
③ 北京的春節主要內容 簡單一些
新聞網頁貼吧知道MP3圖片視頻網路文庫
幫助設置 首頁 自然 文化 地理 歷史 生活 社會 藝術 人物 經濟 科學 體育 核心用戶 NBA
北京的春節目錄
點天燈
古代刑法------點天燈
原文
教材解讀
教學目標
教學案例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分段
中心
相關鏈接北京韻味
通俗明白
幽默詼諧
北京春節童謠點天燈
古代刑法------點天燈
原文
教材解讀
教學目標
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分段
中心
相關鏈接
北京韻味 通俗明白 幽默詼諧北京春節童謠展開 編輯本段點天燈
古代漢族節日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舊時元旦夜晚,每家每戶在屋樓上用長竿懸掛燈盞,通宵達旦,稱「天燈」。在四川一帶,農歷正月初八、初九,人們多在屋子中堂掛一盞平安燈。民間認為,可以驅除不祥,保佑清靜平安。
編輯本段古代刑法------點天燈
在古代點天燈也叫倒點人油蠟,是一種極殘酷的刑罰,把犯人扒光衣服,用麻布包裹,再放進油缸里浸泡, 入夜後,將他頭下腳上拴在一根挺高的木桿上,從腳上點燃。 在現代點天燈於刑罰方面還有另外一個意思,該方法為川湘一帶土匪首創,在犯人的腦上鑽個小洞,倒入燈油並點燃,可讓犯人在極痛苦中被燒死。 另注《三國演義》中董卓被王允設計殺死之後被點了天燈。
編輯本段原文
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放進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孩子們准備過年,第一件大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摻和成的。孩子們喜歡吃這些零七八碎兒。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各種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綵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並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作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具。北城外的大鍾寺,西城外的白雲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並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雲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並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並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元宵節,處處懸燈結綵,整條的大街像是辦喜事,火熾而美麗。有名的老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紗燈;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繪全部《紅樓夢》或《水滸傳》故事。這,在當年,也就是一種廣告;燈一懸起,任何人都可以進到鋪中參觀;晚間燈中都點上燭,觀者就更多。這廣告可不庸俗。乾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製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作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並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里,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的玩耍。
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裡面有小玲,到時候就叮叮的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該去上學,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結束了。臘月和正月,在農村社會里正是大家最閑在的時候,而豬牛羊等也正長成,所以大家要殺豬宰羊,酬勞一年的辛苦。過了燈節,天氣轉暖,大家就又去忙著幹活了。北京雖是城市,可是它也跟著農村社會一齊過年,而且過得分外熱鬧。 在舊社會里,過年是與迷信分不開的。臘八粥,關東糖,除夕的餃子,都須先去供佛,而後人們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財神,吃元寶湯(餛飩),而且有的人要到財神廟去借紙元寶,搶燒頭股香。正月初八要給老人們順星、祈壽。因此那時候最大的一筆浪費是買香臘紙馬的錢。現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這筆開銷,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別值得提到的是現在的兒童只快活地過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們只有快樂,而沒有恐懼--怕神怕鬼。也許,現在過年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可是多麼清醒健康呢。以前,人們過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現在是大家勞動終歲,大家也應當快樂地過年。 (選自《聶紺弩雜文集》,三聯書店,1981年)北京的春節 老 舍(1899-1966) 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生於北京。著有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駱駝祥子》,話劇《茶館》、《龍須溝》等。作者簡介 老舍 老舍(1899—1966),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親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優秀的成績由北京師范學校畢業,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學當校長。1924年夏應聘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當中文講師。在英期間開始文學創作。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說月報》雜志連載,立刻震動文壇。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趙子曰》和《二馬》。奠定了老舍作為新文學開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授。這個時期創作了《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等長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微神》等短篇小說。1944年開始,創作近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擔任全國文聯和全國作協副主席兼北京文聯主席,是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躪辱投湖自盡。
編輯本段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里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會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里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了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初一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初一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舍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詞語解釋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歷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栗、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歷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里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其他地區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初一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萬象更新:萬象: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編輯本段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找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可分5個時間段來把握:①1—6自然段(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開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節);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結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構成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緊接著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在教學過程中,初讀課文後,可先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課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准備。有的民俗習慣只一句話帶過。如,「必須大掃除一次」「店鋪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緊接著詳細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後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綵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本文有較多的場景描述,有較強的畫面感,要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想像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讓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並引領學生理解本課所展示的民俗的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願、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比如,「這些比賽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這一畫面可以反映淳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 關於表達方法的領悟,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並著重指導學生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比如,「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引用俗語說明北京的春節從一年裡最冷的時候開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將敘述和描寫融為一體誇贊臘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農業展覽會」,說明粥的材料豐富,表達對豐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點指導易錯的字。例如,「醋」的左邊不要少一橫,「轎」左下是提不是橫。「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課後第一題除練習快速默讀外,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全面了解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並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或細節談感受。在交流時,可引導學生聯系本地過春節的習俗,對比談感受。本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互動完成。 課後第二題旨在落實本年段的重點目標——「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本題宜在把握全文內容後進行,找出詳細描寫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讀議結合,相互促進,切實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課後第三題的練習意圖是聯系生活經驗,進一步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節日蘊涵著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激發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7.課後「閱讀鏈接」可在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目的一是擴展節日習俗信息;二是訓練瀏覽,提高瀏覽速度,培養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與課文相關部分比較,學習不同的寫法。比如《過年》,「我小時候並不特別喜歡過年」,「天天打掃剩菜」,守歲「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寫出了與課文不同的另一種感受。再如《除夕》,介紹了南方福建的過年習俗,可以讓學生和課文中的除夕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之處。
編輯本段教學案例
第一課時
一、了解單元內容,導入新課 1.了解單元導語。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第二組課文的學習了。請同學們讀一讀單元導語,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麼內容? (1)本組課文主要是講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 (2)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開展調查活動,去了解節日、服飾、飲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風民俗。 2.了解課文安排。我們再看看課文的題目,看看圍繞「民風民俗」,本組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3.學生回憶過春節的情景。 可以讓學生先回憶:我們是怎麼過春節的?藉此引導學生感受春節是喜慶的節日,是團圓的節日!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解答疑問 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北京的春節》,把自然段標出來,同時想一想: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會兒提出來。 1.整體感知。說說北京的春節從整體上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2.交流讀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學習過程中,自己讀懂了哪些地方?如: 臘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後一天,就是我們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們說的過年。 初旬:一個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個月的開頭十天。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如: 空竹:可以看看錄像或圖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種類,玩法很多,還能發出哨聲,很好玩。 逛天橋:不是逛我們平常說的人行天橋。天橋是老北京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也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有很多民間藝人在賣藝,有很多北京小吃,還有很多說書的,還可以買賣各種東西等。 殘燈末廟:結合注釋,聯系課文內容,可以知道是指春節結束的時候。
④ 《春節知多少》教學設計
春節知多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通過收集資料、圖片等實踐活動,了解有關春節的知識。2、通過小調查了解與自己生活關系密切的社會職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春節圖片和視頻中重溫春節生活的歡快和喜悅,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民俗文化的熱愛之情。 2、在送祝福的實踐活動中對為社會服務的勞動者表達感謝之情。
*過程與方法:嘗試收集有關春節的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解春節的相關習俗,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
2、知道春節期間有很多人還在辛勤工作,學慣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他人勞動的感謝之情。
◆教學准備:1、搜集並了解有關春節的風俗習慣。 2、准備春節食品、春節裝飾品、和春節祝福語等資料。
◆教學流程:
一、知春節 :
1、(視頻)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會唱的同學一起來唱。這首歌曲的名字叫?你們喜歡過新年嗎?
師:在歌聲中我們彷彿來到了春節,春節是小朋友最喜歡、最期盼的日子,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春節。(板書課題:春節知多少)
2、春節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你能從日歷中找出今年的春節是幾月幾日?(課件出示:2013年日歷表,學生動手查找農歷春節)
師小結:農歷的新年是春節。農歷新年在日歷上的日子不固定,大概在一月底和二月初左右。不過只要你仔細看下面的農歷日,那日子也是固定的——那就是「正月初一」。為了慶祝春節,人們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准備,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花燈節,才算結束。
師:不僅是同學們喜歡春節,有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也喜歡春節,今天他來到我們身邊,要帶我們進行春節之旅,看看是誰?播放動畫(喜羊羊:小朋友們,新年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乘坐宇宙飛船,開始我們的春節之旅吧。)
【設計意圖:教師以欣賞熟悉的春節歌曲和引入卡通動物——喜羊羊帶領大家進行春節之旅,引入春節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說春節 :
播放錄音(喜羊羊:小朋友們,坐好了,宇宙飛船起飛了:現在我們到了第一站:春節傳說習俗屋。)
1、聽一聽: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春節傳統習俗屋,首先老師請你們欣賞春節的來源。看了這個故事,現在你們知道春節為什麼又叫「年」了吧?
2、說一說:春節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春節里,你覺得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
3、看一看:剛才小朋友和我們分享的都是我們過春節的習俗。是的,過春節我們一般有這些習俗(課件出示,並根據剛才學生沒有說到的學情隨機解說一兩處)。
4、念一念:
師:其實,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就像這首兒歌里所說的一樣。出示兒歌並有節奏的拍手范讀幾句。
我這里還有一首廣東童謠「迎春掃塵歌」:我用粵語為大家念一念。
師:這首有趣的童謠你聽懂了嗎?這首童謠告訴我們:過年前,人們把家打掃得乾乾凈凈,迎接新年的到來。你們有這樣做嗎?
師小結:春節的習俗帶給我們的快樂真的太多太多了,說也說不完。喜羊羊,你說是嗎?
【設計意圖:教師讓學生從說一說自己身邊過春節的經歷到看一看春節的習俗再到鞏固相關的知識點,一環緊扣一環,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它讓孩子們感知了春節的習俗。】
三、迎春節 :
播放錄音(喜羊羊:是的,所以現在我准備帶小朋友們去體驗館里體驗體驗。小朋友們坐好了,宇宙飛船馬上起飛了:現在我們來到第二站:春節習俗體驗館)
1、小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春節習俗體驗館。我知道小朋友們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你們做了許多准備,誰來說說,你們都做了哪些准備? 學生自由匯報:新年食品、新年裝飾品和新年祝福語等。
2、學生分組活動。(配樂)
3、各小組交流匯報。
吉祥組:①實物交流新年的食品:糕點和小食。②學生展示自己動手學包的餃子。 師:你們還有哪些喜歡的春節食品?
師小結:這幾種糖果都是甜的,寓意在新的一年裡,人們的生活甜甜蜜蜜。讓我們課後一起品嘗吧。
如意組:①學生剪窗花。②兩名學生到板書上貼窗花。
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心靈手巧,做的窗花真漂亮。窗花是北方小朋友最喜歡的裝飾物。
喜慶組:①學生交流找到的春聯,寫春聯。②貼一對對聯。
師補充對聯知識,告訴大家,貼春聯也有一定的規范,當人面向對聯時,上聯在右側,下聯在左側。
團圓組:組員出動物燈謎,讓其他同學猜猜。
師小結並補充十二生肖知識:這幾個動物都是我們十二生肖里的動物,你們還記得有哪些小動物嗎?齊背十二生肖歌(課件:十二生肖歌)
4、春節知識大競猜
師:同學們,過年是一種特別喜慶的節日,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也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它有著許許多多的民風民俗,這些知識你們了解多少呢?現在我們來一個「年」文化知多少的比賽。
1、小組競賽 (必答題)
問題一:過年的時候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為什麼要給晚輩壓歲錢?
師:把壓歲錢留下來存進銀行里,不亂花錢,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小朋友們要向他學習。
問題二:過新年除了貼對聯貼福字外,讓大家最高興的就是放鞭炮了,那過年時為什麼要放鞭炮呢?
師:放煙花爆竹為了驅除怪獸,當然這只不過是一種傳說。煙花爆竹屬於危險品,大家放鞭炮要在大人的帶領下去放,一定要注意安全。城市裡禁止放鞭炮,我們必須遵守國家規定,國家規定不準放鞭炮的地方,我們絕對不能放。
⑤ 春節學習和拜年計劃表
新年新氣來象,查字典源範文大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新年計劃書範文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幫助。
一、加強護士在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按護士規范化培訓及護士在職繼續教育實施方案抓好護士的「三基」及專科技能訓練與考核工作
1、重點加強對新入院護士、聘用護士、低年資護士的考核,強化她們的學習意識,護理部計劃上半年以強化基礎護理知識為主,增加考核次數,直至達標,中國大學網範文之個人工作計劃:個人工作計劃書。
⑥ 各地春節的習俗
藏 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⑦ DNF2011年春節套
樓主你好, 還不不要相信傳言了, 時裝只有在正式上商店的前1-2個星期才能准確的 判定,現在判斷還過早。 樓主還是等一等吧, 多上17173 上看看
⑧ 《北京的春節》里有那些習俗
1、臘八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2、辦年貨
從臘八起,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
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3、小年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綵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4、掃房
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次。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5、除夕
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而都要守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