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的技能
A. 大話水滸轉什麼職業好
這個要看樓主你的喜好了,我把大話水滸的職業介紹告訴你,你自己選擇的好。
劍客
◆等級階段:
10~80
◆使用武器:
劍
◆技能屬性:
物理攻擊
◆角色定位:
攻防全能手
◆推薦點數分配:
體力、耐力、力量
◆技能學習地點:
星秀村——老六
◆角色簡介:
身為一名劍客,從選擇這個職業的那一刻起就得明白這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職業。在戰場中成長的劍客,艱苦的環境鍛煉出他們強健的身體和堅忍的耐力,經歷過血雨腥風在生死線上徘徊過的他們對於名利富貴都已經淡然處之。現在的劍客就有如看淡名利富貴的隱世高人,平日他們只是穩扎穩打的修煉能力,不好出風頭也不喜歡與人爭執,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好欺負,「不求天下無敵,但求無人能欺」這是每一個劍客的宗旨。
◆入職方法:
·等級條件:
不低於10級
·前提職業:
初心者
·任務觸發:
星秀村——老六
·任務內容:
擁有一柄10級佩劍就可以完成任務,完成任務後可以選擇是否重新分配潛力點。
武師
◆等級階段:
10~80
◆使用武器:
拳套
◆技能屬性:
物理攻擊
◆角色定位:
單體攻擊輸出者
◆推薦點數分配:
力量、敏捷、體力
◆技能學習地點:
星秀村——老六
角色簡介:
武師是一個自立的職業,他們個性不羈愛好打鬥,擁有超強的攻擊力和敏捷,出拳以快、狠、准著稱。優勢在於出拳的命中率高,並可使用技能發出華麗的組合技擊連續攻擊以及爆擊,只要一出手絕對一擊斃命。擁有的能力越強存在的弱點就越致命,武師的弱點在於血少,這使得他們自身的生存能力較弱,因此再孤傲的武師都需要他人的協助。
◆入職方法:
·等級條件:
不低於10級
·前提職業:
初心者
·任務觸發:
星秀村——老六
·任務內容:
去芒碭山麓打死三隻小野豬可以完成任務,完成任務後可以選擇是否重新分配潛力點。
術士
◆等級階段:
10~80
◆使用武器:
法杖
◆技能屬性:
法術攻擊
◆角色定位:
群體攻擊輸出者
◆推薦點數分配:
心力、體力
◆技能學習地點:
星秀村——老六
◆角色簡介:
術士是游戲中最神聖高貴的職業,他們是一群身體孱弱但卻有著最高魔法傷害能力的人,經過多年的修煉而超脫了肉身的限制,因而具備了呼風喚雨的能耐。他們不擅長使用野蠻的武力進行攻擊,但是能夠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靈氣,並把這些靈氣做為自己攻擊的手段。所謂靈氣就是風、火、土、水這些自然元素,一名偉大的術士能夠 揮舞起手中的權杖操縱著威力無窮的靈氣進行攻擊,毀滅周圍的一切,給予對手致命的傷害。並且他們還可以用法術同時傷害多個目標,或許一個被你忽視的看似柔弱的術士,瞬間就能用高超的法術把你打至形神俱毀。優勢在於他們可怕的高魔法攻擊技能;劣勢在於體質虛弱,物理防禦和HP值低。
◆入職方法:
·等級條件:
不低於10級
·前提職業:
初心者
·任務觸發:
星秀村——老六
·任務內容:
從山民處找到天職石就可以完成任務,完成任務後可以選擇是否重新分配潛力點。
道士
◆等級階段:
10~80
◆使用武器:
鈴鐺
◆技能屬性:
神秘攻擊
◆角色定位:
戰場操控者、boss剋星
◆推薦點數分配:
心力、敏捷、體力
◆技能學習地點:
星秀村——老六
◆角色簡介:
道士這個職業是由一幫天資聰穎的奇人異士組成的,他們擁有非比尋常的力量,並且在攻擊和防禦的能力上的發展也比較平衡。
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許多的玄門法術,這些玄術異能雖然不能直接給對手造成傷害,但卻能夠讓對手陷入各種異常狀態,能夠消
減對手的能力。
◆入職方法:
·等級條件:
不低於10級
·前提職業:
初心者
·任務觸發:
星秀村——老六
·任務內容:
用紅板凳制服一隻小灰狼就可以完成任務,完成任務後可以選擇是否重新分配潛力點。
醫師
◆等級階段:
10~80
◆使用武器:
葫蘆
◆技能屬性:
無差別攻擊
◆角色定位:
持續戰鬥力之源
◆推薦點數分配:
體力、心力、耐力
◆技能學習地點:
星秀村——老六
◆角色簡介:
無論在什麼游戲中醫師都是最受歡迎的輔助職業, 他們使用的武器是神奇的葫蘆, 能夠運用各種增益法術給隊友的戰斗以最大的
輔助。一個高級的醫師甚至能夠運用其神奇的法術復活戰斗中犧牲的隊友。用自己的能力治療著不認識的陌生人,為的只是將那
個人從死神的手中救出。沒錯,醫師就是這么偉大的職業,如果你是擁有「救死扶傷」這種偉大理念的人,那你一定要選擇當個
醫師。醫師生性和平, 不愛與人爭斗,但千萬不要因此以為醫師是好欺負的。他們的優勢在於回復能力強,HP較高,並且抗咒術
劣勢在於攻擊力低。
◆入職方法:
·等級條件:
不低於10級
·前提職業:
初心者
·任務觸發:
星秀村——老六
·任務內容:
去葯店幫老六購買葯品就可以完成任務,完成任務後可以選擇是否重新分配潛力點。
這些是大話水滸的職業,各有好壞,樓主慢慢選擇,還望樓主採納!
B. 陸游和王維哪個好啊,看技能感覺陸游好,但有
陸游的一字師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陸游應詔前往抗金前線南鄭,途經四川梁山(今重慶梁平)蟠龍山時,忽聞山頂鞭炮震耳,鑼鼓喧天。循聲而至,原來是當地官員和山民正在慶賀蟠龍橋落成。但見這蟠龍橋像一條蛟龍飛跨山澗,又如雨後的彩虹橫亘天際,如詩如畫。陸游不禁連連稱贊。當地官員得知來者是大詩人陸游,立刻捧出文房四寶,恭請他給蟠龍橋寫一副對聯。陸游略思片刻,運腕揮毫,在橋頭石壁上寫下了:「橋鎖蟠龍,陰雨千縷翠;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然後跨馬下山到縣城住宿。
陸遊走後,當地一姓肖的父女走來觀看。女兒肖英姑看完陸游的對聯,若有所思地說:「此聯不愧出自大詩人之手,只是有一字不太貼切,弱了氣魄。」
原來,這肖英姑出自書香門第,早年喪母。後來家中又不幸失火,燒毀了偌大家業。父親灰心喪氣,帶著女兒進了蟠龍山,父女倆在這如詩如畫的山中種地打柴為生。晚上父親常常挑燈教女,英姑天資聰穎,學習勤奮,長大成人後,詩詞歌賦、地理天文,無一不曉,無所不通,深得當地人敬佩。
且說英姑這無意中一句評論,不多時竟傳到了陸游的耳朵里。他聽後大為納罕,思來想去,卻不知哪一字弱了氣魄。
次日,陸游獨自一人來到蟠龍山,直奔肖氏父女所住的蟠龍洞。連喚數聲,竟無人回應。他沉吟片刻,信步走進洞中,原來英姑父女並未在洞里。陸游四下環顧,見一塊大石上放著筆墨紙硯,便鋪紙提筆,寫道:「為龍意蟠,洞府未然,不留空下,重見英山,求深何在,女才知返,姑悵去賢。」署上姓名,然後回身走了。
陸游剛走不久,英姑父女打柴回來,知是陸游來過。父女倆看著陸游那文不成文,詩不是詩的文字,經一番琢磨,方破解出這是一首七言詩:「重返蟠龍為求賢,未見英姑意悵然,才女不知何處去,空留洞府在深山。」
陸游回到住所,當晚又是一夜沒睡,仍未想出是哪個字不妥,第二天早晨,竟踏露又來到蟠龍洞。英姑父女聽見招呼,忙將他請進洞中。稍事寒暄,陸游直言向英姑求教,請她指出對聯中哪一字不妥。英姑含羞笑道:「大人,奴家乃山野村女,本不敢妄評大人之作。承蒙大人不棄,光臨寒舍,斗膽直言,不當之處,還望大人指教。」然後侃侃說道,「大人上聯『橋鎖蟠龍,陰雨千縷翠』無懈可擊;下聯「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若改為『一聲紅』豈不更妙?鳳凰叫而旭日升,有聲有色。不知大人以為如何?」陸游聽罷,沉吟片刻後,連聲贊道:「妙,妙,妙,好個『一聲紅』!真是一字師也。」
陸游心悅誠服,欣然來到蟠龍橋,將「片」字改為「聲」字。
C. 求三國全面戰爭各個兵種的最強兵及僱傭地點及方法
1l 答非所問 lz說的很對 例如弩手是巴蜀的最強 步兵是青州兵最強 騎兵象兵也巨強等等 我只知道這些 不好意思
D. 在曹操麾下,能力很卓越,卻被曹丕害死了的三個名將是誰
《三國志》記載:「帝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慎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意思是說,於禁回歸故國之後,曹丕打算派人出使吳國,出發前先去拜晚曹操的高陵,於禁到了高陵之後,見陵屋的壁畫上,畫的正是他最屈辱的經歷,於是他又羞又氣,最終發病而死。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曹丕算是三國最奇葩的皇帝了——他沒能斬殺一員敵將,卻差點殺掉己方陣營的名將曹洪,並害死了夏侯尚,嚇死了張綉,氣死了於禁,相信其他陣營的領導人,大約都會暗暗祈禱他再接再厲吧?
E. 我想知道徽商發展的歷史有哪些代表人物
唐代,祁門茶市十分興盛。南唐,休寧人臧循便行商福建。宋代,徽紙已遠銷四川。南宋開始出現擁有巨資的徽商,祁門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經商致富,分別被人們稱為「十萬大公」、「十萬二公」,合稱「程十萬」。朱熹的外祖父祝確經營的商店、客棧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稱「祝半州」。一些資本雄厚的大商人還在徽州境內發行「會子」。元末,歙縣商人江嘉在徽州發放高利貸,牟取暴利。元末明初的徽商資本,較之宋代大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餉,歙人江元一次助餉銀10萬兩。成化年間,徽商相繼打入鹽業領域,一向以經營鹽業為主的山西、陝西商人集團受到嚴重打擊,於是徽商以經營鹽業為中心,雄飛於中國商界。
明代中葉以後至清乾隆末年的300餘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無論營業人數、活動范圍、經營行業與資本,都居全國各商人集團的首位。當時,經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業」,成人男子中,經商佔70%,極盛時還要超過。徽商的活動范圍遍及城鄉,東抵淮南,西達滇、黔、關、隴,北至幽燕、遼東、南到閩、粵。徽商的足跡還遠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乾隆末年,封建統治日趨沒落,課稅、捐輸日益加重,徽商處境愈來愈困難。1831年,兩江總督兼管兩淮鹽政陶澍革除淮鹽積弊,改行「票法」,靠鹽業專利發跡的徽商開始衰敗典當業也因左宗棠壟斷及外國銀行的侵入而中落。茶、木兩商則由於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連年虧損。尤其是隨著提帝國主義入侵,外資滲入,國外商品傾銷,徽商經營的行業大多被其所替代。同時與帝國主義、軍閥官僚聯系密切的廣東、江浙財閥開始興起,只掌握傳統商業知識、技能的徽商,在商業領域逐漸失去其操縱、壟斷和獨占的地位,開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國時期,雖有個別徽商人物如黟縣鹽商李宗媚、歙縣房地產商人程霖生等嶄露頭角,但整體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頹勢。
徽商產生條件
1、古徽州處「吳頭楚尾」,屬邊緣地帶,山高林密,地形多變,開發較晚。漢代前人口不多,而晉末、宋末、唐末及中國歷史上三次移民潮,給皖南徽州送來了大量人口,人口眾多,山多地少,怎麼辦?出外經商是一條出路。
2、豐富資源促進了商業發展。徽商最早經營的是山貨和外地糧食。如利用豐富的木材資源用於建築、做墨、油漆、桐油、造紙,這些是外運的大宗商品,茶葉有祁門紅、婺源綠名品。外出經商主要是經營鹽、棉(布)、糧食等。
3、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以儒家文化來指導經商。
4、明清是我國商品經濟較發展的時期,明清已有資本主義萌芽,這是徽商鼎盛之時。 [編輯本段]徽商發展時期的特點1、遍布全國,與晉商齊名,到處有徽商足跡。
2、經營品種廣泛,鹽、棉(布)、糧食、典當、文具筆墨(文房四寶)。
3、吃苦耐勞、勤儉節約、小本經營、由小到大。
4、資本雄厚。如休寧人任福光在江淮從事販鹽,擁有船隻千艘,所銷之鹽占淮鹽的1/2以上。
清乾隆末年,關稅盈餘每年85萬兩銀子,而出口商品中徽商的茶葉為第一位。
揚州從事鹽業的徽商擁有資本四千萬兩銀子,而當時清 朝的國庫存銀僅7000萬兩。
5、經營之道。信守的經營理念是「講道義、重誠信」「誠信為本、以義取利」,在市場上取得良好信譽。
6、獲利致富後回報家鄉,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慈善事業。1805年黃河淮河大水,揚州徽商捐大米6萬石,200萬兩銀子。 [編輯本段]徽商的經營道德徽商經營行業以鹽、典當、茶木為最著,其次為米、谷、棉布、絲綢、紙、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縣人多鹽商,績溪人多菜館業,休寧人多典當商,祁門、黟縣人以經營布匹、雜貨為多。
徽商除了從事多種商業和販運行業外,還直接辦產業。休寧商人朱雲沾在福建開采鐵礦,歙縣商人阮弼在蕪湖開設染紙廠,他們邊生產邊販賣,合工商於一身。徽商經營多取批發和長途販運。休寧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間從事販鹽,擁有船隻千艘。一些富商巨賈,還委有代理人和副手。徽商還使用奴僕營商,休寧人程廷灝曾驅僮奴數十人,行賈四方。徽商在經營中注重人才,做到知人善任,注重市場行情,實行靈活經營。有一業為主兼營它業的;有根據不同行情、季節變換經營項目的。
徽商講究商業道德,提倡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義利兼顧。以勤奮和吃苦耐勞而著稱,在外經營,三年一歸,新婚離別,習以故常。徽商商而兼士,賈而好儒,與封建官僚混為一體,或相互接托。他們除以「急公議敘」、「捐納」和「讀書登第」作為攫取官位的途徑外,還以重資結納,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監、天子的庇護,享有官爵的特權。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躋身官僚行業,就督促子弟應試為官,自己也就成為官商。 [編輯本段]徽商的興衰徽州與經濟發達地區毗鄰,境內有新安江直通杭州,水路交通極為方便,山貨土特產品又極為豐富,有商品流通的物質基礎。同時徽州山多田少,耕作三不贍一,山民不得不「遠賈他鄉」。「求食於四方」。且徽州商人有「徽駱駝」精神,外出經商常常數午不歸,不辭山高路遠,雖山陬海隅,孤村僻壤,以至海外,亦無不涉足。
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經營的行業,主要是「文房四寶」、漆、扣和茶葉。成化以後,因明王朝改變「開中法」,把商人輸糧邊區,換取食鹽,在一定區域販賣的方法,改為商入在產鹽地區吶糧給鹽,聽其販賣。這樣一來,重要產鹽地區一一兩淮、兩浙,成為鹽商集聚中心,徽商占人地之利,逐漸以發展鹽業經營而雄飛商界。
明代中葉以後,徽商形成了鹽、典、茶、木四大行業。除比,還有布匹、絲綢、糧油、陶瓷、漆器、葯材、徽菜,以及山雜南北貨、京片百貨等多種多樣行業.對徽商來說,只要有利可圖;無業不就。徽商經營方式也靈活多樣,大體有這樣五種:一是走販(長途販運)二是團積(囤積居奇,賤買貴賣),三是開張(廣設店肆,開展競爭),四是質劑(經營典當,權子母錢),五是回易(以所多易所鮮)。也有前店後坊或設廠兼營直接生產的.如鄭天鎮、朱雲治在福建開采鐵礦、阮弼在蕪湖開設染織廠、汪長兮在房村製造麯櫱,都是一面生產,一面販賣,合工商業於一身。
徽商資本,開始雖多由小本經營致富,但也有官僚資本參雜其中。商人家屬已成顯宦,享受特權明清都禁止官吏經商,但官僚家屬不禁止,增殖資本;或由其他官吏委託巨款,代為營運.分得潤余。明代以財富稱雄的徽商,往往以錢財珍寶結納權貴。如墨商羅小華,為明代權奸嚴嵩的兒子嚴世藩的入幕之賓。富商吳養晦說:他的大父曾欠納鹽款20餘萬。如不勾結權貴,豈能欠下國家這筆巨款。
徽商興盛於明中葉以後,歷時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漸趨衰落,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清道光十一年,兩江總督陶澍,革除淮鹽積弊,實行票法年之間,不僅使過去虧欠商人的數千萬兩鹽課得以銷除,反增加收入以千萬計,鹽商利益受到重大打擊。所以,陶澍初議革除鹽弊時,鹽商蠹吏都大肆反對.世以鹽業起家的身為三朝乾隆、嘉慶、道光宰相的歙縣人曹振鏞雖然不好出面反對,也因鹽政改為實行票法,徽商遭受損失,酸留溜地說:鹽政改革「焉有餓死之宰相家」。盡管曹振鏞這樣說,旦鹽政的改革對徽商的打擊還是極其重大的。
二、清咸豐三年,戶部占侍郎兼管錢法堂的歙縣人王茂蔭,認為要想鈔法行得通,辦辱好,必須依靠商人,要給商人以運轉的方便,也要給商人以尤惠的利益。他的這個建議,不但沒有被弈許採用,反以為受苟人指使,嚴加斥責。這樣對經營錢業的徽商打擊也很大。
三、清康乾時,對典商查禁重利,後又加增典稅,左宗棠更增質鋪歲月,而典商幾敗。咸豐四年起實行「厘金」,稅卡林立。向以長途販運為能的徽商,賺錢也不象過去那樣容易了。
四、鴉片戰爭以後,資本主義國家的舶來品,傾銷於我國各地,徽商經營的手工業晶,敵不過外商用機器生產的商品,就是「只此一家」的徽墨,也受到舶來品鋼筆、墨水的沖擊。同時,隨著洋商的出現,國內買辦階級勾結官紳,也成了徽商的勁敵。
五、泥古於封建生產經營方式的徽商,在與新興的閩、粵、江、浙商幫的競爭中,逐漸為其壓倒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咸豐同治年間,徽州戰亂延綿年之久,開始是團練的輸捐搜刮,後是曾國藩督師祁門又縱兵大掠,使全郡窖藏一空,加之太平軍與清軍攻防爭奪,激戰不斷,殘酷地焚、燒、殺、擄,屍首遍野,廬舍為墟。徽州慘遭自古以來罕見的災難,使得徽商在人力、財力、物力上受到嚴重的摧殘。總之,徽商是封建社會經濟的產物,歷史雖然很長,但由於沒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時期,就決定它的不可避免的衰退命運。 [編輯本段]徽商精神賈而好儒的文化精神
如果從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物質、精神兩個文明建設齊抓並舉來看,明清徽商大部分人可謂自覺做到了這一點。當然徽商的物質、精神文明與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社會主義物質、精神文明具有本質的不同。
徽州地區有著濃厚的人文歷史情趣,再加上徽州人本身的聰明雋秀,重視教育(有「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之說),他們可以說普遍具有一種解不開的文化情結。「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商致富後的徽商自然要追求自己的文化精神生活。
因為徽商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根底,所以經商之餘,有的借書抒懷、有的吟詩作文、有的浸淫音律、有的以畫繪意,雅然情趣,樂不可言。在徽商大賈中能詩善文的幾乎比比皆是。
如以徽商最為集中的揚州為例,清朝文人陳去病說:
揚州的繁華昌盛,實際上是在徽商的推動下出現的,揚州可謂是徽商的殖民地。……而以徽州人為主的揚州學派,也因此得以興盛。
這很鮮明地說明了揚州學派與揚州徽商之間的關系:徽商在促進商業的發達的同時,同樣也參與和促進了學術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從而取得物質、精神文明雙豐收。
不僅揚州如此,其他各地的徽商也是如此。這里以在蘇州經商的徽商程白庵為例,略加說明。
程氏是徽州大族,自從他們祖先晉朝太守梁忠壯公遷徙徽州以來,世代子孫繁衍,散居在歙縣、黟縣、休寧等地,人口多達數千家。因為歙縣、黟縣、休寧等地處山區,僅靠數量極其有限的農耕田地來滿足日益繁衍的人口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們大多出外經商謀生。
雖是士大夫之後代,但他們不避諱工商業,不以經商為恥,而是將工商業看成是與農業同等重要的行業。食鹽、竹木、珠玉、犀象、玳瑁、果品、棉布以至於餐飲,總之根據市場需求他們無所不經營;天下都市繁華所在,無處沒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商場成為叱吒風雲的領袖人物,程白庵就是其中的代表。
程白庵幼年時在父母督促下讀過書,因而他深諳為儒之道。後來他隨著鄉族人到蘇州經商。經過幾十年的商場磨練,他日益成熟,儼然成為當地商人領袖。
然而,他的領袖風范不僅僅在於他商場上的成功,吸引人的更在於他的為儒之道或者說是他所追求的文化精神。在蘇州經商,他下自工商百姓,上同官僚士大夫,無所不交。因為他舉止言談有儒者風范,所以蘇州的士大夫們也都非常喜歡和他交遊。蘇州都太僕先生喜愛他為人淳樸,所以為他住所題詞為「白庵」,他也因此被人親切地稱為「白庵翁」。
那麼程白庵是怎樣追求他的文化生活的呢?在商場經營中又如何展示他的為儒之道的呢?我們通過一個事例來看。當時在蘇州有一位大文豪叫歸有光,他可是海內知名的人物。然而這樣海內知名的文人和程白庵的交情可是非同一般。在程白庵80大壽的時候,他指定要歸有光給他寫壽序。歸有光不僅給他寫了壽序,而且在壽序中還熱情洋溢地贊揚了程白庵「士而商」、「商而士」。歸有光在壽序中說:「程氏子孫散居徽州休寧、黟縣、歙縣之間,戶口繁衍達到幾千家。在這個大家族之間,他們喜好讀書,常常以詩書酬答往來。如此來看,出生於這樣重視詩書禮儀的大家族,程白庵不就是『士而商』嗎?然而先生雖然經商,但他言談舉止謹慎小心,為人處事好義樂善,而且喜歡以詩文歌賦與文人士大夫交際,這難道不是通常所說的『商而士』嗎?」
一個普通商人受到一代文豪的如此贊譽,可見不簡單。若然程白庵是個純粹只知追求蠅頭之利的商人,是不可能得到文士如此贊譽的。可見,程白庵在商場成功的同時,他在文化建設方面亦有不同凡響的建樹。起碼,他在蘇州是個開風氣之先的商人。
按明清文人士大夫交遊的風習,他們聚會交遊,一般有詩酒唱和、論書議畫的時尚。若然想得到他們的青睞,這人必然是博學深究之人,有時還要有發人深省之見。可見,若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不要說贏得士人的青睞,就是立足他們之間,也難免是嘲笑的對象。可是,程白庵不僅贏得了士人(而且是在文風盛行、才子輩出的蘇州)青睞,甚至是獲得了文人領袖的熱情贊譽,這難道是不通筆墨的一般商人所能做到的嗎?
翻開徽州的方誌及相關文獻,類似程白庵這樣「賈而好儒」 的徽商舉不勝舉。徽商「儒術」與「賈事」的會通,充分說明了經濟與文化的互動關系。徽商正是意識到文化素質同商業經營有很密切的關系,於是他們注意吸收文學、藝術、地理、輿圖、交通、氣象、物產、會計、民俗、歷史等方面的知識,並推動了他們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同時,徽商商業實踐又衍生出獨特的商業文化,這種商業文化隨徽商的經營活動而流播四方,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明清實學的發展,從而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內容。另外,徽商文化人作為商人流寓四方,把他們自身的文化形式傳播到各地,同時又吸收各地文化營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總而言之,徽商在從事商業經營貢獻於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參與各種文化活動,為封建時代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F. 戶外知識:戶外登山徒步旅行探險穿越野外露營野外生存裝備知識求生技能自助游等...
背包的大小要看出行路線遠近而定,一般在本市周邊出行30升左右即可。如果出滬做長
途出行的話,MM們要有一個55升左右的背包,GG要有一個65升以上的背包;在選擇購買背包
時一定要反復背試(最好可以有負重測試)並且一定要向有相關技術的營業員請教背包的正
確用法,否則出行時會起不到減輕負重,均勻負擔的作用。有關背包的選購以及使用資料很
多,曾經在此版塊有貼子,如果你需要知道詳細知識,自己可以細查。買包時不一定要最
貴,重要的是要合適自己的身體的背負系統,面料我個人認為要結實,輕度防雨,在購買時
如果背包沒有自帶防雨罩,那你別忘了同時買一個背包防雨罩。
徒步者最重要裝備之二
鞋子:
鞋子和背包被稱為徒步者最重要的裝備,因為鞋子的好壞將直接關繫到你的人身安全。
你一定要選擇一雙好的登山鞋。登山鞋最好是高邦的,可以保護你的踝骨,人在長時間徒步
時踝骨很容易受傷(我深有體會)。如果你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選擇一雙好的鞋子上
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是值得的。我個人認為最好是GX防水透氣面料,並且買鞋一定要到
正宗商場或專業戶外商店選購品牌的鞋子。(註:試穿鞋的時候請牢記一定要大半碼或者一
碼,當你穿好後可以用手指測一下後跟,空隙在一指左右。)
如果你將作長途旅行,或者己知有涉水,那你該准備一雙溯溪鞋做為備用,當然你也可以買
一雙便宜的解放鞋。
徒步者外著服飾: (從外到里,從上到下)
1、沖風衣褲:
在每次出行的時候無論春夏秋冬,帥哥靚妹一定要穿長衣長褲。在穿越灌木亂草時會很好
的保護自己的身體,當然最好是防水。最好是穿沖鋒衣褲或快乾衣褲。在長途徒步登山時千
萬不要穿牛仔衣褲,因為如果出汗或下雨。牛仔衣褲很容易弄溫,這樣會成為你的負擔影響
兩腿的行動。
2、內衣褲:
我建議貼身衣服建最好不要穿全棉的,因為全棉的內衣吸汗性比較好,在高寒地帶由於內
衣濕透會讓你覺得寒冷,在國外登山界,全棉內衣被稱為「死人穿的衣服」,當然我們只是
一般的徒步穿越愛好者,情況並沒有這么可怕。我建議可以買類似「天蠶衣」之類的內衣
褲。
註:關於戶外服裝三層概念
防風(雨)層 有沖鋒衣褲最好了,沒有的話輕便的雨衣褲也行。保暖層, 抓絨衣就行了
(一般沖鋒衣都有可脫卸的抓絨夾里) 行進過程中是不會覺得冷的, 中途休息以及到達營地
後一定要注意保暖 把能穿的都穿上。內衣 排汗性能是關鍵 建議穿著專業一點的戶外排汗內
衣,尤其冬天出行或去較高海拔的地區。當然在夏天天氣炎熱的話 休閑一點的長袖襯衫T恤
和長褲就可以了,有快乾衣褲那就更好 ,再備上一套雨衣褲, 就不必死板的講究三層概念
了。關於夏天穿T恤要穿短袖,不能穿無袖,領子最好是翻領,可以避免脖子曬傷。
3、帽子和頭巾:
你可以選擇一頂一般的運動帽,最主要是能遮陽光,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那種寬檐帽,它不
僅可以遮陽還可以防雨,在高寒地帶帽子還能夠減少你頭部的散熱;人體的熱量有相當大的
比例都是從頭部散發掉的,氣溫低的時候尤其如此。當然在天熱的時候你也可以選擇一條頭
巾,我個人認為頭巾的散熱性比較好。也覺得比較舒適。
4、墨鏡:
用於遮陽。夏天時更為重要,山頂在太陽直射下會讓你睜不開眼。但同時也會會帶來視覺
的誤差,所以在陰天或危險路段時請慎用。
5、手套:
無論是上山或下山,不論是天冷還是天熱,你必需要有一雙手套。因為在亂草中和山石中
行走時會給你起到有很大的保護作用,但要注意一點的是,帶著手套會降低手的敏感度。(
握著MM手的時候覺得不夠溫柔,嘻嘻,開個玩笑,別介意,寫得有點累了,休息一下再
寫。)
6、襪子:
我前面說了在選擇鞋的時候會大半碼或一碼,現在說到襪子那就是在出行的時候你該選擇
一些厚實的襪子,因為長途爬涉,如果襪子太薄,很容易磨破你的腳,如果襪子薄你可以穿
兩雙。
保護勞防裝備和葯品:
1、護膝和護踝:
如果你准備做長距離的徒步那我覺得有必要帶一雙好的護膝和護踝,特別在下山的時候由
於負重,你的膝蓋會承受很大的壓力,並且膝蓋的損傷是很難恢復的。或許有的損害會影響
你的一生。往往在徒步中會有碎石路段,所以你也該有一雙護踝。
2. 葯品:
一個人在出行的時候你必須帶著常備葯品,在很多活動中你將來不及得到別人的幫助,並
且在有的葯品裝包過程中盡量的放在容易快速拿到的地方。我的醫葯箱中備有:雲南白葯
(粉狀,噴霧劑)、蛇葯、感冒葯、創可貼,綳帶、止血帶、紗布、止瀉葯-------)僅供參
考。不過在集體出遊的時候可以公共購買些共同葯品,比如凈水片,十滴水等等這樣可以減
輕你的負重。
3. 防曬霜
特別在夏天戶外運動中,因為日光直射容易燒傷皮膚你可以少量攜帶。
4、毛巾和洗漱用品:
最主要用於擦汗。在行軍時你可以用一個快掛掛在容易取到的地方,出汗的時候可以直接
擦汗。在有溪水的時候你可以洗臉,這樣會很方便。另一個用途是在灰塵多的地方可打濕蒙
在口鼻處,抵擋灰塵。盡可能帶小的牙膏(自己預算一下夠用就行)
戶外露宿裝備:
1. 帳篷:
在帳篷的選擇上最重要的是防水指數要好,其次是防風性能。要注意的是重量問題。一般
的帳篷重2。5公斤左右,如果超過3公斤以上的在購買時請慎重。還有我建議盡可能不要買單
人帳,因為雙人帳和單人帳的份量相差無幾,並且一般都會是集體活動,如果雙人帳還可以
相互減負。
2. 睡袋:
睡袋的選擇由於材質關系,價格相差很大,對人而異,我不想推薦買何種材質的睡袋,不
過一般買睡袋你要選擇一隻適合在零下5度左右的睡袋,因為此標准睡袋的適用期比較長,既
使在夏天,夜晚的山頂氣溫也會很低。你可以考慮買一個睡袋內襯(方便洗滌)。睡袋並不
需要常洗,每次活動回來只要在太陽下照射就行了。
3、防潮墊:
防潮墊的選擇和睡袋一樣,有多樣化,價格相差也很大,有自動充氣似的,有手動充氣
的,有防滑的。不過我認為做為新驢,買一個能用的便宜的比較合適的就行。不過別忘了配
一個防潮墊套(答案在你出行的時候自然分曉)。
戶外行動必備品
1、頭燈或手電筒:
在夜行或露營中,一定要配有頭燈或手電筒。(最好是頭燈)帳篷燈可以暫不考慮。如果准
備長進間夜行一定要備足電池。
2、繩子:
繩子是急救的必備工具,對繩子我沒來得及做詳細調查,只是有空的時候會照著(生存手
冊)中學習一些結繩法。據我了解大致繩子可分動力繩和靜力繩,又有主繩和保護繩之分。
團隊出行特別是一些登山難度較高的穿越活動中,繩子是必備的,這樣可以提高活動的安全
性。但說實話參加過不少的活動但從來沒有用到過繩子,因為主繩價錢又貴又重所以本人也
沒買過。但俱樂部有這些裝備,如有需要自然有領隊備齊。
3、防潮袋:
對於防潮袋可以自己掌握,但我個人認為是必要的。因為在你行軍特別是溯溪時可以把比
如照相機、手機、錢包、證件等所有零散物品放放其中,當然也可以將食品放在其中。不會
因為你的在涉水摔倒而濕掉。
4、雨衣:
每次活動我們都是風雨不阻的,所以在活動中碰到下雨的可能性很大,你有一件雨衣會讓
你免去淋雨之苦。當然有很多沖風鋒本身的防水性就比較好。我個人就不習慣穿雨衣。
5、刀具:
多次的出行活動大家認為最適用的刀具就是瑞士軍刀,因為它的刀很鋒利而且功能很多。
我相信瑞士是你的首選。並且你要將刀放在最容易取到的地方,平時不用的時候不要亂扔,
要保護好它的鋒利性,在戶外有很大的用途。比如:如果在戶外被毒蛇咬傷,或許就會用它
來開口放血--------
6、火種
最好是可以防風的,個人推薦ZIPPO還不錯,可以防火,不過在高山上是不行的,缺氧情
況下根本點不燃。一般可以帶粗一些的火柴,還有一種據說可以點一萬次的火柴。我試用
過,好象還行,最重要的是你該擁有一個防水防潮極俱的火柴罐。
註:不去極限環境的話,打火機也用不上,而且很多地方山林防火,不能點篝火 保險起見帶個
質量好一點的一次性打火機或者防水火柴就行了(煙民另當別論)
7、爐具、防風板、個人餐具
有爐具你就可以喝上熱的水,吃上熱的飯。不過並不一定要人人擁有。一般一個爐具和一
個扁罐可以滿足三個人的三頓口糧。如果有爐具就配上防風板。最好帶一隻可以用來煮燒食
品的餐具。
8、通訊裝備
一個團隊活動有必要有對講機,這樣領隊和壓隊可以控制行軍的速度和知道隊伍行軍情
況,有緊急情況下便於聯系。個人你可以配一個救生哨。但千萬不要沒事的時候亂吸一氣。
否則很容易讓人緊張和誤會。
9、GPS:
我個人還沒有擁有,所以無法給於參考意見。
10、指南針:
你不一定要擁有,但如果想擁有千萬別買假貨,否則會很危險,市面上各種指南針很多,
我想軍用的應該比較合適。
11、水袋和水壺
至少擁有一隻一升的水壺,當然帶水的時候似行程而定,如果要穿越一天的無水區,那你
必要帶足三至四升水。(注:水是必備的,但在行軍途中,萬萬不能因為口渴而狂喝。)
12、垃圾袋
每次出行你必須帶好垃圾袋,它可以用來裝你的臟鞋放在帳蓬里,最重要的是做為徒步者,
在野外你留下的只是腳印------
13、快掛
用途很多,比如可以掛毛巾,也可以把帶走的垃圾用快掛掛在包的後側等等。
食品:
一般短途(兩三天的活動)可以帶一些方便麵和麵包,方便包裝的榨菜以便大量出汗後補
充鹽份,但是要說的一點就是方便麵其實是最沒有營養的食品,在做長途徒步中並不合適帶
方便麵,一般可以帶些米和臘肉紅辣椒之類的東西,還一定要帶足合適的壓縮餅干(迷路或
者其他時可以備用),可以帶一些牛肉乾,巧克力之類可以快速補充體力的食品,也可以帶
一些含有維生素葯片和糖.其他零食自己選擇,不過我不主張帶口香糖,如果你在嚼口香糖
的時候一定要做好環保,千萬不要在野外亂丟.
(註:盡量不要攜帶過度包裝的食品,剩餘食物和可降解包裝垃圾可以深埋處理
不易降解的包裝垃圾應該帶走不可亂扔,人在極度疲勞的時候往往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切忌
切忌 !!另外山村處理垃圾的能力有限,山民環保意識薄弱,往往將垃圾往河道和山谷一倒
了之 所以盡量將垃圾帶到頗具規模的城鎮再處理.)
關於攝影器材:
如果長途行程,我認為不要帶太重太大的相機,越小越好,最好是數碼相機。更不要帶三
角架以增加負重。
證件:
最好帶著身份證,或其它有效證件。
.
> 我來回應
G. 為何李自成會被兩個山民用鐵鏟殺死,單兵作戰能力這么弱
歷史上一代領袖李自成到底是怎麼死的?對於他的死因,網上爭議很大,有人說李自成沒有死在九宮山,而是剃度出家當了和尚,無憑無據,誰也說不準。
由此看來,李自成的單兵作戰能力,跟普通的明朝士兵是一個水平的。這樣就能解釋的通,兩個山民用鐵鏟打死了拿著武器的李自成。要是把曹文詔、努爾哈赤這樣的猛人放在九宮山上,幾個山民恐怕連他們的一根頭發都碰不到。
H. 男子殺女友後深山藏了16年,喪失語言能力,那他在山裡吃什麼
2004年,蘇州市吳中區發生一起命案,一名年輕女子被害身亡。警方通過調查發現,與其同居的男友在案發後不知去向,有重大作案嫌疑。原來,受害人男友在殺人後, 與父親一起逃往雲南大理的深山中。16年間,嫌疑人連電話卡都沒有辦過,每周的娛樂就是到山腰的一家加油站,蹭網下載電影打發時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曾經犯下的罪惡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蘇州警方破獲一起16年前的命案,受害者終於沉冤得雪。
目前,犯罪嫌疑人費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其父親因涉嫌包庇窩藏罪均已被依法批准逮捕。
一激情殺人,這輩子幾乎被毀,不知道16年裡,費某每天晚上是否有後悔過?
I. 曹操麾下最悲劇的三位名將分別是誰,能力怎樣
《三國志》記載:“帝遣使吳,先令北詣鄴謁高陵。帝使豫於陵屋畫關羽戰克、龐德慎怒、禁降服之狀。禁見,慚恚發病薨。”意思是說,於禁回歸故國之後,曹丕打算派人出使吳國,出發前先去拜晚曹操的高陵,於禁到了高陵之後,見陵屋的壁畫上,畫的正是他最屈辱的經歷,於是他又羞又氣,最終發病而死。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曹丕算是三國最奇葩的皇帝了——他沒能斬殺一員敵將,卻差點殺掉己方陣營的名將曹洪,並害死了夏侯尚,嚇死了張綉,氣死了於禁,相信其他陣營的領導人,大約都會暗暗祈禱他再接再厲吧?
J. 誰知道那些特種兵技能
中國特種兵的訓練項目
地點:華北某地北京軍區某特種作戰部隊訓練場。 狂沙。亂草。冷風。上校馬茜站那,肩上銀星閃耀著生硬的毫光。從他高大的身後放目望去,身著迷彩手握鋼槍的特戰士兵,正列隊而過。他們步伐鏗鏘有力,軍靴砸地,沙塵湧起。上校目光銳利,於高處掃過他的士兵,自信地微微一笑,對身後的記者說: 「我們是共和國歷史上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特種作戰部隊!」 野戰生存,人比動物兇猛 某年5月,正值初夏。 五台山茫茫原始森林,仍陰森寒冷。分隊長趙雲鵬帶著5個人的小分隊,將穿過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叢林。隊員的武器裝備是防暴靴、野戰佩刀、新式輕武器和一頂頭盔。 臨出發前,每人口袋被掏空,一分一毛的零鈔都被收攏,裝進機關幹部們提前准備好的牛皮紙信封,然後寫上各人的姓名統一收存。軍用挎包里,分給每人的口糧是:l公斤大米加上 5小塊壓縮餅干。憑這少得可憐的糧食,小分隊要急行軍7天7夜,行程100餘公里,中途須翻越一座海拔2700米的高山。 高山溫差大。山下溫暖如春,山頂積雪皚皚。小分隊先是盡量忍著飢餓,把口糧保存到最需要的時候才享用。吃野菜,雖然苦澀難咽,但終究可以飽肚。但越到高山,越野菜難覓。到第3天時,口糧告罄。 趙雲鵬說,在原始森林,沒見過我們當時的「饞樣」,就不知道什麼叫「動物兇猛」。小分隊每遇枯樹,就揭下大塊的爛皮,時有成千上萬的螞蟻四散狂奔。一開始專吃螞蟻蛋,嚼在口中什麼味也沒有,只是舌頭一片麻乎乎。後來也不再挑剔,捧起一把活螞蟻狠著心腸往嘴裡塞。「咔嚓咔嚓」用牙一頓猛咬,螞蟻在嘴裡亂跑。那情形叫人終生難忘。後來蟻窩也難找到,便捉蚯蚓。在小河邊的濕地,用野戰佩刀挖下去,便可見蚯蚓出沒。先是用鋼盔放水煮,可能是肉太嫩,一揭鍋蓋只見一鍋泥湯。便放火上烤著吃,據說味倒不錯,就是惡心得慌。最壯觀的是捉蛇。在山的陽面,於巨石上總會有長蛇盤踞,懶懶地曬太陽。小分隊自己動手削制了捉蛇木叉,對准蛇的頸部猛叉下去,再捏住蛇尾狠抖,數米長蛇便骨頭散架,癱在地上。蛇肉是叢林中最美的佳餚。可惜海拔太高空氣稀薄,水的沸點過低。「水煮蛇肉」硬得象皮筋,時常用牙狠命撕咬一塊下來,蛇肉仍在滴血。特種兵總有超人智慧,他們開始把蛇肉切片放石板上燒烤,抹上食鹽倒確別有一番風味。 叢林深處,偶有人跡。多是在此護林的山民。山民一見解放軍捉蛇,都嚇得渾身出汗。這種蛇頭呈三角形,扁平得象把鐵鏟。從肛門到尾端僅5寸來長,據說其毒無比。山民們稱,若手指被這種蛇咬上一口,應立即剁下否則必死無疑。 野戰行軍途中毒蛇並不可怕,怕的是老天爺找麻煩。特種兵夜宿都攜有單兵帳篷。有一天半夜突然天降冰雹。一個一個冰雹足有雞蛋大小,且來勢兇猛。尼龍迷彩縫制的軍用帳篷竟被砸出好大的窟窿! 惡劣的環境最考驗特種兵的意志。有一天,小分隊從山底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高峰,途中盡是懸崖峭壁,稍有不慎就會摔成碎粉。誰也不敢回頭看,腳下是無盡的深壑和絕壁,令人頭暈目眩。當時,某電視台軍事部派出了精乾的采訪隊伍,准備全程跟蹤報道特種兵是如何野外生存的。只一天,記者們就撤退了。 7天後,小分隊按時到達預定地點,完成了此次上級賦予的任務。在趙雲鵬的戰地筆記中,記載了這樣一組數字:「5個人行程100公里,歷時7天7夜。 途中——— 捕蛇35條;挖蚯蚓100餘根;捉螞蟻20窩。 彈弓獵鳥15隻;狩獲野兔2隻。 食用野菜25公斤。 遭遇野豬1次…… 特種訓練,銅頭鐵臂顯神威 特種兵訓練鍛煉的是「走、打、吃、住、藏」的能力。小分隊在原始森林裡戰天斗地完成艱巨任務,完全得益於艱苦得近乎殘酷的特種軍事訓練。 記者經特種作戰部隊首長批准,當了兩天「特種兵」。住到軍營,方知更多特種兵訓練的內情。 雖然都是特種兵,但由於執行的任務各異,因此在日常訓練上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科目都體現了一個「嚴酷性」。其內容包括:(一)戰鬥技能訓練。要求每一個特種兵熟練掌握本軍和外軍的各種武器,包括各種槍械、手榴彈、槍榴彈、小口徑火炮和反坦克武器,徒手格鬥更須技藝超群。每個特種兵都能適應巷戰、夜戰,並能搜捕、脫險逃生。(二)機動技能訓練。各種車輛的駕駛固然不在話下,熟練地排除故障和使用機動工具上的設備及武器更是基本要求。(三)滲透技能訓練。跳傘、攀登、穿越雷區、識圖標圖及遠距離越野行軍,這方面優秀的特種兵與同職業的運動員相比,其能力當不相上下。(四)偵察諜報技能訓練。主要有觀察潛伏、竊聽、捕俘、審俘、照相等多種獲取情報的手段,必要時還須使用密碼通信聯絡。 這是特種兵某分隊野外駐訓的一日生活。 早4時30分起床。到小樹林靜坐采氣練「靜氣功」。6點整開始爬山或長跑。負重長跑每人最多時肩背10塊紅磚(整齊碼放在麻袋中,用背包繩捆紮結實),全速奔跑。要求在25分鍾內跑完5公里路程。往往是1個星期磨爛1條麻袋,一個月下來紅磚貼肉的一面就發白浸油,這全是特種兵的血汗塗抹! 吃過早飯,上午訓練開始。練鐵砂掌。肉掌擊打用綠豆、鐵砂灌制的特殊沙袋15000多下。先是手掌三分之二長起老繭,再是整個手掌厚度增加一倍。
雙手皮裂肉爛流血是常事,天天用秘方配製的葯水浸泡,既消炎又增功力。待手掌外表恢復如初時,「鐵砂掌」功夫已練成。練頭功。要求氣沉丹田,先用軟木片後用硬木板,不斷拍擊頭頂。練到一定功力,再撞樹撞牆。待頭頂毛發脫落,並形成2毫米厚的老繭時,即可頭開酒瓶或紅磚。這種硬功訓練,是把中華傳統武術的精華運用到了訓練中。副連長武目剛,一位英俊的東北小伙。記者有幸目睹他的神功絕技:一運氣,上掌下去,整齊碼放在鐵凳子上的6塊紅磚,頓時全數斷裂。拍去手中碎磚沫,他手舉2塊紅磚,腦袋狠狠一頂,「(梆)!」一聲悶響,頭到磚斷……武目剛告訴記者一件趣事:1992年,特種兵軍事訓練匯報會上,幾位新兵技藝初成強烈要求上場「露一臉」。有個山西兵,拿一塊紅磚往頭頂上砸。勁使得不小可磚頭仍完好如初。台下一陣鬨笑,把新兵弄得急了:他一閉眼,照著自己腦瓜又是一磚頭。磚是斷了,可這位新兵也找不著北了。只見眾目睽睽之下,他搖搖晃晃地扭著「秧歌」跑出表演場,抱住一棵大樹才穩住了神…… 特種兵們吃過午飯,稍事休息,下午又投入訓練。分隊長趙雲鵬說,他們分隊在特種兵「尖子兵」比武前的超負荷訓練中,每早要負重奔襲10公里,人均背4枚手榴彈,腳捆沙綁腿,共計4.5公斤。每天,特種兵要做單雙杠一二練習各200個以上;跑400米障礙2次,第一次「熱身」熟悉場地,第二次掐表定時間(不超過1分45秒);投擲手榴彈數百次,每次須超過50米;一分鍾內,俯卧撐100個或70斤杠鈴手推60下。 特種兵人人都腳上打過泡。戰士向傑記得,在1998年12月份野營拉練到河北懷來縣時,他的腳被磨出了雞蛋般大小的「巨泡」。光血水,衛生員就用注射器整整抽了五針筒!如果「幸運」,在急行軍途中還可遇到難得一見的「連環泡」,即外面大水泡里還套著一個小水泡,這種泡盡管稀少,可讓人苦不堪言,走起道來必須一顛一跳。 特種兵陸地作戰,一向以英勇、頑強、兇狠著稱。京城某報關於這支特種部隊的「揭秘」報道中,曾有特種兵背著80斤裝備於荒野追趕野兔的精彩描繪。就記者親睹的特種兵神技,相信足能讓人嘆為觀止。 山東漢子李志剛,號稱特種兵中的「傳奇中尉」。為了練臂力,李志剛一年曾拉壞過5把彈簧拉力器;臂力棒更是要2根一塊擰才過癮。攀登是特種兵基本技能。應記者一再要求,李志剛答應為我們露一手。只見他脫下毛料軍裝,換上迷彩服,穿上膠鞋,在機關辦公樓前輕松站定。就這,他手一指直通5樓樓頂的牆垛說。記者甚為詫異,這是一棟普通的樓房,牆面筆直光滑,無處「下手」啊! 只見李志剛雙手撐在牆垛兩角,兩腳內側緊貼牆面,然後一運氣整個身子騰空彈起,躍至半米高處仍呈起始姿態。如此者數十回,李志剛已到5樓樓頂。一看手錶,這位「傳奇中尉」徒手攀登5層高樓,整個過程不過19秒! 這還不算絕的。李志剛來到一排平房前,立定,屏息靜氣。突然一聲吼,人已發足狂奔。距平房約一米處,他飛身躍起,左腳蹬牆提身一縱,右腳已跨到房檐。與此同時,兩臂已按在屋頂,只一撐,整個身體已立於房上!飛身上房,僅用3秒! 對於特種兵來講,作戰時間的長度與生命成反比。狠、准、穩,是特種兵克敵制勝的最高准則。李志剛說,特種兵飛檐走壁固然重要,徒手格鬥更須技藝超群。所以特種兵一出手,一招即致敵死命;空手對匕首、鐵鍬、木棍或一人對數敵,三五秒鍾對手死定! 三棲作戰,上天入海勝「超人」 特種兵執行的特殊任務,決定了每個士兵都一人兼備「陸、海、空」的戰鬥技能。 1996年3月份,在司馬台「世界滑翔日」的開幕式上,來自世界的滑翔愛好者齊聚一堂,鉚足著勁欲一顯身手。天公不作美,預定時間剛過,風速就超過了6米,風向氣流異常紊亂。世界一流的滑翔高手只好「望風」興嘆,不敢上天。特種兵們做為特邀嘉賓派出了自己的表演隊伍。副參謀長一聲令下,五彩的動力傘迎風飛翔,把老外全嚇了一跳。動力傘,是在傘身上安裝了動力裝置。一般4級以上風力或雨天都不能飛行,空中有稍大的破塑料布或廢紙片撞擊,都會發生危險。但我們的特種兵不僅能在極惡劣的情況下全天候飛行,而且能表演各種高難度的「空中雜技」:人在200米空中,將傘翼折疊三分之二,自由墜落到50米處時再抖開繼續飛行。高手甚至可以雙腳踏著水面超低空飛行。人類畢竟不是飛鳥。在官廳水庫的一次動力傘訓練中,一位戰士落入水中,全身被亂水草纏住。他奮力遊了二三十米,終力竭昏迷,被一位村民發現劃船救起。上士賈雷有次在空中遇上亂氣流,傘翼被風刮折疊。他連續抖了18次才將傘打開,下地後渾身被冷汗浸透。 因為高速轉動的螺旋槳攪動的巨大氣流,會對傘兵構成致命威脅,所以從直升機上跳傘,就連空降兵也很難做到。在廣州的一次諸兵種合成演練中,特種兵從直升機上跳傘,因南國水多,放眼望去著陸點盡是汪洋。特種兵操縱降落傘全部成功落到陸地,兄弟部隊卻大多「失足」落水。 1996年5月,老兵朱愛民赴保定訓練。那天天氣極差,而且在高空下落時有根傘繩出了故障抽不動。情急之中,他自由墜落有20秒後打開了備份傘。「神兵從天降」,著陸點卻是市郊的蔬菜大棚。綳得緊緊的塑料薄膜被朱愛民砸了個大洞。
未等小朱反應過來,他已站定在了一片西紅柿的海洋里。大棚里有位老太大正在收摘蔬菜,被從天而降、頭戴傘盔、身披白袍的「天兵」嚇跌了老花鏡,失聲驚問:「你來幹嘛?!」 事後,部隊按群眾紀律賠了老鄉100元損失費。 合格的特種兵,除了是天上神兵,地上猛虎,同時還應該是海底蛟龍。有道是水火無情,潛水訓練既艱苦又危險。首先,潛水員必須耳好、牙好、鼻子好,否則入水後會因水壓過高而受傷。 特種兵經過嚴格訓練,能潛入24米深的海底執行任務。武裝泅渡時,身著迷彩服、膠鞋,背4枚手榴彈、l支沖鋒槍和灌滿水的水壺,在裝具重達10公斤的情況下,特種兵要在48分鍾內游完3公里! 海水裡最怕腿抽筋。中士班長向傑在黃海訓練時,曾突然左腿劇烈抽筋,無法動彈。無奈,憑著高超的水性他背著重物浮在狂風巨浪的海面上,用手狠扳大腳趾,過了好幾分鍾才恢復正常。生死關頭,特種兵就得比任何人都要冷靜、冷靜更冷靜! 部隊長說,中國特種兵要做世界一流 在百忙之中,北京軍區某特種作戰部隊的部隊長馬茜上校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馬茜42歲,原藉山東德州,生在山西。國字臉,濃眉,目光銳利如刀。一提起特種兵,剛剛走下訓練場的馬茜侃侃而談。他思維敏捷,說話乾脆,絕不重復。下面是記者根據其原話整理的訪談內容。 我們特種作戰部隊,在我軍最初叫步兵偵察,也曾叫「敵後偵察隊」。當時的裝備是「一把繩子一把刀」,打起仗來「拳打腳踢地上跑」。 我軍真正意義上的特種作戰部隊,首建於80年代。使用了高新技術,配備了當時國內國際先進武器。近年來,又加大了打擊力量。應該說,我們這支部隊是相當完備的特種部隊了。 冷戰結束後,各國都特別重視特種部隊建設。在新舊戰爭形態的轉型期,我個人認為應由特種部隊來完成作戰任務。特種部隊應具備:小型化;多軍兵種化;作戰手段多樣化。比如我們特種兵,就既可空中機動,又可海上作戰,陸上更是尖刀利刃。在當今世界,特種部隊遠遠不是過去戰役、戰術意義上的軍事力量了,很多國家把它看作具有戰略意義的突擊力量。 在現代戰爭中,特種兵的任務特殊:消滅和捕獲敵高級指揮員;破壞敵導彈基地、機場;深入敵後,實行戰略戰役偵察和突然打擊;反特工、反偷襲,保護己方重要目標的安全。 我們現在在裝備上已很先進,足以完成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 特種部隊的作用,在近年的歷次世界局部戰爭中,已凸現得越來越明顯。前不久的海灣戰爭,為了弄清伊拉克的軍事和政治動向,美軍幾乎動用了所有高技術偵察裝備和間諜手段,並派遣了大批長相酷似伊拉克人、精通阿拉伯語的特種隊員,分成若干小組,潛伏到伊境內。這些人四處打聽和偵察伊的重要軍事目標,並及時向美軍指揮基地匯報。「沙漠風暴」美軍屢屢得手,特種部隊可謂功不可沒。 未來戰爭不可能再爭城奪地,而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解決戰斗,以迅速達到軍事的、政治的或者經濟的目的。 馬茜說到激動處,揮動手臂身體前傾,彷彿面前有千軍萬馬正待調遣。 「我們要給猛虎插上科學的翅膀。軍事過硬上,我們要世界一流;管理上,我們要世界一流。把地方優秀青年培養成合格特種兵,我們做為老一代特種兵首先應該從自身的養成做起。在部隊戰備訓練上,我們應該有清晰的思路,前瞻的規劃。解放思想必須先有思想,否則無從『解放』!」 短短的兩天采訪結束了。中國特種兵,以其獨特的精神風貌和超常的軍事技能,深深地震撼了我。誠然,我軍特種作戰部隊從正式組建至今,尚未參加過一場真正的戰爭,也未經受戰火的洗禮與考驗,但在共和國最高軍事決策者們的心目中,特種兵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我們不怕戰爭。我們年輕的特種兵們,將一定會不辱歷史賦予的使命,成為一支真正威猛無比、驍勇善戰、臨危不懼、百戰百勝的「神兵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