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要取消义务教育特长生招生
作为招生考试制度的有益补充,特长生招生一直以来是学生多元化生长、学内校不拘一格选容拔人才、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多年实施过程中,该模式也确实对学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培养,对学校的特色和多元化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遗憾的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特长生招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些人动用财富与人脉资源违规享受政策红利,一些人以招生权进行利益交换,一些地方特长生招生异化为灰色利益链条,扰乱了招生入学秩序,破坏了教育公平。从而导致有特长的学生不一定能上去,没特长的学生不一定上不去。特长生招生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取消特长生招生杜绝了腐败机会,让阳光招生添了更多灿烂。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省今年全面取消义务教育特长生招生,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招政策。
② 为什么要取消义务教育特长生招生
教育部出台的取消特长生招生政策是针对中小学招生说的。
教育部要求2020年前取消各类中小学特长生招生。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③ 教育部表示从未认可任何机构做艺术特长生的认证
考级归属文化部管理,不归教育部管理,教育部无资格做认证
④ 全国艺术特长生证书是教育局的吗
并没有加盖教育局公章 全国艺术特长生认证委员会是事业单位 没有认证中心
⑤ 教育部为什么要取消特长生招生
1、因为特长生的一些加分项目设置不合理,招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教回育公平,所以答要取消特长生招生。
2、特长生加分既不能促进学生兴趣发展,又制造出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所以教育部明确要求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
⑥ 教育部将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为何能赢得舆论一片叫好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此举赢得舆论一片叫好,普遍表示为特长生开“绿灯”已经弊大于利。

舆情点评
在教育评价机制单一的时代,特长生制度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初衷,但如今为特长生开“绿灯”已经弊大于利。减少乃至最终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特长生招生的政策一经出炉,立即引起舆论的热烈反响。从舆论整体反应来看,取消特长生招生,回应了很多家长这些年来的呼声以及社会舆论。近年来,“特长生”加分政策不断遭到舆论诟病,频繁曝出的加分乱象、培训乱象,遭到舆论普遍批评。此次教育部取消特长生招生,获得舆论广泛认可,也引发舆论对“是否又回到唯分数论”“忽视培养孩子禀赋兴趣”的担忧,建议教育部门在落实政策“不跑偏”的同时,还应进行相应的办学改革,让艺术、体育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⑦ 取消特长生招生是否意味着取消了特长生教育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生教育
取消特长生招生不能取消对特长生的教育,要利用现有方式和开发更多方式,让有所特长的学生得到成长。

因此,在已有的特长生招生实践以及当下的各种社会环境中,取消特长生固然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学校不能过于功利,应该重视有所特长的学生,让这些孩子能够获得相应的成长。
概而言之,取消特长生招生跟教育规律并不一定吻合,但是目前有其必要;不过,取消特长生招生不能取消对特长生的教育,要利用现有方式和开发更多方式,让有所特长的学生得到成长。从国内外的教育效果来看,特长生能够获得相应成长,不仅是学生本人能够有所收益,而且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可能。
⑧ 教育部为什么要取消特长生的招生
1、因为特长生的一些来加分项自目设置不合理,招生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教育公平,所以要取消特长生招生。
2、之所以取消特长生招生,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规范招生入学秩序。
具有艺术类特长的考生可以报考艺术类专业或各院校招收的高水平艺术团。
⑨ 取消特长生招生意味着什么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指出,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管理。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因而,取消特长生招生不等于取消特长教育。相反,在取消特长生招生之后,如何科学引导有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的孩子自由发展,尤其是在“新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背景下,如何对孩子的个性化特质给出科学评价,是基础教育必须攻克的难题。在更公平的起点上、更透明的规则下、更规范的秩序内,有针对性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潜力和创造力,打破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为孩子的多元发展以及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最坚实的保障,未来,也还需要每一位老师做深入探索和大胆实践,更需要评价体系的科学引导。
⑩ 什么是特长生
广义上说,特长生是指具有某种技能或特长的学生和学生群体;从狭义上说,特长生是指资质特别优秀的学生或学生群体。
一般来说,特长生群体,其共同特征是:智商较高、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具有潜在优秀特质的在校生群体。通常是指那些智商高、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条件均属强势的学生群体。
特长:
一般的高校招生对艺术特长生有一个专业加试考试。这个专业考试在每年的年初进行。有一些特长生可以凭借自己的特长进入某些仅仅靠文化课考试不能够去的学校或专业,可以享受高考分数上的倾斜政策。
而更深刻意义上的特长生是指:在某一些学科方面突出于常人,有特别的兴趣与偏好,有成为杰出人才潜力偏长的学生。
如:80后一些从事文学的,互联网,专利发明创造的,等等,即一切更需要通过高度的智慧思考而成就学业事业的学生!

(10)教育特长生扩展阅读:
相关规定:
加分规定:
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国内他部分地区中考目前仍然存在艺体特长生的现象,符合条件的招生学校可以提出申报,按管理权限,分别报市、县(市)区教育局审批同意后纳入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经教育部门批准。例:《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6年公办高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招考工作的通知》。
招生规定:
2018年2月23日,为进一步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解决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推进多校划片、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
严格控制大班额大校额:
通知要求,要整体谋划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并提出“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制订招生入学办法,各省(区、市)要统筹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户籍学龄人口和随迁子女、重点大城市和市县招生入学工作。
要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要将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
二是统筹保障不同群体入学,加快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三是统筹做好教育资源配置,依据区域内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布局中小学校,加快学校建设,保障足够学位供给。
严格控制大班额、大校额,确保2018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目标。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当前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
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
通知要求,要积极稳妥推进所有地市、县(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为每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范围;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积极稳慎推进多校划片;
对于有空余学位的公办热点学校和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要加强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管理,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严格控制跨地市、县区招生的学校数量;依法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招生行为,根据核定的招生计划和确定的招生范围加强监管;
要严格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并严格控制比例;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