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知识与技能
①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里的综合素质主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
宏博幼师回答
综合素质考核包括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 、交流沟通、思维品质、技能技巧等。
其中技能方面包括:唱歌、跳舞、钢琴、绘画、讲故事。
② 教师资格考试中专业技能考试考什么
考试内容按地区有差异:
一种内容为:专业知识和教育学 、心理学 、教材教法 、教育法规版 、新课改等相关的教权育理论知识。
另一种内容为: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这个公共基础知识也有不同,有的地区就是指上面的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地区是指 文史 法律 数学 政治 时事等综合知识或则行测能力测试。
③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考什么
全国统考,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通用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内容:(一)通用技术学科知识
1.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通用技术模块结构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3.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能对设计方案、设计过程和成果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4.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等一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联系和应用。
5.具备识读和绘制简单技术图样的能力;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进行交流;掌握常用工具的技术特性并能熟练使用与维护;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并能根据具体设计方案进行选择;掌握技术试验的思想方法和操作技能,掌握技术测试的一般方法。
(二)教学设计
1.深刻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含义。
2.分析高中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一般特征,结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已有知识与技能基础来明确核心概念,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并能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3.能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和实践活动。
4.善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5.能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具备资源收集、分析、评价、创造等能力。
(三)教学实施
1.课堂学习指导
(1)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能依据通用技术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能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
2.课堂教学组织
(1)掌握通用技术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善于引导学生亲历实践的过程。
(2)具备项目引领的能力,包括项目的开发能力和预设计能力。
(3)能有效组织管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具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通用技术学习评价
(1)掌握通用技术评价的知识、方法和内容,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2)能针对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运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能合理设置各种评价方式的权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身学习状况,进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通用技术教学评价
(1)能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通用技术学科倡导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恰当体现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等功能。
(2)能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案。
④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教案怎样编写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读准“漓、阑、澜……”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赏、感、扩……”9个生字,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细读文本,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重点掌握排比的运用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养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养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重点掌握排比的运用技巧。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桂林山水
导入: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赏析,尔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让学生对桂林山水之美有直观的感受。
整体感知:
1: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a:自行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把重难点字词圈点勾画出来;b: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师生交流重难点生字,教师投影出示重难点生字,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主要写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桂林的山水想间。”
深入研读:
1: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a:给学生2分钟自读课文,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特点的词作记号。
b.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2:给学生3分钟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自行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 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4.作者把桂林山水写的这么美,运用到了那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5.投影出示教师改写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让学生对读两者的不同,并说明那个好,好在哪?
(改写: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静、清、绿的水。
原文: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排比表达效果:更生动、形象。
6.根据课文,请学生总结排比的使用要点有哪些?
要点:至少三个分句;句式一致;主语一致。
拓展延伸:
请学生选取家乡或校园一景,运用今天所学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段。
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美,学习了排比的使用技巧。
作业:搜集家乡相关美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幅介绍家乡美景的手抄报。
⑤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如何复习
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这科的复习,以高中生物为例,其他科也是大同小异,首内先需要对高中容生物知识理解比较透彻(高中知识大约占40%左右),大学知识也就一两道选择题左右,第二部分是有关教学能力的内容,比如一些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结束技能等,这些在面试的备考中可用上,相对较难,主要在材料题中进行考察。第三部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这部分最重要分值占30分。
非师范的考生一定要多练习写教学设计。一定要会写那教学设计那几个重点步骤: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详细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建议去网下载几个教师资格证考试专业教学设计的模板,模仿着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设计在面试的时候也需要写,这是讲课的基础,所以一定要勤加练习。在备考学科知识时,要注意研究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前几页的考试大纲,自己可根据这些考试大纲确定重点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可提高备考效率!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如何复习小编就说到这里了,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技巧,备考干货,新闻资讯等内容,小编会持续更新。
⑥ 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教学目标如何着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考俩门: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综合素质: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多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多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教师职业道德
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文件精神。
分析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2.教师职业行为
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文化素养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
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多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技能》不合格,其他合格成绩保留几年
根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师[2013]9号)文件规定,教师资格证专考试成绩有效期管属理如下:
笔试单科成绩有效期为2年;
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颁发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3年。
所以说你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技能》不合格,其他合格的单科成绩只能保留2年,但是在这两年内您不仅要《教育知识与技能》考过而且面试也要过,否则笔试要重新考试。
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目标怎么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撰写教书学目标必须了解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握原则,掌握方法。
总之,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必须会撰写教学目标,这是进入教师序列不可回避的重要步骤,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必要技能。
⑨ 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用什么书
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用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化学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掌握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化学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领域、层次及思维方法;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化学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准确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具有运用化学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化学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学会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化学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3.化学教学实施能力。掌握初中化学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化学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策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理解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初中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发挥多种媒体在化学教学上的功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施能力。
4.化学教学评价能力。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运用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改进教学。具有初步的教学评价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运用
1. 化学专业知识
(1)掌握与中学化学密切相关的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高中化学知识与技能。
(2)掌握初中化学知识和技能,具备化学学科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能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化学研究的专门性方法,化学学科认识世界的视角及思维方法;了解化学发展史及化学发展动态。
2. 化学课程知识
(1)理解初中化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主题内容的标准和要求。
(3)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知识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教材。
3. 化学教学知识
(1)了解化学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等一般知识。
(2)认识化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掌握中学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核心知识教学的基本要求及教学方法。
(3)知道化学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课外活动、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化学教学活动。
(二)教学设计
1. 化学教材分析能力
(1)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及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理解初中化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确定课时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课程内容、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能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
(3)通过教材内容分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确立教学重点与难点,并阐述相应的教学解决方案。
2. 确定化学教学目标
(1)领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含义。
(2)能够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具体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并准确表述。
3. 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
(1)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2)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3)了解化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4. 设计化学教学程序
(1)理解化学教学内容组织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
(2)通过研究典型的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评价教学案例的合理性。
(3)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
(三)教学实施
1. 课堂学习指导能力
(1)了解化学情境创设、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2)掌握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特点,能够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2.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1)掌握化学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具有初步解决化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冲突的能力。
(2)了解对化学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因素进行调控的方法。
3. 实施有效教学能力
(1)能依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
(2)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特点和方法,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能恰当选用教学媒体辅助化学教学,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 化学学习评价
(1)了解化学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具有正确的评价观,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化学学习的状况,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2. 化学教学评价
(1)能够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
(2)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改进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