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冻伤
1. 户外出现冻伤要怎样急救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专造成属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 冻伤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冻伤即身体表面受低温损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一般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冻伤多发生在手指、足趾、耳垂、鼻子等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红肿等。损伤在皮肤浅层,产生红紫色斑点,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者为Ⅰ度冻伤;若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肿更明显,出现水疱,内为血清样液或血性液,疼痛较剧,但感觉迟钝者为Ⅱ度冻伤。若出现寒战,四肢发凉,发白,发绀,继之感觉麻木,四肢无力,疲乏,反应迟钝,神志不清,进入昏迷,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呈冻僵状态者为全身冻伤。
冻伤的治疗原则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止或减少伤残,最大限度地保留生存能力的组织和患肢功能。
冻伤的急救,首先应使病人脱离寒冷环境,把患者置于暖和的屋内,迅速脱去寒冷潮湿或紧缩的衣服鞋袜(若衣服鞋袜冻结不易解脱时,不可勉强,以免撕脱皮肤,可立即浸入温水中,待融化后解脱),进行保暖。可给予温热的食物或少量酒(病人未脱离寒冷环境时不宜饮酒)。待患者体温恢复后,可轻移患部,并可行按摩,用柔软干净的布巾,轻轻地在患处反复按摩。
温水快速复温是冻伤急救的关键,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手部的冻伤,可在与体温差不多的温水中反复浸泡,每次浸泡4~5分钟后取出,直到冻伤部恢复正常体温时为止。全身性冻伤患者可将冻僵病人进行全身浸泡,一般15~30分钟,体温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肢体浸泡至潮红有温热感)为止,不宜过久。
对全身性冻伤病人,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抗休克治疗等。伤口溃烂化脓或手脚变紫者须速送医院。
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病人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注意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温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复温的病人,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可增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为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组织坏死,还可应用封闭疗法、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对冻伤局部宜先行清洁消毒,用针管吸出水疱内液,保暖包扎,Ⅰ、Ⅱ度冻伤可用樟脑软膏、桑寄生软膏或冻疮软膏局部涂敷,Ⅲ度冻伤可用暴露疗法或50%酒精湿敷,加速局部干燥,防止感染及大片组织坏死,待分界线清楚后可行手术切除或自溶脱痂植皮,有肢体坏疽者应截肢。也可应用抗菌素预防或控制感染。
冻伤一般可以预防,特别在寒冷地区,要充分保护暴露在外的肌肤,可戴上手套、帽子等,衣着应温暖,不透风,而且松紧适度,鞋袜不要过紧,注意保持干燥,潮湿时要及时更换,宜吃热食,外出时不要大量饮酒,在高寒地区劳作时间不宜过长。
3. 氨区属于重大危险源,进入时要进行什么操作保证安全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PH值:11.7,相对密度0.60(空气=1)。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液氨使用安全要求
一、安全设计要求
(一)冷库及制冷系统应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
(二)单层、多层乙类厂房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25米,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米。
(三)办公室、休息室不应设置在液氨厂房内。液氨管线严禁通过有人员办公、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四)包装间、分割间、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五)在厂区内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根据厂区情况、人员分布、附近居民分布等,将风向标设置于各类人员便于看到的位置,确保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能够在室外观察到风向标、确定风向。
(六)氨制冷机房贮氨器上方应设置水喷淋系统。在氨压缩机房贮氨器上方设置水喷淋系统,并选用开式喷头,是为了当贮氨器发生泄漏时,同时打开喷头,稀释事故漏氨,保护操作人员及时抢修并逃离现场。设置位置按贮氨器占地面积确定,即喷淋水能覆盖整个贮氨器区域。开式喷头为通水后即喷水,所有布置的喷头同时动作(喷水)。
(七)氨制冷机房应设置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100ppm或150ppm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
(八)在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与库区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相连,距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处5 m~6m。
(九)快速冻结装置应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且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不超过9人。
二、安全管理要求
(一)企业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液氨使用的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个体防护装备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
2.安全操作规程应根据氨制冷系统配置情况,制定制冷压缩机操作规程、压力容器操作规程、压力管道操作规程、制冷系统充氨操作规程、制冷系统除霜操作规程、制冷系统加/放油操作规程、速冻装置操作规程(如系统中设置)、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救护设施操作规程和交接班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
(二)企业应建立特种设备等在用设备、设计资料(含设计变更)、竣工验收资料、采购合同、系统运行等管理档案,并妥善保存。
三、安全运行要求
(一)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其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
(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三)涉及液氨制冷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关特种作业操作证(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持证上岗。
(四)压力容器、非专业操作人员免进区域、关键操作部位等应设置安全标识。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四、设备设施安全要求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应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等。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毒性气体氨的临界量为10吨),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五、防护救援要求
(一)作业现场应配置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置2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非重大危险源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至少配备1套隔离式防护服、防毒面具及岗位人员一人一具橡胶手套、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作业现场应配备洗眼器和淋浴喷淋装备。
(二)企业应建立健全液氨泄漏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针对情况的不同,分别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2.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4. 冻伤应该怎样急救
冻伤的急救,首先应使病人脱离寒冷环境,把患者置于暖和的屋内,迅速脱去寒冷潮湿或紧缩的衣服鞋袜(若衣服鞋袜冻结不易解脱时,不可勉强,以免撕脱皮肤,可立即浸入温水中,待融化后解脱),进行保暖。可给予温热的食物或少量酒(病人未脱离寒冷环境时不宜饮酒)。待患者体温恢复后,可轻移患部,并可行按摩,用柔软干净的布巾,轻轻地在患处反复按摩。
温水快速复温是冻伤急救的关键,可采用40~42℃恒温热水浸泡。手部的冻伤,可在与体温差不多的温水中反复浸泡,每次浸泡4~5分钟后取出,直到冻伤部恢复正常体温时为止。全身性冻伤患者可将冻僵病人进行全身浸泡,一般15~30分钟,体温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肢体浸泡至潮红有温热感)为止,不宜过久。
对全身性冻伤病人,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抗休克治疗等。伤口溃烂化脓或手脚变紫者须速送医院。
急救时,若一时无法获得温热水,可将冻伤部位或冻伤病人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注意不可直接用火烤,也不能把浸泡的温热水加热,所有冻伤部位应尽可能缓慢地使之温暖而恢复正常体温。切忌直接用雪团按摩患部及用毛巾用力按摩,否则会使伤口糜烂,患处不易愈合。对已复温的病人,不能再用温热水浸泡,否则可增重组织损伤和坏死。
为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组织坏死,还可应用封闭疗法、抗凝剂、血管扩张剂等。对冻伤局部宜先行清洁消毒,用针管吸出水疱内液,保暖包扎,Ⅰ、Ⅱ度冻伤可用樟脑软膏、桑寄生软膏或冻疮软膏局部涂敷,Ⅲ度冻伤可用暴露疗法或50%酒精湿敷,加速局部干燥,防止感染及大片组织坏死,待分界线清楚后可行手术切除或自溶脱痂植皮,有肢体坏疽者应截肢。也可应用抗菌素预防或控制感染。
冻伤一般可以预防,特别在寒冷地区,要充分保护暴露在外的肌肤,可戴上手套、帽子等,衣着应温暖,不透风,而且松紧适度,鞋袜不要过紧,注意保持干燥,潮湿时要及时更换,宜吃热食,外出时不要大量饮酒,在高寒地区劳作时间不宜过长。
5. 冻伤的急救措施有哪些求医在线
所谓冻伤是低来温袭击所引起源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引起冻伤的原因主要是:低温、身体长时间暴露、潮湿、风水所造成的大量热量流失。而促进或加重重要因素有以下几点: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肢体静止不动、醉酒等。
1.对局部冻伤的急救要领是一点一点地、慢慢地用与体温一样的温水浸泡患部使之升温。如果仅仅是手冻伤,可以把手放在自几的腋下升温。然后用干净纱布包裹患部,并去医院治疗。
2.全身冻伤,体温降到20℃以下就很威险。此时一定不要让伤员睡觉,强打精神并振作活动的很重要的。
3.当全身冻伤者出现脉搏、呼吸变慢的话,就要保证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要渐渐使身体恢复温度,然后速去医院。
注意事项:
1.对局部冻伤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结的体液恢复正常。因此,若能使患部周围变和煦,很快可以治愈。禁止把患部直接泡入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这样会使冻伤加重。由于按摩能引起感染,最好不要作。
2.用茄子秸或辣椒秸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有预防冻伤的作用。
6. 冻伤的救护措施
冻伤后应按以下流程进行处理:
1、迅速带患者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回
2、将患者移到暖和的答地方,祛潮湿衣服、鞋袜,采取全身保暖措施;
3、通过温水浸泡快速复温;
4、对于全身重度冻伤,要注意伤员呼吸心跳,如果发现脉搏呼吸变慢,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同时要快速复温;
5、当患者身体复温后,需将其迅速送到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