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应聘 » 古人对求职的说法

古人对求职的说法

发布时间: 2021-02-03 23:41:10

A. 古人求职的时候也会写简历吗

比较正规的,要算公元前140年,在刘彻刚刚即位的那一年,他就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选秀仪内式——各地读书容人纷纷写策论,展示自己的才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现了十分火爆的人才交流场面。当时的策论类似今天的求职简历,既有对自己情况的介绍,也有对工作的认识,还有对天下大事的看法。
至于写诗明志也是有的,李白的《与韩荆州书》当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外主父偃,徐乐,严安等的也比较有名。而古代自荐的文章往往不仅仅是介绍自己,更重要的是写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

B. 古人称赞人的说法

称男子:
人中龙凤 玉树临风 面如冠玉 眉清目秀 英俊潇洒 翩翩少年 鹤立鸡群版
一表人才 仪表不凡 掷果潘安 鼻如权胆悬 目若朗星 眉似春山 浑如点漆 (眼睛)
称女子:
亭亭玉立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雍容华贵 仪态大方 面若桃花 呵气如兰
柳眉杏眼 一笑倾城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
华茂春松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颈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娥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C. 古人如何“找工作

■刘亮 又一届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门槛。求职者奔波于各大招聘会之间,但“就业难”问题却依然存在。倒不妨喘口气回望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求职找工作的,想必会对今人有所裨益。 毛遂自荐,一鸣惊人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当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时,平原君奉赵王之命到楚国求救,毛遂便自己推荐自己,请求跟着一起去。可平原君却根本没把毛遂放在眼里,还讽刺挖苦毛遂:“我听说有才能的人不管到什么地方,他的才能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针尖马上就会破头而出,先生在我这儿呆了三年,却没什么举动,你还是省省吧!”然而毛遂却从容地说:“问题是您一直没有把我放在口袋里,要不然我的才能早已像锥子一样全部露出来了,岂止是露个尖呀!”平原君一听,这个人的脑子反应够敏捷,就答应了。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都没有结果,此时毛遂唇枪舌剑,陈述利害,豪气冲天,楚王终于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避免了一场杀人屠城的惨剧。毛遂也因此声威大震,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千古美誉,可谓一战成名。 毛遂瞅准了时机,最终自荐成功,在上司万分危急而又束手无策时挺身而出,显示出非凡的自信和过人的才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冯谖是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求职者,他是战国时期齐国丞相孟尝君的门客。一次,冯谖奉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城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吧。于是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当地百姓深感孟尝君的恩德。冯谖兴冲冲地回来交差,说我为您买来了“义”,可孟尝君见一分钱也没收回来,非常生气。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薛城百姓听说后出城十里相迎,孟尝君这才意识到到冯谖的远见卓识,开始重用冯谖,后来冯谖通过聪明才智,给孟尝君定下了“狡兔三窟”的战略,使孟尝君重新做了齐国丞相,而且地位愈发稳固。 孟尝君的门客三千,可谓卧虎藏龙,人才济济,要想独显锋芒是相当困难的,冯谖不急不躁,高瞻远瞩,暗中为自己创造机会,才能最终被认可。 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典型代表是姜子牙。钓友们垂钓都是用弯钩,但姜子牙却用直钩垂钓,上面也不挂鱼饵,并且离水面三尺高。别人见他这样都笑他愚蠢,姜子牙却说:“哥钓的不是鱼,是明主!”这种奇特的钓鱼方式终于传到周文王姬昌的耳朵里。于是姜子牙得以出山,后来辅佐文王的儿子武王成就了一番霸业。其实姜子牙何尝不知道直钩钓不到鱼,他只是通过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这种才能和耐心都是值得我们后世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也得遇到像文王那样的识才爱才之人,如果遇到牛哄哄的主儿,恐怕要钓一辈子的鱼了! 以古论今,古人们求职升迁的方式着实值得我们玩味和思考。其实,无论外在环境和条件如何,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基础还得是切实提升自身的实力,否则一切都白搭!编辑:

D. 求问古人如何“找工作”

又一届大学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门槛。求职者奔波于各大招聘会之间,但“就业难”问题却依然存在。倒不妨喘口气回望古代,看看古人是如何求职找工作的,想必会对今人有所裨益。 毛遂自荐,一鸣惊人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当秦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时,平原君奉赵王之命到楚国求救,毛遂便自己推荐自己,请求跟着一起去。可平原君却根本没把毛遂放在眼里,还讽刺挖苦毛遂:“我听说有才能的人不管到什么地方,他的才能就像锥子放在口袋里一样,针尖马上就会破头而出,先生在我这儿呆了三年,却没什么举动,你还是省省吧!”然而毛遂却从容地说:“问题是您一直没有把我放在口袋里,要不然我的才能早已像锥子一样全部露出来了,岂止是露个尖呀!”平原君一听,这个人的脑子反应够敏捷,就答应了。到了楚国,平原君跟楚王谈了一上午都没有结果,此时毛遂唇枪舌剑,陈述利害,豪气冲天,楚王终于答应派春申君带兵去救赵国,避免了一场杀人屠城的惨剧。毛遂也因此声威大震,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千古美誉,可谓一战成名。 毛遂瞅准了时机,最终自荐成功,在上司万分危急而又束手无策时挺身而出,显示出非凡的自信和过人的才华,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冯谖是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 的求职者,他是战国时期齐国丞相孟尝君的门客。一次,冯谖奉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城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吧。于是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当地百姓深感孟尝君的恩德。冯谖兴冲冲地回来交差,说我为您买来了“义”,可孟尝君见一分钱也没收回来,非常生气。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薛城百姓听说后出城十里相迎,孟尝君这才意识到冯谖的远见卓识,开始重用冯谖,后来冯谖通过聪明才智,给孟尝君定下了“狡兔三窟”的战略,使孟尝君重新做了齐国丞相,而且地位愈发稳固。 孟尝君的门客三千,可谓卧虎藏龙,人才济济,要想独显锋芒是相当困难的,冯谖不急不躁,高瞻远瞩,暗中为自己创造机会,才能最终被认可。 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典型代表是姜子牙。钓友们垂钓都是用弯钩,但姜子牙却用直钩垂钓,上面也不挂鱼饵,并且离水面三尺高。别人见他这样都笑他愚蠢,姜子牙却说:“哥钓的不是鱼,是明主!”这种奇特的钓鱼方式终于传到周文王姬昌的耳朵里。于是姜子牙得以出山,后来辅佐文王的儿子武王成就了一番霸业。其实姜子牙何尝不知道直钩钓不到鱼,他只是通过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可谓用心良苦,这种才能和耐心都是值得我们后世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也得遇到像文王那样的识才爱才之人,如果遇到牛哄哄的主儿,恐怕要钓一辈子的鱼了! 以古论今,古人们求职升迁的方式着实值得我们玩味和思考。其实,无论外在环境和条件如何,想要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基础还得是切实提升自身的实力,否则一切都白搭!

E. 古人对的说法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F. 古人求职是如何毛遂自荐的

又是一年毕业季,大量“新鲜出炉”的毕业生都苦恼于求职信与简历如何编写才能得到公司企业的“宠幸”,那么古人是如何为自己求职的呢? 中国人从小就被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做人要谦虚,然而这似乎不太适用于求职的时候。古人毛遂就是要在求职的时候露一手,他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来历。所以求职的书信或言辞要适当地“谦”,更要适当地“露”。 伟大诗人李白也曾求职过,《与韩荆州书》就是一封求职信。韩荆州即韩朝宗,唐玄宗时官至荆州长史,輙识拔后进。李白给他的信不卑不亢,先说自己的身世:“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再说自己的身材:“长不满七尺”,这都是“谦卑”的一面。然而他“十五好剑术,徧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非但能武亦能文,这就是李白适当的“露”,与前面的和在一起,就构成了李白的“简历”了。“庶靑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当您见过我的“工夫”,庶几像靑萍宝剑得到薛烛的赏识、结绿宝玉得到卞和发掘。比喻十分到位。这就是就李白的自荐了。 从古人那里我们可以学到,求职时不仅要适当的“谦”,也要适度的“露”,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职场,求职时,要聪明的谦卑,更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虽不可骄傲自负,亦不可过度自贬。

G. 古人求职的时候也会写简历吗

这是肯定的,只不过哪个时候最流行的是推荐信了。因为哪个时候信息不发达。没有熟内人或名人的推容荐一般找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哦。当然现在如果要找一些比较高端的岗位,有一个人推荐也是会好一点的。这当前提条件是这个人要有一定的份量。

H. 有关求职的诗句,古诗,古词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译文:相信回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答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行路难三首》唐代李白

译文: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3、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灞上秋居》宋代马戴

译文: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4、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风雨》唐代李商隐

译文: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唐代李白的《上李邕》

译文: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6、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佚名《民间俗语》

译文:宁可得罪有钱的白头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少年人如果努力迟早有天会飞黄腾达的,就不相信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

I. 古人将一些职业分为下九流,为何会有下九流这样的称呼呢

下九流的说法是源自三教九流这一概念中的,起因是在漫长的学派争霸当中由于各个学派的人的地位问题导致的各个学派出现了等级差异,三教自不必说,因为题中提到下九流,所以说明一下,下九流其实是在九流当中再次进行分层,九流被分成了三个阶层,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而下九流是整个九流之中最差的职业,至于下九流的职业都有什么其实一直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以下说一下民间所说的下九流所包括的职业。

第三个:“一流门皂二流巫,三流牙行四流尼,五流花婆六杂用,七窝八贼九娼妇。”

分别是门房差役、巫师、中介、尼姑、媒婆、打杂、贼寇和娼妓。

而从这些民间所说来看,其实下九流基本上都是指从事服务行业的底层民众。

J. 古人求职信的模板是怎么样的

李白的《上韩荆州书》

热点内容
鬼片高清画质。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4:10 浏览:650
一家看电影网 发布:2024-08-19 08:57:54 浏览:155
韩国大尸度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8:55:58 浏览:719
接吻电影的名字美国 发布:2024-08-19 08:41:41 浏览:758
韩剧女主高中就怀孕了剧名 发布:2024-08-19 08:00:29 浏览:692
蓝色头发电影女主角 发布:2024-08-19 07:51:59 浏览:849
台湾电影老师上了学生 发布:2024-08-19 07:36:20 浏览:964
两人吃屎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5:07 浏览:450
有裸露下体的大尺度电影吗 发布:2024-08-19 07:20:50 浏览:790
好看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发布:2024-08-19 06:55:37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