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应聘 » 南怀瑾年轻人找工作

南怀瑾年轻人找工作

发布时间: 2021-02-06 00:05:02

A. 南怀瑾先生为什么不赞成年轻人学佛

人生还是需要些智慧的,佛法学习,网络下以下优酷土豆、视频钟茂森讲的《弟子回规》4集请听净空法师讲的《了答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注意讲公案的部分,也许能开悟)阿弥陀佛

B. 南怀瑾老师讲述:为什么好人总倒霉,坏人却享福

很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虽然你问的问题有些模糊。
管鲍的友谊是中华民族千古以来最最伟大的友谊。你如果想深入了解,请允许你去看南公怀瑾先生讲述的《列子臆说》。因为《列子》中记述得最精彩、最详细,而先生的讲述则更加精辟!
我这里仅断章取义地摘录一小部分与你分享:
【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雠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曰仲父。桓公遂霸。
这一段故事翻译成白话就很精彩了,如果穿插起来拍成电视剧,可以演两个月了。……
注意啊!你们天天讲什么企业管理啊,想当工商领袖、领袖的要注意,“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他说一个好领袖不计私仇,没有私怨,但问是不是人才,看能不能替国家做事。私怨算什么?你又没有死,你已经当了王,还记这件小事吗?你要找一个人才多难啊!这是历史上的名言,“贤君无私怨”,做人也是一样。我经常骂你们同学,尤其女同学们,一点小事都啰哩啰唆,还能做大事吗?做大事也是无私怨,你们年轻人要想成大功、立大业,这个度量养不成功,什么都不要谈了,所以,多大的度量就成功多大的事业。你看鲍叔牙这个时候多得意啊!齐桓公靠他保进来,当了王,当然对鲍叔牙言听计从。他第一句话就是“贤君无私怨”,你不能杀他,你要想治国平天下,非找他不可,他能帮你。
第二,注意哦!“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他说你要知道,他当时保你哥哥的时候,当然为你哥哥尽忠,看你是敌人;等于我帮你一样,我当时也想把你哥哥杀掉啊!人各为其主嘛,他既然能够忠心帮助他老板,如果你把他收服了,他也能帮助你,这个道理你不懂吗?“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鲍叔牙说,除了管仲以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帮助你成霸主。“君必舍之”,你必须要放掉他,不能杀他。
齐桓公后来能够称霸,就是因为用了管仲。齐桓公在历史上是窝囊君王,什么都不能,又好吃好玩,是一个,就是用了管仲、鲍叔牙,他就成功了。实际上只用了一个管仲,像他那么一个,能当领袖就是因为懂话、听话;只要是对的,他就听了。“遂召管仲”,马上把管仲从鲁国引渡过来,“鲍叔牙郊迎,释其囚”,听到管仲回来,鲍叔牙很了不起,虽当了部长以上,还跑到飞机场老远在等了,等到管仲来到,马上把他手铐打开。齐桓公在办公室门口欢迎他,“桓公礼之”,给他行个礼,马上发表官位,“而位于高国之上”,高国是齐国权烕最高的,也就是当宰相了。
“鲍叔牙以身下之”,你看看鲍叔牙这个朋友,管仲这一条命都是他救的,管仲穷的时候,吃饭都是靠他的。这个时候,管仲在他的推荐之下当了宰相,鲍叔牙则是“以身下之”。看到他就行礼,看到管仲坐在上位,他绝不敢坐在旁边。这个你们做朋友的注意,要是你们一定在旁边推他一把,喂!老兄,再不然就是老管!鲍叔牙不是这样,这个地方就是值得你们学习了。像我有两位朋友,当年一起都是少将,一位升了中将,两个人本来是好朋友,出去的时候,该在一起嘛!却一个走在前面,一个就站在旁边。我说这就是他的成功,你们懂吧?朋友是朋友嘛,阶级不同,代表国家的职位,公事上他要这样。如果到私人家里,骂架都可以,但不能给人家看见的啊!在公事上,鲍叔牙处处以属下自居。
“任以国政”,这位齐桓公什么都不管,一切交给管仲,而且还不称他宰相,也不叫先生,“曰仲父”,这个名位大了,这个名不是官位,仲是管仲的,父是代表男性,大丈夫,是对他的尊敬。像刘备对诸葛亮,是朋友相处;齐桓公对管仲,不是朋友相处,是以老师对待,自己是学生的姿态。
……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囷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一段是有名的历史上的文章,也是名言,你们仔细研究研究看。“管仲尝叹曰”,这个尝就是平常自己感叹,跟朋友们讲,“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他说我们合伙做生意,赚了一点钱,我就多拿,给他的少,“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鲍叔并没有怪我贪心,他晓得我很穷。这一点我们就很难办到了,你们做得到做不到?你们大概一毛钱都要争得脸红了,两毛钱就流鼻血了。“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鲍叔托的事,我没有一样给他做好,鲍叔没有怪我笨,他只说我运气不好。“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他说我三次当公务员,三次都被赶掉,鲍叔不觉得我不对,晓得我运气没有来,时间没有到。当我做军人去服兵役作战时,“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每次都打败仗逃回来,鲍叔没有认为我窝囊,他晓得我还有一个老母在,我不敢在前方战死,我死了,我妈妈怎么办?所以,打不过只好开溜逃回来。只有鲍叔可以原谅我,别人都笑死我了,那么没有勇气。这一次当中,公子纠失败,跟我一齐共事的召忽自杀,但我没有自杀,为什么?我认为自杀对国家天下没有贡献,做个小忠小孝而已;我要大忠于天下,不愿意死,只有鲍叔懂得我,所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就叫管鲍之交,还没有完,这还不算数哦,精彩的还在下一次,且听下文分解吧。
……
……管鲍之交这一件事实,在《列子》这里说得最清楚。
……
上次讲到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之后,说了两句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
现在接着讲下半截的历史,“及管夷吾有病,小肉问之曰”,管仲年纪大了,快要死的时候,齐桓公来到病床边看他,“仲父之病疾矣”,他很恭敬地说,“仲父”,一个君王对自己的部下客气到这个程度,显示他多么重视他,多么需要他。他说你的病啊疾矣,病就是疾,疾就是病,疾又代表快。小白说你的病严重了,“可不讳云”,你不忌讳我讲一句话吧!生病的人最忌讳一个死字嘛,所以先问一下,这是一个礼貌。他说你的病看起来很严重,我有一句很要紧的话,你不忌讳我问吧?大概管仲点个头表示可以,他就问了。“至于大病”,大病是什么?死亡,他不好意思把死字讲出来;“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我找淮接你这个位子呢?
“夷吾曰:公谁欲欤”,管仲一听,说你心里想交给哪一个啊?因为小白下面有两派,一派就是三个好人,管仲、鲍叔牙、隰朋,这三个大臣;另一派是马屁派,有竖刁、公子开方、易牙三个最坏的,因为管仲等人在位置上,所以他们三人不敢动。……
我们年轻人注意,作为干部,你看管仲的大臣风度,齐桓公问他你死了我交给谁啊?像我们年轻同学没有经验,就会说交给老王啊、老李啊。管仲不是,“公谁欲欤”,他先把小白的心理抓住,也防止他后面乱,他说你心里想交给谁啊?这一句把小白问住了,他不敢对管仲讲的,这个时候他有点怕管仲,不是权威的怕,是道德上尊敬。所以管仲就是叫他自己讲出来。一个领袖不能随便讲话,他只好提正派的人物,“小白曰:鲍叔牙可”,他说鲍叔牙这个人可以接你的位子吧。
他们两个是最好的朋友,但是管仲“曰:不可”,不行。这是管鲍之交,这个难吧?前面你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他一生的事业在历史上留名,诸侯间第一位名相,权位之大,是鲍叔牙培养出来的。我们历史记载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匡就是正,使天下走上正路,走上和平的大道。后来的历史,没有一个皇帝、一个宰相做得到的。他一手把这个天下国家安定下来,多次的会议上他都是最权威的,齐桓公被他捧起来,是会议唯一的主席,成为的君王。所以这个人前半生那么倒霉,晚年有如此的威风,齐桓公对他是真正不得了的好。鲍叔牙从他年轻一直帮忙,我们想,那个宰相位置你不干,总该他干了吧?你看管仲,齐桓公已经提出来“鲍叔牙可”,但是他却说“不可”。这个才是真朋友,当然只有管仲能够做这样的朋友,也只有鲍叔牙有这样的朋友。如果是别人的话,不恨死才怪,我帮了你一辈子,你要断气以前还不推荐我!结果鲍叔牙听了,不晓得多么感激管仲!什么理由?这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大作风,年轻人要注意了。
为什么说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管仲把鲍叔牙看得透透的,他说鲍叔牙人格太好,人太好了不能干大,“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你们注意哦!头脑太清醒的,太爱干净的,这些人没有福气;反而脏兮兮的啊,邋里邋遢的,福气好得很。所以中国人讲话,选媳妇要选一个丑一点的,“福在丑人边”,太漂亮就红颜多薄命,这是同样的道理。他说鲍叔牙这个人太好了,既规矩,又清廉,人格高尚,要求自己太干净了,不能玩的。难道是坏人玩吗?不是的,而是大家能够包容好人,也能够兼容那些坏的,黑的白的,五颜六色他都能够包容。譬如我们这一堂人坐在这里,如果叫电视来照,放出来一定很好看,因为我们各种颜色都有,不像他们出家同学清一色,头上都光光的。这个社会就是形形,要能够包容得了形形才行。所以他提出来鲍叔牙不行,因为鲍叔牙是廉洁之士,善士,意思是包容不了其它的人。
“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他说鲍叔牙对于不如他的人,比他穷的人,学问不如他、人格不如他、一切不如他的人,他宽大得很,他能够包容。可是有个毛病,“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你如果做错一点事,讲错了话,人格有一点毛病,他会牢记,认为这个人不行。鲍叔牙的个性就是这样,因为他是个好人。这一种好人我们社会上很多哦,对印象不好的人,你说死了,他仍然认为不好。很多人有这样的个性,就是说主观成见特别强。他这样子怎么可以做领导人啊!“使之理国”,你如果把国家、全国的大权交到他手上,“上且钩乎君”,上面妨碍到你,因为他做错了老百姓不会骂他,而会怪你这个领导人。“下且逆乎民”,下面对老百姓也不好。“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他说我死了以后,你把交给他啊,搞不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老百姓,也对不起你,而且充其量干一年两年就出大毛病,所以你不能交给鲍叔牙。
你们注意,这就是管鲍之交,管仲敢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换过来鲍叔牙也可以这样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也”。所以这叫知己,人生得一知己之难,你看历史的经验就会明白。
……
祝你阖家吉祥安康!

C. 南怀瑾老师:人难免碰到倒霉不走运的时候,怎么办

南怀瑾老师-----倒霉的时候,少睡觉、勤理发、勤剪指甲。..

孟子说,“人恒内过,然后能容改”,人经常犯错,犯了过错肯反省检讨自己,然后能改。没有给你痛苦的打击犯错,你不会反省,不会改过的。
所以,人不怕犯错误,大丈夫犯了错误挺身而出,改过来,然后能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心里感受痛苦压迫,“衡于虑”,然后才晓得冷静的衡量,考虑。“而后作”,再起来,能够做伟大的事业,作一个人。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不是那么简单的,观察了外面这个环境,看看各种情形、景象。在个人讲,自己虽受了打击,还要修养很好,没有倒霉脸色。
我常常跟同学讲,一个老前辈曾告诉我,他说,“有力长头发,无力长指甲”,年轻人生命力旺盛,头发容易长;营养不够的时候,指甲容易长。所以那个老前辈告诉我,倒霉的时候,少睡觉、勤理发、勤剪指甲。如果在倒霉的时候,没有事做老睡觉,头发、指甲弄得长长的就更倒霉了。也就是“征于色,发于声”。然后啊,“喻”,懂得了。看了别人的现象,看了外界的环境,反省自己,就懂得了。

D. 〖什么是双修〗南怀瑾老师对密宗“男女双修”的评判

南怀瑾老师对密宗“男女双修”的评判


正文:

西藏密宗教主莲花生大士,移喜磋嘉是莲花生大士的明妃,也就是双修的对象,她在西藏修行证果,是西藏一位女性修行大成就者。在西藏,成佛的男性也就是男佛,叫佛父,成佛的女性叫佛母。莲花生大师所传下即是密宗红教,认为非双修不能成就,此是佛陀在显教中所未传言者。在唐朝以后,密教盛行得不得了,红教演变成花教,以后演变为白教。到元朝帝师八思巴,服从元朝的统治,入朝为元帝灌顶,许多王公后妃,也都踊跃参加,暗中的桃色事件,秽迹流言,连正史上都有记载。这样以来,藏地的喇嘛教士,也都随着到汉地来了。这些僧人们,骄奢淫逸,愈来愈厉害,声势的嚣张不难想象。所以到了明代永乐年间,把这些密宗驱逐到日本去,绝对不是一桩偶然事件。也是明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见双修之弊太大,站在维护佛教的立场,起而宗教革命,主张清净单修,严整戒律,创立黄教。宗喀巴大师为青海人,传四大弟子:班禅,达赖,章嘉,哲布尊丹巴。章嘉主内蒙古,哲布尊丹巴在外蒙古,达赖主前藏,班禅则在后藏。四大弟子们代代转身统率各派。

现在,密教可分两派,一派是主张若要即身成就,依身起修,非双修不可。因人在欲界中是因爱欲而来的,所以也必须在此欲上了之;由欲界修持,升华到色界。教理上,《华严经》及其他大经都是这么显示,一切佛的报身,都是在色界中成就,欲界中必须转了色身,才能成就。无色界中也不易成就报身。另一派则站在显教立场,戒律精严,为防止行者滥用此修法,为防止外人的毁谤,即主张单修,清净单修,只以观想而定之。

但我也问过修学黄教密宗的能是法师,此派修持者到底如何?他说许多喇嘛在观想中都犯了意淫而遗精。我说这又何必?他说就是嘛!这个和尚很好,坦白诚实,我与他无话不谈。因为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要好好的研究,所以我们都很坦诚地提出来讨论了。

综合密宗结论--(一)皆主张从色身起修,修通气脉后,才能证得菩提。(二)世界上一切宗教,哲学,大学问家对男女爱欲、性的问题,有两个路线:一是逃避的态度,一是挂门帘,背后什么事都干,当面不承认,还要挂上仁义道德的门帘。但是世界上却有两个宗教的宗派中,是面对现实,不逃避也不挂门帘,也不以道德及宗教情操信仰来压抑。这是密宗和道家的南派。

性欲是生理自然的作用,但双修到底不是究竟法,所以这个问题很需要研究,理由必须要充分才行。大喇嘛活佛,很多主张非如此双修不能得成就,然究竟效果如何?很多人也都喜欢修密宗,我现在先说三个故事,让大家自己去参一参:

达赖第六代祖师,是历代转胎中最聪明,修持最有成就的,是法王又兼人王。他偷出后宫,去和酒女谈恋爱。被宰相(当朝的权臣,有野心)知道了,乃报告清朝。时顺治的母亲当政,虽然对清朝本身无所谓,既然呈报上来,就不得不提令达赖到京审问。走到青海,这位二十一岁的达赖说他不想入京,语毕即圆寂。好!现在问题来了,打坐的本事,修持工夫,已达到说走就走的地步,何以还需要谈恋爱,流浪欲界?此其一。

说到这位达赖活佛真是天才,有六十六首谈情说爱的情诗,在西藏文学界是最了不起的作品。很多僧俗,几乎无人不朗朗上口,可谓阳春白雪。记得昔年有曾缄先生(曾任蒙藏委员)的译本,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其中一首“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哪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又有“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这就是一代法王的作品,是他自己的坦白讽刺。

另外一件事,据传说,第五代达赖站在宫墙上撒了一泡尿,忽地又把它吸回去,问左右和尚:“我可不可以娶妻?”下文我记不详细了。这是关于黄教的第二疑问。

第三个问题是我亲自听曼陀法师(密教法师)说:黄教有一大喇嘛,是学问、修持功夫最好的一个,但他忽然和一个尼姑到拉萨对岸的山里隐居去了。若在红教无所谓,双修是应该的,但在黄教是犯了大戒的。但既然学问修持达此功夫,还是如此,这就怪了,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可是其他的大喇嘛在学问及修持上有问题的,还是要在暗中偷偷过河去请教他。这又怎么说呢?

这些故事都不足以效法,同时你们也不要胡乱下断语,误人误己,可不得了。

所谓双修,亦无其神秘之可言,以佛法视之,此乃为多欲众生,谋一修持出离之方便道也。苟为大智利根者,屠刀放下,立地成佛,又何须多此累赘哉!如据理而言,所谓双修者,岂乃徒指男女之形式!盖即表示宇宙之法则,一阴一阳之为道也。后世流为纵欲之口实,使求出离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之方便法门,反成为沉堕于三界之果实!

西藏的红教讲究男女双修,美国也有很多人教人交媾的技巧,收费贵得很。真正的红教双修,讲的是气脉成就。关于双修,各个派别争论很多。有的说,开始时就要双修,为了了欲,等这一阶段过了以后就单修了。有的认为,先把气脉修习到一定程度,再用双修使气脉达到最高的成就。有一派认为,完成许多修行成就后,最后一次男女双修得到报身成就,达到色身的转化。报身也叫色身。

双修的对象有很严格的条件,很难找到。比如男的找女的双修对象,最好是年轻的,除非对方已经达到空行母的境界。有的说,女性双修对象的眉心、喉处、或者心窝要有一颗红痣。另外,要家庭教养好,有见地,有智慧,有道德,心地善良,慈悲好施。

所谓空行母也有两层意思。西藏一般学密宗的人,以为空行母都是在虚空中飞来飞去的,这是有形的,其实空行母就是见了空性、明心见性、没有欲望、一切空、一切为度人帮助人的人。西藏黄教白教许多人单修,拼命修法,希望空行母来帮他。哎呀,梦中空行母来啊。我就骂他们,你们是在意淫,梦交,若要真正的空行母现身,除非你修持、智慧、福报、功德到了相当的程度才有可能。空行母有时现很凶的姿态,而且很丑陋,有时现比天仙还美的姿态。她还会对你有各种各样的测验。如果你还有善恶丑美的分别心的话,空行母一个耳光把你打扁了。你在定中,如果空行母低头这样看你,你就千万不要碰了,空行母对你已经生气了,说你修行不对。如果背对着你,更不能碰了。换句话说,她警告你不要动双修的念头。

宗喀巴大师创立黄教,主张单修,禁止双修。但是,他也承认,要想得法报化三身成就,只好等到自己这个肉体毁坏,中阴身时双修,这是另外一个秘密了。

西藏第五代达赖告诉大家,他要双修,那可不得了,历代祖师都是规定单修的,因此左右宰相大臣都反对。有一天,他叫来左右大臣和管宗教的“干布”,也就是管总务的大师,国家的庙子都归他管。他带大家登上城墙,脱下裤子要屙尿,及至屙了一半,又把屙出来的尿吸回去了。他看看大家,意思是说,你们看我有资格双修吧?大家都不讲话。第五代达赖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双修了,不久就涅槃了,转生为第六代达赖。所以,第六代达赖风流倜傥,开后门,偷偷去酒家约会。结果因为下雪天被人发现。第六代达赖的情诗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消息传到满清政府,那是顺治的时候,就召他进京处理。走到青海他就不走了,我是法王,怎么这样去见一个人王呢?就圆寂了,走了。第七代达赖就靠不住了,没有这种功夫了。据传,第六代达赖并没有死,他到了蒙古,还是喇嘛,还到过四川峨眉,活了很久,有没有双修不知道。据说,乾隆时期他还在世,乾隆答应他不宣布他是第六代达赖,他才答应和乾隆谈话,之后就走了,传说后来圆寂在五台山。

像这里讲的这些大喇嘛,都在山洞里专修过,程度都很高,这样的大喇嘛很难得碰到的。这个双修作起来,很恭敬的。布幔遮起来,两人在里面修七天七夜,他们双修有精卵的排泄吗?没有!他们已经把女性的卵,男性的精化掉了,都变成了菩提种子。这都是科学的大问题。外面的喇嘛围着,七天七夜念咒念经,打坐供养,香花供养。据说,修好了整个帐篷都不见了,只有一团五彩的光明。

元顺帝得了双修法,结果以此作乐,闹得一塌糊涂,历史上名声很坏。清朝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受过这些法的灌顶。所以,雍正没有当皇帝以前住的王府,也就是现在北京的雍和宫,还供养双身佛呢!欢喜佛就是这样来源的。乾隆以后的嘉庆还有,以后就不知道了。康熙、雍正、乾隆对禅宗、密宗都很有研究,很高明。

禅宗对双修既不表示批驳,也不表示赞成,根本不提这回事。有一位在家人,是一名尚书,名叫陈操。有一次,他请教一位禅宗祖师说:“吃肉嘛,犯戒;不吃肉嘛,不行。师父啊,你看我该怎么办?”这位禅师回答:“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也就是说,吃是你这一生的福报,不吃是你未来的功德。这就是禅宗的教法,很妙。许多在家居士,不出家一样悟道,禅宗也不作说明。

密宗从修行的次序来讲,第一要修气,第二修脉,第三步才修拙火。现在后世的人学藏密,动不动就随便讲什么修气脉,甚至讲什么男女双修,他们对修持的次序,对双修欲乐定与拙火、气脉的关系都不清楚,都在那里乱搞,如果这样学密宗,那是离佛法越来越远了,这是第一点要说明的。

第二,密宗很重视修气、修脉、修拙火。密宗流行以后,全世界都好像以为,只要到了拙火发动就成佛得道了。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下一个断语,这种观念是绝对错误的!修习拙火在佛法中只能说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门,双修的欲乐定的方法也是加行法的方便法门,这些与明心见性悟道成佛,与佛所说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说根本不相干。

但是,你们也不要片面理解我讲的这句话,真正得道成佛,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的气脉一定是通的,他的拙火一定是发动的,他自然就会到那个境界。所以说,你也不能说修气脉拙火毫无价值。这里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学佛要有正知正见,要明白学佛的最高目的是证得无上菩提、明心见性而成佛成道,并不是成就拙火,拙火只是辅助的。假如说有人理通了,明心见性了,但是气脉还没有通,这个还不算真成就,还要悟后起修、做工夫。

真正拙火发动以后,身体都是松软的,你会忘记了身体的感觉,身体是一团清净光明,有内触妙乐。用双修也能达到这种境界,不过那是个危险的道路,跳不出来就堕落了。关于双修,密宗有个秘密的口诀:“精不降则乐不生。”一般凡夫做不到这一点,精一降就放射了,所以男女交媾消耗一次,生命就消耗一次。

修气修脉修拙火属于工夫,不是佛的独有法门,阿修罗、天人、外道都可以做到那个境界。关于这一点,佛经和密宗的经典上都没有直接讲清楚。这种修法是证得菩提前修的一种方便,也是修行的一种功德。

拙火定是从化乐天到他化自在天的欲界天天人的修法,双修也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双修的原理是“以欲除欲”,或者用中国禅宗的话讲,叫作“以楔除楔”,就好像一个钉子钉在木头里取不出来,再拿一颗钉子钉进去,就可以把原来那个钉子打出来了。欲乐定与拙火定有很密切的关系,众生都在欲界之中,性欲发动的时候就是拙火在动,但是一般人认识不到这一点,无法把那个性欲的冲动化掉。所以说道家讲的炼精化气是通过拙火化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拙火,老子也曾提到,一个男婴儿睡足了,神足气满以后,生殖器就会翘起来,那个时候并没有欲,那就是拙火,婴儿长大就是靠这个拙火。等长大以后,一有欲望,配合心理的作用就会想要发泄,一旦发泄就消耗了,下堕了。双修欲乐定的修法,可以帮助你化精为气。我在这里只是讲个大原则。身体不健康,或者老年人,很难自己发动拙火,中国人叫那种状态是“吊儿郎当”。所谓吊儿就是那个东西,所谓郎当就是说那个东西不行了,只能在那儿摇铃了。对女人来说,没有拙火的时候人就干瘪了,胸部也松了。老年人如果还有感觉的话,说明身体还健康,是好事。婴儿可以很自然的就把精化掉,对大人来说就很难了。

那种感觉来的时候,不要配合男女的心理欲念,把它清净空掉就可以化精为气了。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用安那般那法门。修气从安那般那入手,饮食、男女欲念都要遵守一定的戒律。等到修脉的时候就可以变化气质,是由气到质的变化,这些都需要很多年的专修工夫。

归纳起来,修气修脉修拙火和双修都是欲界天天人的修法,不能说谁高谁低,差不多,修气修脉修拙火与四加行也有相关之处,不同的是正统佛学很重视心理状态,根据心理结使、习气的不同,修行所能达到的成就也会有所不同。好比说双修的法门,双修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动拙火,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它修气修脉最后发动拙火,然后配合心理化解男女性欲的根本习气与结使。

还有密宗双身佛像,迹近秽亵问题。此实古今中外久远存疑,昔日人所讳言,今则因教育之发达,国外性教育之公开,反有欲盖弥彰之势。甚之,在国外之流毒,有因此而促进性行为之泛滥不轨者。在国内而言,不知内义之士,往往将清代雍和宫之欢喜佛与《金瓶梅》并列为诲淫之嫌。旧时视此为密教之密者,当亦有避嫌之意。其实此一问题,有三重要义理,却非一般所知。

首先以宗教教旨而言,此乃吾佛慈悲,为欲界多欲众生,谋此一路,正如《法华经》所说:“先以欲钩牵,渐令入佛道。”为教育上不得已的诱导向善的方便,智者一望而知,不足为训。

次则,昔日中外文化,无论为宗教的、哲学的、教育的、伦理的,对两性问题,不是遏阻的不许谈论,即是道德的逃避之。然文不胜质,千古人类,未尝因宗教或教育而稍戢淫欲,甚之,可说是随时代的演进,愈趋愈烈,在古代而言,不避嫌疑而面对现实,作解铃系铃之教育者,唯此藏密和道家南宗而已。综其教育目的,在以楔出楔,警告世人纵欲者不过如此,当从速回头。但世间万事,利害相乘,顺化逆化,都滋流弊,岂止此一事如斯而已。即如今日欧美性教育之公开,亦未敢断言必然是利多于弊。但两害相权,隐亦未必如显耳。

再其次,双身形像,实表示人体生命中,本自具有阴阳二气之功能。凡夫未经严格修持,不能自我中和阴阳二气。故偏逸流荡而引动淫欲。如能中和自我生命之二气,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可超凡入圣。不然即为欲界众生,具体凡夫,生于淫欲,死于淫欲而已。如能严持戒、定、慧而离欲绝爱,方能至于“菩萨内触妙乐”之境,终而成为无男女相,不向外驰求矣。智者由此观而精思,不为法缚,不从相求,即可洒然一笑而得除粘解缚。然后方知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谓男女相,即非男女相,方能得少分相应。

人和物理世界中的一切众生一样,这个生命来源最大的反复根源,就是情和欲。换言之,它所突出的行为,除了饮食之外,就是淫欲,也就是现在人们统称的男女两性之间的“性欲”。欲和爱,欲和情,看来是本有生命中最平常、最自然的作用。但无论在宗教、哲学、科学,甚至是任何学术上,如果深入探讨,始终是无法彻底了解它的究竟。至少到现在这个时代为止,确是如此。由绝欲,了欲,转化欲乐得达升华超脱的境地,那是何等的难题,也是最难完工交卷的答案。但世尊在建立规定出家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上,第一条便是“戒淫”。它的原理,在佛说《楞严经》中有很扼要明显的定论,如说:“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这很明显地说,要修戒、定、慧而求证出离物欲世间的第一功课,即须先离“淫欲”。

十念法中的念戒也不容易,大陆上以前每个阴历的初一、十五,必须诵戒,非常隆重。每个出家人自己犯了戒,逐一作忏悔,希望不要再犯。至于念戒,和诵戒不同,一条一条都要熟记于心,连开步走,或做任何事,都要念着戒。这样,你的行为,处处都是合于法度,心心念念如此,做得到吗?戒又有遮戒、性戒的差别。因时间、地区不同,可以权宜变更的戒条,叫做遮戒。但是像杀、盗、淫这三大戒,是永远不能违犯的,这些就是性戒。

念戒,就是随时严重地告诉自己要守戒,看住自己的思想、念头,只能起至善的念头;至于坏念头、恶念头,绝对动都不能动,以免犯戒。年轻人若真做到,七天规规矩矩念戒,一定会证沙门果。证了这个果位后,修持的路就好走了。但是,后世修念戒的人很少。四无量心也在戒的范围,经与戒是合一的。学密宗的人,守戒方面就更严谨了。每次修法,先修四无量心:众生一切的痛苦,自己来担;修法不为自己修,希望修成了以后能度众生;所有的功德回向众生,自己完全不要。发菩提心、四无量心等等,这些都属于念戒法门。

最近到处都流行密法,东传一个。西传一个,但是基本道理都没有。真正的密法,在心理的行为,道德的反省上,都是非常严肃的。一般人听到密宗,都想到男女双修,把密宗给糟蹋了,也糟蹋了佛法。任何一个宗派,都不是这么简单的。

大家看过北京雍和宫的双身佛像,一定会有许多疑问。其实,这只是密教的一种方法,说明人的生死之际,就在一念的贪欲迷恋,转此一下子,可以使精神解脱,升华到身心物欲世界以外,趣入寂灭境界,得到不可思议的妙乐。可是正因为其方法,利用人性兽性的习惯而自求超脱,反容易被人托辞误解误做,唐到宋元明间,密教在西藏的情形便是这样。甚至,牵连蒙古在内。有人认为,密乘的双身修法,就是中国古代的“房中术”,这是毫厘相差而产生千里的差别,其中流弊所造成的祸害,自然不必讳言。

密宗男女双修是帮助法,方便法,不去管它,不要去问,这是为多欲重欲众生,谋此一方便法门,不足为训。你只要记住《楞严经》这句话:“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就是了。再说,用功者何以不能得定,单修的朋友是绝对的对,不要以为比双修慢。双修的事万万不可乱学,世界上有这种法门,先辈中有此主张,但毕竟是正中偏的方法。凡是急就章,终究是险道,虽快速而危险,非大英雄、大豪杰、大智慧、大功德者则谈也不要谈。单修者到底切实而稳当,同样清净而圆满,如何不能达到呢?

有人搞双修、采补,把那些杂质引上来,看上去都是红光满面的,但是红光中带着紫色、黑色。一般人不知道,看见黑黑红红的,脸上发光,还以为这家伙有道呢。这些人的脸色就像油没倒干净的炒菜锅,油光油光的,是凡精之气。这样修双修、修采补是往魔道鬼道上走,死后还要下地狱,至少是变畜生,千万不要玩这种把戏。

整理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习禅录影》《如何修证佛法》《禅海蠡测-语译》《戒律学原理摭言》《中国文化泛言》《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我说参同契》

E. 南怀瑾 南老的现况

现在 在太湖大学堂!90岁了,时不时还讲讲课。据说多年以前他就到了六地菩萨的境界可以做到狮子奋迅定。最近又传言他已经破了末牢关了!

F. 南怀瑾的真面目

井底之蛙。
你对南怀瑾先生了解多少?
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有禅宗的,有儒家的回,有道家的,有易经的。答
禅宗和佛教方面,比较深奥,也比较难懂。先生在书里反复告诫我们后生,先把人道的基础打牢,把四书五经学好,再去学佛。先生还把佛教比喻成商店,有钱有时间可以去逛逛商店,逛了不买东西也可以,根本不去逛也可以。把儒家比作粮店,中国人每天都要吃饭的,所以必须学习孔孟之道,孔家店不能打倒!怎么可以说是毒害青少年呢!

G. 南怀瑾为什么不主张年轻人学佛

不是不主张,是不主张随便去学。目的应该是告诫年轻人对待学佛要恭敬,不要妄谈,不要轻浮,要恭敬要用心求证。

H. 为什么南怀瑾劝人不要轻易学佛学易经

南怀瑾是非常出名的佛学家和国学大师,他一生在多个方面都非常有造诣,不只是佛学和国学,他穷尽一生想要去参透很多人生哲学,他阅卷无数,终成大师,但是身为佛学家的南怀瑾却劝诫众人不要轻易去佛学和易经,其实这是因为佛学的内容非常宽泛,而且学习佛学一定要诚心诚意,如果人只是想找一个精神寄托,那这样的人是不配进入佛学的,所以南怀瑾劝人不要轻易学佛学。

南怀瑾对于佛教来说,是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因为他一生都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宣扬国学佛学,让更多人知道国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很多人对佛教非常感兴趣,也是因为南怀瑾。

I. 南怀瑾邪师诽谤阿罗汉只有84000劫,受后有!

不明白你凭什么说南怀瑾是邪师?你有这个能力鉴别吗?
非常非常多的年轻人通过看南师的著作接触佛教,学佛修行。这样的高手也叫邪师?那你是什么?

J. 人活着为什么南怀瑾

净空法师---人为什么到这世间来?佛答覆是一句话,「人生酬业」。

第二段,「人之所以要内到世容间来以肉体形式存在,这是为什么?」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为什么要来?他这里也说得很好,是为了做事或还债。佛在大经上有人问过这个问题,人为什么到这世间来?来干什么的?佛答覆是一句话,「人生酬业」。六道众生出不了六道,你在六道轮回,为什么会轮回?酬偿你的业报,你做的善,你来享福,你造的恶,你来受罪,你过苦日子,就这么回事情。佛一句话给你答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人生酬业。

他这里还有个做事的,做事的是什么?是乘愿再来的,是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度众生的,他是做事的,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是愿力来的。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有十法界六道轮回的众生、有佛菩萨应化的。佛菩萨应化是来做事的,就是他来教化众生的。我们凡夫完全是受业力,你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要能做得了主,为什么不投胎到好地方去,跑到这里来受罪?业力,统统是业力。大家生在一个地区是共业,有这个共业,没有这个共业不会到这个地区来。所以凡是到这一个地区,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都有共同的业力。真正明白了,你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就不一样,就不相同了。

热点内容
鬼片高清画质。电影。 发布:2024-08-19 09:14:10 浏览:650
一家看电影网 发布:2024-08-19 08:57:54 浏览:155
韩国大尸度电影推荐 发布:2024-08-19 08:55:58 浏览:719
接吻电影的名字美国 发布:2024-08-19 08:41:41 浏览:758
韩剧女主高中就怀孕了剧名 发布:2024-08-19 08:00:29 浏览:692
蓝色头发电影女主角 发布:2024-08-19 07:51:59 浏览:849
台湾电影老师上了学生 发布:2024-08-19 07:36:20 浏览:964
两人吃屎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7:25:07 浏览:450
有裸露下体的大尺度电影吗 发布:2024-08-19 07:20:50 浏览:790
好看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 发布:2024-08-19 06:55:37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