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英雄
1. 今年省考面试热点是什么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2014年吉林省考笔试已经结束,接下来将面临 的是面试,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面试热点文章。
事件链接:近日,重庆市达州区三个小孩扶起一74岁老人,做好事反而被讹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当地警方已对讹人老太太作出治安拘留7日的处罚,但因年龄太大,处罚不执行,给予老人儿子龚某某行拘10天,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相关评论:立法保护见义勇为的英雄,关键是要依法严惩讹诈见义勇为者。对栽赃诬陷或打击报复见义勇为人员的行为,由有关机关予以训诫或者责令悔过、公开赔礼道歉;涉嫌敲诈勒索的,由公安机关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同时,以法律倡导道德,引导民众树立更高的道德要求。国外有些地方就有这样的规定:只要你是助人为乐的,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哪怕是救助别人,救助不到位,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后果,最后也是免责的。惟有如此,面对罪恶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人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中国文明网)
模拟题:近期,四川省某老人涉嫌讹诈家义勇为者,而被依法拘留,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近年来一些见义勇为者被讹上的事件屡见报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今年四川省针对讹诈见义勇为者的当事人进行了严重的处罚,对于这种做法,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这种做法给那些有讹诈别人企图的人敲响了警钟。如果自己再犯类似问题的话,就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其次,这种做法也给了那些见义勇为者以信心,使那些人在见义勇为的时候,可以少一些顾虑,多一些行动。这虽然是思维上的一些转变,但是却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设想一下,如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当事人,当初能够勇敢的走过去,那么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不会那么轻易的逝去。因此,从法律层面上,对讹人者进行严惩,对我们社会氛围的净化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要想从根本上治理讹诈见义勇为者的行为,我认为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可以学习借鉴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给与见义勇为者免责权。见义勇为者只要是处于救人的目的,可以免责。同时,完善相关的制度,如社会救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受到意外伤害人员的后顾之忧,可以避免其通过讹诈别人的方式,来转移自己所要承担的高昂的医疗成本。其次,要加强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道德意识。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社会诚信的氛围。
最后,我相信通过以上措施,这些讹诈见义勇为者的现象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2. 面试热点:什么样的超级英雄更受
他们身上那些真实而不那么“高大全”的属性,不仅无损于他们的英雄气概,反而更让他们的英雄义举显得可敬可叹。
近日,《美国队长3》在国内上映,再度引发了“超级英雄”热。2012年《复仇者联盟》在华上映后的几年里,同类电影屡次取得佳绩。这些电影取得的成功,不由令人思考:为什么好莱坞的“超级英雄”能产生如此强大的号召力?这类电影成功的要诀是什么?
《美国队长3》最大的长处,是对片中“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在片中,既能看到刚正不阿的“美国队长”,也能看到盾牌背后那个深受友情撕扯的二战老兵;既能看到智勇双全的“钢铁侠”,也能看到盔甲之下那个脆弱敏感的“有钱混蛋”。即便是那些起陪衬作用的次要角色,我们也能同时看到“英雄”的飒爽英姿和普通个体的真性情——“黑豹”是一个以为父报仇为己任的孤高行者,“蜘蛛侠”则是个经历青春期躁动的贫嘴高中生……这些细节让“超级英雄”接上了地气,因而变得鲜活、真实了起来。这种唤起观众共情、共鸣的能力,正是一部电影“好看”的根本原因。
好莱坞的英雄大多都是虚构的,很多拥有字面意义上的“神力”,但剧作者一定会力图还原他们的“人性”。相比之下,尽管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大多有真实的原型,反而常常落入过分“神化”的陷阱。观众们喜爱的英雄类型,恰恰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而不是近乎完美的“神”。
这里面的原因很好理解——世界上并不存在超凡入圣的完人,观众们自己不是这种人,很多英雄人物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神”。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和其他人不同,而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的时机和场合,展现出了自己身上的人性闪光点。文艺作品中的英雄从凡人中产生,一旦脱离了凡人的特性,“英雄”形象就走上了神坛,只能让人仰视,而无法让人亲近和效仿,自然不能激发共情与共鸣。
当英雄在影片中只表现“大义”而无视“私情”的时候,当人物的内心世界完全被宏大叙事掩盖成为陪衬的时候,英雄们的“人性”就失语了。这样的作品要感染观众,恐怕十分困难。
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也成功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亮剑》中的李云龙,《集结号》里的老兵谷子地,《千钧一发》里的拆弹专家老鱼,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当代的,也有过去的,有的由真人真事改编,有的取自特定历史原型,也有的完全是艺术虚构。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真实。他们身上那些真实而不那么“高大全”的属性,不仅无损于他们的英雄气概,反而更让他们的英雄壮举显得可敬可亲。
英雄,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中国不缺少英雄,但影人们有必要去思考:银幕上究竟需要哪种“英雄”?这个答案不在任何一本教科书中,就在亿万中国观众的心里,影人们须聆听和理解。
3. 2020重庆法检面试热点话题有哪些
关注近期热点,预测面试考点,是备考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则热点就有成为考点的潜质。一方面它可以考察考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考察法检专业知识。一起来看一下:
近日,有这样一则新闻引起大众的关注和热议:自愿应征青年4天内3次写申请书退出部队,拒服兵役。以下是9月24日,云南文山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发布通报,对文山市 2020年自愿应征青年黄振南拒服兵役处理情况进行通报:
分析:
这一事件首先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是违反了《兵役法》,并且在明确有违法后果的前提下拒服兵役,这是知法犯法,目无法纪的做法。其次,该青年拒服兵役的原因是意志力差,怕苦怕累、不愿受部队纪律约束,拒不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操课。这反应出个人的软弱无能、没有责任担当,个人素养和意志的薄弱。再次,这种行为属于逃兵的行为,和平年代况且如此,如若战争年代则会误国误民,成为群众根基的蛀虫。最后,从材料中对他的处罚也能看出相关部门对这种恶劣事件的态度,其处罚措施也是恰当、得当。
为避免这样事情的发生,第一,征兵办联合地方媒体,将此事的处罚曝光,对他人起到警醒教育的作用。第二,在征兵过程中要注重对申请人的全面考察和教育,把好关口。第三,在全社会营造当积极思想理念,让军人成为一种受尊重的职业,让服兵役成为人生骄傲和光荣的事情。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有强大的国防作为后盾,国防建设的强大,需要有志青年的踊跃参军入伍。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就应该积极献身国防,肩负起报价为国的使命!
依法服兵役是光荣的义务,保卫国家是中华男儿应尽的责任。依法服兵役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引申:
如果说在法检面试的考场上,要求考生谈及对自己的启发,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一个是对法律的尊重和崇敬,一个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以集体为先、国家为先,要有勇于吃苦和担当的信心与毅力……。
以上就是对问题的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 近期面试热点有哪些
近期面试的热点还是偏向于互联网和传统销售职业
1、互联网
正在势头上的AI智能、深度学习、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都是热门的
2、传统销售
房地产销售、保险销售、医疗器械销售等,也都一直是热点
5. 2020国考面试热点都有什么
你好,面试热点有:垃圾分类这类的,还有一些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专不管面试热点是属什么,面试的时候最主要还是需要有自信,逻辑分明,条理清晰,仪表端正,你可以多看看面试热点这方面的资料,巩固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识面。
6. 公务员面试热点素材资料有什么
最近发生的时政热点都是公务员面试的热点;
如防止熊孩子沉迷游戏,须把游戏关进内笼容子、“两学一做”的精神如何贯彻、离婚率居高不下让人恐慌等;
热点(hot spot)指的是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或者信息或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
7. 2018广东公务员面试热点:“守望”民族英雄
2018广东公务员面试热点:“守望”民族英雄
【热点背景】
2018年5月12日下午,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恒大名都小区一幢高层住宅楼发生火灾,年仅21岁的消防战士谢勇在解救被困群众的过程中从高楼坠落,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社会各界群众对英雄离世悲痛万分,纷纷表示哀悼。
而一网民却在QQ群中公然发表“烧光炸光,炸平了最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难得用到就摔死了,早死早好”等极端性、侮辱性言论,蔑视社会道德,挑起事端,引起广大网民愤慨和谴责,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题目预测】
近年来,频繁出现针对英雄的诋毁事件,如质疑雷锋作秀、怀疑邱少云事迹作假等,针对的英雄既有革命时期的人物,也有当代英烈。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去年曾经有一幅漫画刷遍朋友圈,漫画描述的是两个处在不同时代的同龄女孩的隔空对话。左边是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城,一个衣衫褴褛的光着脚的小女孩向右边伸出手来仿佛在呼救。右边是2017年在安谧的城市里一个穿着暖和的现代小姑娘朝着左方伸出手来似乎在希冀能帮着左边的小女孩。初见这幅漫画,心酸至极,感慨那时的艰难,更感叹如今我们的孩子能茁壮成长的安宁岁月得来的不易。80、90、甚至00后出生的我们及我们的孩子,对那段血色的岁月是没有直观感受的,它更多的是历史书本上的一段文字,记忆于儿时或冬日的暖炕或夏夜的凉席上来自爷爷奶奶的睡前故事,曾经听来或许激昂,但毕竟未有真切感受,所以多年后脑子也仅剩下浅浅印记,唯一能不忘的,就是那一个个儿时崇拜的故事中的英雄,即使已讲不清他的事迹,但却能铭记他的名字,大概是听时的震撼深埋心底的缘故,我又想,是什么令小小的我们震撼,大抵是那种忘我、无畏、矢志不渝,为了理想抛却一切的信念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信仰的无穷力量。
然而,这段不屈的、抗争的、惨烈的过往所留给我们这代和下一代记忆的过往,竟也正在被一些人所抹杀,不仅是那些过往,竟连现在的,正发生的,在我们身边的,英雄们也在被抹杀。我想,这多么可怕啊。抹杀的一是英雄、二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三是英雄所承载的精神。那么我们的,十来岁的,正在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孩子们,要接过我们接力棒、继续奋斗的孩子们,他们将直接对棒那头的我们、革命、党、政府产生质疑,这动摇的将是党和政府执政的根基;更为可怕的是,对奉献、牺牲、奋斗、抗争、为公等英雄精神怀疑的孩子们又如何可能又能力、如何能阻碍建设好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那些肆意造谣,诋毁英雄人物的人其心可诛,那些蒙昧其中盲目转发推波助澜者客气可叹!
郁达夫在鲁迅追悼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道尊重英雄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作为青年人的我们,一定要秉承着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敬重、学习、弘扬英烈时机。作为学校,应大抓红色教育,如组织重走红色革命路线、观看抗日影片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红色基因。作为政府,大力落实《英烈保护法》,对于诋毁英烈的事件、严加惩处,营造良好健康正能量的社会风貌。
8. 列举2020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
2020年国考面试热点:生物质能遇瓶颈 专家呼吁!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一是高昂转化成本和低廉产品价值之间的矛盾,二是巨大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较低之间的矛盾,这两者是解决当前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发展的关键矛盾。”在日前召开的2019生物质能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马隆龙的这句话点出了当前生物质能面临的难题。在由暴发期进入瓶颈期的关键阶段,国内几乎所有与生物质能相关的顶尖专家齐聚济南,以学术年会的形式探讨“生物质能源将何去何从”的命题。专家们认为,在市场和政策加持下,生物质突破瓶颈还需在发力基础研究领域,并推动技术成熟以适应市场需求。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生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废弃物。利用生物质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天然气等形态的能源便是生物质能源。专家们认为,生物质能源是全球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第四大资源库,也是唯一可再生碳资源,是国际上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选项。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所长蒋剑春看来,以林业剩余物、木材废弃物、农业秸秆为代表的农林剩余物弃之为害,用之为宝,其转化为能源的潜力为4.6亿吨标准煤,但已利用量约为2200万吨标准煤,约占2018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的0.47%。生物质“占比低”源于技术层面的挑战。
“由于生命的复杂性,生物质资源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具有天然的复杂性。”马隆龙的这句话也意味着,“组分多样和结构复杂使得生物质资源的利用技术挑战更高。”一般而言,生物质资源可通过热化学转化、生化转化、催化转化为燃气、沼气、乙醇、基础化学品等。但目前生物质资源多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为主(三者共73.4%)。因为生物质与石化原料化学组成差异较大,其含氧、含水较高,导致生物质转化技术对催化过程的催化剂、生化过程的微生物具有较高要求,大多数技术仍处于实验室研发及中试阶段,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
蒋剑春和马隆龙的发言,指向一个观点:生物质利用技术总体处于集中攻关和实验示范阶段,即技术不成熟;同时,技术集成度低,导致生物质不能大规模利用。而具有官方背景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则从政策、商业模式等层面解读生物质能面临的问题。他以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为例,这个项目存在着原材料供给保障难、相关财税补贴政策落地难等问题;再以生物天然气项目为例,其存在着市场投资主体少,产业基础薄弱,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难题。
尽管面临着不少难题,但以“循环再生、清洁低碳”为卖点的生物质能源在“市场广阔,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还是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科研力量。
我国是世界第一造纸大国,一度占全球28%份额,但我国造纸工业纤维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40%以上。缺口如何弥补?答案是农林剩余物利用。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对制浆原料进行预处理后再与相应的机械处理相结合,这便是生物机械制浆技术。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嘉川带来的“基于造纸平台的农林废弃物纤维资源的绿色转化技术”在研制出专用生物酶制剂、生物反应器等核心技术之后,已经入产业化阶段;山东省科学院能源所完成的“基于热解气化的生物质分质分级热化学转化技术”创造性发明了生物质复合式低焦油分级气化工艺和装置,克服了传统生物质气化技术存在的焦油含量高的行业难题。
技术层面的难题还需要加大研发去解决。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所长马隆龙认为破解当前生物质难题的关键,是发展多元化利用,并推进技术创新。而这句话也成为与会专家们的共识。
9. 省公务员面试热点:如何理解干一行爱一行
按照“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整合答案,这里需要考生注意的是,题目中“结合自身经历”明确了我们的作答要求,要求我们答题时,必须结合自己的经历,所以,我们可以把自己经历作为自己分析论证的论据来进行阐述,这个经历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如果考生要阐述反面的事例,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背离招考单位的能力要求;二是重点阐述自己在这次失败中汲取的教训。
【1】提出观点:直接点明这句话强调的核心意思:工作需要爱岗敬业的精神,这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指的就是我们做了一份工作,就应该热爱这份工作,更应该深入地去钻研工作的门道,从而在岗位上做出成绩。正如雷锋同志说过的:“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认为,这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2】论证观点:结合李素丽、郭明义的事例,论证工爱岗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忠于职守、不计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求人们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不论平凡与否、高低与否、贵贱与否,都应忠于职守、不计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具有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近年来涌现的一大批平凡英雄正是如此,从水电维修工徐虎,到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再到鞍钢工人郭明义……他们并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伟业,他们只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少一些私心,多一些纯粹。
【3】论证观点:根据题目的要求,用自己的事例再一次论证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有热情,要热爱自己从事的行业。
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在报考大学的时候,我最后就读的专业和我所报考的专业是不同的。我原本报考的是金融专业,但由于几分之差,被调剂到了中文专业,在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十分沮丧的,一心只想在入学后再转专业。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中文专业的课程逐渐有了兴趣,从而打消了转专业的念头。在此后的学习中,我对中文专业的兴趣越发浓厚,学习也越发专心刻苦,最终拿到了专业一等奖学金。
【4】落实观点:将爱岗敬业与自己的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从思想、行动两方面来说明自己要如何做。
我认为,现实不是乌托邦,当我们真正接触到一份工作时,会发现它或许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可能会对它产生厌倦,即使是自己喜欢的职业,也不可能事事顺心。但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应当尽职尽责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要积极主动地克服。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只有自己主动去发现工作中的乐趣,主动去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并通过这种兴趣去钻研工作,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才能将工作做细、做好,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