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然求职天津
1. 刘然的误入“歧途” 初识漫画
说起刘然报考河北地质大学这事,实在是出于偶然。那时,正值我国刚刚刚恢复高,可选报的学校很少,而生长于山区县城且青春年少的刘然对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是比较模糊的,正在他又兴奋又迷惘之时,一部电影让他确定了高考志愿。
刘然至今清楚地记得那部影响自己一生的电影,名字是《年轻的一代》,那是一部反映地质工作者的电影。当时,年轻的刘然看到,地质勘探者们成天穿越在青山绿水间,酷爱旅游的他就天真地想,这份工作多好啊,又能旅游又能挣工资,于是,高高兴兴地选填了河北地质大学。
坦率地说,当时的刘然根本不知道地质勘探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也不了解地质工作者的艰辛。虽然“误入歧途”,不过,刘然还是坚持了下来。课余,他喜欢画画画的性常常驱使他一头扎进学校的图书馆,阅读、笔记关于美术、文学方面的知识,使他在这方面受到了专业的、近乎系统的教育。
大学二、三年级时,刘然开始接触漫画,那时,他到传达室去拿自己订的杂志时,偶然看到别人订的人民日报漫画增刊——《讽刺与漫画》,随手一翻,特别喜欢,特别尊崇,便开始订《讽刺与漫画》,每幅画作的边上都会标有作者的名字及地址,大多是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当时,他以为只有大城市的人才能画漫画画,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以后他也成了这本漫画专刊的专栏画家。
求知若渴的时代总是那么匆匆。1983年,刘然大学毕业被安排到山西省地矿局临汾213地质队工作,分配到吕梁山区找矿藏,一两个月下一次山。有一天,他回到临汾后在街上闲逛,转到动力厂门口时,竟然看到门口的橱窗里挂了许多漫画,大感惊异,原来,,汾人也可以画漫画画而且还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漫画学会组织呢!这个发现让他豁然开朗,于是,他先是加入了临汾漫画研究会,向李洪泽、李二保等漫画前辈讨教漫画秘笈,而后忘我地拿起“画笔”,在大山的绝壁上,在吕梁的脊梁上,在潮湿的泥土上,在勘探记录本上,他用粉笔、树枝、石块、铅笔等,处处留下了自己对于漫画的创作灵感,深埋心中多年的历史人物、古典故事、神话寓言及身边故事等在他的笔下活了过来。
那个时期,为了提高自己的漫画水平,刘然还报名参加了时任《运城日报》美编、著名漫画家常进开办的漫画函授班。课余之外,每次上山时,他都背着一包刚买的漫画书,下山时行囊则满是他在山上的习作,进城后直奔邮电局,把一摞子画稿寄到全国各地……
那时,地质工作者常年在野外工作的艰辛常人难以想象,“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一打听是地质勘探的”、“有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等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地质工作者的工作状况。然而,有爱相随,有画相相,刘然不觉得多苦,他说:“那几年,是我进步最快的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