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实业面试
⑴ 看过一道面试题目,请高手解答
看看吧,是否对你有所帮助~~~
转贴:http://yuqiansun.blog.163.com/www8/article/-E9qM-li3Iee.html
管理寓言: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一家木梳厂快倒闭了,于是雇了四个推销员,硬性派了推销定额,甚至要他们把梳子卖到寺庙里去。
第一个推销员空手而归,他说:“开玩笑!和尚都是光头,怎么会要梳子呢?他们以为我嘲讽他们,打了我一顿赶出来了。”
第二个推销员厉害,他卖掉了几十把梳子。怎么卖的?原来他动了脑筋,想,和尚虽然没头发,但经常梳头有利头部的血液循环嘛,有利延年益寿嘛。把道理讲清楚,每个和尚都同意买一把。
第三个推销员更厉害,卖掉了几百把梳子。他的脑筋更活,觉得和尚就那么些人,必须不光打和尚的主意。他说服方丈,说香客来烧香,头发常沾满香灰,倘若庙里多备些梳子供香客梳头,她们感受到庙里的关心,香火就会更旺盛。
第四个推销员最绝!他不光打香客的主意,还打游客的主意;不光不要寺庙花钱,还帮寺庙赚钱。他的能耐是,说服方丈把木梳作为纪念品卖给游客,把最受欢迎的寺庙对联刻在梳子上,再刻“吉善梳”三个字。寺庙可以赚钱,自然大举订购。
这个故事其实是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讲的。它好就好在启发大家,市场不光要找,还要创造。如今,许多企业都深感市场难找,其实,人们需求是无止境的,没有市场,可以创造出市场来,这就是本事。另外,故事还告诉我们,最大的市场在于双赢的市场,再好的产品,与其让客户掏钱,不如让他们参与一起赚钱,这样,市场才能达到最大化。
转贴:http://tanggd.bokee.com/blog/2031147.html
梳子是干什么的?毫无疑问,梳头。而同样毫无疑问,梳头就要有头发。之所以“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故事引人注目,是因为和尚是没有头发的。一个没有头发的和尚,怎么会买梳子呢?这才是大家关心并好奇的。其实,看故事的结尾,梳子还是卖给了有头发的善男信女们。只是,在这个故事中,和尚成了营销员,仅此而已。
从中可以明确看到,卖梳子的要点是有头发。而把梳子的销售对象定位于和尚,是彻底错误的。首先,梳子不是佛珠,不是木鱼,不能作为佛物。作为一个好的营销员,对于销售对象要有一定的了解,既然把销售对象定位于和尚,就一定要对佛有所了解。佛讲究的是什么?是空,是苦修,是舍己渡人。梳子,可以清理头发,使人美丽整洁,可是,这是佛需要的吗?有句话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外在的虚无在佛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要有一颗理佛的心。而且,从佛的文化上讲,梳子从来不是善物,怎么能够堂而皇之的在庙堂出售呢?!
其次,佛以清静无欲为名,和尚做生意逐财与此不合。我们通常说,佛门净地,为什么净?是因为他的与世无争,无欲无求。很难想像一个沾满世俗气息的寺庙,能够吸引香客,能够香火鼎盛。寺庙的传统,寺庙的根本如果失去,无异于涸泽而渔。
再者,把梳子卖给本来不需要的和尚,是一种欺骗。和尚没有头发,他要梳子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而且只能招来闲言闲语、蜚短流长,徒增烦恼。把客户不需要的东西,或者说不能为客户带来任何效益,甚至损害客户的东西卖给他,这是一种欺骗!营销不是简单的销售行为,他更是一种操守。
所以,把梳子卖给和尚不是一个营销的典范,如果说是的话,只是反面的“典范”。它误解了营销的真正含义,同时,也错误的引导了大家。这是“道”与“术”的区别。
⑵ 日出实业集团是什么性质的企业,业务员薪资待遇如何
做化学品的 待遇应届生第一年5万